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94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0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1页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docx

最新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doc

运动伤科推拿学电子教案

任课教师:

王建月

第1~2课时

主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推拿发展简史

第二节:

推拿流派简介

正骨推拿二,小儿推拿三,一指禅推拿三,点穴推拿五,滚法推拿六,腹诊推拿七,自我推拿

第三节推拿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推拿在现阶段的应用状况.

2、了解推拿流派的现况及分布,通过教学片了解我国推拿的情况.

3、掌握推拿的概念.

4、推拿对各系统,器官的作用

5、中医理论对推拿治疗作用的认识

6、推拿对损伤的治疗作用

7、有关推拿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重点难点

1、推拿,推拿学定义

2、推拿对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3、推拿的基本知识及推拿治疗原则与治法.

4、推拿对各个系统,器官的作用.

教法

课堂讲授

观看推拿教学片

教学过程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推拿发展简史

一、概念

推拿,是以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手法功力的直接作用以及进一步由经络系统发挥的调节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机理,作用和手法的一门学科.

二、推拿发展简史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早于药物疗法之前出现.推拿古称按摩术,又有案(音wán),按跷,跷摩,摩挲,膏摩,按摩等名称.现代所称推拿或按摩,实为同义异名罢了.详见课本.

《黄帝内经》中也有多处有关按摩的记载.

《内经》是我国最早专门记述和总结我国远古时代医事活动及其经验的一部医学典籍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问世(已佚).

秦汉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按摩手册》传入法国,因语言或翻译的误差,将摩挲读为"马沙"(法语).英语的按摩一词来源于法语,故称为Massage.唐朝是按摩医学最兴旺的时期,得到空前发展.

宋元时期,对按摩的作用及手法施治有了新的认识.

明代,推拿发展较快,尤其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清代,按摩在民间仍有发展,特别是小儿推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医学受到重视和保护.1956年,首先在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1958年成立了推拿专科门诊部,同年开设了推拿专科学校.推拿治疗范围已涉及内,外,妇,儿,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并且开展了推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原理的研究和对推拿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和成都中医学院都设有针灸,推拿系.1979年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以正骨,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骨科训练班,现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的前身.目前,中医推拿学和针灸一样,业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

第二节推拿流派简介

我国的推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民族风格.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学科之一.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推拿流派繁多,门类复杂,现将目前在国内开展较好,应用较多,影响较大的一些流派作一简要介绍.

一、正骨推拿

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以矫正骨折,关节脱位,骨错缝,筋跳槽等一类骨伤科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推拿疗法.

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可以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

二、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民间亦称"推惊","摩惊","掐惊"等,是推拿在防治小

儿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一指禅推拿

一指禅推拿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辨证手段,强调审病求因和辨证论治,并结合有关生理,解剖和病理等基础知识和临

床经验,以一指禅推法作为主要操作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

四、点穴推拿

点穴推拿又称"点穴按摩","指针疗法","穴位按摩"等.临床上主要是以指代针,即用手指刺激人体经穴以防治疾病.

五、滚法推拿

滚法推拿是以一指禅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和损伤的一种推拿疗法.

六、腹诊推拿

腹诊推拿是运用中医传统的腹诊法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并选用手法,以腹部为主要作用部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腹诊推拿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治疗,扶正祛邪,灵活应用.临证要遵循先治本,后治标,治本为主,兼顾治标的原则.

七、自我推拿

自我推拿主要是以单手或双手在自己身上进行推拿操作,并辅以主动的肢体活动,用以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

第三节推拿的作用

(一)、对各系统的作用

按摩对全身多系统和器官都有良好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按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实现的.作用可分为兴奋作用和镇静作用,另外,面部按摩还有催眠作用.按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取决于手法性质,作用强度,持续时间三个因素.一般来说,缓慢而轻,时间长的手法有镇静作用(如轻推,轻揉);急速而重,时间短的手法有兴奋作用(如叩打,抖动).

2、对皮肤的作用

按摩的机械作用可以使角化的上皮脱落,加强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用力按摩可使皮肤内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它能活跃皮肤的毛细血管和神经,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量增加,从而改善皮肤的营养,使皮肤润泽而有弹性,局部皮肤温度提高;同时按摩的机械刺激,又能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全身.

