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348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docx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用古诗学习五步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从中感受诗人描

  写的农村美好景物,体会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激发学生尊重劳动者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重难点:

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体现自己的

  学习收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特殊时期,我们课堂也与平时有许多不同,老师

  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教给你们知识,更多的是想教会你们在家自学的能力。

上节课老师用“古诗学习五步法”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孩子们,本节课我们继续采用“查—读—明—悟—诵”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好吗?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古诗的学习更有方法。

  二、五步法学习古诗

  1、查(查资料)孩子们,在这首诗中,你们最先想到的是查什么资料呢?

对了,我们首先要通过资料书或网络对作者范成大和本诗和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查找资料并做简单笔记: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描写了农村春四个季节的景色的农民的生活。

  2、读(读诗句)同学们,古诗之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在于它有着独特的节律与韵律之美,所以一首古诗我们要从三方面来把握好读的部分。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出的方法去尝试读,你一定可以读得很好。

  1)读得准确——要求清除字词障碍。

  2)读出节奏——一般情况下七言诗常用的是2/2/3或4/3节奏。

  3)读出韵味——可以唱读或吟唱

  3、明(明诗意)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必须弄清楚诗句的意思,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任何一首古诗我们都应该从整体上去感知、去理解,而不应该把古诗分解的支离破碎,破坏了古诗原有的意境之美。

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在理解了部分难点词语的基础上,采用想象法去还原古诗的意思。

  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中,大家可以整体的联想:

在一个初夏的中午,诗人范成大来到一座农舍前,他看到梅子己经()杏子也长得(),荞麦花()油菜花(),白天更长,人们都(),只有蜻蜓和蝴蝶()。

  孩子们,相信通过对于诗句的反复诵读,你一定能够完整的说出作者眼前的画面,而这一过程就是你对于诗句的理解。

  4、悟(悟诗情)孩子们,作者在这初夏的中午,驻足于农家小院前,当他看到大自然这一切美好的景物时,你认为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而这一切美好又是谁带来的呢?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这是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这对于农民劳动的赞美。

我们还可以通过找出诗眼,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诵(诵古诗)孩子们,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

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更加让我们体验到了古诗词的魅力,也领略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含义。

所以当我们学习完一首古诗词后,一定要背诵,让更多的积累成为你学习成长中的财富。

  三、拓展延伸孩子们,小小的荧屏不能阻挡老师对你们学习的关心,相信也阻挡不了你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在这节课刚开始时,老师就告诉大家《四时田园杂兴》共有60首,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更多的古诗,老师也等待着在开学后的赛诗会上看到你们精彩的绽放。

  四、作业布置用老师提供的思维导图模版将今天的学习收获做以整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4个生字。

正确读写“杂兴”

  “菜花稀”

  “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村风光。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描绘的农村风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其他的田园诗。

  2.师生提前预习,搜集了解古诗以及诗人的相关资料,自读古诗,把不懂得知识圈画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ppt1)孩子们,这是一次特殊的开学,我们将用另一种方式一起开始新学期的学习。

想必大家已经很久没有出门感受大自然的怀抱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奔向大自然吧。

  (ppt2—11田园风光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广阔的田野,五彩缤纷的花朵,蓝天白云,金色的麦田,伸向远方的小路,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还有在那田间忙作的人们。

这些景色,我们在哪儿能看到呢?

对,江南。

  二、解题得法,了解诗人

  1.在江南,这样的田园景色如此美丽,深深吸引着我们。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南宋大诗人范成大走进农村,感受他眼中的美好的田园生活。

  (ppt12)读读课题。

孩子们,“兴”在这里读第四声。

在文中指:

兴致。

  “杂兴”就是:

各种兴致。

  (ppt13)对于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它所在句子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ppt13)再读读课题,把字音读准!

  (ppt14)孩子们,看看题目中的“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ppt15)

  2.我们把目光聚焦诗题。

  “四时”指一年四季,“田园”指农村,“杂兴”指有感而发的兴致。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ppt16)孩子们,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读题目。

  (ppt17)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只是其中的一首。

  (ppt18)

  3.关于诗人范成大和这首古诗,你们一定在课前预习时搜集到不少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看看我们是否心有灵犀一点通。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石湖词》

  《吴湖录》等。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ppt19)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古诗,老师要在识字,写字和字词理解三方面强调一下易错知识。

  (ppt20)

  2.识字方面——要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ppt21)写字方面——本首古诗有三个要写的生字“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练习时要注意。

  (ppt21)字词理解方面:

  (ppt22)

  

(1)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

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

蝴蝶的一种。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孩子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借助课文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结合插图想象画面;请教老师同学,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ppt23)

  2.借助注释,结合画面,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再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3.先来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一二句描写的画面你读懂了吗?

试着说说吧(ppt24)金黄的梅子,大大的杏子,雪白荞麦花,稀稀落落的菜花地。

  孩子们,这就是江南初夏时节的景色。

借助注释,我们能把意思说完整。

如果在说的时候加上自己合理的想法,那会更好。

  (ppt25)可以这样说: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ppt26)还可以这样说: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ppt27)多么令人向往的景色——有花有果,有形有色的(ppt28),此时的`你面对这样的美景想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想必此时此刻的你已经对夏季田园美景充满喜爱之情,那里形美,色美,怎能不让人喜爱。

  (ppt29)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ppt30)

  4.刚才的美景让我们意犹未尽,再来读读“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两句话又让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美景呢?

