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67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docx

我是演说家第四季演讲稿

《知行合一》吕强

“你说,我们听〞,太熟悉和亲切了。

两年前我作为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第一次站在这个舞台上,我表达着“言论有自由之光〞,这是我的认知。

两年之后,我再次回来,有知就应该有行,我要出发了,我即将成为未来三年的一个驻外记者,今天的主题——知行合一,就把它当作我出发的一次壮行吧。

1936年的一天,有一个叫作安德烈·弗莱德曼的匈牙利摄影师,他出发了,22岁。

他带着一台35毫米的相机。

在西班牙内战的战场之上,一颗子弹击中了一个士兵,在战士倒下的一刻,摄影师记录下了这个瞬间。

这个照片被称作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并被视作反法西斯的象征,被传遍世界各地。

而这个摄影师还有另外一个被广为人知的名字,他叫罗伯特·卡帕,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同时也是现代新闻摄影的奠基人。

之后,卡帕穿梭在日本侵华战争、诺曼底登陆战等等的枪林弹雨之中,甚至他把生命留给了最后一次出发。

在越南战场的一次行军过程当中,他不幸踩中了地雷,在牺牲时相机依旧死死的缠在左手。

如果你看到卡帕的照片你会发现,可能会无所谓光线构图,甚至任何技巧,甚至会虚焦、失焦,但这丝毫不阻碍他因为真实而伟大,正如他自己的名言: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就这样,近一点,再近一点。

他所参与创立的马格南图片社,至今依旧是世界新闻的摄影标杆,一代又一代的摄影师就这样前赴后继的,去记录时代和时代当中的人。

他们不做战场上的秃鹰,他们以关心人类为先决条件,有怜悯和人性。

罗伯特·卡帕的名字被载入了历史的名册,但还有一个人,他被称作中国的卡帕,但他在中国摄影史当中的记录不到一百个字,连一个生平介绍都没有。

1937年7月的一天,就是这个25岁的年轻人,他出发了,只带着一条毛毯一把雨伞一个背包,还有一台照相机。

他骑着自行车要赶往一个地方,叫做卢沟桥,那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这个人的名字,叫方大曾。

他是报道卢沟桥七七事变的第一人,他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同时还写下了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

他的照片撕下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伪善面孔。

但是两个月后他失踪了,在发完最后一篇新闻报道之后,再有没有他的消息,在之后的漫长岁月当中,一个战地记者的名字,从此消失在时间的浩瀚当中。

直到六十二年后,又有一个29岁的年轻人出发了,他是一个电视台纪录片的编导,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到一份,上面写着“方大曾〞这个陌生的名字,他知道方大曾的家人那还留存着837X摄影底片,在没有任何的新闻线索,没有报送新闻选题,甚至没有经费的情况之下,他决定要出发,去寻找方大曾。

这是冯雪松他一生当中,最长的选题。

他为了找到那微乎其微的线索,在图书馆当中一待就是四个多月;他走遍了所有方大曾可能到过的地方,行程超过四千多公里;他见了那些正在慢慢消失那段记忆的亲历者。

他说:

“好像是在追一条断尾的新闻,但其实是在抢救一个逝去的历史。

〞他不仅要对一个家族交代,还要对一个民族交代,一寻就是十六年。

从一部纪录片到一本专著,再到一个纪念馆,这个在中国摄影史上不足百字的人物,终于在淹没了七十多年后重新被推到历史的前台,列入中国名记者的名录。

虽然我们现在依旧不知道方大曾当时的生死,但我们终于在冯雪松的找寻之下,触摸到这个战地记者小方的模样,他有着罗伯特·卡帕一样的棱角,他关切最底层的民众,他为民族的危亡奔呼。

在那837X底片当中,可以看到烽火连天下的具体面孔,同时,还有目光坚毅下的时代轮廓。

今年,恰好是七七事变的八十年。

八十年的那头,方大曾为一个国家的生存状态留下了历史底片;八十年的这头,冯雪松为一个民族的战争记忆,寻得了信念标杆。

两代记者用知与行,在时空当中产生了奇妙的联系,让我们能够相信:

