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628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docx

基地备案茶园管理质量体系

 

茶园基地质量安全管理手册

文件代号:

HG2016/05/01

 

2016年5月1日发布2016年5月1日实施

目  录

序号

文件资料名称

页码

1

基地管理机构设置

2

2

机构职能、权限

2

3

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或植保员档案及职责

3

4

茶园管理制度

5

5

茶园基地种植操作规范

6

农业投入品采购、贮存、使用与控制管理制度

12

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监测制度

13

8

基地茶园病虫害、异常情况监控报告

16

8

茶叶鲜叶安全采收和加工管理制度

17

9

基地原料茶包装、储存和运输规范

18

10

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情况

19

11

基地茶园土壤定期监测制度

20

12

茶叶原料验收程序

21

13

茶叶抽样方法

22

14

原料茶验收合格标准

23

15

原料茶收购审评方法

24

16

生产、溯源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

25

17

基地农户培训计划

27

18

基地记录表格清单

28

 

茶叶基地管理机构设置

茶叶加工厂

机构职能、权限

1、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基地管理工作。

2、公司对茶叶基地管理指导,协调基地关系,开展基地检查考核;安排基地农户参加知识培训。

3、基地负责人、植保员负责监督当地茶叶园日常管理事项,规范操作行为,防范茶园地块周边的可能污染源。

4、茶叶加工厂对茶叶基地所前述收和交售的茶叶进行验收(包括感官、理化检验),并付制加工。

 

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或植保员档案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文化程度

专业技术资格

培训

机构

证书号

从事专业起始年

从事

岗位

1

吴祖有

1961.10

初中

农技师

上饶市

人事局

Ni3600907300067

1993

基地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或植保员职责

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或植保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培训,并有资格证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合理的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产品质量。

1、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认真学习、熟悉并掌握茶学、植物保护和农药使用的基本知识,熟悉并掌握鸿达茶叶基地茶园管理技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等国家有关规定。

2、熟悉并掌握茶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负责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并建立管理档案。

3、负责对基地种植栽培人员进行茶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

4、负责监管基地的环境卫生,对基地土壤污染状况的监测,茶树种植前抽取有代表性土壤送检测部门检测,确认未受违禁药物污染方可允许种植。

5、负责定期对违禁药物、重金属物的监测.

6、对重大疫病疫情负责向有关主管部门和检验检疫部门报告。

7、建立基地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和植保员的档案。

 

茶园基地管理制度

一。

茶园生态环境

1.基地茶园应远离城镇、村庄、工厂、交通干线,附近无任何污染源,具备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2。

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不影响茶叶生产的足够宽度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湖泊、自然植物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人工造林和作物,以利防止基地外的有害漂移物入侵基地。

若隔离带上种植的是作物,必须按茶叶常规种植方式栽培.

 3.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带来的病虫害流行,要保持基地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坡地种植的茶园山顶、山脊、梯田之间必须保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并为加强水土保持、挡风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防护带、绿肥等).

 4。

基地坡地茶园应沿等高线种植,或开梯田种植,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度。

 5。

基地茶园必须有明显的标识,以区别于常规茶园.标识内容包括地名、编号、面积、品种、负责人以及茶叶常规种植管理

 1.选择适宜当地的环境条件,具有抗逆性生长的茶园作为母本茶园,并对母本茶园进行特定培植。

 2。

采用地膜覆盖短穂扦插无性繁殖技术和茶叶常规种植栽培管理方法,繁育出良种茶苗。

  3.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种子和苗木。

三。

茶园管理技术

 1.每年的秋旱时节进行茶园行间耕锄,以改善茶园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熟化.每三年进行一次深耕改土.具体时间见附表:

《鸿达茶叶农事操作管理栽培履历》

 2.茶树覆盖度大的茶园可履行免耕和减耕的制度。

可在茶行间铺草培养蚯蚓等有益生物,改良土壤.

 3.成年茶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深度为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5cm,每三年进行一次深修剪,修剪深度为绿叶层的1/3.