3、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按摩肌肉可以反射性的改善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消除疲劳;按摩可使肌肉中开放的毛细血管增多,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使肌肉的含糖量增加,代谢加强,从而改善肌肉的营养,对于预防和治疗肌肉疲劳,肌肉萎缩,肌肉挛缩有一定效果;按摩还可增强肌腱和韧带的弹性和活动幅度,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和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消除关节囊的挛缩和肿胀,使被按摩关节的温度升高,使关节的活动范围加大,有利于关节活动障碍的恢复;

按摩还能促进代谢产物消散,使肌肉放松,肌肉粘滞性减小,促进肌肉疲劳性酸痛的消除.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按摩可以引起周围血管扩张,降低循环中阻力,同时有可加速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了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脏工作;

按摩还可加速静脉和淋巴回流,被按摩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增大,给组织营养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浮肿和损伤部位的水肿渗出物的吸收.

5、对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的作用

胸部按摩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腹部按摩能直接调节内脏神经,促进胃肠蠕动,消化腺分泌,促进消化.对腹痛,腹胀,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均有作用.;下腹部按摩还有促进泌尿的作用

(二)对局部组织的作用

按摩在运动损伤的治疗中,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散瘀,疏通狭窄,剥离粘连,顺筋正骨以达到推陈出新的作用.

二、中医理论对推拿治疗作用的认识

(一)疏通经络

(二)流畅营卫气血

(三)调和五行,平衡阴阳

三、推拿对损伤的治疗作用

(一)舒筋活络,缓解痉挛

损伤后引起的疼痛可使相关部位的肌肉紧张或痉挛,目的是减少肢体活动以避免对损伤部位的进一步刺激.但这两者常因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或治疗的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止痛和缓解肌紧张,痉挛就成为临床中治疗损伤的主要目的.

(二)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推拿能加强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提高伤部的物质代谢,促进瘀血吸收和消除肿胀.推拿可以降低伤部的血管痉挛和反射性的肌肉痉挛,并能降低周围神经的高度兴奋,减轻疼痛.

(三)疏通狭窄,剥离粘连

伤后因局部气血瘀结而产生的硬结,粘连,是造成长期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按摩能使因粘连硬结而狭窄的腱鞘松解,使肌肉与筋膜,韧带与关节囊的粘连分离,消除疼痛,逐渐恢复功能.

(四)顺筋正骨,整形复位

按摩能使关节脱位者得到整复,使肌腱滑脱者得到复位;使神经,肌肉,韧带微细错位者得到正位.病因消除,症状也就随之减轻,功能得以恢复.

四、有关推拿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一)推拿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推拿对脉管及血循环的影响,表现在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扩张毛细血管,恢复血管壁弹性,改善管袢形态等方面.

(二)推拿对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

证明推拿后血液中类啡肽物质明显增高,病员疼痛减轻或消失.经推拿后,中枢及外周血浆中组胺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即脑脊液中组胺含量升高,血浆中组胺含量下降(按摩所引起的改变).5-羟色胺,色氨酸的下降程度与疗效有关.提示推拿对组胺物质含量有一定影响.损伤后人体血中儿茶酚胺升高,经推拿后下降,其途径是经尿排泄.提示推拿可能通过加速儿茶酚受体的分解代谢,增加其代谢产物在尿中的排出,降低血中含量,达到镇痛,促进康复的作用.

(三)推拿对组织修复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在对兔跟腱进行实验性损伤缝合后的推拿治疗观察中,发现肌腱组织结构的恢复与肌腱生物力学性质的恢复密切相关.推拿对两者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伤后过早推拿亦可损伤肉芽组织中的新生血管而加重组织损害,导致大量疤痕形成和粘连.提示临床运用推拿治疗时,掌握施治时机的重要性.

 

思考题:

1、推拿对各个系统的作用.

2、推拿有什么治疗作用.

3、什么是推拿什么是推拿学

4、我国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是什么

5、了解郑氏推拿的特点.属于哪一个流派

6、什么是正骨推拿

8、《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的正骨推拿八法是什么

课后小结

 

第3-4课时

主题

第四节推拿的基本知识

一、推拿治疗原则及治法

二、推拿用的介质

三、推拿的体位

四、推拿的时间,次数和强度

五、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六、推拿的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1、推拿治疗原则及治法

2、推拿用的介质

3、掌握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重点难点

1、推拿常用的介质

2、推拿的禁忌症

教法

1、课堂讲授

2、观看推拿教学片

教学过程

 

第四节推拿的基本知识

一、推拿治疗原则及治法

(一)治则

治疗原则是在整体观和辨证的基础上,对临床病证制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法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所谓治法,即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不同.任何具体治疗方法都是由治疗原则所规定,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