出发去践行理想,就不怕被遗忘,因为总有人会把你追寻。

也不要去害怕,因为只要出发,去寻找信仰,就不怕被冷淡,总有人会把你铭记。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四个字,是阳明先生在五百多年前提出的。

这四个字,我觉得有知不难,有行亦不难,难就难在这个一字,从一而终的一。

我们不缺乏头上思想的闪光,也不缺乏脚下前行的冲动,但真正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坚挺的头颅,和脚下一路无悔的脚步。

认知,是在所有的出发之后的,良知,是在所有的感受之后的,真知,是在所有的实践之后的。

从罗伯特·卡帕到方大曾再到冯雪松,三次的出发都如此的毅然决然,从那台三十五毫米相机再到摄像机,再到现在VR、AR等等的摄影设备,镜头的精度系数在改变,时间在迁移,但是镜头当中的焦点依旧是真的本性,构图当中的黄金分割依旧是人的尊严,取景框背后的头和按下快门的手,就是一种知与行的统一啊,知行合一,一直都是如此朴素而真诚。

回到两年前,我第一次站上这个舞台,我说:

“这个舞台最可贵的,是上台前的那五个字:

你说我们听,只有在座各位默默的聆听,才使得我们的话语掷地有声。

〞两年后,我回到这里,发现有更加可贵的五个字,不在上台之前而在下场之后,我说,且有行。

是行动,真正让我们的话语掷地有声的。

演讲稿分享:

95后联合国实习青年〈大国青年〉

首先呢,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简答题,聊一聊你心中的中国。

可能很多人会跟我一样,首先先愣一下,然后说:

“中国是一个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有着十三亿人的大国。

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文明延续至今的古国,更是一个在过去四十年发展中飞速成长的一个世界强国。

〞但是对于我而言,中国更是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情绪。

最开始的时候,中国给我带来的情绪,是一种激动。

那个时候我刚刚到国外读高中,老师和同学们经常会问我一些很无厘头的问题。

他问我:

魏畅,你们中国有手机吗?

你们那有星巴克吗?

你们那是不是全部都是自行车?

有一次老师上课的时候,甚至跟我说到:

“中国虽然GDP那么漂亮,但是,是不是只有XX才是大城市,其他地方都是农村?

〞我当时很愤怒,我说:

“老师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拿出了我山城XX家乡的照片,我说:

“同学们请看,这是我的家乡XX,它不是,不是XX,但是如你们所见,它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

中国也有非常多的三四线城市,现在在现代化的建设上也走的越来越好。

、XX更加是出乎了你们的意料。

〞接着,我的情感慢慢变成一种自豪。

我大四的时候刚刚进入联合国实习,第一天,我非常地紧X。

那个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埃塞俄比亚的同事,她对我非常的照顾,她总是手把手地带我做了工作的所有的事情。

我觉得,她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亲切,这么好?

我说:

“Seble啊,你对我也太好了吧,你像我的亲姐姐一样。

〞她说:

“因为你是中国人〞。

她接着又给我讲了她的故事,最开始她刚考上意大利的大学,她和家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

因此,她经常会因为对家人的思念感到惆怅,她甚至想着要放弃学位回到家乡。

但是这个情况,在第二年得到了改变。

随着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合作,埃塞俄比亚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好,手机用户也从五十万变到了两千万。

Seble的家里面也有了第一部手机。

通过那部手机,她可以和家人进行沟通。

她说如果没有那部手机,或许她已经回家了,更别谈她之后追梦联合国。

我一直都知道中国发展的很好,但是没有想到,我们已经可以达到如此的立己达人的这样一个状态了。

还有一次,是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在去年联合国大会的会议厅上。

很多领导人走来的时候会显得些许的有一些冷清,因为大家还不认识他们。

但是,当我们中国的领导人走近演讲台的时候,很多工作人员和我一样发自内心的拍起了掌。

当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看见很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小跑到他们的座位上坐下来,因为他们生怕漏听掉了一句。

每年在春节的时候联合国的大屏上总会写着很大的“祝全球人民春节快乐〞,联合国秘书长也会用中文来录制一个“祝全球华人春节快乐〞,这让我感受到了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的中国文化

文化影响力。

我现在正在哥伦比亚学习国际政策,我们有一堂课叫做“国际政策定量研究〞,我们这堂课上有二十个人,老师把我们二十个人分成了四个小组,让我们进行选择,选择一个国家

作为定量来进行研究,十五个人都选择了研究中国,搞得我们教授说:

“我们这是一个国际教育研究课,不是一个中国教育研究课。

〞我当时很无奈呀,只有把学习中国的这个机会给了别人。

然而这种无奈不只是我一个人的。

在上个月的时候,哥伦比亚大学刚刚举办完了中美合作经济论坛。

在这个论坛上我负责接洽一些中国的企业家,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他我和们聊到:

“你们觉得这次论坛做得怎么样啊?

