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457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流行病学实习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0

4~6月

400

2

5

7~9月

600

8

10~12月

700

1

12

19531~3月

550

4

350

3

150

6

19541~3月

合计

3000

9

57

*若接种前发病,

不再考虑接种

依据该资料,

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

接种者年发病率2.51.2000

未接种者年发病率572.511.4000

200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为什么?

2.完成下表并重新计算发病率。

表3接种者、未接种者观察“人时”计算

观察“人季”

季初人数

季内加入

季内发病

季内退出

人数

=a+b/2-(c+

a

b

c

d

d)/2

1952

1~3

/

125

4~6

7~9

10~12

1953

1954

5000

4870

4740

————

接种者年发病率=

未接种者年发病率=

【课题四】甲、乙两城市1990年死亡资料如表4。

表41990年甲、乙两市20岁以上各年龄组死亡率及粗死亡率

年龄组

人口数

死亡数

死亡率(%0)

20-

2,000

5,000

30

5.0

6.0

40-

3,000

24

8.0

10.0

60

200

500

~合计

10,000

234

160

16.0

1•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甲、乙两城市1990年标化死亡率。

⑴直接法:

用两地各年龄组人口之和作为标准人口。

表5按标准人口计算期望死亡数

年龄组标准人口死亡率(%0丿期望死亡数

甲——

400

500

―合计

234——

—160

甲地标化死亡率=

乙地标化死亡率=

⑵间接法:

用两地所在大地区的死亡率作为标准死亡率。

表6按标准死亡率计算期望死亡数

年龄组标准死亡率人口数期望夕匕亡数-

甲乙甲乙

20-5.72,0005,000

40-9.03,0003,000

―6042^5^002000

-合#19.71000010000

甲地SMR=

乙地SMR=

甲地标化死亡率=

乙地标化死亡率=

2.回答下列问题:

⑴比较两种标化方法所得结果,解释上述标化率的意义。

⑵实际率和标化率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疾病的分布

1.学习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制作要点。

3.体会疾病分布描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时:

1.1962年我国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调查

2.一项对日本胃癌的移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3.1880-1930年美国麻省男性结核病死亡率资料的出生队列分析

【课题一】某县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某省北部,该县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区。

全县北部地势略高,南部地势较低,有Y河从县境东西贯穿而过,南有H河与邻县为界。

全年降雨量多集中在秋季,秋季降雨量大小往往影响H河水位的升落,如H河水位上涨,湖泊倒贯,湖水四溢,农田受淹,严重影响秋收秋

种。

该县主要为旱地作物,夏收以冬小麦为主,秋收为豆类等。

农民由于缺乏

建筑材料,住房比较简陋,秋收时农民多在场地上搭建“人”字形工棚,进行

野外露宿。

该县流行性出血热自1958年即有发生,1961年,疫情陡升,遂引起卫生单位的重视。

自该年起,某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协同当地卫生防疫站逐年进行该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

本材料的人口资料来自该县公安局,基本属实。

现将该县流行性出血热调查所得的部分资料提供如下,以便计算分析。

(一)疾病按时间分布

表1某县1961~1962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时间按月分布

月份89——1011——12——1234567合计

病例数15271754304542231423

构成比%

根据表1所提供的资料计算月构成比并绘制该县1961~1962

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按月分布的直方图。

(2)疾病的地区分布

1961年8月至1962年7月某县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各区的病例分

布见表2。

表2各区病例的分布(1961.8~1962.7)

各区编号人口数病例数发病率

149,471745

64,298

231

50,625

33

71,061

18

75,289

102

46,149

7

21,069

43

67,601

76,588

10

67,112

0

计算各区的发病率,并描绘统计地图(图

(三)疾病的人群分布

该县1961年8月至1962年7月不同性别、年龄出血热的发病分布见表3

(下页)。

作业要求:

1.计算年龄性别发病率、病死率,填入表中。

2.绘制年龄、性别发病率线图。

表3某县不同性别、年龄组出血热的发病分布(1961.8~1962.7)

年龄组性别人口数病例数死亡人数发病率(万/病死率(%)

0-

62,399

33,339

13

10-

81,006

124

70,151

52

63,566

290

25

53,146

86

30-

46,475

236

34,095

74

34,341

110

20

31,203

36

50-

29,018

24,597

48

60以上

22,376

23,133

16

(四)分析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季节分布特点。

2.该县流行性出血热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3.该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年龄分布有何特点?

