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96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0m梁板检验方案.docx

30m梁板检验方案

预应力箱(T)梁静载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检验目的

1、观测该桥单片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最不利截面的挠度;

2、观测该桥单片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最不利截面的应变;

3、验证该桥单片梁的刚度和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检验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变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4、《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J21-2011

7、设计资料

四、检验仪器设备

1、静态应变仪(110-6);

2、位移计;

3、JC4-10型读数显微镜(0.005mm);

4、应变计;

5、千斤顶;

6、笔记本电脑;

五、荷载加载方法与加卸载原则

5.1荷载原则

为检验该桥箱梁的实际承载能力,检验荷载按内力等效原则设置,静载检验荷载效率系数满足下式要求:

即:

0.95≤≤1.05

式中:

—静力检验荷载效率系数;

—检验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位或力的计算值;

S—设计标准活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位或力的计算值;

—设计取用的冲击系数。

5.2静载试验加载方法

根据试验现场条件,加载方式可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①在试验梁跨中顶面放置方钢(或钢轨)做分配梁,再在分配梁上放置千斤顶及荷载传感器,反顶加载横主梁(由工字钢、钢轨或贝雷架等组成),并用钢丝绳栓住配载梁端吊钩(无吊钩可兜梁底),两片梁重量不够时可补堆其它重物,形成扁担式加载装置。

本方法最好在预制场进行,不宜在已架好的桥梁上进行,加载装置见图二。

需准备的辅助材料:

6m长刚性钢梁1根(亦可由三根45或50型钢轨组成),2m长的枕木8根,橡胶支座4块。

加载横梁

钢丝绳千斤顶

分配梁

6

配载梁

橡胶支座

枕木

配载梁

注:

1、试验梁底板距地面约50cm左右;试验梁两端支座垫放位置与设计要求相同;

2、配载梁与试验梁间的距离约100cm~120cm;

3、两配载梁吊环的中点与试验梁中点确保在一条线上,且其连线与试验梁垂直。

图二用预制梁配载加载装置示意图

②对预制场采用龙门吊吊梁的桥,可用龙门吊吊配载梁加载,一片梁自重不够可用两片。

梁加载示意图如图三。

需准备的辅助材料:

短钢轨两根,2m长枕木6根,橡胶支座4块,支承刚性主梁的垫块若干。

 

龙门吊

 

配载梁

千斤顶

试验梁

 

图三用龙门吊吊配载梁加载装置示意图

③对现场有足够重量且较准确、容易估计重量的堆载物(如水泥、钢筋、钢绞线、预制盖板、边沟板等)的桥,可采用平台堆载法加载,加载装置示意图如图四。

需准备的辅助材料:

2m长枕木8根,6m长钢性主梁4根(50或60型的钢轨或25#以上的工字钢),2m长次梁30根(脚手架钢管),堆载重物(如预制砼块、水泥、砂、定型钢筋等),橡胶支座4块。

由于需准备的辅助材料多,安全性不高,建议尽量不采用本方法进行试验。

 

堆载物

 

千斤顶

试验梁

地面

注:

1、试验梁底板距地面约50cm左右;试验梁两端支座垫放位置与设计要求相同;

2、加载主梁中点位于试验梁中点正上方,且与试验梁平行;次梁放在主梁上方,且与主梁垂直;堆载完成后主梁距试验梁顶的距离70cm。

图四堆载法加载装置示意图

试验采用何种加载方法由检测单位与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5.3试验加载程序

为使试验数据稳定并保证试验安全,对加载程序作如下安排:

1)试验前按最大检验载荷的20%→40%二级进行预压,然后一次卸载完毕,以消除部分残余应力,起到使试验数据稳定的效果。

2)为保证试验安全,避免过载引起梁板损坏,其检验荷载采取分级加载,按最大试验荷载的20%→40%→60%→80%→90%→100%六级加载。

检验荷载加载完毕后,按二级卸载,即:

100%→60%→0。

各级检验荷载值见表1:

表130m预应力中梁检验荷载分级

荷载分级

试验梁集中载荷P(kN)

每级

累计

预载

1(20%)

141

141

2(40%)

141

282

卸载(-40%)

-126.9

0.0

加载

1(20%)

141

141

2(40%)

141

282

3(60%)

141

423

4(80%)

141

564

5(90%)

70.5

634.5

6(100%)

70.5

705

卸载

1(-40%)

-282

423

2(-60%)

-423

0.0

表230m预应力边梁检验荷载分级

荷载分级

试验梁集中载荷P(kN)

每级

累计

预载

1(20%)

166

166

2(40%)

166

332

卸载(-40%)

-332

0.0

加载

1(20%)

166

166

2(40%)

166

332

3(60%)

166

498

4(80%)

166

664

5(90%)

83

747

6(100%)

83

830

卸载

1(-40%)

-332

498

2(-60%)