〞他们说:

“别提了,这次论坛本来我们是来听一听国外的一些思想,学习学习他们的理念的,但是他们讨论的全部都是中国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以与下一步中国又将如何影响着世界,然而这些我都已经听腻了。

他们是听腻了,我倒是挺开心的。

因为过去我们总说要向国外学习一些先进的发展经验,但是现在,是他们在研究我们,正是因为有了更强的国家,我们年轻人才能够胸怀天下。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中国人,牛津大学的本科,哈佛大学的硕士。

在毕业的时候,他有过很多选择,摩根斯坦利、美林,或者是任何一个在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但是此时此刻,他正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在战火最纷飞的地方。

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和联合国的维和部队们一起在那里修建医疗站。

我问他,我说为什么?

他跟我说:

“很简单啊,我只是想给那里的人,也带来一份希望,给他们带过去一份安全。

这不是一个个例,也不是一个传说。

从中非合作的最前端到“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国走了出去,中国的企业走了出去,中国的青年人走了出去。

过去我们总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现在,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有了祖国作为我们的后盾,我们有了底气有了信心,更有了能力,用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

边防军嫂〈你守护国家我守护你〉

零下三十多度站岗,出任务险命丧泥沼……妻子何金果渐渐明白丈夫作为边防战士的不易。

一年365天只有40天相处,边防战士为妻写诗遥寄情思,妻子为爱奔赴边关体验丈夫生活,她说:

尽管身为丈夫,我对他有千种不满,但身为军人,他已经竭尽全力对我好了。

《你守护国家我守护你》

何金果

我今天是来投诉我老公的。

我们结婚四年了,每一年他回家的时间,都不超过四十天。

谈恋爱的时候,别人收到的是九十九朵玫瑰,我收到的是九十九个鱼干;别人收到的是钻戒,我收到的是,用子弹壳做的戒指。

没错儿,他是一名军人,而我是一名军嫂。

成为军嫂之前,我是做广告的,当时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时尚女性,也飞巴黎、飞米兰。

但是当我决定成为一名军嫂的那刻起,就意味着我告别过去的生活圈,和那个阶段的自己说再见了。

新婚后一周,我成了一名边防军嫂,从前对我来说,拉条子、面肺子、皮牙子这些食物,我从来没听说过,但是从那天开始,这些在XX最家常的食物,一直伴随着我,直到现在。

为了感受老公的工作,我争取到跟他们一块儿去边境上巡逻的机会。

从前他每次回来,总穿得鼓鼓囊囊的,那时我总笑他,“你一个大老爷们儿,还是个军人,居然那么怕冷。

那一次在国境线上,我才终于体会到,为什么他那么怕冷。

那里的一年,大半时间都是冬天,最低的时候,气温能有零下三十多度。

很难想象他在那么寒冷的夜晚,是多么的孤独。

巡逻的队伍中,有一个即将退役的战士,那也是他退役前最后一次出勤了。

巡逻到国碑附近,他很认真地整理了身上的军装和帽檐,端着枪笔直地站在国碑前,行了一个军礼。

在他身后是高高耸起的边防网,在后面,是苍茫草原中的哈萨克斯坦。

那是我第一次,因为老公是一名军人而感到荣耀。

当站在国防线上的那一刻,也是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我曾经收到的那些,特殊的礼物,有多珍贵,多不容易。

比如说,我前面吐槽过的那些鱼干儿。

听老公讲,那次他被派到很远的山沟里,去执行任务,他忽然发现周围的水潭里有鱼,于是他拿起吃饭的碗,舀起了那些指头长的鱼,趁着正午阳光正好,晒成了鱼干,一半撒了盐做成了家常版的,另外一半撒了辣椒面,做成香辣版的。

