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87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docx

矿床学重要考点袁见齐

矿床学重要考点

第二章

1同生矿床的概念P9

矿体与围岩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如同沉积矿床和岩浆分结矿床。

2后生矿床的概念P9

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如热液矿床。

3矿床的产状包括的内容?

P11

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

空间位置、埋藏情况、与岩浆岩的空间关系、与围岩层理片理的关系、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4矿石和脉石的概念?

P12矿石是从地质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脉石一般泛指矿体中的的无用物质,包括围岩中的碎块、夹石和脉石矿物,通常在开采和选矿的过程中被废弃掉。

5矿石的品位?

P13矿石中有用组分的的百分含量。

6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

P14

矿床成因类型:

按照矿床的形成的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

工业类型:

是在矿床成因类型基础上,从工业利用的角度来进行矿床的分类。

第三章

1丰度(元素在研究的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浓集系数(元素在矿床中的可采品位与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表征着元素要达到工业品位富集多少倍),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的概念

2元素富集的几种作用?

而且注意一下几种作用的概念?

P25-27

(1)结晶作用:

当岩浆冷凝到一定程度,达到了其中某一矿物的饱和点,矿物就会从演讲中结晶出来。

包括有:

岩浆结晶作用、凝华作用、蒸发作用。

(2)化学作用包括化合作用、胶体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

(3)交代作用:

溶液与岩石接触过程中,岩石基本上保持固态,并且交代前后总体积基本不变,围岩与侵入体发生物质交换,代入某些新的化学组分,代出一些原有的化学组分,从而使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

(4)离子交换及类质同象置换作用

3几种的成矿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的概念P28-29

(1)内生成矿作用:

主要指由地球内部热能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地球内部热能包括放射性元素蜕变能,地幔及岩浆物的热能,在地球重力场中物质调整过程中所释放出的位能,以及表生物质转入地壳内部后释放出来的能等。

除火山作用外,内生成矿作用均是在地球内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的。

(2)外生成矿作用:

主要指由太阳能作为能量来源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在整个地球的表面,裸露的结晶基岩在太阳能影响下发生了规模客观宏大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产物又通过地表水、冰川、风等的搬运,然后发生沉积作用,从而使有用组份聚集而最终形成矿床。

(3)变质成矿作用:

变质作用过程中,有用矿物的形成或集中的作用,或使早期形成的矿床发生变质改造的作用。

包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重结晶作用(如由石灰岩形成大理岩)、重组合作用(如由粘土质矿物形成蓝晶石)、变质热液成矿作用等。

可分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和接触变质成矿作用。

与变质成矿作用有关的矿床,称变质矿床。

它可分为变质矿床和受变质矿床两类。

(4)叠生成矿作用:

在先期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建造的基础上,又有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

第四章

1岩浆矿床的概念?

P32

由各类岩浆在地壳深处,经过分异作用和结晶作用,是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2了解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

P32

(1)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

(2)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岩体内(3)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具清楚明显的界限。

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但自变质作用较普遍(4)矿石的矿物组分与围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的矿石矿物相对富集。

(5)由于成矿作用是在岩浆熔融体中答题同时形成的,故成矿温度较高

从时间、空间、与围岩接触关系、组成和温压方面来理解矿床的基本特征。

3岩浆矿床的形成地质条件?

P33-36(主要对几种条件和作用的掌握)

岩浆岩条件(对基性-超基性岩当重点理解)大地构造条件(造山带和地台区)同化作用、挥发分作用、演讲的多期多次侵入作用对成矿的控制

4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和矿床的分类?

P38-44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分结矿床)指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各种组分在岩浆熔融体中按一定顺序先后结晶析出,同时导致岩浆液相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叫做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有用矿物的富集而形成的矿床叫岩浆分结矿床。

它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岩浆熔离矿床)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叫岩浆熔离作用。

由岩浆熔离作用造成有用组分的富集而形成的矿床叫岩浆熔离矿床。

岩浆爆发作用(岩浆爆发矿床)地下深处的岩浆经过结晶分异或熔离分异后,沿着深大断裂喷发至地表或近地表地质作用叫岩浆爆发作用。

以较宁静的方式溢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岩浆喷溢作用。

由岩浆爆发作用促进有用组成的堆积所形成的矿床叫岩浆爆发矿床。

5海绵陨铁结构的概念?

