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93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x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附件3-2: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

应用实例

(一)水稻良种“N3号”经济效益的计算

“N3号”是某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稻高产良种。

其给出的

基础数据如下:

(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的投入产出实物量;

(2)已推广期间的推广规模;

(3)总推广费用。

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的投入产出实物量

(1)单位面积新增产量和增产值

1稻谷产量:

区域试验:

2003年26个点次平均亩产470.6公斤,比对照Ml”增产33.6公斤;2004年23个点次平均亩产465.0公斤,比对照增产33.25公斤;2005年22个点次平均亩产486.7公斤,比对照增产29.7公斤。

加权平均后,N3号”比对照每亩稻谷增产量应为42.47公斤,增产9.86%(见附表1)。

附表12003-2005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推广成果:

N3号对照:

M1号

年份

点次

推广成果

(kg/亩)

对照

(kg/亩)

比对照增产量(kg/亩)

比对照增产率(%)

2003年

26

470.6

437.0

33.6

7.69

2004年

23

465.0

419.5

45.5

10.85

2005年

22

486.7

436.9

49.8

11.40

加权平均

71

473.55

431.3

42.47

9.86

生产示范:

2005年20个点次平均亩产为460.5公斤,比对照增产45.5公斤;2006

年23个点次平均亩产456.3公斤,比对照增产38.9公斤。

2007年25个点次平均亩产450.3公斤,比对照增产40.8公斤。

加权平均后,N3号”比对照每亩稻

谷增产量41.54公斤,增产10.04%。

(见附表2)

附表22005-2007年生产示范产量结果

推广成果:

N3号对照:

M1号

年份

点次

推广成果

(kg/亩)

对照

(kg/亩)

比对照增产量(kg/亩)

比对照增产率(%)

2005年

20

460.5

415.0

45.5

10.96

2006年

23

456.3

417.4

38.9

9.32

2007年

25

450.3

409.5

40.8

9.96

加权平均

68

455.33

413.79

41.54

10.04

据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加权平均结果:

水稻品种N3号”亩产(473.55>71+455.33>68)/(71+68)=464.64公斤对照“M1号”亩产(431.3>1+413.79>68)/(71+68)=422.73公斤比对照每亩增产稻谷42.02公斤,增产9.95%(见附表3)。

附表3对比试验基础数据汇总

推广成果:

N3号对照:

M1号

试验类型

点次

推广成果

(kg/亩)

对照

(kg/亩)

比对照增产量(kg/亩)

比对照增产

率(%)

区域试验

71

473.55

431.3

42.47

9.86

生产示范

68

455.33—

413.79

41.54

10.04

加权平均

139

464.64

422.73

42.02

9.95

2出米率:

N3号”精米率为74.5%,比对照增加1.3%,米折谷1:

1.4,每亩因

出米率提高而增加的稻谷产量折算为:

464.64>.3%X1.4=8.45公斤。

因此,N3号”水稻良种大面积每亩稻谷增产量为42.02+8.45=50.47公斤,按全

省统一收购价(3年平均)每公斤3.2元计,单位效益值是161.50元。

3蛋白质含量:

N3号”蛋白质含量为11.17%,比对照高2.17%,在营养上有较显著的效益。

因无优质优价规定,暂不计算。

4稻草:

水稻副产物主要是稻草。

据调查,谷重与草重之比一般为1:

1。

其每亩

稻草增长量亦应为42.02公斤。

按每公斤0.2元计价,则副产物单位增产值为8.4丿元。

以上主、副产品两项合计,N3号”的每亩新增产值为169.9元(附表4、附表5)。

(2)单位面积新增费用:

N3号”在生产使用上不比对照多用劳力、农药、肥料等生产投资,只需每公斤良种加价0.8元。

一般作中稻每亩用种6公斤,则每亩多耗生产投资4.8元(附表4)o

附表4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

推广成果名称:

N3号对照名称:

M1号

序号

项目

单位

推广成果

对照

(CK)

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实物量

(一)

单位规模产出

1.主产品

(稻谷产量)

公斤/亩

464.64

422.73

42.02

2•副产品

(稻草产量)

公斤/亩

464.64

422.73

42.02

3•其他

(因出米率提高而增加的稻谷产量)