然后委托他下山的战士,辗转了几次快递寄出去。

两周后,我在乌鲁木齐,收到了这些神奇的鱼干,脑海里想起了他,弯腰抓鱼的样子,我热泪盈眶。

巡逻的队伍里,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的皮肤,因为紫外线的照射显得黝黑。

每当提起家里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这是一种坚毅之后的无奈。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妻子,我对他有千种不满,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他已经在竭尽所能的对我好了。

虽然每年我们见面的时间,还不够四十天,但是自从认识他以后,我再也没有感到孤独过。

有时候他晚上站岗,太枯燥的时候,会在脑海里给我写诗,晚上站岗结束以后,赶紧拿起纸和笔写下来,发给我,我早上一醒来就能看到。

有时候我去外地出差,知道我很晚才能回来,但是不管多晚,他一定会等到我安全到家以后,他才肯睡。

虽然他能做的真的很有限,但是他时刻都在准备着。

很多时候,人们都在歌颂,军嫂的付出和伟大,然而作为一名妻子,我分内的事情就是,无条件地支持他的所有选择。

当然这种选择也包含了每天的担惊受怕。

记得新婚那会儿,忽然有一天,他的打不通了,那是第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消失,当时我快要急疯了。

几天后,他的终于打过来:

“想你想疯了,我这几天去执行任务,终于找到一点信号,就赶紧给你打过来...你,吃饭了没?

当听到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几天来的生气和担忧,全部烟消云散,只要他,好好回来就好。

还有一次,他在里也跟我讲:

前天晚上巡逻,因为不熟悉地形,他一下子掉到了沼泽里,当时他的大半截身子,都已经陷下去了,幸好抓到了旁边的一棵小树才得救。

他在那头,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他当时有多幸运,这头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但是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什么也不能说,因为这是他的职业,也是我的职业。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中唯一的英雄主义,就是甘愿成为一名军嫂的勇气。

准备这篇演讲之前,编导问我:

“你老公的工作都是做什么的呀?

〞我才忽然发现,我除了知道他是守边防之外,我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即使如此,我仍然相信他正在做的是一个伟大的职业。

当然,也许他什么也都没有做,只是默默地为国家驻守着边防,但他这样一份军人的职责,在我眼里就是最伟大的事业。

当了军嫂才知道,军人的不容易;当了军嫂才更珍惜,每次分别后的团聚;当了军嫂才知道,战争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可能随时就要上战场。

对我来说强军之路,就是老公肩上的担子,而我做好自己,也就是强军之路的一部分,今天,你守护国家,我守护你!

演讲稿分享:

孙思远《终身学习》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朋友圈里面谈论一个话题:

中年危机,它有三个关键词:

“猥琐〞、“油腻〞、“秃顶〞,这三个关键词一出来很多人就很郁闷了,一听就很伤自尊,所以很多人就焦虑啊。

中年危机的根本在于这个世界的发展实在太快了,我们学到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正在慢慢被淘汰。

既然时代发展变化这么快我们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就是四个字:

终身学习,这个概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提出来了,它的英文叫做Lifelonglearning。

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终身学习研究所,但是很多年轻人一听到“终身学习〞这几个字就特别的反感,因为他之前在学校里面可能已经学到要吐了,你现在还让我来终身学习,这不是等于判我无期徒刑吗?

但是终身学习最可怕的一点在于:

那些起点比你高,比你有钱,比你还聪明的人,他们学习起来比你还努力。

比如说20XX,当时我采访了美联储的四朝元老格林斯潘,他已经是八十八岁的老人了,而那一年中国有一个新兴的行业特别的火爆叫做互联网金融,当时我采访了很多华尔街的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个什么鬼。

但是在我采访格林斯潘的时候我发现,他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了解之深、预测之准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就纳闷了,一个退休了这么久而且年纪这么大的老人,为什么会对中国的一个新兴行业这么了解呢?