课题二】实际工作中对一种疾病的描述往往是

、地区和时间的综合

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这一特殊人群研究疾病的分布,从而找出疾病的病因。

图2是美国人Smith利用日本移民研究胃癌病因的一个实例。

图2胃癌年龄死亡专率

美国白人(1959〜1961)、日本国内(I960〜1961)

美国日本第一代移民(1959〜1962)、第二代移民(1959〜1962)

请仔细观察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用文字描述图2所显示的信息。

2.从图2所显示的信息,分析胃癌的发生原因。

【课题三】现况年龄与出生队列分析

1880-1930年美国麻省男性结核病死亡率资料如下表:

表4Massachusetts男性年龄别结核病死亡率(/10万)

年龄(岁)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0-4

760

578

309

209

108

41

5-9

49

31

21

11

10-19

126

115

90

63

20-29

444

361

288

207

149

81

30-39

378

368

296

253

164

40-49

364

336

175

118

50-59

366

325

267

252

171

127

60-69

475

346

304

246

172

95

>

70

672

396

343

163

1.根据表4提供的资料绘制1880、1890、1900年的现况年龄结核病死

亡率折线图。

年出生人群的出

2.同一资料,绘制结核病死亡率的1860、1870、1880

生队列分析图。

3.比较两图的主要差异。

4.合理解释两图差别的原因。

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

1.正确使用现况调查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

3.理解现况调查在病因研究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1.5学时

三.实习内容

1.对两项现况调查事例进行评价。

2.某市卫生防疫站针对本区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的一次现况调查。

3.1981年对某市高校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的一次现况调查。

【课题一】

事例1:

1979年,为了解某省一地区肝癌发病情况,曾在该地区所辖几个县内开展了十万人的大普查。

组织了100余人的普查队伍。

普查方法为逐人登记有关项目,问病史、查体并采血检测甲胎蛋白(AF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普查工作用了半年多时间,最后查出5名疑似肝癌患者。

经进一步

确诊3例为原发性肝癌。

当地肝癌的发病率一般在5/十万左右。

事例2:

1981年,某省地方病研究所为了进一步探讨大骨节病在本省的分布规律,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决定在全省大骨节病病区开展一次普查。

任务下达至各病区县。

普查按省地方病研究所制订的同一方法进行。

资料统一汇总。

大骨节病在本省轻、中、重不同地区患病率不同。

1.请你对以上两个事例作出评价。

2.你认为应如何进行以上工作?

【课题二】某市北区卫生防疫站为摸清本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携带情况及其家庭内分布特点,拟进行一次现况调查。

该区约万人口;

分6个街道委员会,每个街道委员会下设13~15个居民委员会;

每个

居民委员会有1900~2100人,约500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约4人)。

该区为

般居民区,由各种职业人员组成。

已知邻区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为9.5%。

1.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预期分析的指标有哪些?

2.根据你所确定的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应采用普查还是抽查?

如果采用抽

查,如何抽样?

3.根据所选定的抽样方法,确定本次调查的样本大小。

4.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

应如何控制和评价调

查资料的质量?

【课题三】某人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

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

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

的患病率和肥胖与后三类疾病的关系。

其中部分结果见以下两表。

表1某市》45岁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

患病人数

患病率(%)

肥胖

262

26.98

高血压

187

19.26

冠心病

94

9.68

糖尿病

64

6.59

表2

体重与咼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的关系

Hr沖1

体型

调查

患病

指数*

患者数

患病率%

率%

<

106

7.55

4.72

1.89

371

55

14.82

8.09

19

5.12

24-

232

47

20.26

23

9.91

14

6.03

26-

159

39

24.53

11.95

22

13.84

28-

103

38

36.89

17

16.50

6.80

*体型指数=体重(kg)/身高(m)226者为肥胖

1.本次研究的目的?

属于普查还是抽查?

能从中得出病因启示吗?

2.从这个研究中能否确定肥胖是其它三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为什么?

筛检/诊断试验评价

1.熟悉筛检的概念、意义及应用条件。

2.掌握筛检/诊断试验阳性标准的选定原则。

3.掌握筛检/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一项对多形性卟啉症的筛检计划。

2.利用血清LCA-1-AT筛检肝细胞癌筛检阳性标准的确定。

3.不同条件下的预期筛检结果与阳性预测值。

4.两种试验联合筛检肝细胞癌。

【课题一】多形性卟啉症(porphyriavariegat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肝脏代谢异常,一般情况下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如果由于偶服巴比妥类或磺胺类药物,则有造成麻痹而死亡的危险。

将这种隐性患者筛检出来,则可避免误服用这两类药物而引起的急性发作和死亡。

目前已可应用一种粪便的生化试验筛

检该种隐性病例。

筛检试验的费用为2元/人。

据估计,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为

4/百万,隐性病例误服上述两类药后急性发作的发病率为25%,发作者的病死率亦为25%。

回答问题。

应用上述筛检试验针对该病进行群体筛检是否恰当可行?