公斤/亩

8.45

(二)

单位

规模

投入

1•劳动用工

2•物质投入种子

元/亩

40.8

36.0

4.8

3.其他投入

2•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由附表中4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数量按照计算价格分项计算出产出收益和投入

费用,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的差值即为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附表5)。

附表5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

推广成果名称:

N3号对照名称:

M1号

序号

项目

单位

计算价格

(兀)

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

实物量

金额(元)

(一)

产出

1.主产品

元/亩

3.2

50.47公斤

161.50

2.副产品

元/亩

0.2

42.02公斤

8.4

3.其他

小计

元/亩

——

169.9

(二)

投入

1.劳动用工

2.物质投入

元/亩

0.4

12

4.8

3.其他投入

小计

——

4.8

(三)

新增纯收益

元/亩

165.1

3•已推广期间推广规模

N3号”于2005年育成,当年即进行20多个县约6000亩的多点示范。

2006年推广面积5万亩,2007年推广面积发展成10万亩,2008年全省面积达59.4万亩,2009年种植面积为150万亩。

因此,N3号”年的累计推广面积为225万亩。

2007年,N3号”因抽穗期阴雨灌苞影响,结实率不高,因而部分面积增产效果不显著。

这一灾害现象估计不仅仅发生在个别年限,从长远考虑应予扣除,即乘

以一个0.9的推广规模缩值系数,则N3号”总计的实际有效面积为202.5万亩

(附表6)。

4.推广费用

5年下拨推广费共计20.0万元。

在推广期间增加了推广人员的费用25.0万元,

其他费用15万元,则总推广费用为60.0万元(附表6)。

附表6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

推广成果名称:

N3号推广年限:

5年

推广年份

新推广规模

推广费用(万兀)

下拨推广费用

推广人员费用

其他费用

2005年

0.6

2

5

3

2006年

5.0

3

5

3

2007年

10.0

5

5

3

2008年

59.4

5

5

3

2009年

150.0

5

5

3

小计

225.0

20

25

15

合计

推广规模:

225.0

总推广费用:

60

备注

被取代技术已使用的年最大规模为:

196万亩

5.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

由附表5、附表6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附表7),分步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1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单位规模年新增纯收益二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169.9元/亩-4.8元/亩=165.1元/亩

2总经济效益

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X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X推广规模X

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

总经济效益=165.1元/亩X0.7X25.0万亩>0.9=23402.93万元

3年经济效益

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数

年经济效益=23402.93万元/5=4680.58万元

4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X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4680.58X.2)/60=15.60

以上分析表明,推广部门为推广该成果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15.60元的经济效果。

附表7经济效益汇总表

推广成果名称:

N3号

类另U

名称

数值

计算参数

计算价格

元(近3年实际发生价格的平均值)

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

0.7

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

0.2

推广规模缩值系数

0.9

基础数据

推广年限

5年

推广规模

202.5万亩

总推广费用

60.0力兀

经济效益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165.10元/亩

总经济效益

23402.93万元

年经济效益

4680.58万兀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15.60元/元

(二)“应用芜箐叶蛾线虫防治小木蠹”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

应用芜箐叶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技术是由某科研院所,通过3年(2005-2008年)应用基础和野外应用研究,筛选出的防治小木蠹蛾的最佳线虫种,使我国首次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在较大范围内防治园林蛀干害虫小木蠹蛾获得成功。

在该项成果应用前,我国防治小木蠹蛾的常用药物的平均致死率为72%,有效期10天左右。

采用该项成果后,对目标害虫的平均致死率达96%,而且还能在寄主体内繁殖,再侵染虫道内尚存活的小木蠹蛾幼虫,如此反复,一般可持续作用30-40天。

1.单株新增纯收益

该项成果是植物保护类成果,其新增纯收益主要反映在减少损失和降低防治成本上。

另外,防治的树木的数量与实际减少树木的损失量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即使不进行防治,也只有一部分树木受害。

因此,需要考虑发病率及树木被迫采伐的几率。

在经济效益计算中,通常有两种处理办法:

①当年产生收益的规模就是该年被迫采伐的树木的损失,损失量是一棵树的,但其株数极少,只是推广规模的一小部分;②把被迫采伐的树木的损失分到防治的每一棵树上,这样,产生收益的规模等于推广规模。

