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28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1 大小:29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1页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1页
亲,该文档总共2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2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docx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20××年××区×××乡××村×××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

××××××

编制单位:

××××××

编制时间:

××××××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的精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等有关规定,以及报经部领导批准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的请示》、《关于调整国家农业开发战略思路的报告》有关要求,为切实加快××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和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作为宁夏的一个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根据××区土地利用长远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但是,××区是一个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如果不早日进行改善、重新开发利用,长此已久,农用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总量降低,危及粮食生产安全。

××区农业发展,同样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

在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完善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减少水资源损失,对项目区内未衬砌的渠道及已衬砌但破损严重的渠道段落均须进行修缮衬砌;对于项目区内盐碱化严重的地域要进行排水设施完善,将主要的排水沟道通过清淤或者衬砌等方式疏浚沟道,铺设暗管,提升排水排盐的能力,缓解盐碱地影响程度;老项目区基础设施大部分比较完善,针对部分做新建或者修缮即可继续使用,但是科学技术水平和机械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储备和投入不足,机械投入和使用率较低,影响了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鉴于项目区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解决当前乃至今后制约农业发展瓶颈,提出实施该项目。

××市××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北与内蒙古乌海接壤,南距银川80公里,总面积1088平方千米。

是××市辖区,总人口23万人(2008年)。

××区辖6个街道、3个镇、3个乡。

全区耕种土地面积88.87万亩,在册耕地11.6万亩,实种耕地26万亩。

以山坡地、河滩地为主的近15万亩可垦荒地连片开阔,地势平坦,便于大面积开发利用。

××村本次计划实施总面积8500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960亩,林地30亩,沟渠路及其他面积510亩,土地资源集中连片,种植条件较好,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实施条件;主要灌溉水源为第二农场渠的沙渠,2013年项目区给水量663万m3,除去2014年项目区的设计用水量,剩余468万m3,2015年项目区设计用水量为341万m3,水源充足,满足用水要求。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灌溉用水量降低,水源条件能够保障。

要在全面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各项任务的同时,注重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特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努力构建××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从而切实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有效增加收入。

自××区农发办通告村委会实施本项目后,当地村委会积极支持,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参与,积极签订“民主意见书”文件,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建成后,每年新增农作物产量49万kg(包括玉米、枸杞及油葵),增加经济效益200.7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25元。

通过路、林、田的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美化农村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1.2编制依据及编制过程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2.2相关政策

1、《高标准农田年度滚动计划项目编制细则》;

2、《关于编报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农办[2013]225号);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指导意见》;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

6、《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1.2.3设计依据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5、《造林技术规程》DB35/T84-2005.

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DB35/T517-2004

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9、《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0、《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2—2000》;

1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

48号。

1.3项目区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3.1项目区范围

××区××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区西南部,东至第三排水沟,南到上六队二斗渠,西至包兰铁路,北至四清沟。

地理位置为东经106°30′51″~东经106°34′23″,北纬39°00′40″~北纬39°03′25″。

地理位置及面积见下表1-1。

 

表1-1××区××村、简泉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区分布表

地点

范围

面积

(亩)

所在灌区

所在干渠系

××区××乡××村

东至第三排水沟,南到上六队二斗渠,西至包兰铁路,北至四清沟

8500

引黄灌区

第二农场渠

1.3.2规模及建设内容

项目区计划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8500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7990亩,占总面积的94.0%,建设用地面积510亩,占总面积的6.0%。

治理措施有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道路工程及科技推广措施。

(一)水利措施

(1)斗渠:

共14条,总长度为11.49km,砌护断面为“U”型。

(2)农渠:

共113条,总长度为41.24km,砌护断面为“U”型。

(3)沟道:

新开沟道2条,长度1.35km,新开农沟4.68km,清淤斗沟11条,总长度为8.03km,机械清淤。

清淤农沟29.52km。

(4)渠、沟系建筑物:

配套各类建筑物6195座,其中:

农口113座,生产桥23座,涵管农桥19座,渡槽(管)7座,斗口14座,节制闸136座,尾水96座,畦田口5787座。

(5)实施暗管排水面积2600亩。

铺设φ75波纹管25.612km,φ125UPVC管839m,φ160UPVC管954m,φ200UPVC管1064m,φ90UPVC管60m。

检查井:

A型13座,B型27座。

(6)修复机井5眼,更新成套机电设备。

(7)截潜坝1座。

(8)新建强排站一座,排水面积1600亩,架设高压线路0.5km,低压线路0.2km,泵站面积23.2㎡,安装混流式水泵2台套(一用一备),型号为250HW-7,流量为450m3/h,扬程7.0m,电机功率10.5Kw。

(二)农业措施

(1)土地平整。

平整面积2000亩,包括机械土方粗平以及激光精平。

(2)推广实施高标准玉米精准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机深翻、增施有机肥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三)林业措施

建设农田防护林13亩,栽植苗木1415株。

树种以新疆杨、白蜡为主。

(四)道路措施

对项目区6.0km田间道路进行砂砾石铺设。

(五)科技推广措施

技术培训400人次:

农民培训200人次;田间培训200人次。

中国科学院优质甜品种引进与规模化种植示范40亩。

宁夏大学玉米高光效及秸秆生物还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示范推广500亩。

1.3.3项目区建设工期

建设工期:

2015年3月——2016年6月

1.4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189万元,其中直接费1157万元(水利措施费1007万元,农业措施费87万元,林业措施费6万元,科技推广措施费17万元,道路工程40万元),其他费用32万元。

(1)水利措施

水利措施计划投资1007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698万元,自治区配资金185万元,××区配资金56万元,自筹(含投劳折资、自筹现金及实物折资68万元。

(2)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计划投资87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64万元,自治区配资金11万元,××区配资金5万元,自筹7万元。

(3)林业措施

林业措施:

总投资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4万元,自治区配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万元。

(4)科技推广措施资金

科技推广措施计划投资17万元,自治区配资金17万元。

(5)道路工程

总投资4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27万元,自治区配资金8万元,××区配资金2万元,自筹3万元。

(6)其它工作及措施资金

总投资32万元,区配资金32万元。

1.5效益

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等措施的综合开发与配套,项目区农业综合能力将大大提高,农副产品也有较大的增长,有效地丰富了市场货源,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同时还促进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将为××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终使项目区达到设施完善、灌排便利、管理方便、效益显著、生态环境良好、基本农田效益明显改善、农业基础得到夯实、先进农业技术得到推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和谐的局面。

项目实施后每年新增作物产量49万kg(包括玉米、枸杞及油葵),增加经济效益200.7万元。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宁夏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有关程序组织实施,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监理制、合同制。

××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人。

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结构合理,完全能够胜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实施与管理。

××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项目法人,组织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拟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对项目进行招标;严格按自治区的项目批复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组织对项目进行各阶段验收;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积极筹措市财政配套资金及项目受益单位自筹资金,严格管好用好农发资金。

1.7综合结论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大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环境,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并大幅度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

该项目区水源充足,地理、自然条件优越,是理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符合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有利于整体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观,项目有建设的可行性。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宁夏××市××区××乡内,东至第三排水沟,南到上六队二斗渠,西至包兰铁路,北至四清沟。

距××区(红果子镇)18km。

地理位置为东经106°30′51″~东经106°34′23″,北纬39°00′40″~北纬39°03′25″。

项目区范围主要控制点坐标见下表2-1。

表2-1项目区范围主要控制点的坐标

点号

控制点80坐标

点号

边界点80坐标

X

Y

X

Y

1

4324940.99

549542.96

4

4322499.14

546388.14

2

4325085.96

549261.82

5

4321766.77

547458.93

3

4324581.56

547651.13

6

4322082.41

547916.27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

春旱多风,升温快,蒸发量大;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暂,降温快;冬季干旱少雪;全年日照时间长。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4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8.4%,各月降水量又以7~9月份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3.2%。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549.9mm,是降雨量的8.7倍,年内蒸发最强烈的为5~7月份。

多年平均气温为8.5℃,年内极端最高温度37.9℃、极端最低温度-30.3℃;多年平均无霜期125~165d左右;年平均风速为2.9m/s;土壤冻结始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于第二年4月上旬解冻,冻土层深度1.04m。

灌区气候干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2~58%,年内以四月份最小,八月份最大,并呈现冬春干燥,夏秋稍湿的趋势。

气象要素见下表2-2。

表2-2××市××气象站气象要素表

站名

平均

气温

年降雨量

(mm)

蒸发量

(mm)

平均风速

(m/s)

汛期最大风

速(m/s)

最大冻土深(cm)