4.幼龄茶园视品种不同进行定形修剪,培养丰产树冠面,一般树高控制在80—100cm左右为宜。

 5。

多雨季节以刈割方式除草,旱季以耕除方式除草。

严禁使用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除草,禁止雨季耕锄。

6。

人、畜、禽粪尿需经无害化处理和方可使用.非基因工程生产的油茶、菜籽饼肥经无害化处理和可用于茶叶园.所有茶叶常规种植肥料的使用,必须事先获得认证组织的认可。

 7.病虫害防治,以农业及人工方法为主。

如大面积发生,人工无法控制时,立即上报公司基地部,由基地部上报当地农业部门和上级检验检疫部门,进行非使用化学农药的物理防治(详见附件《鸿达茶叶茶基地茶园病、虫、鼠害防治方法》).

 8.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药剂以及未经认证机构组织许可的任何物质。

四.茶园套种绿肥

1.大力提倡人工种植绿肥,以提高茶园土壤覆盖度,涵养土壤水分,减轻水土流失。

2。

绿肥品种为豆科类(非豆类)作物,如:

红花草、油菜、萝卜等。

3.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种子和苗木。

4.每年种植二季,春种时间2—3月,冬种时间9—11月。

 5.绿肥结荚期为最佳收获期,此时肥效最好。

 6。

施用方法有:

直接埋青入土,刈割覆盖地面和堆后施入茶园土壤,可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雨季以刈割方式为主,可避免水土流失。

五.鲜叶采摘和运输

 1.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促进茶树持续健壮生长。

2.鲜叶必须保持鲜嫩、不夹带蒂头、茶国和老枝叶等夹杂物,便于加工,提高茶叶的精制品质。

  3.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和篓筐盛装鲜叶,装叶量以不影响鲜叶的品质为宜。

禁止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盛装鲜叶。

4。

不同地块的鲜叶原料分开装放。

装运鲜叶的车辆、器具必须洁净、无异味。

 5。

各基地必须配套加工设施、设备,当天采摘的鲜叶,当天加工完毕,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确保成品茶品质.

六。

文档记录与保存

 1.每位种植户都必须及时、真实、详细地记录基地茶叶生产的所有农事活动,记录内容包括:

时间、工作内容及方法、工作量、材料使用情况、地块、责任人等。

 2.内部监督检查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内容包括:

时间、地块、检查内容、检查意见和建议、检查人、农户签名以及责任人等。

3。

所有基地茶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必须有来源证明,并妥善保存,以备查考。

 4。

基地茶叶生产的所有文档记录材料必须标明鸿达茶叶茶专用,并由基地负责人保存五年以上。

七、鸿达茶叶鸿达茶叶基地茶园农事操作管理履历

日期(月/日)与生产操作内容

2月下旬—3月上旬  进行春茶采收前的除草,施茶叶常规种植肥进行催芽。

3月下旬--—7月中旬 鲜叶采收,分级加工,做到先采先加工,分级、分批、多次采收。

5 月中旬 夏茶采收前除草。

4月—--9月茶叶栽培的母本园培育

10月—-—11月剪穗、插苗、之后进行苗圃管理直到起苗。

次年10月起苗、移栽。

8月上旬---9月下旬秋季除草,并深窑青草,施茶叶常规种植基肥。

秋末  对茶树进行轻修剪,做好茶园清园、过冬工作:

清理病虫枝叶、堆土、清沟等

 

茶园基地种植操作规范

根据国家有关出口茶叶种植基地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客观条件和具体情况,特制定如下公司茶园基地种植规程。

一、选择自然环境优越、植被丰富、海拔200米以上,附近无任何污染源、茶树生机旺盛、生态环境符合茶叶常规种植食品质量标准的茶园进行基地建设。

二、茶叶树种选用天然的群体(本地)种;茶园基地四周的植被保护带不得乱砍滥伐,杜绝任何大气污染源,确保水质清洁,严禁使用农药及化肥,使基地茶园处于绿树清泉、空气清新、生态平衡、质量达标的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三、茶园基地管理

1、每年春、夏茶前各锄草一次(2月下旬至3月上旬、5月中下旬),秋季深挖一次(8月,6~7寸深)。

2、春季采摘前,结合春锄,施茶叶常规种植肥一次(主要是窖盖青草),每亩用量15~20担;秋季结合秋挖重施茶叶常规种植肥一次,

每亩用量30~50担.