但单位规模(单株)上减少的损失经分摊后就很少了。

在这个计算中,我们采用后一种办法,因为该项成果的新增纯收益主要来源于降低防治成本,而防治成本与推广规模相关,用后一种办法就可以汇总成每推广一株所能产生的新增纯收益。

该项成果的对照取当家技术,即:

用“T9乳剂”加水100倍喷雾的办法防

治。

新增纯收益包括两部分:

1比用“T9乳剂”的方法所节省的防治成本;

2因降低发病率而减少树木的采伐损失。

(1)单株节省的防治成本

附表8是2008年用线虫防治与农药防治的成本比较。

试验树木共1257株,

试验有代表性。

可以看出,每株树的防治成本节省了2.07元(附表8)。

序号

项目

单位

推广成果

对照(CK)

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实物量

(一)

单位规模产出

1.主产品

(因降低发病率而减少树木的采伐损失)

元/株

100X72.0%X

0.5%

100X96.0%X

0.5%

0.12

2.副产品(因侵害造成采伐或倒毁树木)

元/株

3•其他

(二)

单位

规模

投入

1•劳动用工

元/株

0.83

2.50

-1.67

2.物质投入

(用药成本)

元/株

0.30

0.70

-0.40

3•其他投入

附表8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

推广成果名称:

叶蛾线虫

对照名称:

T9乳剂

(2)减少米伐的损失

据调查,小木蠹蛾的平均发生率(树木被害率)为27.5%,而由于受木蠹蛾

侵害造成采伐或倒毁树木为发病树的0.5%,每棵倒毁或被迫采伐的行道树的损

失平均100元。

采用线虫防治比用“T9乳剂”防治,有效率从72%提高到96%,有效率提高了24%,还减少了“T9乳剂”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受害树木被迫砍伐率为0.5%。

因此,用线虫防治一株行道数,可比用“T9乳剂”防治减少采伐损失为:

100元X(96%-72%)X0.5%=0.12元

因此,节省防治成本和减少采伐损失两者合计,共节省费用2.19元

(2.07+0.12),此即为单株新增纯收益(附表9)。

附表9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

推广成果名称:

叶蛾线虫对照名称:

T9乳剂

序号

项目

单位

计算价格

(兀)

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

实物量

金额(元)

(一)

产出

1.主产品

元/株

0.12

2.副产品

3.其他

元/株

小计

元/株

0.12

(二)

投入

1•劳动用工

元/株

-1.67

2•物质投入

元/株

-0.40

3•其他投入

小计

元/株

-2.07

(三)

新增纯收益

元/株

-2.19

2.推广规模

该项成果属植保类成果。

2008年该项技术已开始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推广规模为162万株。

3.推广费用

该项技术的推广示范采用开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所需费用极少,2年累计推

广费用10万元(附表10),约折合单株费用0.06元。

附表10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

推广成果名称:

叶蛾线虫推广年限:

2年

推广年份

新推广规模(万株)

推广费用(万兀)

下拨推广费用

推广人员费用

其他费用

2008年

52.0

0

2.0

1.0

2009年

110.0

0

5.0

2.0

小计

162.0

0

7.0

3.0

合计

推广规模:

162.0

总推广费用:

10.0

备注

被取代技术已使用的年最大规模为:

1.96亿株

4.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

由附表9、附表10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附表11),分步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1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单位规模年新增纯收益二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2.19元/株-0=2.19元/株

2总经济效益

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X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X推广规模X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

总经济效益=2.19元/株X0.7X62万株X0.9=223.51万元

3年经济效益

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数

年经济效益=223.51万元/2=111.76万元

4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X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11.76X.2)/10=2.23

以上分析表明,推广部门为推广该成果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2.23元的经

济效果

附表11经济效益汇总表

推广成果名称:

叶蛾线虫

类另U

名称

数值

计算参数

计算价格

元(近3年实际发生价格的平均值)

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

0.7

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

0.2

推广规模缩值系数

0.9

基础数据

推广年限

2年

推广规模

162.0万株

总推广费用

10.0力兀

经济效益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2.19元/株

总经济效益

23402.93万元

年经济效益

4680.58万兀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15.60元/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