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500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docx

六上六单元同步学案吴芳

教学课题

第六单元同步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重点难点

1、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引言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课前准备

(限时小测)

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纤弱(qiānxiān)皎洁(jiāo jiǎo)难舍(shě shè)歌曲(qū qǔ)

亲昵(ní nì) 随即(jí jì) 帆影(fān fán) 跳跃(yào yuè)

二、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义。

  (  )闻趣事:

_________ (  )为一体:

__________

  略胜一(  ):

__________ 身世(  )遇:

__________

三、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轻风扶细柳,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风潜入夜,。

四、明辨是非(对的打“√”,错误打“×”)。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黄沙道”指的是用黄沙铺成的道路。

    (  ) 

2.《春夜细雨》首联赞美了春雨应时而下的特点。

    (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两句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夏夜特有的景象。

(  )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  )

5.《太阳的话》是诗人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自由诗,全是运用了反复、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  )

五、修辞辨析。

  1.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

    (  )

  2.一首诗,就是一首清淡的水墨画。

    (  )

  3.不都把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

    (  )

  4.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七、句子加工厂。

1.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壁阿婆不是蹲在河边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

5.通过读诗,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清单:

本单元重点诗词曲: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诗经·采薇》

一、作家作品:

《采薇》出自,现存三百零五篇,分、、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分《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小雅》中也有部分是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五经》还包括、、、、。

二、练一练、记一记

字词注释

往:

()  依依:

()  

思:

()  霏霏:

()

雨:

读音();字义()

三、翻译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我在诗歌中仿佛看到了柳枝微摆,大雪飘飘的场面。

《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

★《春夜喜雨》

(一)作家作品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字,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诗歌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作者的喜悦之情,赞美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二)练一练、记一记

字词注释(注意框中字)

好雨:

()  野径:

()

乃:

()  俱:

()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江船:

江面上的渔船。

  

独:

独自,只有。

  晓:

清晨。

  

红湿处:

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òng):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三)译诗  

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

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

乡间小径与天空一片昏暗,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

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四)重点理解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

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作家作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南宋词人,字,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工于词,是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与苏轼并称“苏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通过描写月明风清的夏夜情景和夜行乡间的乐趣,流露出作者。

(二)记一记

字词注释

西江月:

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

题目  

黄沙:

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黄沙道:

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

yán)山县。

   

别枝惊鹊: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

蝉叫声。

  

旧时:

往日。

  

茅店:

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

同“现”,显现,出现。

  

忽见:

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丰年:

丰收的年景年:

年景。

  

听:

取听。

  

天外:

天边。

  

溪头:

小溪边。

  

惊鹊:

惊动喜鹊。

  

溪桥:

小溪上的桥头。

(三)译诗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喜鹊离开枝头.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儿,月亮被遮住了。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则慌了:

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

他急忙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四)重点理解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

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以动衬静,表现了。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

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

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

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

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天净沙·秋》

(一)作家作品

《天净沙·秋》作者是元代,字太素,号兰谷。

诗词俱佳,尤工于曲,与、、并称“元曲四大家”,著有杂剧、《东墙记》、《墙头马上》。

《天净沙·秋》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六种自然景物,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

(二)记一记

天净沙:

曲牌名。

 秋:

题目  

残霞:

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

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

天空中的鸿雁,  白草:

秋霜打白的小草。

  

黄花:

金黄的花朵。

(三)译诗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却带有几分幽静之感。

炊烟轻轻地无声地飘起,几只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悲凉的啼叫。

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的方向远远望去,山清水秀:

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鲜艳。

(四)重点理解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

此曲表达了作者。

    

  

★古典诗歌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可分为: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刺诗。

牛刀小试

基础题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ángyángpéngpàihānshēngpiāomiǎojiémáo

()()()()()

二、根据语义写词。

  1.有节奏的诵读。

    (  )

  2.纤细而柔弱。

    (  )

  3.亲热的紧靠着。

    (  )

  4.过去经历的事情再次在脑子里显现。

    (  )

  5.死板,不灵活。

    (  )

三、选择加点的字义。

  1.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  )

  ①穿戴 ②接触 ③依附 ④下落

  2.花开花谢    (  )

  ①感激 ②拒绝 ③道歉 ④凋落

  3.难闻的怪味    (  )

  ①奇异 ②非常 ③责备 ④惊奇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

①锤打 ②攻击 ③搅扰 ④摆弄

四、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的金晖 (  )的寂静 (  )的雪花

  (  )的流苏 (  )的光华 (  )的花束

五、 理解填空。

1.《采薇》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____季和__________季有代表性的景物,“__________”写柳条飘动,“__________”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2.《天净沙·秋》题目中“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句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语气助词。

4.《爸爸的鼾声》这首儿童诗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__________”,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__________”。

全诗情趣盎然,充满了父子亲情。

5.《给诗加“腰”》中苏小妹加的诗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们加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虽然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

六、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钱塘江笼罩着雾。

(扩句)

2、玩了一整天、饥渴难耐的我拿起碟子里的蛋糕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缩句)

3、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

(改为肯定句)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改为直接叙述句)

 

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河区五、六单元测试卷2011)

 

 

 

 

锦囊妙计

(一)诗中的秋

  ①秋天在诗人的眼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它充满了欢喜,充满了悲伤。

但它有动听的秋声,迷人的秋色,凉爽的秋风,但更多的是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②“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不知不觉初秋已经来到我们的身旁。

梧桐叶慢慢变成浅黄色,这一切多么引人注意。

  ③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正和诗中所说:

“雨侵坏瓷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天的田野,到处充满丰收的欢乐。

金黄色的谷子刚收割不久,高粱又熟得火红一片,真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是时。

  ④“一层秋雨一层凉。

”中秋过后,晚上凉意渐渐浓厚,真是“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⑤诗人也常常借助“秋”来抒发感情,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借助旅途中的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

  ⑥诗中的秋让我陶醉,让我冥想……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彩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欣向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短文用“∥”分为三段。

  3.短文第二部分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在文中用“——”将其画出来。

  4.除了短文中的句子,与“秋”有关的诗句我还能够写出一些。

  写秋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秋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秋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到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这位老师曾告诉我,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就连在睡梦中也想着它,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

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但酷爱读书,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

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

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读过的书多得无法计算。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9000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将下列加点的部分换成成语,并写在括号里。

A.他念念不忘,就连在睡梦中也想着它。

()

B.他读过的书多得无法计算。

()

C.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

(2)文中加“”线的句子起的作用。

(3)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4)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起的作用。

(5)读了本文,你觉得鲁迅先生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越秀区五、六单元测试卷)

滴水穿石

一、中国古代众多“第一”

1. 第一位女诗人是:

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

尔雅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

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6. 第一部文选:

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14. 第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

二、诗词中传统节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唐·;林杰《乞巧》

4、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升初先接触:

积累运用。

1、按要求写词语。

(6分)

(1)形容人物精神品质的成语:

、、

(2)表示思考的成语:

、、

(3)写出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

2、依照句子的格式和含义把句子补充完整。

(2分)

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大树,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老师是,。

(2011年小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