P40矿石矿物主要是金属矿物充填在硅酸盐类矿物颗粒间或胶结硅酸盐矿物

第五章

1伟晶岩矿床的形成条件?

P58-61

1.物理化学条件

(1)温度

(2).压力2岩浆岩条件3地质构造条件4围岩条件

2伟晶岩的分带和分类?

P62-67(这里面有很多种分带,老师说主要看金兹堡分带和分类)

从伟晶岩体的边缘到中心,一般可分如下几个带。

(1)边缘带:

矿物晶体比较细小,主要由细粒结构的石英、长石组成,厚度不大,约为几厘米。

形状不规则,有时并不连续。

与围岩界线是明显的,但有时为渐变关系。

(2)外侧带:

矿物结晶颗粒较粗,主要呈细粒结构或文象结构。

由斜长石、钾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等组成,有时也有绿柱石等稀有矿物出现。

外侧带的厚度比边缘带大,但变化也大,有时不对称也不连续。

(3)中间带:

矿物结晶颗粒更大,常呈粗粒结构、似文象结构和块状结构。

矿物成分也较复杂,除块装的长石、石英和云母外,还可能有绿柱石、锂辉石等稀有元素矿物。

此带厚度变化也比较大,有的为几十厘米,有的可达数十米,是伟晶岩矿床的主要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其矿物成分和结构特点作更进一步的划分。

(4)内核:

矿物颗粒结晶特别粗大,常由石英、石英-长石或石英-锂辉石等矿物组成,多分布在伟晶岩体的膨胀部分的中央,或发育良好的厚大伟晶岩体的中心部位。

金兹堡的分类:

金兹堡根据特征性造岩矿物和稀有元素矿物的形成、演化、发展的规律,将伟晶岩形成过程分为两时期七个阶段,并相应划分出以下类型:

斜长石型;斜长石-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型;具锂辉石的微斜长石型;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型;钠长石化、云英岩化锂辉石型;复杂的锂-绝-钽型;钠长石化、锂云母型。

第六章

1气水热液的概念P72

指在地壳一定深度下(几-几十公里)通过各种方式形成的具有较高温度和压力、以水为主的气态和液态物质。

2气水热液的来源分类及各种水的概念?

P73-76

气水热液的来源可分为五种基本来源:

岩浆热液、地下热液、海水热液,变质热液,地幔热液

岩浆热液:

这主要是指硅酸盐熔浆在侵位后发生的冷凝分异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岩浆气水”

地下热液:

是指在沉积物形成时一起被埋入在沉积物中或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溶液,这些溶液在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后或成岩期后的挤压作用而汇集在一起形成“囚水”,“封存水”,“建造水(地层水)。

海水热液:

海水可以在海底岩石中下渗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然后变成上昂热液,在深部的环流过程中,可以与所途径的岩石发生水岩反应,变成含矿热卤水,然后沿着海底断裂上升至海底,形成海底喷发和海底“烟囱”。

变质热液:

变质热液(变质水)是由于岩石在深部受增温、增压作用而变质是形成的。

地幔热液:

指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去气作用”(“脱气”,“除气”)所形成的气水热液。

3成矿元素搬运的形式有哪几种?

P83-84

以硫化物的形式搬运,由于在气水热液矿床中,矿物大多以硫化物的形式出现,因此人们早就认为成矿物质是以简单硫化物的真溶液的形式被搬运的。

以卤化物的形式搬运,一些高温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中含有多量F,Cl等气成矿物。

矿物气液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含矿热液是一种含盐度较高的K,Na氯化物溶液。

重金属的简单卤化物具有高挥发性和溶解度。

以易溶络合物的形式搬运,络合物还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溶液中能长距离搬运,而不致于在中途发生水解和沉淀。

金属络合物还可溶于气体中,使许多成矿元素以气体状态迁移。

以胶体溶液形式搬运在气水热液成矿过程中,SiO2,Fe(OH)3,Au,Ag,Pb,Zn等硫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均能以胶体状态迁移。

4影响成矿元素的沉淀因素有哪几种?

