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44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课音乐的风格

《小白菜》

教学目标

1、能够饶有兴趣地运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作品,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

2、对比两个钟的不同,初步感受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与小提琴独奏曲《D大调小步舞曲》两首舞曲的不同风格,并能听辨出钢琴奏鸣曲《OP.49NO.2》与哪一首乐曲的音乐风格相似;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出不同的体态律动;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结合听唱分析河北民歌《小白菜》和钢琴曲《节日舞》。

3、能够从所学的歌曲中找出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并加以分析评价。

能够辨别区分出与音乐要素相关的一些音乐用语和音乐记号。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对各音乐要素的理解,探索歌(乐)曲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钟表的不同风格主要采用看、想结合方式引导教学。

出示钟表图,让学生找出两个钟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

开关、声音等,看谁找到的多,用语言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两种物体由于有其差异,才会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

二、欣赏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与小提琴独奏曲《D大调小步舞曲》

欣赏这两首舞曲时,目的并不是详细地分析作品,而是学生能感受到并说出两首舞曲风格的不同,从听觉上初次体验音乐风格的不同。

欣赏方法

听一听,说一说

首先让学生欣赏《秧歌舞曲》和《D大调小步舞曲》,听后说说感受:

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出示:

听一听,议一议

让学生欣赏《钢琴奏鸣曲OP.49NO.2》的第二乐章,听听它的音乐风格与前面哪首乐曲的风格相似。

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草原就是我的家》

学生对这两首歌曲都秀熟悉,欣赏时着重根据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做出不同的律动。

1、出示踏步与蒙古族动作的视频或图片,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两首歌曲在情绪、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一、对比歌曲《小白菜》与乐曲《节日舞》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并结合听唱,对比河北民歌《小白菜》与乐曲《节日舞》。

主要采用唱、听、议、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听唱和欣赏方法的设计上,要关注到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让学生聆听《小白菜》,说说歌中描写了什么事情?

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带首学生唱唱歌曲旋律,还可以边唱边划出旋律线,既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又感受了歌曲旋律逐渐下午的走向特点。

三、欣赏《节日舞》,引导学生感受与《小白菜》情绪的不同,唱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划出旋律线,感受其旋律上行的特点。

四、指导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

以上步骤是老师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如:

旋律进行、节奏特点等),再让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内容填写,这样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如何更好地欣赏音乐。

完成课本第13页的书面练习。

将音乐用语和音乐记号与它们所属的音乐要素用线连起来。

教学反思:

歌曲旋律中尽管用了变换拍子,但是简单流畅的旋律同学们一下便掌握了,为了感受旋律线与情绪的关系,我先让同学们通过聆听范唱和自己演唱,感受到了歌曲凄凉而忧伤的情绪。

接着,我带领同学们逐句画出了旋律线让同学们仔细体会,通过观察,大家很快发现了

“旋律下行”的特点,连续下行的乐句更加表达出如泣如诉的悲伤。

后来我又将小白菜的悲惨命运娓娓道来,小白菜苦难的境遇让每一位同学“沉浸”在悲伤地气氛中,孩子们“深情”地唱起了《小白菜》,那凄凉的声音唱得我快要落泪了,谁知刚刚唱完,很多同学却“哈哈”的笑出了声,原来很多同学是佯装出来的悲伤啊。

现在想来,其实不应该让学生完全投入歌曲意境中,孩子们对这种生活没有体验,他们远比小白菜幸福得多,为了达到我所谓的情绪要求,孩子们一遍遍“佯装悲伤”尽力去表现歌曲情绪,已经很不容易啦,重要的是通过假装的情绪,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种情绪的来源就是旋律的下行。

在佯装中体验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呢。

 

第2课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学生能感受台湾岛的美丽、台湾资源富饶的景象;体验到台湾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二.通过歌曲《放纸鹞》、《月亮月光光》的学习,使学生能探索出影响这两首歌曲风格(节奏、速度、结束音)的因素。

并通过两首歌曲的对比、辨别,学生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歌曲特征。

体现不同的音乐风格、情绪和意境。

三.掌握八分休止符,通过对比的方式,体验八分休止符在歌曲《放纸鹞》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二、学唱歌曲《放纸鹞》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1、感受音乐。

探索构成歌曲风格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

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歌曲感受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播放《月亮月光光》的录音带,全班分四组,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

