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602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工程勘察文字报文档格式.docx

5-1~5-12

12

6

综合压缩试验曲线图

7

钻孔柱状图

7-1~7-21

21

8

静力触探单孔曲线柱状图

8-1~8-42

42

9

勘探点一览表

9-1~9-28

28

10

水质分析成果资料

波速测试报告

11-1~11-7

12

现场工作量一览表

18-1~18-18

18

1.概述

我院受昆山普淀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普洛斯昆山淀山湖物流园三期工程建筑场地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昆山市淀山湖镇,杨家角路以西、丁家浜路以南、民和路以北。

具体位置见《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图号:

2-1)。

拟建工程建筑面积约m2,建筑物性质见表。

建筑物性质一览表表

建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m2)

层数

结构类型

±

高程(m)

最大柱网距

(m×

m)

荷载(KN/柱)

建筑物

基础形式

A-8仓库

1F

门式

刚架

×

1500

桩基础

A-9仓库

A-10仓库

A-11仓库

A-12食堂

3181

3F

框架

6000

A-13门卫

25

300

天然基础

A-14厕所

注:

1、本次拟建各建筑单位室内地坪±

及地下室底板标高的高程采用1956黄海高程基准;

2、本报告高程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1956黄海高程基准);

3、本工程室内地坪及室外道路荷载为50KPa。

A-8~A-11厂房内2F部位为办公区。

以上内容为设计方提供,

勘察等级:

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节,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抗震设防类别:

依据国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本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勘察目的和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拟建建筑物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参数;

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和建筑物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

本次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地基土的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作出评价,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2、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进行评价;

3、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判别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4、判明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6、查明场地有无暗塘、暗浜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7、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经济合理的建议;

8、提供建议选用的桩基持力层及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评价沉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如下:

1、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国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行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行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0、行标《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

88)

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

12、委托方提供的建筑物平面布置图

勘察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

1.4.1勘察手段

针对本工程特点,确定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静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查明场地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4.2勘察工作量布置

本次勘察方案由我院根据国家现行规范,结合设计院勘察要求及建筑物总平面图,采用网格式并兼顾沿建筑物轮廓线和角点方法布置勘探孔,共布置勘探孔73个,孔间距约~30.0m,其中取土、标贯孔42个,孔深为~25.30m;

静力触探孔82个,孔深为~25.0m,因局部地层变化较大,布置加密孔2个,孔深为;

另外为查明暗塘、暗浜等不利埋藏物的分布,布置并加密小螺纹钻孔490个,孔深为~。

勘探点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

2-2)。

1.4.3主要勘察测试手段

1.4.3.1钻探与取样

采用SH-30型工程勘察钻机。

钻进时对黏性土采用螺纹钻回转钻进,对粉土层采用泥浆护壁冲击钻头冲击回转钻进。

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重锤少击法采取原状土样,扰动样用标贯器采集。

采取原状样等级为I~II级。

1.4.3.2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自动落锤装置,锤重63.5kg,落距76cm,贯入器至预定深度后,先预打15cm,再记录30cm中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

累计贯入30cm长度时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1.4.3.3静力触探试验

根据勘探孔深度要求,本次采用5T液压式静力触探机(单桥)1台,进场前探头已进行相关标定,单桥静力触探数据采集采用JC-X3静探微机自动记录。

1.4.3.4波速试验

采用单孔检层法,试验设备包括振源、井下检波器、触发器、记录仪。

采用地面共振,用10kg铁锤敲击在上部压有2000kg重物的木板,木板上安装SJ-5触发器,井下检波器采用三分量检波器接受地震波,记录仪器采用SWS型检测仪。

1.4.3.5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详勘试验内容进行了常规物理力学性试验,其中剪切试验采用固结快剪。

借用邻近工程《普洛斯昆山千灯物流园二期项目》水质分析报告。

1.4.3.6勘探点测放

勘探点的位置我院采用GPS测放,坐标系为昆山市城市坐标,各勘探孔孔口标高采用GPS量测,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勘探点高程引测点于场区外杨家角路上一点BM(道钉标记,1985国家高程基准,如设计和施工时使用其它高程点,须与该点联测换算后,方可使用),本次勘察勘探点高程引测点坐标及高程见表:

勘探点高程引测点坐标及高程表表

标高引测点

坐标

高程

X(m)

Y(m)

(m)

BM

勘探点位置及高程详见《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图号:

本次勘察野外勘探工作于2014年01月22日进场,2014年01月30日完成,室内土工试验成果于2014年02月06日提交,2014年02月10日提交本勘察报告。

完成的野外勘探及室内土工试验工作量见表1.4.4。

工程结束后均对钻探孔及泥浆池进行原土回填。

工作量一览表表1.4.4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取土标贯孔

m/个

钻机型号SH-30

单桥静力触探孔

84

小口径麻花钻孔

490

波速测试

孔位测放、孔口高程测量

616

标贯次数

178

取原状土样

166

取扰动样

内业

试验

含水量

343

密度

比重

液限

221

塑限

压缩试验

164

固结快剪

颗分试验

257

水质分析

借用邻近工程《普洛斯昆山千灯物流园二期项目》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昆山市淀山湖镇,杨家角路以西、丁家浜路以南、民和路以北,场地原为村落,现为荒地,局部为河道及鱼塘回填,回道河道局部已清淤;

场地地势平整,一般地面地面标高为~,相对高差为,拟建场地地貌形态单一,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冲湖积平原。

据勘探揭露,在地表下25.30m深度范围内,除填土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滨海、河湖相沉积物。

主要由黏性土、粉土、粉砂组成。

本场地地基土按其工程特性从上到下可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

其中第①层分为2个亚层,第②层分为2个亚层。

各土层分布厚度及结构特征详见表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图3-1~图3-54)。

地基土构成、特征一览表表

土层

编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

平均厚度

层顶标高

层顶埋深

土层描述

①-1

素填土

杂色,松散,土质均匀性差,欠固结,以黏性土为主,表层含植物根茎,局部夹有少量砖砼颗粒,回填时间约2~5年,全场地分布。

①-2

淤泥质素填土

灰黑色,流塑,欠固结,含有机质,回填时间约2~5年,土质不均匀,暗浜内分布。

②-1

粉质黏土

灰黄色,软塑~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地段缺失。

②-2

青灰色,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仅本次报建食堂地块分布。

灰黄色,可塑,夹有黏土薄层,无摇振反应,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仅本次报建食堂地块缺失。

粉土

浅黄色,很湿,松散~稍密,局部中密,含云母,稍夹粉砂,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及韧性低,全场地分布。

粉砂夹粉土

未钻穿

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云母,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黏粒含量比例平均值为%,全场地分布。

2.3.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昆山市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适中,轻度潮湿,年平均风速为3.5m/s,年最大风速为17.0m,最大风力等级为7级。

常年最大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偶见有龙卷风袭击本区。

昆山市河水历史最高水位为3.92m(1999年昆山水文站7月1日测),历史次高水位为3.88m(1954年昆山周巷水文站测),常年水位为2.60m(以上水位均为吴淞高程),85国家高程基准=吴淞高程-1.717m。

昆山地区地下水历史最高水位为2.0m(85国家高程基准),历史最低水位0.15m,年变幅1.0m。

2.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①-1素填土及第①-2淤泥质素填土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通过自然蒸发和侧向径流排泄。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④粉土、第⑤粉砂夹粉土中,对本工程有较大影响的为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勘察期间测得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见表2.3.2.1和表:

初见水位表2.3.2.1

数据个数

初见水位埋深(m)

初见水位标高(m)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稳定水位表2.3.2.2

稳定水位埋深(m)

稳定水位标高(m)

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量测方法:

钻孔时在钻孔旁浅孔干钻。

稳定水位的量测间隔时间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粉土、黏性土间隔时间不小于8h。

量测读数至mm,精度±

20mm。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④层粉土和第⑤层粉砂夹粉土中,主要受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及浅部地下水垂直入渗补给,以地下水的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根据本次勘察量测,微承压水水位埋深约,稳定水位标高~1.10m。

微承压水水位量测方法:

钻入距离含水层顶板一定厚度时,停钻,下入套管至含水层顶部,使其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再钻入微承压含水层一定深度,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间隔8h量测地下水稳定水位。

水位量测读数精度为±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昆山市淀山湖镇,附近无污染源。

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本次勘察借用邻近工程《普洛斯昆山千灯物流园二期项目》J1#及J24#钻孔中取水样水质分析实验数据,具体水质分析成果腐蚀性评价见表2.3.3。

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表2.3.3.1

按环境类型:

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别

按地层渗透性:

腐蚀介质

判别结果

S042-(mg/L)