P85-86

温度的降低,热液温度的降低会引起一些成矿元素的化学物或络合物溶解度的减少,导致这些元素的沉淀。

压力的降低,压力的降低会影响热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PH值的变化,许多易溶的络合物或其它化合物,只是溶液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才处于稳定状态,而当PH值超出这个范围时,就可能使溶液体系失去平衡,产生化合物的分解或沉淀。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改变离子存在的形式和状态。

不同性质溶液的混合,由于不同成分或不同性质的溶液的互相混合,会改变含矿热液系统的状态,破坏溶液的化学平衡,促使某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产生矿物的沉淀。

5气水热液运移的原因或者说气水热液的驱动力?

以及热液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P87-P89

1由于渗透作用引起热液的运移2由于压力差引起热液的运移3由于深部热源作用引起热液的运移4由于冷却中的岩浆释放出所溶解的流体引起的热液运移

为了查明热液活动与构造的关系,一般可根据构造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中所起的作用,将构造要素划为:

导矿构造,配矿构造,容矿构造。

导矿构造是热液自深部地段进入矿田范围的通道。

配矿构造:

是矿液从导矿构造出来后,向成矿地段方向运移的构造。

容矿构造:

是使矿体定位,并决定其形态产状、大小,有时决定其内部结构的构造。

6气水热液矿床的成矿形式?

及这两个的概念?

P89-90

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

充填作用:

热液在围岩内流动时,若与围岩间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相互交换,则热液中成矿物质的沉淀,主要是有于温度、压力的变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沉淀在围岩的孔洞或裂隙中,这种成矿作用叫做充填作用。

交代作用:

指矿夜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或置换作用,而生成新矿物的作用。

7围岩蚀变的概念?

P92

在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由于交代作用,使矿体的围岩发生物理-化学以及矿物成分上的种种变化叫做围岩蚀变

8围岩蚀变的主要类型的概念?

P93-98

矽卡岩化:

主要发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在中等深度条件下,经气水热液的高温交代作用形成的。

云英岩化:

云英岩化为常见的重要的围岩蚀变。

通常为酸性侵入岩受高温气水热液交代蚀变而成,如花岗岩的云英岩化,主要是钾长石、斜长石受热液作用分解成为石英和白云母。

钾长石化:

钾质交代的产物,包括微斜长石化、正长石化、透长石化和冰长石化。

由于它们不易区别,且成分几乎完全相同故统称钾长石化

钠长石化:

一种钠质交代作用。

在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中,钠长石化常发生在钾长石化之后,在钠长石化之后往往发育云英岩化。

青盘岩化:

青磐岩化主要是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及部分流纹岩,受中、低温热液作用产生的,一般是在近地表条件下形成。

青盘岩化产生的特征矿物为:

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和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可有少量的绢云母、黄铁矿和磁铁矿。

与青盘岩化有关的矿床有:

斑岩型铜、钼矿床,热液黄铁矿矿床,多金属矿床,金和金银矿床等

绢云母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绢云岩化:

一种广泛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在中性和酸性火成岩及板岩等富铝岩石中最常见。

绢云母化常伴随有石英和黄铁矿的产生,因而可称为绢英岩化,若黄铁矿含量超过5%时,则称为黄铁绢英岩化。

绿泥石化:

形成含绿泥石蚀变岩石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

粘土化:

是指形成以粘土矿物占优势的蚀变作用。

硅化:

硅化使被蚀变岩石的石英或蛋白石的含量增加。

碳酸盐化:

岩石遭受热液(中、低温热液为主)蚀变后,产生相当数量的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菱铁矿、铁白云石、白云石及菱镁矿等的作用。

明矾石化:

在热液中,如含有亚硫酸或游离的硫酸,并与富含碱性长石的喷出岩发生交代作用,使岩石中的长石转变为浸染状的明矾石。

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的一种后期自变质产物,或中、低温热液对含镁的岩石进行交代产生含蛇纹石的一种蚀变作用。

9矿化期、矿化阶段和矿物生成顺序的概念?