熟练上面练习后,全班分四组,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

教师播放《放纸鹞》的录音带,请一组学生拍四拍子的节拍,另一组学生拍节奏。

2、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做拍腿、拍手、拍腿、拍腿的连续反复,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用广东方言范唱歌曲。

三、拓展。

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的灰尘之类的越来越多,我们很少看见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月亮有时候也很少看见,霾的天气越来越频繁,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怎样挽救我们被日益严重污染的地球。

四、总结

五、教学反思:

《月亮月光光》一课,旋律比较优美,速度缓慢。

连音线的地方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个难点,但是通过讲解,学生基本能够跟音乐学会唱连音线的地方。

弱起小节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知识点,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讲解初步感受到弱起的魅力。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台湾岛》,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鹞》

1.欣赏《台湾岛》,感受音乐。

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认真倾听,体验台湾乐曲的美感。

播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在音乐伴随下朗诵《台湾岛》这首歌词。

播放歌曲《台湾岛》,学生可以轻声跟唱加以感受。

播放课件,请学生在我国的地图上找出台湾省,并说说有关台湾的事。

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并在下堂课进行交流。

2.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鹞》

师播放《放纸鹞》的录音带,并出示四张音符卡片:

XXXX

(tatatata)

师放《放纸鹞》的录音带,学生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

师播放《放纸鹞》的录音带,让学生听着音乐边听边拍。

熟练上面练习后,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

师播放《放纸鹞》的录音带,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鹞》。

三、总结:

热爱我国的土地,爱国教育,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四、下课。

教学反思:

“纸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风筝,学生都非常喜欢放,用欣赏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放风筝的快乐,在学习《台湾岛》的基础上让学生联想海峡两岸的关系,并且明白我们是同一个国家,不同的民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画出放纸鹞时的景象。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

1、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2、师播放课件《放纸鹤》,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3、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范唱歌曲。

4、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歌曲演唱要注意的地方有:

1、歌词的咬字吐字要清晰。

2、四度大跳的音高演唱要准确。

3、提醒学生在演唱相同歌词时,其旋律音高是不同的。

4、注意段落反复记号的运用。

演唱歌曲的位置稍靠前,音色要清脆、悦耳。

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放纸鹤》。

熟唱歌曲后,再演唱几首以前学过的歌曲唱名,请学生比较歌曲的结束音有什么不同?

5、教材与绘画结合。

教师播放歌曲《放纸鹤》做背景音乐。

请学生根据对《放纸鹤》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画一幅图画。

三、拓展。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祖国环境,怎样爱护大自然,怎样防止我们生存的地球被污染,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一起总结

四、总结

五、教学反思:

个别学生只知道台湾,不了解台湾的历史,他们在学唱歌曲《台湾岛》后,我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台湾的故事,了解过去,体会爱国热情.

 

第3课环球音乐探宝(六)—拉丁美洲之旅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侧重对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感受,感受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

2、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

3、会墨西哥舞的基本舞步并能随音乐表现。

重点:

感受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

难点:

学会墨西哥舞的基本舞步并能随音乐表现。

教法:

听唱法。

教具:

乐器、多媒体软件。

教学过程:

一、谈一谈: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刘老师要带大家去国外逛一逛。

究竟去哪呢?

来,跟我来。

(播放世界地图)今天我要带大家游一游拉丁美洲,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吗?

其实啊,拉丁美洲通常用来指称美国以南的美洲大部分地区。

那么拉丁美洲是由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西印度群岛组成的。

同学们,你们去过这些地方吗?

其实,这些地方都是一些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

二、走进拉丁美洲。

1、欣赏:

音乐《墨西哥草帽舞》,你能猜出这是我们到达拉丁美洲之旅的哪一个国家?

(墨西哥)

随老师把节奏拍出来。

2、看一看:

我们大家已经到达拉丁美洲的第一站——墨西哥,教师搜集墨西哥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边看边介绍墨西哥的首都、国旗、国歌、国徽以及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特点。

(播放课件)