推拿治疗原则和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一样,要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由于疾病的症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其复杂,且病情有轻重缓急的差别,不同时间,地点,不同个体,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归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本质,治病求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同时针对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病变个体差异和时间,地点的不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二)治法

推拿是中医外治法之一,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气血复归平衡.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结合治疗的部位,推拿治疗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

1、温法:

温法是治疗虚寒证的一种方法.推拿有温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对机体因受寒而引起的伤痛,推拿可达到祛寒止痛的目的.按,摩,揉中脘,气海,关元,擦肾俞,命门有温肾补阳,健脾和胃,扶助正气,散寒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推拿能增加回心血量,加快血液,淋巴回流,兴奋神经通路,调整神经,肌肉的生物活性.

2、通法

3、补法:

补法是指运用手法,以补气血,强脏腑,扶正气的治法.《素问》载:

"按摩勿释,……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补法可广泛应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如脾胃虚弱,肾虚,烦躁,虚热,盗汗,遗精等.现代医学证实推拿能增加局部组织血液灌注,改善血液生化成分.一般来说,补法的操作有如下规律:

顺经操作为补,顺时针方向操作为补,向心性方向操作为补,轻柔,和缓的推拿手法和操作方法为补.

4.泻法:

泻法是指通过手法作用,泻去体内实邪,以达到康复目的的治法.泻者,即泻其实邪,而非正气,一般用于下焦实证.推拿泻实是一种温和渐进的过程,不似峻猛药物,因此,推拿泻实适宜于各种年龄,各种体质的患者,这也是推拿的特点之一.一般来说,泻法操作有如下规律:

逆经操作为泻,逆时针方向操作为泻,急速而重的推拿手法或操作为泻.

5、汗法:

汗法即发汗,发散的方法,是指通过手法作用,使病邪从表而解.《内经》曰:

"邪在皮毛,汗而发之."汗法有解表,通腠理,祛风散寒的作用.汗法主要用于外感表证.如风寒外感,宜在背部施用较重的擦,推,拍等手法,使全身汗透,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治风热外感,则宜在背部柔和轻快地摩,揉,使腠理疏松,以散风热之邪.凡外感表证,无论风寒或风热,均可指针刺激风池,风府,肩井等穴,以达发散外邪的目的.

6、和法:

和亦调和之意,是指运用平稳缓和的手法,调脉气,和经血,疏通表里,平衡阴阳,以调整机体机能.常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症.外感六淫,而邪在半表半里,不宜汗法,吐法,下法时,可应用和法治之.如推摩胸胁和腹部,可和调肝胃,疏理气机.

7、散法:

散即消散,疏散之意,指运用手法以消肿散结.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都可用散法.如饮食过度,脾失运化所致的胸腹胀满,痞闷,可用散法;又如小儿疳积是小儿推拿的主要适应证之一.散法操作要求手法轻快柔和,切不可动作粗暴.多用摩,揉,按,拨等法.

8、清法:

清法是指运用手法,以达清利热邪的作用,适用于热证.如属实热证的急性热病,热毒症,外感热病,以及阴虚发热,外感热病和风湿热症等.手法多采用擦,推,揉等.

二、推拿用的介质

可分为下述常用的五种.

(一)粉剂常用的有爽身粉和滑石粉,前者有吸水,清凉,增加皮肤润滑的作用,并可防止手法造成皮肤损伤,宜在皮肤出汗时使用;后者主要起润滑和防止皮肤受损的作用.

(二)油剂即芝麻油,菜油或浸有药物的油剂.临床治疗一般选用一些有治疗作用,无刺激性的油类,掺入适当的药末,成为油液或药膏,可起到滋润及辅助治疗的作用.常用的有冬青油,松节油,红花油,麻油等.

(三)酒剂即白酒或浸泡过药物的酒剂.将辨证配方中药浸泡于白酒中而制成的药酒,按摩时涂擦于施治部位,可帮助提高疗效.不同成分的酒剂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推拿时根据不同伤病辨证选用相关药酒,如舒活酒,三七酒,跌打酒,风湿酒等.

(四)酊剂把生物碱或化学药物溶解在高浓度酒精中而成的药剂.在推拿中常使用的酊剂有樟脑酊,薄荷酊等.

(五)水剂按摩常用的水剂有以下几种.

葱姜水:

具有发散温热,驱散外邪等作用,小儿推拿以此治疗虚寒证.

