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54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docx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共10页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

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前言:

天津滨海新区上升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以来,坚持改革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发展环境保障,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从战略高度对其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进行研究分析对我省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概况

(1)总体布局按照以轴带为产业布局脉络,以组团为产业整合载体,形成以“中服务、西高新、北生态、南重化”为特征的“一核心、两轴带、三组团”的工业总体空间布局。

(2)主导产业依托功能区和工业园区,围绕航空航天、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含汽车、现代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轻工纺织八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八大具有国际国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形成16个产业集聚区和12个产业集群。

到2020年,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40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工业用地产出率提高到100亿元/平方公里。

二、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主要措施(1)航空航天。

xx年,新区航空航天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新区发展航空航天业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引导企业落户,形成产业体系。

滨海新区成功引导空客亚洲物流中心、汉莎航空培训中心等与航空航天相关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落户天津,初步形成了包括制造、研发、设计、服务业、人员培训、信息、金融行业等整体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

二是积极引进大项目,发展配套产业。

xx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科工集团三大巨头在滨海新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229亿元。

配套产业迅速发展,吸引了美国古德里奇,法国佐地亚哥、泰雷兹,瑞士华格、索科墨和汉斯,日本纳博特斯克,中国西飞国际等在内的百余家企业进驻。

(2)新能源和新材料。

xx年,滨海新区在该领域实现产值351亿元,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抢占产业先机,填补产业空白。

对于国内企业较少涉猎的正极材料,大力引导发展成熟的企业落户。

茂联科技生产的氧化钴及钴系列产品,是目前生产钴酸锂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

茂联科技项目的总投资将近40亿元,可年产

1、2万吨氧化钴及钴系列产品、

2、5万吨副产品铜,产值将超过60亿元。

二是构建产业基地,引导项目落户。

世界风电巨头维斯塔斯、歌美飒,国企风电巨无霸东汽风电等均在滨海设有生产基地。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项目落户新区,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成熟的光伏技术,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位于开发区西区的建龙集团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总投资约70亿元,用地约54万平米,总体将于xx年内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三是打造出口基地,促进产业集聚。

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吸引新能源企业,在新区建设光伏口岸基地,减少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出口退税并节约资金成本。

河北英利集团的一系列光伏产业项目,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量中,超过95%的货柜通过天津港入境或发往世界各地。

新区及周边聚集了国内超过六成的风机叶片生产企业,将天津港作为其产品出口的首选港口。

(3)电子信息技术。

xx年,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94

6、6亿元,同比增长达2

8、1%。

新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优化产业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新区。

xx年,富士康西区生产基地、三星OLED、三星MLCC、惠普展示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在新区开工、投产。

这些新项目将成为推动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二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壮大内资企业规模实力。

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扶优、促优、强优”,积极扶持一批有潜力的电子信息内资企业,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IT品牌产品。

xx年,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48亿元,上缴各项税金

2、36亿元,为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根据产业转移趋势,完善产业链并提高产业集中度。

围绕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九大重点领域,吸引行业骨干企业和为其服务的中小型专业化配套企业,增强信息产业产品门类和配套能力。

(4)生物医药。

xx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年增速达30%。

近年来,政府部门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力争将滨海新区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

一是加紧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天津市共同筹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发展平台。

作为创新园起步区的开发区,生物医药类企业达到120家,外资企业约50家,内资企业约70家,xx年实现产值9

2、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

9、1%。

二是加大财政和技术支持力度。

天津市政府将在近几年提供30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其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机构和院校与园区开展合作研发,为园区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5)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产业展现出支柱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新区将加快培养一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知名企业,力争3-5年将其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一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开工建设、运营一大批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完善新区新开发区环保设施,将城市废弃物转变为宝贵能源。

二是加快建设环保产业项目。

已投入运营的北塘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每天15万吨,处理后的污水30%可再生利用。

已运营的汉沽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国内目前已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环保水平最高的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50万吨,年发电量

1、26亿千瓦时。

三是注重资源能源综合利用。

规划建设能量综合利用、副产品回收及综合利用、废弃物治理及综合利用等30多个循环经济与节能降耗项目。

(6)石油化工。

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10年左右,新区将最终形成4000万吨/年炼油、300万吨/年乙烯以上的基础石化产业规模。

预计到2020年,新区石化产业实现总产值将达8000亿元,逐步建成世界级石油化工生态基地。

新区培育石化产业的主要政策有:

一是吸引大型石化项目落户。

成功引导中俄1300万吨炼油、中石化LNG、国家原油储备库等近30个项目的相继落户,以石油、化工、轻纺为主线,贯穿天津南港工业区及天津轻纺经济区的大型石油化工产业链显现雏形。

二是构筑产业发展载体。

将南港工业区作为未来石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主体,逐步完善园区功能,增强项目承载与吸附能力。

xx年,南港工业区新增项目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实现近50公里道路建成通车,具备了5万方/日供水能力、150兆伏安供电能力、500万方/日天然气供应能力,以及5000吨船舶通航能力。