【国名】墨西哥合众国

【首都】墨西哥城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7∶4。

从左至右由绿、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绘有墨西哥国徽。

绿色象征独立和希望,白色象征和平与宗教信仰,红色象征国家的统一。

【国歌】抒写了墨西哥人在战斗最激烈时取得的胜利和保家卫国的呐喊。

【国徽】为一只展翅的雄鹰嘴里叼着一条蛇,一只爪抓着蛇身,别一只爪踩在从湖中的岩石上生长出的仙人掌上。

这组图案描绘了墨西哥人的祖先阿兹台克人建国的历史。

相传在很久以前,太阳神为了拯救四处流浪的墨西哥人祖先阿兹台克人,托梦给他们,只要见到鹰叼着蛇站在仙人掌上,就在那地方定居下来。

居住在墨西哥北部地区的阿兹台克人在太阳神的启示下,找到图案中所描绘的地方定居下来,建立了墨西哥城。

仙人掌是墨西哥的国花,象征着墨西哥民族及其顽强的斗争精神。

图案中下方为橡树和月桂树枝叶,象征力量、忠诚与和平。

【风土人情及音乐特点】墨西哥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那里有著名的玛雅文化古迹、是印第安人文化发源地之一,那里是世界上有名的辣椒发源地,全球约一半辣椒都生长于墨西哥境内。

那里还有仙人掌、大草帽、大摆裙。

当然,她的音乐也充满魅力。

3、听一听:

播放墨西哥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地舞动身体。

4、说一说:

复听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说说你们欣赏后地感受,检验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

5、读一读:

按照歌曲的节奏来朗诵歌词,了解歌曲的内容。

6、唱一唱:

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来慢速演唱歌曲,开始采用模唱的方法、听唱,待演唱熟练后用原速来演唱歌曲。

7、跳一跳:

学跳基本的墨西哥舞步。

请同学们自己找一个舞伴,分面对面、肩并肩、背对背三种形式,随口令

“左右左、右左右”跳熟墨西哥的基本舞步。

8、演一演:

教师播放音乐《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学生按照刚才学习的墨西哥舞步,合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三、小结:

同学们能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一情景创设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去拉丁美洲,舞中学舞中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感受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感受,感受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

注重学生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感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们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生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

师:

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

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2、说一说3、学一学

(1)模仿演唱。

(2)学唱歌谱。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二、三段:

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

二小到哪儿去了呢?

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

背景音乐:

《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第四段:

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

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

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1)表演设计: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2)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第五段:

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

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

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

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

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六、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太合理。

导入部分显得过于长,占用了过多的时间,这直接导致了新课教学的时间不够用。

3、对学生评价的不够具体,显得有些单调。

以上的这些需要我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反思和纠正,备课时需要更加细致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分配好上课的时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需要去备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音乐水平,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六、

第5课海鸥,我们的朋友

《歌曲》海鸥

课题:

海鸥        总课时数:

第2节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一

2、熟练唱会“海鸥”,并作歌曲处理。

3、欣赏:

国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坚定、热烈的情绪,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赞美海鸥的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2、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旋律进行的特点的感受,初步了解旋律的表现方式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第6页综合训练

(一)。

  (谱例略)

  注意:

节奏要正确,声音有弹性,并注意重音在第一拍而不能放在第二、三拍,否则会造成笨重的感觉。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在黑板上的五线谱中写出高音谱号、几个老师规定的音符,其他同学在书上写。

   2、整曲视唱曲谱。

三、学唱“海鸥”。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同学。

讲解自己找到的有关海鸥的小知识,看谁讲的好,讲的好的同学将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一枚小红花。

(讲解,评出优秀组)

   2、师:

刚才大家讲的真棒!

希望你们今后也向海鸥一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下面我们来学习海鸥,看谁克服困难唱的最好。

      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注意读出感情来。

   4、跟琴学唱歌曲,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熟练地唱全曲,用稍快的速度。

四、歌曲处理:

   1、请同学们将书上所有的休止符标出来。

并分别唱一唱。

讨论:

有休止符唱出来的感觉会怎样?

休止符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讨论:

歌曲整体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高潮在那里?

应该怎样演唱?

     讨论后练唱

   3、整曲演唱,注意情绪、速度。

(请同学边唱边做一做动作)

五、欣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复听全曲,集体齐唱。

六、预习第二课,两人一组读一读谱

教学反思:

首先,在新课引入中,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大海与海鸥不同形态,激发学生的歌唱与表演欲望。

其次,在学习新课中,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

如:

先听后唱,师生接唱,生齐唱等。

并及时的对学生提出表扬。

在歌曲处理时,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用哪种唱法来演唱歌曲,而是通过老师演唱的两种唱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应该用哪种唱法更好一些。

而后,在教学拓展中,我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大海被污染的图片,向学生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

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目的 :

(1)让学生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了解意大利船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老师,学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步骤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又名“那波里”)的一首著名的船歌。

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改编成的。

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

歌曲为大调式,3/8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

2、体裁

3,(是否可以先听一次旋律?