<

微腐蚀性

PH值

>

Mg2+(mg/L)

2000

侵蚀性C02(mg/L)

30

NH+4

(mg/L)

500

HC03-(mmol/L)

0H-(mg/L)

43000

总矿化度(mg/L)

20000

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2.3.3.2

含量(mg/L)

长期浸水

干湿交替

水中CL-

10000

100~500

弱腐蚀性

100

根据邻近工程经验,本场地浅部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和土在长期浸水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在交替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水质分析报告详见附图10。

2.4.1区域构造及地震

昆山市所在的苏州地区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反映不强烈,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

西部丘陵山区缓慢抬升,东部平原区轻微下降,据中国岩石圈新构造时期升降幅度图,1956~1977年地形形变测量结果,平原区20年间垂直形变速率不到-0.1mm/a,属地壳活动稳定区。

本地区及邻近地区地震不强烈,据二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共发生大于4级的地震49次,大于5级的地震9次,其中较大的地震有1974年4月22日溧阳市上沛级地震,和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沙溪级地震。

纵上所述,本地区地震水平,无论从强度和频度上来看,地震活动水平属中等偏下,属基本稳定地区。

2.4.2场地地震设计基本条件

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0.8条规定,昆山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0g。

2.4.3场地类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1规定,本建筑场地地段类别为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

本次勘察工作中,我院对拟建场地地基进行弹性波原位测试工作,测试孔号为J34#、J39#和J41#孔,测试深度均为20m。

利用所测各地层的弹性波速度(横波速度)资料,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确定场地类别。

经过野外波速测试,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如表2.4.3及波速测试报告(图11-1~11-7)。

各土层实测剪切波速值表2.4.2

层号

实测波速值(m/s)

J34

J39

J41

/

⑤-1

20m深度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m/s)

根现场波速试验结果,地面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s。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邻近工程经验,该场地覆盖层厚度(dov)大于5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6条、第条规定,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值为。

2.4.4饱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别

2.4.4.1初步判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1本场地20.00m深度以内分布的饱和的第④层粉土、第⑤层粉砂夹粉土存在液化可能,故须进一步判别。

2.4.4.2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本次勘察布置了4个标准贯入试验孔,当饱和砂土和粉土标准贯入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时,应判为液化土,否则为不液化土。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4条公式进行判别:

(4.3.4)

式中: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本地区取7击;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地下水位(m)

—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

—调整系数,取。

判别结果见砂土液化判别成果表(表2.4.4.2),第④层粉土、第⑤粉砂夹粉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大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由此判别第④层粉土、第⑤粉砂夹粉土均属不液化土层。

饱和粉土(砂)液化判别表表2.4.4.2

孔号

岩土名称

标贯贯入深度

黏粒含量

标贯实

测击数

临界标贯击数

判别

结果

测试值

计算值

(%)

(击)

J3

不液化

15

粉砂

20

14

22

27

34

35

33

J37

26

8..7

32

31

J40

17

16

dw=0.5m,N0=

拟建场地不存在全新活动断裂、采空区、危岩、滑坡、岩溶及泥石流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经本次勘察得知,本场地拟建仓库区域内有条暗浜贯穿全境,拟建食堂区域原为鱼塘回填,请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考虑以上不利影响。

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为了获得场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本次勘察共采取原状土样166件,扰动样178件,进行指标统计,对原状土样进行常规物性、压缩、固结快剪等试验,对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指标统计时,剔除了个别异常值,统计成果见表,表中提供了最小值~最大值、数据个数、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原位测试

本次勘察对各地基土层进行了单桥静力触探试验及标准贯入实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成果见表。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分别计算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见表3.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表3.3.1

土层编号

物理

指标

单桥静力触探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抗剪强度指标计算

fak(kPa)

Ps(MPa)

N(击)

Ck(kPa)

φk

(0)

d(m)

b(m)

fa

(kPa)

163

161

213

147

备注:

1、由抗剪强度确定fa

fa=Mbγb+Mdγmd+Mcck,因勘察期间基础型式未定,待设计成果出后,可用此公式计算:

2、可~硬塑黏性土σ0=(《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一般黏性土f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淤泥质土fak=+29(《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

粉质黏土夹粉土σ0=(《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粉土f0=+50(武汉冶金勘察公司)

粉砂f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σ0为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f0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ak=f0

3、除②-2层粉土层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