中石油天津100万立方米原油商储库等一批项目已陆续建成投产,成为新区石油化工业的新增长点。

(7)汽车及装备制造。

xx年,滨海新区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920、9亿元,同比增长1

8、1%,其产值高居各大产业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产业。

新区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端转移。

抓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机遇,攻克一批尖端技术,培育一批高端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并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大力发展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转移。

二是引导产业分区,促进产业聚集。

目前新区装备制造已经形成临港重型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以及南港、开发区、空港经济区三个专业化产业集群。

其中南港工业区打造以石化设备为特色的重装产业集群,开发区和空港经济区则以减速机、变速器、发动机、精密测试仪器、自动化控制等关键部件为重点,发展轻型装备制造。

临港经济区重点发展先进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成套、锅炉和动力等设备。

(8)轻工纺织。

xx年,新区轻工纺织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

9、9亿元,同比增长1

2、2%。

瞄准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发展方向,新区轻工纺织业全面发力。

一是采用园区化发展模式。

天津高新纺织工业园位于空港经济区,占地184公顷的,投资4

6、5亿元,通过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染、整设备,彻底改变了天津纺纱普通型中低档的落后局面。

园区完整产业链的形成,节约了运输及包装,减少了资金占用。

通过园区化的发展模式,企业产品能耗的每百米布用电量由18度降到12度,万元产值取新水量由17吨降到9吨。

二是促进纺织工业结构优化。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一种新要材料种类,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其发展已经成为体现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轻纺经济区为填补新区产业用纺织这一空白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平台。

三、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要素支撑

(1)土地支撑完善土地供应和管理机制,合理确定用地指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严格建设用地控制标准,鼓励兴建多层厂房,综合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加大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到2020年,工业用地面积规划为400平方公里,新增工业用地将主要来源于临港经济区和南港工业区围海造地及功能开发区、示范园区的新规划用地和拓展用地,工业用地产出率达到100亿元/平方公里。

(2)交通支撑依托主要工业区、商品集散地,充分发挥新区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优势,增强对新区产业带动、聚集和辐射作用,支撑新区工业快速发展。

港口:

结合“双港区”建设,规划以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南港工业区物流园区为主的海港物流集聚区,建成北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南港10万吨级航道、临港10万吨级航道。

航空:

加快发展空港物流集聚区,实施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完善货运和服务设施,增强产业依托和专业化物流服务,支撑航空航天等临空产业聚集发展。

铁路:

加快建设津秦专线、京津城际延长线,与津沪、津保、津秦等高速铁路组成辐射华北、华东、东北等区域的铁路网络,提高新区产业服务辐射范围。

公路:

加快建设和改造京津唐、唐津高速等工程,形成连接海、空两港,服务产业发展聚集需要的交通骨架。

加快规划建设海滨大道、京港和南港高速等工程,形成衔接南部港区、北部港区和环渤海高速公路,服务石油化工、环保等产业发展聚集需要的路网骨架,支撑临海产业发展带交通需求。

(3)能源支撑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强化节能管理,新区工业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电力:

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北疆电厂二期、北塘热电厂、南疆热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满足工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供热:

发展热电联产,建设南疆热电一期、北塘热电一期等热电厂,新建一批热力管网,为新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热源。

管道:

发挥港口和产业关联优势,结合原油储备、天然气输送、第二套大炼油和130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发展管道运输,形成较为发达的管道运输系统,降低运输成本。

(4)水资源支撑供水方面:

建设南水北调市内配套新区段工程,改造北塘水库为水源水库。

新建南部地区水厂,扩建汉沽水厂,逐步整合其他水厂,完善输配水管网布局。

加快中水回用,加大水处理应用技术推广,建设中心渔港、北塘、轻纺经济区等再生水厂,提高水重复利用率,通过雨水综合利用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水供应。

排水方面:

重点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发区、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等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的收水排水市政管网,配套建设相应再生水厂,实现排水系统对建成区的全覆盖。

(5)环境承载力推进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现状燃煤锅炉改造并网,严格控制新上燃煤锅炉设施,增大燃烧清洁燃料比例,开发利用新能源,外引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

重点推进冶金、石化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建设大气、地表水环境自动检测站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四、天津滨海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经验启示

(1)吸引重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按照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前期项目和招商项目等类别,实行精细化分类推进机制,推进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的组织、策划和实施。

优先支持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的项目,在项目申报、环境评估、土地供应、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2)构建园区载体,推动产业集约发展加快构建工业园区,为吸引知名企业落户和重大项目投资提供良好的平台。

优化园区各种资源配置,切实达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提高新区整体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

促进各功能区之间产业优化布局和产业集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促进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协同发展。

(3)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强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对国家重大产业化专项、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地方配套。

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建立和完善产学研联合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

(4)完善产业环境,支持配套产业发展以大企业大集团的品牌优势、资本优势和产业链优势为依托,吸引民营资本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鼓励发展配套产业,建立和完善服务外包示范区,引导和支持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营销策划、融资担保、商务代办、法律服务、信息中心等研发和服务机构聚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