P102-103

矿化期:

它代表一个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它是根据显著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来确定的。

狂化阶段:

它代表一个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矿物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过程。

矿物生成顺序:

在同一矿化阶段中不同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

第七章

1系统的掌握接触交代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条件?

P106-112(后面的几种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条件也得掌握)

成矿作用:

接触渗滤交代作用和接触扩散交代作用。

接触渗滤交代作用:

在岩石较大的裂隙中由于各种组分的压力差发生流动的气水热液与岩石发生组分交换的作用,为接触渗滤较多作用。

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是引起热液流动的动力。

交代扩散交代作用:

含矿气水热液由于各种组分的浓度差引起组分的扩散而与周围岩石发生物质交换的作用,为接触扩散交代作用。

浓度梯度作为扩散组份运移的动力。

成矿条件:

岩浆岩条件,主要的是中酸性、酸性及中基性的钙碱系列的花岗岩类岩石:

花岗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有时碱性系列的花岗正长岩、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岩等。

围岩条件,形成矽卡岩矿床的有利围岩,主要是各类碳酸盐岩石或含碳酸盐的岩石,其中最主要的有石灰岩(或大理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和钙质页岩等,其次有火山岩如安山岩、英安岩、作为一类气水热液矿床,既要有有利的通道为其含矿热液的流动提供运输迁移条件,也要有合适的空间与场所为其矿质的沉淀堆积准备储存条件,因此区域上的以及矿区的构造条件则是最重要的地质因素凝灰岩等。

构造条件作为一类气水热液矿床,既要有有利的通道为其含矿热液的流动提供运输迁移条件,也要有合适的空间与场所为其矿质的沉淀堆积准备储存条件,具体的成矿构造有: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围岩成理、层间破粹带及构造裂隙,褶皱构造,捕掳体构造。

温度、压力、深度条件:

温度范围:

矽卡岩矿物:

800-300℃;金属氧化物600-400℃;

金属硫化物:

500-200℃;深度:

1—5公里;压力:

3×107-3×108Pa

2夕卡岩的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

P114-116

夕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

夕卡岩期是矽卡岩和矽卡岩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产物,主要生成各种的硅酸盐矿物,也即是矽卡岩的主体形成时期。

它分为三个阶段:

一、早期夕卡岩阶段(干夕卡岩阶段)主要是硅灰石、辉石、石榴子石等,其特征是以岛状和链状的无水硅酸盐为主。

二、晚夕卡岩阶段(湿夕卡岩阶段)这阶段形成的主要的矿物对早夕卡岩阶段的矿物具明显的交代作用,主要矿物有阳起石、透闪石,其特征为带状或复杂链状构造的含水硅酸盐类矿物,还有大量以磁铁矿形式出现,故又称磁铁矿阶段。

三、氧化物阶段,它介于夕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之间,主要形成长石类的矿物,正长石、酸性斜长石等,矿石矿物有白钨矿、赤铁矿,少量磁铁矿。

石英硫化物期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硫化物阶段。

早期硫化物阶段,主要是在高-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等,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雌黄铁矿,故亦称为铁铜硫化物阶段。

晚期硫化物阶段,交代早期矿物生成大量中-低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尤其是碳酸盐矿物明显增多。

金属矿床主要是铅、锌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及黄铁矿,因此又可称为铅锌硫化物阶段。

第八章热液矿床

1.掌握热液矿床的概念、特点(131页)

概念:

热液矿床是指含矿热水溶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由充填和交代等矿方式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特点:

1)形成矿床的含矿热液是多来源的2)含矿热液的成分是复杂的3)形成温度和深度较其它内生矿床低和浅4)构造控制作用极为显著5)成矿时间一般晚于围岩6)成矿方式:

以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为主7)矿石物质成分复杂8)矿床的形成过程的多期多阶段性

2.掌握热液矿床的分类及概念(132-133页)

岩浆气液矿床

岩浆气液是指由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出的气水溶液,由它所形成的矿床即为岩浆气液矿床

1.岩浆气液交代矿:

①与蚀变花岗岩有关的钠长岩化稀有、稀土元素矿床;②与蚀变花岗岩有关的云英岩化钨、锡矿床;③与蚀变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蛇纹石石棉-滑石矿床。

2.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①高温热液矿床:

W、Sn、Mo等。

②中温热液矿床:

Cu、Pb、Zn等。

③低温热液矿床:

Hg、Sb、As等

2非岩浆热液矿床

碳酸盐岩层中的脉状铅、锌矿床。

碳酸盐建造中的金矿。

砂页岩中的脉状铜矿床。

砂岩中的铀-钒矿床。

碳酸盐岩、砂岩中的脉状水晶矿床。

(除了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外,也要大致了解一下两种矿床的特点和成矿作用)

3影响气水热液矿床的原生带状分布的因素?

(153页)

一为内因,即成矿物质的来源。

各种物质成分的地球化学习性、含矿热液的浓度和性质等另一种为外因,即温度、压力、围岩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

温度、构造、围岩、含矿溶液浓度和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成矿溶液中几种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渗透性的差异、成矿物质来源。

第九章火山成因矿床

1.掌握火山成因矿床的概念特点(156页)

火山成因矿床是指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

即与火山作用有联系的一系列矿床,统称为“火山成因矿床”。

特点:

1)矿床位于同构造旋回的火山岩浆-构造活动带中。

在矿区内或其附近有同期的火山岩、次火山岩或侵入体的分布。

2)含矿介质复杂:

岩浆、喷气、热液或加热的天水等3)矿床产生在地表(陆面、水下),或地下浅处(0-1.5km)。

成矿温度可从一千摄氏度至几十摄氏度。

4)矿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

5)矿石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复杂多样。

2.掌握斑岩型矿床的概念(167页)

指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与中性—酸性斑岩体有关,成因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一定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蚀变和矿化分带性,矿石呈细脉浸染状的热液矿床。

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岩有关,这些斑岩大多属次火山岩类,矿床形成于次火山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面型蚀变和矿化分带性;矿石呈细脉浸染状;矿床规模大、品位低。

3.掌握斑岩型矿床的分带((分带的图)168-169页)

矿化与围岩蚀变分带:

从斑岩中心、接触带到围岩(自下而上)

——蚀变:

核心带→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①钾化带(钾质蚀变带):

包括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

②石英-绢云母化带(似千枚岩化带):

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绢云母、少量黄铁矿。

③泥化带(粘土化带):

矿物成分有高岭土、绢云母、石英、绿泥石。

④青盘岩化带:

矿物成分为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石英、黄铁矿。

——矿化:

钼(铜)矿化→铜(钼)矿化→铅锌矿化→金矿化

——矿化类型:

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主要工业矿体位于钾化带外侧或石英-绢云母化带中。

4.掌握玢岩铁矿的概念(170页)

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的地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或火山—侵入体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称为玢岩铁矿。

5.SEDEX,VMSMVT的概念

MVT铅锌矿是指赋存于前陆盆地边缘的碳酸盐岩中,成因与岩浆活动无关的浅成后生层状铅锌矿床,是在50~250℃条件下从稠密的盆地卤水中沉淀形成的。

SEDEX型矿床是指海底喷流、喷气沉积作用形成的多金属矿床,它们往往也伴生特定岩石组合的沉积建造。

块状硫化物矿床或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olcanogenicmassivesulfidedeposit,简称VMS矿床)。