刨花水:

质地润滑,无刺激性,小儿与成人均可使用.

软坚药水:

将软坚散结之中药组方研磨成粉,浸泡于酒精中数日,在其滤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即成.此药水比较润滑,对皮肤无刺激,有软坚散结之效.多用于伤后局部有包块,硬结以及关节僵硬等症.小儿与成人均可使用.

三、推拿的体位

为了保证推拿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诊治效果,推拿者和被推拿者所取的体位和姿势都

很重要.根据推拿的部位和手法操作的不同,推拿者和被推拿者所处的位置,高低和远近都需适当.推拿时的体位选择,应使被推拿者的肌肉充分放松,感觉舒适,有利于手法操作.推拿者的姿势,要以便于力量的发挥和用力持久为原则.被推拿者常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一)仰卧位患者仰卧,头下垫薄枕,下肢平伸,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全身放松,

呼吸自然.在颜面,胸腹及四肢前侧等部位施行手法时,常采取此体位.

(二)俯卧位患者身体前侧在下,后侧在上,俯卧于治疗床上,头转向一侧,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在肩背,腰臀及下肢后侧等部位施行手法时,常采用此体位.

(三)侧卧位侧卧位时可根据治疗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在臀部及下肢侧施行手法时,常采用此体位.

(四)端坐位端正而坐,呼吸自然.患者所坐凳子的高度最好与膝至足底的距离相等.

在摇晃肩关节及扳摇颈部时,常采用此体位.

(五)俯坐位坐时,上身前俯,屈肘,前臂支撑于膝上或桌上,呼吸自然.在背部运用擦法,拍法,肘压法,一指禅推法或用热敷时,常采用此体位.

头颈肩和上肢的推拿可让患者坐位,操作者站立在后或侧面进行操作.胸腹部推拿时,病员仰卧位,屈髋屈膝.腰背部的推拿,患者取俯卧位.四肢的推拿应在肌肉放松状态下进行.

四,推拿的时间,次数和强度

推拿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和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按摩的治疗效果.因此,只有恰如其分地,灵活地掌握推拿的时间,次数和强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治疗效果.

每次推拿所需的时间,一般来说,骨折后期和软组织损伤中后期,局部推拿10~15分钟即可.对慢性损伤和肌肉劳损等症,则推拿治疗时间应适当增加.另外,作为提高运动成绩和帮助运动员消除运动后疲劳的运动按摩,常需进行全身按摩,所需时间也就更长,有时需持续1~2小时,但是赛前按摩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推拿虽是一种良性刺激,但过多的重复进行也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反应.因此,通常每天推拿一次或隔天一次.推拿治疗宜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避免在早晨推拿治疗.运动员的推拿治疗应在运动后休息数小时后进行.

推拿的强度,与推拿的时间和次数有着一定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推拿强度是指施用手法的轻重,即推拿的力量,尤其重手法的力量,以不引起组织损伤为宜.在一个治疗过程中,开始时手法较轻,然后逐渐加重,结束时,手法应逐渐减轻.

五,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临床实践证明,推拿治疗对伤科,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各科多种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在体育保健,疲劳恢复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推拿的适应证很多,如慢性劳损,损伤后遗证和一些常见病.急慢性腰扭伤,胸胁震伤,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扭伤,挫伤,落枕,颈椎病,肌肉痉挛,腱鞘炎及腱鞘囊肿,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脑震荡,小儿麻痹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神经衰弱症(失眠,头昏胀),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

(二)禁忌证

推拿的禁忌证是指经推拿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或后果严重的某些疾病和症状,主要有以

下几类:

1、恶性或良性肿瘤的病灶区.

2、急性炎症及任何部位的脓肿.

3、各种溃疡性或传染性皮肤病.

4、开放性损伤,新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

5、各种传染疾病.

6、妇女月经期腰骶部,腹部,妊娠期或产后未恢复健康者.

7、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8、过饥过饱过劳或酒醉者.

9、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六、推拿的注意事项

 

思考题:

1、推拿的介质有哪些?

2、推拿的强度,时间和体位应该怎样把握?

3、推拿的禁忌症有哪些?

4、中医的推拿与一般推拿有什么不同其治则是什么

课后小结

 

第5-6课时

看碟

碟1《常用的推拿手法》

碟2《腰腿痛的推拿治疗》

第7-8课时

主题

第二章:

推拿常用手法

推拿手法:

抚摩法,揉法,捏法

教学目标

掌握抚摩法、揉法和捏法

重点难点

揉法、捏法

教法

课堂讲授,示范,练习

教学过程

1、提问:

①推拿的体位仅仅指被推拿者的体位吗?

