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34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地理高考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九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九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联合选育的“两优287”,被农业部专家评为超级杂交稻。

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的空白,解决了我国双季稻产区杂交早稻高产不早熟的难题,较好地协调了熟期、产量、米质的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成功说明(  )

A.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越来越强烈

B.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C.水稻的生长已不受地域限制

D.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不是重要条件

解析:

该题直接根据文字材料即可判断。

答案:

B

2.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C.水热D.技术

解析:

双季稻的生产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如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可以一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一年两熟,而东北地区则只能一年一熟。

答案:

C

(2008·山东高考)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B.玉米

C.稻米D.天然橡胶

解析:

图中所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沿海平原及河流沿岸地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答案:

C

4.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D.家具制造

解析:

越南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木材资源丰富,拥有较多的能工巧匠,劳动力成本低,生产管理费用相对较少。

这些优势吸引了很多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印尼等外资企业来越南投资办厂。

越南木制品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台湾等120个国家和地区。

答案:

D

  读欧洲西部农业产值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影响其产值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科技B.地形

C.气候D.市场

6.X地农业地域生产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

C.混合农业D.种植园农业

解析:

图示为是欧洲西部区域图,从农业产值分布看,丹麦、荷兰及英国等地较高,向欧洲东、南、北三个方向递减;结合欧洲西部农业发展状况,可判断该农业是乳畜业,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欧洲巨大的市场,气候是其基础条件。

答案:

5.D 6.B

  (2009·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7.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

C.技术、市场D.交通、能源

解析:

图示显示葡萄产业的产品是由葡萄直接加工而成,故葡萄产业应接近原料地;又葡萄酒、油类、药类需直接投放市场,故该产业还应接近市场。

根据葡萄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而可判定B项正确。

答案:

B

8.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

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B.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解析:

图示显示葡萄产业的生产过程为循环生产模式,基本实现了无污染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答案:

D

  (2008·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完成9~11题。

9.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

解析:

首先明确箭头的含义,再结合三个工厂之间的物质联系进行判断。

a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可排除盐场的可能性,结合选项即可确定a工厂为电厂,其废渣和废水可作为建材厂和海水淡化站的原料;b与太阳辐射直射关联,可确定为盐场;盐场的副产品又可作为化工厂的原料,可确定c为化工厂。

答案:

C

10.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A.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解析:

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可得出B项答案正确,A项中的“废气”没有得到利用,C项中建材厂和盐场没有物质关联性,D项中化工厂的废弃物排出了系统之外。

答案:

B

11.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A.晋南B.粤北C.冀东D.闽西

解析:

晋南、粤北、闽西三地都不临海,没有盐场,也不可能有海水淡化项目,冀东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盐场众多。

答案:

C

  (2010·深圳调研)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例甲、乙代表的粮食作物应是(  )

①甲—小麦②乙—玉米③甲—高粱④乙—水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甲位于江苏北部,主要粮食作物应是小麦,乙位于江苏南部,主要粮食作物应是水稻。

答案:

D

13.立足本地资源,该地区应建立的工业部门有(  )

①化学工业②纺织工业③石油工业④钢铁工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本区有海盐和棉花、蚕丝,可发展盐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

答案:

A

  (2010·绍兴调研)珠三角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随着“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生存困难,上千家中小型加工厂倒闭或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及东南亚国家。

据此回答14~16题。

14.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其工业区位选择多符合下图中的(  )

A.模式一B.模式二C.模式三D.模式四

解析:

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多为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生产投入中劳动力所占比重大,科技投入较少。

图中模式二是劳动力所占比重大的工业模式。

答案:

B

15.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缘相近的明显优势

C.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解析:

珠三角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外迁是综合考虑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目的是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答案:

D

16.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应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树立品牌意识,完善产业链配套水平

C.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D.实现生产自动化,减少劳动力使用量

解析:

对于珠三角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答案:

A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

分析表中信息,回答17~18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17.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松嫩平原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8.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

A.低温、冻害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D.光照、风沙

解析:

该地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作物,分别是玉米和小麦(冬小麦),可判断是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

17.B 18.C

19.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限制性因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阅读下列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解析:

①玻璃温室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温度进行改造;②从等高线地形图能看出图中显示的是梯田景观,主要是在山地丘陵地带对地形的改造;③新疆坎儿井主要是把地表水变为地下水,以减少干旱区的水汽蒸发,即属于对水源的改造;④华北平原盐碱严重,实施井排井灌是为了改良土壤。