)然后老师才示范唱旋律,学生再边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

<1>、 学唱第一段

⑴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

⑵师:

逐句演唱一、二句歌谱,句中最高音出现在什么位置?

⑶师:

听唱第三句歌谱,音乐的起伏和一、二句一样吗?

⑷师:

听唱第四句歌谱,浪尖在哪里?

为什么?

⑸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谱

⑹女声唱歌谱男声唱lu,然后交换,男声唱歌词女声唱lu,要能够听到对方声部的声音。

<2>、学唱第二乐段

⑴听老师唱第二段,比较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音高、音强)

为什么第二段音高了?

怎样才能唱上高音?

(正确的用气,激情的表情)

⑵起立演唱。

这段唱的什么?

(船夫在热情地招揽顾客)你能边唱边演吗?

背唱第二段歌词

⑶轻声唱歌谱,找一找乐句中最低音、相对弱音的位置,画旋律线,是什么形状?

学生画(还是波浪,但方向相反)为什么还是波浪线?

(还是联贯,有起伏)

4,唱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要抽查几个学生,好的要马上表扬,差的也要加以鼓励

5,最后也可以让同学们听下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感受一下他是怎样的情绪唱这首歌曲的?

(深情,赞美的,开朗的,热情洋溢的),歌唱家演唱的时候自己就是一个船夫样,划着小船,歌唱这美好的夜晚,如歌词,多么令人陶醉样

6,让同学们小声的用感情听伴奏歌唱,老师划着3/8手势给出强弱弱的节拍提示

7,让学生用歌曲应该的情绪放声歌唱。

老师给予点评。

(多鼓励,少批评

六、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

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我们共同努力吧!

教学反思:

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已了解了船歌的风格特点,学会了歌曲。

在学习歌曲时,歌曲的曲调较高,学生演唱时有一点困难,在下节课上可以适当放低要求,降调进行演唱。

 

第6课到这里来欣赏动漫歌曲

歌曲《斑鸠调》

 教学目标:

  1、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情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产生对湘贛红色革命圣地的热爱之情。

  2、能听赏并跟唱《斑鸠调》,感受江西民歌的音乐特点。

  3、能听赏管弦乐曲《看灯》,感受音乐的气氛与情绪。

  教学重点:

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言语导入 江西井冈山

  现在井冈上是旅游景点,不仅是由因为有宜人的风光,还因为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圣地。

早在1927年,毛泽东同志就带领众多革命前辈们在江西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的。

  二、听赏与跟唱《斑鸠调》

  1、学生听赏《斑鸠调》

  学生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

说一说音乐的基本内容?

  2、学生跟唱

 学生随琴视唱歌谱,然后学生跟唱歌曲

  也可以让学生编一编歌词唱一唱

教学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

第8课校园歌曲

《乡间的小路》

一、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赤足走在田埂上》

3、完成我的创造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通过我的创造,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欣赏乡间小路风景图片,配以乡间的小路伴奏为背景音乐。

师:

这是什么地方?

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

(说出自己看了图片后内心的感受)

师:

同学们的心情我很理解,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一起跟着音乐到乡间的小路上去走一走吧。

A、生跟《乡间的小路》的音乐以律动的形式表演,体会其中的乐趣。

B、请学生以XXX节奏为歌曲伴奏。

请生用其他伴奏为歌曲伴奏(踏步、拍手等)

2、新歌教学

(1)教师跟伴奏范唱歌曲《乡间的小路》,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

(前、后部分欢快、跳跃,中间部分优美连贯)

(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反复记号”、“附点音符”、“休止符”、“三连音”、“切分音”。

(4)学唱歌曲

A、跟随琴慢速轻唱前半部分。

教师提示:

注意“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

B、跟着琴轻唱B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

师:

有没有哪个地方每次都唱不好?

师弹琴并示范,学生分句模唱两个乐句,注意附点节奏。

叫个别学生单独唱,学生进行评价。

C、学唱结束句。

D、全曲连唱。

(5)歌曲处理

师:

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最合适?

让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出示的“乡间”与“城市”两种不同风格的图片,对比其环境氛围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6)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3、分组表演并创编

(1)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

如:

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

教师对每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