(ppt31)

  孩子们,“日长”

  “惟有”的意思你知道吗?

日长就是天长了。

惟有就是只有。

  (ppt31)

  夏季一到天会越来越长,江南的夏季村民不在家,会去干什么呢?

一定有孩子通过课前预习已经知道了。

夏季之时,农民伯伯们已经开始忙碌了,忙碌的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那蜻蜓和蝴蝶飞舞着。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就是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ppt32)

  5.此时,你眼前浮现着怎样的景色,试着说说吧夏天白天变(长)了,农民们早出晚归,在田间辛勤地(播种)、(除草)……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悠闲)地飞舞着。

  (ppt33)

  6.再读读三四句,读懂诗人在写法上的妙笔了吗?

一句“日长篱落无人过”让我们看到正午时分幽静的景象,这是静景描写。

而那“蜻蜓蛱蝶飞”更显得田野静悄悄的,这是动景描写。

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静中有动,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ppt34)

  7.孩子们,诗中的初夏农村景色有形有色,有动有静,这样的

  田园生活多美啊,怪不得作者这么喜爱它,让我们来齐读这幅独特的风景图吧(ppt35)配乐

  六、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1.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

我们从中体会到了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

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两首诗,这两首诗是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一起欣赏学习。

  (ppt36)

  2.拓展古诗一《夏日田园杂兴——其九》宋代范成大(ppt37)

  3.拓展古诗二《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ppt38)

  4.古代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用自己的笔墨记录着美丽的大自然。

  (ppt39)

  5.课后,让我们一起去可以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插图,发挥想象读懂了古诗。

课后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之一,完成课后练习。

  (ppt40)

  6.古诗文化是我国中华文化的瑰宝,能吟诵,更能吟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听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结束我们的课堂。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农忙时节动静相衬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田园景色《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4个生字。

正确读写“杂兴”

  “菜花稀”

  “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村风光。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描绘的农村风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提前预习,搜集了解古诗以及诗人的相关资料,自读古诗,把不懂得知识圈画出来。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

  “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

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了解题意。

  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

  “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

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

  (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

  (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

稀x蜻qn蜓tín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

  “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课件出示全诗。

  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

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师小结:

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

  “梅子金黄”——(生)

  “杏子肥”。

  (师)

  “梅子金黄杏子肥”——(生)

  “麦花雪白菜花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

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

  (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示例2:

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

  (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

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

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

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

  (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师引读: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师小结:

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

  (板书:

景美)

  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

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

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师引导:

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示例:

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

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

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

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

(板书:

人忙)示例:

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

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师质疑:

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示例:

侧面描写。

  师小结:

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

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师引导:

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

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师引导:

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示例:

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

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

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板书:

热爱)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师引导:

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

  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

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

  (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

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

想把它带走吗?

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

  (生齐读)

  (板书:

赞美)

  (3)指导背诵。

  师引导:

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

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

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

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七、板书设计:

  【2】

  一、以古诗导入:

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

谁来说说?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

  《村居》

  《游山西村》好,我们今天到范成大的家乡去旅游一下,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乡。

  自由读。

  1、初读、评价注意生字、多音字。

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读,理解诗意。

感情读。

进入画面,想象放电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以老爷爷的口气写的。

你怎么知道?

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

自豪、赞美、勤劳。

  到底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农村场景?

请你读,想象。

  (别忘注释)交流。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

请同学尽情说,结合日常体会(农家忙)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指名充分地说(联想)。

读出喜欢与赞扬并评价。

  (检查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设置: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咱们去旅游吧。

  乘时光列车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来到苏州石湖旅游。

范成大接待我们。

  (目的:

增加趣味性,检查朗读与对诗意的理解。

蕴涵德育“爱劳动”:

你干活累不累呀?

看图感受快乐。

  当我干各种农活时,喝杯茶时,我感到幸福,快乐,舒服。

不劳无获,劳动最光荣。

体会农家乐。

  在美丽的田园里,农民辛勤快乐地劳动着,你喜欢,向往这种生活吗?

齐读本诗。

  其实历代文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适,他们写下大量的田园诗篇。

再看南宋翁的诗:

  《乡村四月》忙,乐。

  翻到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读一读,记一句。

  二、古代诗歌是配乐吟颂的。

咱们也用你喜爱的歌来配唱下。

  《虹彩妹妹》

  《蜗牛与黄鹂鸟》

  《天仙配》等。

  (加深背诵)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农家忙农家乐

  【3】

  一、以古诗导入:

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

谁来说说?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

  《村居》

  《游山西村》好,我们今天到范成大的家乡去旅游一下,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乡。

  自由读。

  1、初读、评价注意生字、多音字。

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读,理解诗意。

感情读。

进入画面,想象放电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以老爷爷的口气写的。

你怎么知道?

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

自豪、赞美、勤劳。

  到底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农村场景?

请你读,想象。

  (别忘注释)交流。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

请同学尽情说,结合日常体会(农家忙)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指名充分地说(联想)。

读出喜欢与赞扬并评价。

  (检查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设置: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咱们去旅游吧。

  乘时光列车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来到苏州石湖旅游。

范成大接待我们。

  (目的:

增加趣味性,检查朗读与对诗意的理解。

蕴涵德育“爱劳动”:

你干活累不累呀?

看图感受快乐。

  当我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