答案:

A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2008年4月19日宣布,计划扩大水稻种植区,增加水稻产量,应对粮价上涨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

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与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危机的原因不相关联的是(  )

解析:

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的危机有:

耕地面积减少(A图)、生产用水紧张(B图)、机械化水平低(D图)等。

C图反映的是该地区的农业结构,种植业所占的比例大,不能反映水稻种植业面临的危机。

答案:

C

21.马来西亚水稻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  )

A.国家政策B.高温多雨的气候

C.便利的水陆交通D.国际市场需求

解析:

马来西亚水稻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

答案:

B

22.为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可行的是(  )

①加快高山冰川的融化速度 ②推广滴灌技术 ③修建水库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⑤大量抽取地下水来缓解旱情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③⑤

解析:

缓解农业旱情的合理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开发水资源,如修建水库、实施跨流域调水等,另一方面是调整农业结构和节约用水,如推广滴灌、喷灌技术等。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四个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结构。

回答23~25题。

23.图中四个城市分别可能为(  )

A.①上海 ②广州 ③鞍山 ④武汉B.①鞍山 ②广州 ③上海 ④香港

C.①包头 ②香港 ③广州 ④北京D.①鞍山 ②上海 ③广州 ④香港

解析:

读我国四个城市主要工业部门结构可知,①城市钢铁工业所占比重高,为鞍山市;②城市以轻工业为主,为广州市;③城市钢铁、机械工业比重高,并有一定比重的化学、纺织、电子工业,综合性强,为上海市;④城市以纺织、电子工业为主,为香港。

答案:

B

24.影响①、③两城市钢铁工业布局的共同的重要因素是(  )

A.靠近原料地B.靠近燃料地

C.靠近消费市场D.水源充足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判断影响鞍山和上海钢铁工业布局的共同重要因素是市场。

答案:

C

25.下列加快①城市所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结构调整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拓展交通网,改善交通条件D.发展棉纺、甘蔗制糖等工业

解析:

①城市以重化工业为主,为促进经济发展,应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污染,改善交通,此地不适宜发展甘蔗制糖工业。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2009·全国卷Ⅱ)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

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

右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5分)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4分)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6分)

解析:

(1)地理位置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大洲位置等来阐述;地形的特征应从地形的类型及地势特征等来描述;从该地区经纬度和图例判断地理位置,而地理位置和图例是地形特征的判读依据。

(2)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需要气候温和,水量适宜等,该地区位于赤道地区,且地势海拔高,气候温暖,年温差小,蒸发较小,雨量较充沛,光照相对充足,适宜花卉生长。

(3)花卉生产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广阔的市场,该地自身市场较小,只能利用航空运输,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地劳动力廉价,成本较低;政府政策的扶持,有力地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答案: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27.(22分)(2008·广东高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资料1:

见图甲。

资料2:

见图乙。

资料3:

见图丙。

资料4:

见下表。

不同年份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图乙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6分)

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丙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            ;表中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  。

(6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6分)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外商在东、中、西部投资变化的三条曲线,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从变化幅度、升降、快慢三个方面作出描述。

第二个空根据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作出判断。

(2)依据图表所示的内容作出合理的描述即可。

(3)把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进行比较,并结合区域特征作出回答。

(4)吸引投资即是吸引产业转移,一般要从内部交易成本、劳动力价格、市场等方面思考,劳动力与市场是潜在的因素,有时不是人可以调控的,而内部交易成本却能够人为改变,采取的所有政策都是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答案:

(1)共同特征:

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

(2)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

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28.(13分)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

甲图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乙图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4分)

(2)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3分)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4分)

(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 。

(2分)

解析:

(1)题,据图知攀枝花附近资源丰富,距燃料和原料地较近。

该市处于长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成昆铁路穿越,铁路运输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但本区地势起伏大,平地面积小,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2)题,搞清该流程图中各要素的相关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炼焦离不开煤炭,故B为煤炭。

冶炼的原料为铁矿石,产品为钢铁,故A为铁矿石,C为钢铁。

第(3)题,从流程图看出,该区域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4)题,从图中可知本区铜矿资源丰富,附近有二滩水电站等,水电充足。

答案:

(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2)铁矿石 煤炭 钢铁

(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