②推拿一次的时间一般多久?

③推拿的禁忌症有哪些?

2、每个手法的讲解,示范,练习时间约10分钟,共约30分钟.

3、分组综合练习:

3人一个组,其中2人分别担当受试者和操作者进行互相练习,1人观看,以此类推交换角色进行手法练习.共需约45分钟.

4、个别指导:

对学生学习和练习困难者,有询问者,要求辅导者均会一一辅导.

第二章推拿常用手法

推拿手法的定义:

推拿者用手,肘或足刺激人体一定部位或活动肢体以治病保健的规范化技巧动作,称为推拿手法.

清人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严格地说,不讲究技巧的简单动作不能称之为"法".《医宗金鉴》所说: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推拿手法很多,但常用的并不多.一般来说,在损伤急性期仅用其中一二种或三四种手法,恢复期用五六种手法.一次治疗使用手法最多者,大约十种左右就足够了.手法操作要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深透。

手法操作要遵循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深透的基本要求.所谓"有力"是指运用手法施治时必须具备适度的力量,手法过重往往带来不应有的损伤,过轻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因此力量的大小应视病情,病程,操作部位以及患者的体质情况而有增减."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均匀"是指推拿过程中变换动作要自然,操作要有节奏而连续,速度不能时快时慢."持久"是指手法施治时能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深透"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应使手法的作用达到深部组织.

一,抚摸

[手法]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多用单手操作.

[要领]松肩,肘微屈,腕关节自然伸直.操作时发力在肩,由肩而肘至手,抚摩时手不离于皮肤.动作轻缓,柔和,用力均匀,使被按摩者有舒适感.抚摩力量轻,只作用于皮肤."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以每分钟100次左右为宜.

[应用]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常用此手法,按摩开始时用抚摩作为过渡手法,结束时则作为整理性手法使用.适用于男女老幼的全身各个部位及多种伤痛.在较大部位,如四肢,躯干可用全掌和四指指腹操作,在小部位则可用拇指指腹.新伤48小时内或骨折后骨痂形成之前,一般只运用表面抚摩作按摩治疗,可以起到止痛效果.长时间包扎后萎缩,麻痹的肢体,最初几天的按摩治疗亦可只作表面抚摩.本法与揉,推,按等法配合运用,可治疗胸腹胀满,胃脘痛,消化不良等症.

二揉法

[手法]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要领]松肩垂肘,手掌或指腹紧贴皮肤,并使皮肤,皮下组织或肌肉随手的动作一起运动.用力较大时,作用直达深部组织,手法操作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发力在肩,以肘为支点,带动手的运动.用力均匀,动作协调,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60-100次.

[应用]适用于男女老幼的全身各部位及多种伤病.掌揉法多用于较大部位如腰背,大腿和臀部,指揉法多用于小的部位如关节附近,手及足.在肌肉丰厚部位可用掌根,全掌或双手重叠操作以使力量达到深层组织.揉法可单独使用,也可贯穿运用于各个手法中,其目的主要是使按摩效果能达深部组织.

三捏法

[手法]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

[要领]松肩,沉肘,并保持一定力量,用拇指和四指对合用力握住肢体,五指一齐用力作间断的捏合动作.肌腱,韧带用指尖捏,肌肉用指腹捏.频率约每分钟50-60次.

[作用]促进萎缩肌肉张力的恢复.同时也可消除气血凝滞,组织肿胀和肌肉酸胀的疲劳感,缓解肌肉痉挛及肌腱挛缩等.

[应用]肢体肿胀,关节脱位,四肢骨折后期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劳损,肌腱末端病,以及运动后肌肉疲劳等,尤其是陈旧性肘关节及指关节伤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常用此手法.

在四肢应用时,常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捏,移动至一定距离后手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课后小结

第9-10课时

主题

推拿的常用手法:

揉捏,搓法,摩擦

教学目标

掌握推拿常用手法中的揉捏,搓法,摩擦法

重点难点

难点:

揉捏法,搓法,摩擦法

教法

课堂讲授,示范,操作

教学过程

1、复习:

①推拿手法的定义

②手法操作要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深透

③抚摸手法,揉法,捏法

2、每个手法的讲解,示范,练习时间约10分钟,共约30分钟.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