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523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札记Word下载.doc

是啊!

回首自己像眼前这帮学生一般大小时,主动提问、主动表演节目那都是不可能的事,而现在他们却主动要求教师提供舞台,以便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如:

小学生的徒手操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头痛的事,教师难教,学生也不愿意学。

如何才能使这部分内容成为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成为一个受师生欢迎的项目呢?

在新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生活中找到了答案——让学生自编动作、互教互学。

这一招竟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激活了,他们在课后积极地查资料、练动作、配音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我只是场上的“导演”和其中的一名“配角”演员。

由此可见,教学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决策者,而是合作者、协助者和促进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课堂教学形式由“统一战线”向“多条战线”转移

课程教学是师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的中介。

课程所提供的内容应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来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以及个体的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学生思维的单一性

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讲,强调老板娘注重培养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以体现教学的发展性,从发展的层面来培养学生具备终身体育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和对事物认识的单纯上。

我在创编动作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创编的动作只是自己感兴趣的,而对一些不感兴趣的器具均没有派上用场。

模仿小动物等要求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创他表现得更多的是以明星的崇拜和模仿。

这一切无不启迪我们: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们应主动反思看样更多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创造他们喜欢的课堂教学。

五、自主而不涣散的课堂

如何形成“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自主而不涣散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我进行教学改革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学生要求分组学习,寻求友情帮助,但如何对待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呢?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教育和说服,启发和诱导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同时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从中受益。

对于课堂教学,我想光上好一节体育课是不够的,还应多与孩子们接触,发现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情感交流……。

因此,我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我将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好教师不说忌语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教师的语言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一位好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千万不能说忌语。

一、班主任忌语:

以下12种语言班主任不可以跟学生说:

1、明天叫你家长来,不来你就别上课了。

2、你是不是觉得你比别人水平高?

你是不是认为你比别人能行?

3、想一想,你是怎么回事?

想不通,就别回家了。

4、你怎么连作业本也忘带?

你怎么不把自己也忘了?

5、你脸皮真厚,要是我,早找个地方钻进去了。

6、你家长辛辛苦苦让你上学,你却不好好学习,还爱乱花钱。

7、你看你前面的同学比你好,你右面的同学比你好,左面后面的同学都比你好。

8、你完了,你太没用了,这辈子肯定没有出息了。

9、你瞧你像个什么样?

根本就不像我的学生。

10、今天怎么来晚了,别解释,站半天。

11、现在正在上课,你在那里做什么小动作,你给我站起来。

12、你怎么这么笨,天生你就不是学习的料。

二、教师有40条忌语:

1、我要是你早不活了!

2、你真笨!

你真傻!

3、看见你,我就烦!

4、谁教你谁倒霉。

5、回有让你妈带你查查,是不是弱智。

6、你这孩子无药可救。

7、坐下,你真笨!

不知道干嘛举手,总是耽误大家的时间!

8、你这孩子没法教,领走吧!

9、你是吃饭了混天黑,吃嘛嘛香,干嘛嘛不行,你真没救了。

10、闭嘴!

我不想听你说。

11、讨厌,不要脸!

12、你是最差的一个!

13、你长眼睛干什么用的呀!

14、你有病呀!

15、低能。

16、住嘴,不要再说了。

17、一边呆着去。

18、我看你这辈子算是完了。

19、简直是木头桩子多俩耳朵。

20、你有没有良心?

21、现在的学生,一拨不如一拨!

22、讲了多少遍了还不会,真是个榆木疙瘩。

23、死鱼不张嘴。

24、明天让家长写一份保证书,再犯错误,干脆别上学啦!

25、老师就是老师,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你不听就不成!

不听你可以不来。

26、再不改,就请你家长。

27、看你长不长记性。

28、不懂人话。

29、真笨,不是学习的料。

30、你给我出去!

31、缺心少肺!

32、你给我疵点起来。

33、缺心眼儿。

34、不争气的东西。

35、你真傻,去检查一下智商。

36、跟头猪似的,怎么这么懒呀!

37、你简直就是个白痴!

38、一边站着去,想通了再找我!

39、你别在我们班里混,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40、谁再不给我好好学,就请你家长。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呵呵)

三、教师文明用语:

1、你回答得真好(真棒、真了不起),教师向你学习!

2、你学习上肯动脑筋,有进步,教师真为你高兴。

3、请你回答这个问题……请坐下。

4、没关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问教师,教师会再讲解一遍的。

5、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学好的。

6、回答不上来没有关系,教师帮助你。

7、别紧张,再仔细想想。

8、请你振作精神,专心听讲好吗?

9、你应该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你马上会赶上大家的。

10、你违反了纪律,这样你到底对不对?

课后我们谈谈好吧?

以上只是收集到的部分教师语言,好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爱,应在孩子身上升华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考

我喜欢读书,书能带给我很大的乐趣,特别是一些教育思想的名著。

这学期,我又重新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书中归纳了自己的一生: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爱孩子。

”在该书的前言里,苏霍姆林斯基写道:

“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教地工作三十二年,这对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增强了这样一个信念:

对孩子的依恋之感——这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孩子的爱甚至依恋,就不可能成为经常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感受上相互渗透。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

”当然,与孩子的交流不能局限于课堂里,还要延伸在课后的生活里。

中国有句古话:

“亲其师,而信其道。

”皮亚杰也说过类似的话:

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指挥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儿童的生活尤其在低龄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显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它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还提到:

有一些精神品质,一个教师缺少了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而其中最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卓越的认识:

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美的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

“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人的性格、思维、语言是学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年幼儿童将来成长为怎样的成人,取决于他的童年生活,取决于童年生活,取决于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以及周围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

这些对于我们从事低年级教育教学的老师来说很有启示。

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只有深刻地认识儿童的世界才能进入儿童的世界,教师只有进入儿童的世界才能够与儿童手牵手、心连心,从而解放儿童,为儿童提供符合其本性的食粮,让儿童在成长中体验到自由和欢乐。

教师只有解放了儿童才能解放了自己,只有让儿童幸福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列·

托尔斯泰说得好:

“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些通晓书本,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经常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上看到这样的句子:

为了让您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的家长也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把孩子送进这些“学前班”的培训机构。

这些在培训机构接受教育的孩童多像是大棚里的反季节蔬菜!

那些蔬菜在无土的环境下凭空疯长,享受填鸭式滴灌,全然不顾大自然的规律,在人的意志操纵下为所欲为。

这些蔬菜外表鲜亮,却味同嚼蜡。

毕竟它们是逆反大自然规律而生长出来的。

这些孩童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学习各种本应该在几年后才学的东西。

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青年的事,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兴趣是人一生发展的动力,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容易让孩子成长。

人生不是一场百米赛,而是马拉松。

过于强调早教,虽然会让孩子早点具备一些知识,但可能因此终生丧失对追求这些知识的兴趣,以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教养孩子,顺其天性即可,种下了种子,不要时时挖起来看,而是耐心等待,它自然以丰硕的果实来回报你。

孩子如果有莫扎特的能力,我们给他莫扎特的环境,他会成为莫扎特;

就算没有苦心培养而任其自由发展,“生命自己会找出路”,过程虽然会坎坷,他还是有可能会成为莫扎特的。

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扎特,却一定要他变成莫扎特,这使双方都很痛苦。

从神经学上来说,本没有“输在起跑点上”这回事。

另一方面,大脑用进废退,心理学已发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也就是说,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