××

8.5

184

1549.9

2.9

104

2.1.3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边缘,黄河冲积的二级阶地上,属冲洪积斜平原,地势较高,开阔平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091-1093m之间。

项目区在引黄灌区内,灌溉有第二农场渠、××渠,排水有第三排水沟等,项目区内渠沟纵横,灌排便利有保障。

区内地势平坦,农田土层深厚。

土壤类型为薄层灌淤土及潮土,有部分盐碱地、瘠薄地分布,表土质地以重壤土、中壤土为主,土质适中,其岩性为粉沙质黄土,质地均匀,土壤容重1.35—1.42g/cm3。

土壤肥力低,有机质来源少,有机质含量在1.12~2.56%之间,土壤表土含盐量0.07%,PH值为7.8─8.4,水解氮30PPM,速效磷5PPM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层,渗透系数5.0×10-3cm/s。

2.1.4水资源

1、天然降水

项目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4-6月份降水只占20%左右,与作物生长需水量很不适应,导致春旱频繁;7、8月份由于降雨量集中,局部暴雨多,常引起洪灾。

最大降雨量出现在8月,最小降雨量出现在1月或者12月。

根据××区气象站1956—2010年降雨量长期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4mm,经代表站相应保证率降雨量月份分配情况详见下表。

表2—3:

多年平均降雨量月份分配表单位:

m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6-9月

雨量

1.2

2.5

4.8

6.5

11.2

20.0

46.9

54.2

25.5

9.2

2.2

0.4

184

146.6

%

0.6

1.3

2.6

3.5

6.1

7.1

25.5

29.5

17.5

5.0

1.2

0.2

100

79.6

2、地表水

1)黄河水:

该河段的径流与洪水主要来自上游兰州以上流域,××水文站1951~1995年实测多年平均流量为935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6亿m3。

2)渠系水

项目区周围主要渠系水源有唐徕渠、××区、第二农场渠以及诸多分支渠道,项目区用水主要来自于第二农场渠,年供水量指标为633万m3。

3)过境水资源

黄河是宁夏唯一的过境河流,是××市××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和地下水补给的主要补给源。

项目区引黄灌溉主要渠系是二农场渠。

水离子总量变幅(10月~次年5月)在400~500mg/L,6~9月为400~777mg/L,按国家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属2~3级。

由于黄河过境水量丰枯季节交替变化明显,国家分配给宁夏的耗黄水量是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分配水量,遇特殊干旱年份有压减水量的可能,因此,项目区的过境水量有可能减少。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种植业结构

1)耕地种类: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8500亩,其中农业用地为7960亩,占农业用地的93.6%,均为水浇地,自流灌区。

自流灌区主要种植旱作物,有玉米、油葵和枸杞。

2)开发潜力:

项目区7960亩耕地现为中低产田,将改造为高产田,项目实施后,年农作物增产49万kg,年净增效益200.7万元。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耕地质量提高,部分盐碱地得到改善,继续种植,产值增加,土壤得到改良,肥力提高,将成为今后优质高产的农业生产区。

2.1.6耕地资源评价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8500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为7960亩,土地类型为薄层灌淤土及潮土,有部分盐碱地、瘠薄地分布,目前均为中低产田区。

关家庄一斗渠区域大面积分布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其他区域低,地下水位较高,埋深在0.6m~1.5m,沟道排水不畅,地形条件的限制,导致土壤含盐碱量偏高,均大于0.3%,属于中度盐碱地带。

项目区以南区域含盐碱量均小于0.2%,为轻度盐碱区。

随着工程的实施,灌排条件进一步改善,盐碱状况也将得到控制与改善,对农作物的产量效益都有很大的提高。

2.1.7土壤与植被

项目区处于贺兰山洪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结合部,土壤类型以薄层灌淤土及潮土为主,有部分盐碱地、瘠薄地,有机质含量中等,土壤肥力适中。

熟化土层厚大于30cm,可种植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

根据《××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2010年)土壤各元素分级图知,项目区粘土,重壤土属山洪洪积和冲积物所沉积,土壤沉积物较细,其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达0.7%—1.8%;淡灰钙土主要特点是生物的累计量低而矿化度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自然肥力中等偏下,类型为,渗透能力强,土层厚度不等,多在0.6—12m之间,土壤容重为1.1—1.4g/cm3,比重2.7,孔隙率48%,田间持水率24%左右,表层土壤质地较轻;盐土分布在低洼地带,0—20cm土壤含盐量大于1‰,平均为3.12‰,目前为低产田和盐碱地;灌淤土土壤质地偏沙,部分土壤剖面中有粘土夹层,大部分土壤底层为沙土,土壤肥力一般,活性中等。