也称为黄铁矿型矿床。

这类矿床产于海相火山岩系中,矿石多为块状、网脉状,主要由Fe、Cu、Pb、Zn等的硫化物组成,常伴有Au、Ag、Co等多种有益组分以及重晶石、石膏和硬石膏等非金属矿。

6.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概念(陆相火山热液矿床)(164页)

在陆相火山活动过程中,在地表或近地表,由火山热液中的成矿物质直接晶出或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矿床,称为陆相火山热液矿床。

由于其形成深度浅,成矿温度较低,多称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第10章风化矿床

1.掌握风化矿床的概念特点(184页)

风化矿床—系指陆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质和量都能满足工业要求的有用矿物堆积的地质体。

2.掌握风化矿床的形成条件(185-187页)

气候条件、原岩条件、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具有垂直分带性。

这种特性又决定了风化矿床的垂直分带特点。

(1)渗透带

(2)流动带(3)停滞水带

3.掌握红土型的铁、铝矿床(192-193页)

红土型铁矿床

成矿母岩是含铁较高并易于风化的岩石,如超镁铁质岩和含铁多的碳酸盐;

含二价铁的原生矿物在表生氧化反应中经历两个阶段形成Fe3+的氧化物:

一是含Fe2+的矿物受CO2或酸的分解而释放出Fe2+;二是Fe2+再受到可溶氧的进一步氧化为赤铁矿、针铁矿等。

pH值在酸性或碱性范围可使铝溶解而与铁发生分离。

最上部的铁壳带及其下面的斑点带,含铁量可达35~70%,其中还混有磁铁矿、铬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等矿物,矿石中相应地含有Mn、Co、Ni、Cr、V等元素,使矿石成为一种冶炼优质合金钢的“天然合金铁矿石”。

红土型铝土矿床(残余型矿床)

红土型铝土矿床主要发育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霞石正长岩、玄武岩等的风化壳中。

霞石正长岩和玄武岩富铝贫硅,这类岩石经红土化后常形成工业价值很大的红土型铝土矿床。

一般认为这类铝土矿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造岩硅酸盐矿物分解阶段

(2)继续去硅作用(3)铝土矿复杂化阶段

铝土矿矿床的垂直分带常与铝土矿的上述阶段性发育过程有关。

这种垂直分带一般自下而上分为铁壳带,斑点带(铝土矿带)和分解带(粘土带)及原岩带。

4.矿床的表生变化及次生富集作用(197-202页)

表生变化:

各类矿床的近地表和露出地表的部分,在受到风化作用时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表生变化。

次生富集:

矿床中某些金属元素(Cu、Zn、Ag、Au等)在风化过程中可以在原地发生进一步富集,被称为次生富集或表生富集(SupergeneEnrichment);

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变化:

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近地表部分,经受长期氧、二氧化碳、水、生物有机质等的风化作用,可产生表生分带现象。

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分带:

(1)氧化带-位于地下水渗透带

(2)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位于地下水流动带

(3)原生硫化物矿石带-位于停滞水

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

分布于地表至潜水面之间,大致相当于渗滤带。

进一步分为3个亚带:

(a)完全氧化亚带(铁帽)(b)淋滤亚带(c)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

硫化物矿床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硫化物矿床氧化带淋滤出来的某些金属硫酸盐溶液渗透到潜水面以下,在还原环境中,交代原生硫化物生成次生流化物。

该过程增加了原生矿石中某种金属的含量,提高了矿石的工业价值,这种作用称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

发生这种作用的地带称为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第十一章沉积矿床

1沉积矿床的概念

地表的岩石或矿石在风化作用下被破碎和分解的产物、在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残骸、在火山作用时喷出的物质、以及宇宙尘等,被各种地表营力(如水、风、冰川、生物等)搬运到有利于沉积的地质环境中,经过沉积分异作用沉积下来所形成的矿床,称为沉积矿床。

.2沉积矿床的特点

1.矿床产于沉积岩系或火山一沉积岩系中;2.矿体与围岩关系:

同属沉积成因,表现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