就在我纳闷的时候,他的一个同事告诉我:

这有什么啊,格林斯潘以前在我们那有个外号叫做知识海绵。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他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身边的一切知识。

对于格林斯潘这样的人,无论他是退休还是在位,他这辈子唯一不变的身份只有一个——学生。

其实不光是格林斯潘,这些真正能够称得上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个个都是这样。

比如说股神巴菲特,今年已经87岁的高龄了,但是直到今天他还保持每天五到六个小时的时间读书和学习。

还有微软的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平均每年要读一百本以上的书。

那个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平均每两天读一本书。

后来我发现,这些各个领域真正精英的这帮人,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终身学习者。

那个人需要终身学习,其实国家更需要终身学习。

有人听到这可能会说:

我们国家已经这么强大了,终身学习还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

没错我们国家是强大了,经济增速全球第一、大学生人数全球第一、就连网上购物都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还有一样东西远远不是全球第一。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读60本书,日本平均每人每年读40本书,中国人你们猜猜平均每人每年读几本书?

不到五本。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崛起中的国民,我们应不应该读书和终身学习呢?

其实我们比谁都需要,因为只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提升,才是这个国家真正崛起的原动力。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唐朝时期,中国人上上下下保持了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

唐太宗当时专门派使者前往天竺去学习熬糖法,并引进了医学、天文和历法。

而丝绸之路最繁华的时期,也正是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唐朝,就连唐僧也是在唐朝去取的经。

而正是这种态度,才造就了后来唐朝万邦来朝的辉煌盛世。

但反观中国历史上最灰暗的晚清时期,清政府干了什么?

他们拒绝学习,他们闭关锁国,他们完美的错过了工业革命,他们让一些远远不如自己的小国把我们甩在了身后。

作为个人,停止学习顶多就是失业,但是作为国家如果停止了学习,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落后就要挨打。

这让我想起了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

“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是因为过去五十年美国的辉煌让我有了这样的机会。

〞而我在美国的那几年最后也只得出来了一个结论:

未来五十年的辉煌,一定是属于中国的,中国也会诞生属于自己的巴菲特、比尔盖茨和一批又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思想家和学者,而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我们又怎么能够置身度外呢?

学习很苦,没错,但是坚持很酷。

一个国家的崛起,靠的不是我们每天刷微博发微信看视频,它靠的是我们虚怀若谷、厚积薄发的积累和坚持。

我们生逢大时代,国家的崛起给了我们机会去创造历史和改变世界,而我们更要加倍的努力,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演讲稿分享:

毛XX《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这个月我刚刚完成了我的人生第70个全程马拉松,我想从这个马拉松开始谈起,谈谈我这几年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变化的一些看法。

我2015年离开了我23年多的高管职位,选择了创业。

很多人非常不解,到今天都会有人问我说:

“创业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我说:

“其实,你要怎么定义你自己的一生吧。

20XX,我被诊断得了中度的抑郁症,当时医生给我开了六种药,全部都是一些完全没见过的名字。

打开一看这个药的单子上写到的这些副作用,于是我就陷入了非常大的恐慌,我说:

“难道我43岁开始,就要跟这些药为伴吗?

〞医生告诉我说:

“这药恐怕你得一直吃下去了,吃到你感觉好的时候你可以停一停,如果有反复你得吃更多。

〞所以当时我觉得我不可以接受,但是为了保证睡眠呢,我只能开始吃了其中一种让我能够睡觉的药。

非常有幸的是,在这样的一个让我觉得特别灰暗的时候,我所在的万科开始推进全民的体育运动,要开始跑步。

在这样的一个推动下,我被迫地走上了跑道,当时是非常不情愿的。

几个非常有意思的教练到我楼下家里来接我,周末拖着我去跑步。

就这样从八百米、一公里、两公里、三公里,在一个多月以后,我竟然很神奇地完成了第一个人生的五公里。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完成五公里的那天晚上,我回到家里边感觉像过年一样,我觉得居然40多岁的我,能够跑了人生第一个连续的5000米。

所以那天晚上我记得我没吃药,睡得还特别地香甜,感觉人生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和新的境界。

就这样我开始从五公里、十公里,到二十一公里的半程马拉松。

我记得在参加跑步、被训练之后的半年以后,我自己偷偷报名了一个马拉松。

那时候怕跑不下来,没敢告诉任何人包括家里人,而且还不敢在家门口跑,跑到了XX,参加了XX的马拉松。

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我这个21公里跑到后半程的时候,突然间看见迎面跑来了一个长须飘飘的跑者,104岁的,当时世界上年龄最高的马拉松跑者,印度的辛格。