项目区土壤盐渍化较重,其中非盐渍化区域45.2%,轻盐渍化区域36.5%,重盐渍化区域18.3%,盐渍化问题是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项目区有自然植被43种,主要分布于农田和低潮湿地以及盐碱较重的湿地上。

主要生长植物有小芦草、野艾蒿,苦苦菜、芨芨草、芦苇草、三棱草、野燕麦等。

人工植被主要以人工种植的杨树、刺槐、白蜡、国槐,沙枣树等为主,绿化覆盖率较高。

2.1.8水文与工程地质

项目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属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

由贺兰山基岩裂隙水、黄河水及农田灌溉用水补给,随季节和灌溉用水的影响较大,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层,渗透系数5.0×10-3cm/s,属中等透水层,地下水埋深1.0m左右,水位高程1090.2-1091.43m。

该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Mg及SO4–Cl–Mg–Na,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关于环境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标准,该地下水不存在分解类溶出型腐蚀、分解类一般酸性型腐蚀、分解类碳酸型腐蚀、分解结晶复合类硫酸镁型腐蚀。

离子总量1480-2730mg/L,地下水中的SO42-含量378-894mg/L,对普通水泥具结晶类硫酸盐型弱-强腐蚀性。

项目区属封闭式断陷盆地类型,第四纪覆盖物厚一般达1600m,水平分布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主要由砂层、粘性土、冲湖积物组成。

2.1.9自然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暴雨、大风、沙尘暴、冰雹和寒潮降温等。

树木病虫害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项目区的农业生产。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涉及2个行政村(××村、简泉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535户,人口1638人,劳动力人口为1256人。

人均年纯收入4800元。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面积8500亩,各类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

表2-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

比例

说明

土地总面积

8500

100.0%

 

农业

用地

耕地

7960

93.6%

 

林地

30

0.4%

人工草地

 

0.0%

其他

 

0.0%

小计

7990

94.0%

建设

用地

沟渠路占地

288

3.4%

企业用地指乡镇企业的加工厂、批发市场等用地。

居住公用地

122

1.4%

其他

100

1.2%

小计

510

6.0%

其他用地

 

 

 

项目区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枸杞、油葵等,土地收益率一般,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农业产业化基本形成。

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对该地区进行高标准建设,将大大促进该地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2.3农业生产水平

1、主要产业和主导产业

项目区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导产业为优质玉米、枸杞及油葵。

2、农业总产值

××乡随着农业的大力投入,基本农田的改造,农业总产量及总产值逐年提高,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经济效益增幅较大。

3、农民人均收入

项目区人均年收入4800元。

2.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有一定的进展,已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公司、畜牧、林业站、水管所,高科技也有一定发展,基本上能有效地为农民提供社会化的科技服务。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大部分为第二农场渠灌区,由第二农场渠供水,可供水量为633万m3/年,小部分为井灌及水库灌区。

项目区2005年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斗渠因运行时间长,漏水、破损严重,部分渠段还是土渠。

排水沟道,斗沟和农沟均需做清淤治理。

项目区的农渠现状均为土渠,需进行衬砌。

2002年,项目区内1200亩农田实施了暗管排水项目,但受投资限制,建设标准低,目前已经不能正常运行。

具体见下表2-5、2-6。

表2-5现状渠道统计表

序号

支、斗渠名称

长度

(m)

农渠

建筑物(座)

总条数

长度

斗口

农口

畦田口

节制闸

涵管

1

上六队一斗渠

530

8

4100

1

8

410

7

0

5

2

上六队二斗渠

530

8

2500

1

8

250

4

0

0

3

上二队一斗渠

450

5

1375

1

5

137

2

0

0

4

上二队二斗渠

1590

8

5130

1

8

513

5

0

0

5

上二队三斗渠

525

5

1875

1

5

187

2

0

0

6

上二队四斗渠

785

5

1360

1

5

136

4

0

0

7

朱家庄一斗渠

695

10

3366

1

10

336

5

1

0

8

朱家庄二斗渠

1100

7

2469

1

7

246

5

0

0

9

关家庄一斗渠

1045

8

556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