【课题二】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1-抗胰蛋白酶

(LCA-1-AT)占总1-AT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两组人群血清中

LCA-1-AT的百分率分布如下图。

回答问题。

LCA-1-AT百分

若利用血清LCA-1-AT检测来筛检肝细胞癌,当分别以

率15%或20%为筛检阳性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各有何变化?

【课题三】应用血清LCA-ai-AT检测来筛检肝细胞癌时,不同的筛检阳性标准与筛检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如表1所示。

现某市工业区的肝癌现患率为

40/10万,市郊区为20/10万。

表1不同筛检阳性标准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阳性标准(LCA-ai-AT百分率%)

灵敏度%

特异度%

15

100.00

83.24

99.00

90.00

97.69

93.12

96.42

96.21

95.00

91.45

根据上述资料,若分别选用16%和19%作为筛检阳性标准,分

别在两区各筛检50万人,请计算不同条件下(不同阳性判断标准,不同现患率人群)的预期筛检结果和阳性预测值,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中。

表2不同条件下的预期筛检结果与阳性预测值

A-A-*t.A“~~ttzfXTt、/"

-TLrtt-f-t—J—±

预期检测结果

阳性

筛检1阳性

标准

人群现患率

筛检人数

肝癌病人

正常人

预测值

(/10万)

+-

(%)

16%

40

500,000

19%

-49%

20—

—500,000

【课题四】在“课题二、三”的基础上,假设在一现患率为40/十万的人群

中,同时筛检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与LCA-ai-AT百分率(以19%为筛检阳性标准),联合两种试验筛检肝细胞癌,结果如下表。

表3LCA-ai-AT和AFP试验联合筛检结果

试验结果

LCA-ai-AT

AFP

■病人

+

-

954

962

763

764

46

76

98197

98198

1•请分别计算各单项试验筛检方法、串联及并联筛检方法的灵敏度、特异

度和阳性预测值。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4的相应项目内。

表4应用不同筛检方法的筛检结果

筛检方法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单项LCA-ai-AT检测

单项AFP检测

串联两项试验进行筛检

并联两项试验进行筛检

2.与单项试验比较,联合试验对上述3项指标有何影响?

分析性研究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设计要点。

2.熟悉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基本分析步骤。

3.熟悉混杂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方法。

1.食管癌与饮酒、吸烟关系的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2.吸烟与肺癌1:

1配对资料的分析。

3.血清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关系的队列研究。

课题一】食管癌与饮酒、吸烟关系的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一)对于饮酒和食管癌的关系,现拟进行一次病例对照研究。

估计该人群

男性中有50%的人饮酒量达到所定的“大量”水平,另外50%的男性为不饮酒与少量饮酒,统称为“不饮酒”。

如果以90%的把握度(1-)在5%的显著性水平查出至少等于

2的相对危险度,问最少需要多少病例与对照?

(二)在该地肿瘤医院及各综合医院共调查了435例男性食管癌病人,并在

当地人群中随机抽取了451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

调查项目主要是饮酒量,分为“大量”与“不饮酒”两组。

但因吸烟是已知的食管癌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同时调查了吸烟量,分为“吸烟”与“不吸烟”两组。

调查结果见图1。

饮酒量

吸烟

+265

+151

大量328

大量258

-63

-107

病例组435人

r

■对照组451人

+44

+57

不饮107

不饮193

-136

图1

食管癌病例组与对照组饮酒和吸烟史暴露情况

W

1•计算大量饮酒者患食管癌的相对危险度(完成下表)

表1病例组与对照组饮酒暴露史比较

饮酒量

大量

不饮

病例

——对照

OR=

x=

OR95%CL

P0.05

2•计算吸烟者患食管癌的相对危险度(完成下表)

表2病例组与对照组吸烟暴露史比较

吸烟病例对照

OR=X=OR95%CLP0.05

3•在探讨饮酒与食管癌关系时,如何识别吸烟的混杂作用(完成表3)?

表3按吸烟分层后饮酒与食管癌的关系

不吸烟

病例对照

不饮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