这老先生迎面向我跑来,因为当时它这个XX马拉松的出发是分一段一段的,那么我们是半程在前面起跑,他们全程在后面起跑,正好相向而行。

那个景象,今天在我脑海里都是无比的励志啊,一个104岁的老者跑在我的对面,后面跟了一群年轻的拥趸,实在是让我无比的钦佩。

我逐渐地开始走上了一个,长跑跟我人生难以分开的这样的道路。

那时我记得冬天的时候零下16度的早上,我都会坚持在每个周末的早上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去完成我的10公里、20公里的刷圈。

4点钟、5点钟天还没亮,零下16度17度,我都会坚持去跑步。

在那个满布星星的黑暗的奥森里,月亮还特别地明亮,偶尔对面跑过来一两个跑者,大家互相打一个招呼,然后就分开而去的时候,那种在寂静的寒冬里,享受着听自己心跳,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律,从跑步里感觉到,自律对于一个人来说有这么美妙的感受。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我就慢慢地跑了30多个马拉松。

2016年春节之后,我去东北滑雪,在滑雪的过程之中非常意外地从这个黑道上翻了下来,膝关节的四组韧带,有两组韧带都严重被撕裂了。

当然显然是不能跑步了那一年。

我给我自己有个要求,我说我希望能够完成我人生的第50场马拉松,这才跑了第一场,腿就摔断了。

所以当时我是非常非常地郁闷,那种抑郁症的所有的症状又滚滚而来,所以当时我的那个医生会给我发微信跟我说:

“你来看我一下,我有话要跟你说。

〞我当时非常抗拒,我说:

“我没有毛病,我不想去看你〞,他说“你必须来看我一下〞。

所以看着大夫的时候,大夫说:

“你又犯病了吧,所以我建议你再吃药吧。

〞这一次给我开了8种药,我更加地不能接受。

于是在静养了40天之后,开始慢慢地去尝试,在路上快走到小跑,但是实际上是非常地困难的。

因为那时候右腿的很多肌肉已经萎缩了,所以跑起来非常地疼,所以我就坚持每天到游泳池里边去快走两个小时,去逐渐恢复,在水的浮力下肌肉的这种能量。

用了大概前前后后也就40多天,我说我想去尝试一下自己还能不能敢于去走上跑道。

所以我就偷偷摸摸报了一个在韩国首尔的马拉松,用了5个小时18分钟,走走跑跑完成了这场马拉松。

这是我感觉完全没有自我控制下跑了一场比赛,也是我在30多次马拉松以后,跑了一个我当时认为最烂的马拉松。

但是,其实是我人生里跑得最好的一次步。

我从来没有像那次完成42.195公里那么地激动,那时候真的是泪如雨下,我觉得,这才是我人生第一个马拉松,是真正意义的首马。

当时在终点的时候,一个知道我腿坏了的一个女跑者非常惊讶地说:

“你不是腿摔断了吗?

你怎么敢来这儿跑马拉松?

〞我说: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跑下来的,但是我跑完了〞,她说:

“我送给你一句话吧〞,她说:

“你今天叫一拳打破了人生的天花板〞,这句话我到今天都特别感激她。

这个月,我跑完70个马拉松的时候,她来祝贺我,我说:

“我跑了这么多马拉松,最有感觉的,还是你送我的那句话:

一拳打破了人生的天花板。

2015年,我带我的女儿到北极圈去进行北极马拉松的挑战。

那时候她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她在两天的马拉松里边,自己挑战了第二天的北极圈的半程马拉松,她是这个挑战里边全世界年纪最小的孩子。

这样一个13岁的孩子,在我的视野里边,在这样一个非常艰苦的,而且让你感觉到死亡威胁的环境里,她能够一往无前的在我前面奔跑,坚决地完成了这场马拉松,其实让我感觉特别地骄傲和激动。

回来了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已经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成为温室的花朵,他们正要去真正的经历的人生是充满了挑战,和充满了奋斗的。

所以他们如果不经世面、不见风雨,如果他们不能够在坚韧的、粗糙的环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