-498

0.0

5.4加载和卸载原则

本试验按表1、表2控制检验荷载,加载和卸载程序遵循以下原则:

(1)试验预加载

按检验荷载20%分2级预加载,每级持荷观察时间不少于15分钟,然后一次卸载完毕,保持恢复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试验分级加载

按荷载分级加载,每级持荷观察时间不少于15分钟;达到检验荷载时,立即终止加载,持荷时间为30分钟。

(3)分级卸载

分两级卸载,第1级卸至检验荷载的60%,第2级卸荷至零,每级持续时间为15分钟。

六、检验内容

6.1试验前梁板现状调查

在检测前应对试验板梁进行外观检查。

6.2挠度测量

本试验在试验梁L/2和L/4截面的前后处各设2个挠度测点,共计4个挠度测点;为了消除支座位移的影响,在两端支座的前后处各设2个沉降位移测点,共计4个位移测点。

挠度测点布置见图2。

用百分表测量各点位移。

图2挠度测试截面布置示意图

 

6.3应变测量

在试验梁L/2截面处的底部布置2个应变测点,腹板布置3个应变测点,试验梁L/4截面处布置1个主应力测点,支座附近布置1个主应力测点,共计7个应变测点。

测点布置见图3,截面图见图4、5、6。

用静态应变仪采集应变。

在加载前,需读取应变仪初读数,作为初始状态;各级检验荷载到位后,再读取应变增量,即为该级的应变实测值;卸载后再次读取残余应变。

为消除试验环境温度的影响,对应变测点将采取温度补偿措施,来保证测试精度

 

L/4

L/2

 

支座

图3应变测试截面布置示意图

支座

5

 

6

 

7

 

6

5

 

7

 

七、人员设备等组织

7.1人员机构组织

为了保证试验顺利、安全进行,试验承担单位成立试验组。

试验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和确定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7.2材料组织

加载反力由现场梁板提供,施工单位提供反力梁。

加载点根据内力等效原则确定,在桥面加载点处放置方型枕木,在枕木上方放置钢板、专用千斤顶。

7.3机具设备组织

反力梁由两台吊车(或行吊,起吊30米长梁板)吊起。

 

 

 

八.实施情况

8.1实施流程

准备阶段:

封闭现场-支座附近处贴片焊线-封闭快车道-跨中附近处贴片焊线-跨中、1/4处位移计安装

试验阶段:

封闭现场-支座附近加载-跨中加载

8.2工艺情况

(1)、车辆组织和定位小组

车辆组织和定位小组负责吊车协调和安排梁板定位。

该小组应在每次试验前对所用吊车、荷重或梁板再次确认。

确定好试验前,试验吊车、梁板所停放位置。

保证吊车、梁板等作业区范围内人、设备等安全。

试验结束后,吊车、梁板按指定路线撤离。

荷载分级:

6级(视具体梁板而定)

工况顺序:

跨中集中力加载。

(2)、应力测试小组

每个工况根据加载级别,在梁板进入稳定状态时完成测试,并做好每个工况对应的记录工作。

(3)、挠度测试小组

每个工况根据加载级别,在梁板进入稳定状态时尽快完成测试,并做好每个工况对应的记录工作。

紧急预案:

试验前,计算出每种工况每级荷载对应的理论值,试验时,监控最大正弯矩及其他控制截面对应的挠度。

一旦出现突变或异常,立即停止加载,撤离工作人员,最后卸载,查明原因,上报甲方。

(4)、协调小组

试验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应及时到位。

(5)、工况荷重布置(视具体梁板而定)

工况:

梁板正弯矩对称加载(跨中集中力加载)

九.安全保障

9.1人员及试验车辆安全

制定全程车辆行驶线路,并派专人负责交通指挥,确保车辆进桥、出桥安全。

所有试验人员将严格按照试验操作规程及我方制定的生产安全条例,在危险作业面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确保人员安全。

如违反生产安全条例,后果自负。

9.2结构安全保障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加载点位置及试验荷载,使各工况既满足加载效率要求,又确保结构安全,以避免给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9.3紧急预案:

试验前,计算出每种工况每级荷载对应应力、挠度的理论值,试验时,监控最大正弯矩及其他控制截面对应的应力及挠度。

一旦出现突变或异常,立即停止加载,撤离工作人员,最后卸载,查明原因,上报甲方。

9.4试验设备的安全

当试验准备工作开始后,各种试验仪器及大量试验导线会陆续安排到位,进行试验前的各项调试,在正式试验前,安排专人对各项试验设备看守。

所有加载设备必须固定牢固。

以防试验期间加载重物的坠落。

十.文明施工

1)所有试验人员将严格按照试验操作规程及我方制定的生产安全条例,穿工作服,在危险作业面必须戴安全帽,确保人员安全。

2)现场工作人员应举止文明。

3)夜间停止发生噪音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