3、每年秋末,做好茶园清园、过冬工作,如盖青草、堆蔸黄土、清水沟等。

4、为了增加土壤茶叶常规种植质的含量,茶园基地在施用窖盖青草的同时,可以施用适量的饼肥、厩肥和茶叶常规种植叶面肥。

有关茶叶常规种植肥的使用必须由公司统一安排,必须选用农业部门登记注册的茶叶常规种植叶面肥,饼肥、厩肥使用前经无害化处理。

5、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原则上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1)防:

以专人负责,勤下地,细观察,及时发现不同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达到防止病虫害蔓延的目的.对病虫害情况原因不明,要及时报告,请专家、教授会诊、指导,确保茶园长势良好.

(2)治:

对确已发生病虫害现象,禁止使用农药,在以绿色、生态的前提下,通过人工防治、耕作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各种病虫害,确保茶叶原料的安全卫生。

(3)防治结合:

首先要营造好茶园周边的良好环境,隔断有可能产生各种污染的源头.园内间种阔叶植物,为茶树遮阴。

同时尽可能地进行或培养茶树虫害的天敌生物,增加园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达到以虫治虫、防治结合的目的,使之成为真正的绿色茶叶园.

6、鲜叶严格按标准分级采摘,分级摊放,分级加工,按茶芽萌发的先后顺序适时进行分级、分批采摘.

 

农业投入品采购、贮存、使用与控制管理制度

为控制鸿达茶叶茶基地茶园严格做到不使用违禁化肥、农药,确保鸿达茶叶茶产品质量,特制订本措施:

1、公司基地部、基地负责人和植保员必须加强茶叶园知识的培训,对基地茶农进行不使用违禁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的宣传教育,切实做到普及茶叶园管理技术。

2、公司基地部、基地负责人和植保员不定期对基地茶园进行检查,若发现施用违禁化肥、农药等的情况,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拒收该地块鲜叶,取消该地块基地资格和待遇。

 3、密切关注基地茶园附近的水田、菜园等其它地块是否有使用化肥、农药,是否对基地茶园造成污染,若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并报告上级有关管理部门。

 4、所有基地茶园、基地茶叶初制厂一律不得违规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

 5、基地茶园采摘机用无铅汽油、机油、润滑油、清洁剂,基地初制厂机械设备用机油、润滑油、清洁剂,生产人员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必须是无毒、无残留产品,并有保证不污染原料茶的措施。

  6、基地茶园、茶叶初制厂消防灭火剂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换药,挂置。

不留余剂。

 

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监测制度

为确保鸿达茶叶茶叶产品质量,在鸿达茶叶茶园管理的生产、加工、仓储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和制剂.害虫的防治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人工防治”的方针,制定人工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

一、基地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虫害

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措施

假眼小绿叶蝉

5~6月,8~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口:

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施药防治

分批多次采茶,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

茶毛虫

各地代数不一,防治时期有异.一般在5~6中旬,8~9月。

幻虫3龄前施药

人工摘除越冬卵块或人工摘除群集的虫叶;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茧蛹;灯光诱杀成虫;

茶尺蠖

年发生代数多,以第3、4、5代(6~8月下旬)发生严重,每平均幼虫数〉7头即应防治

1、组织人工挖蛹,或结合冬耕施基肥深埋虫蛹;

2、灯光诱杀成虫;

茶橙瘿螨

5月中下旬、8~9月可能会发生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

勤采春茶;

茶丽纹

象甲

5~6月下旬,成虫盛发期

1、结合茶园中耕施基豝,消灭虫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

黒刺粉虱

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

茶饼病

春、秋季发病期,5天中有3天上午日照〈3h,或降雨量2.5mm~5mm芽梢发病率>35%

秋季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枯枝落叶深埋土中;

二、茶园病虫害防治方法

1、选育或保留抗病虫品种,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

2、分批及时采摘.茶树新梢是多种主要病虫活动和取食、繁殖的场所,因此分批多次采摘不仅是保证茶叶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直接防除病虫。

3、修剪和台刈。

坚持晚秋或早春修剪,减少越冬病虫基数,起到预防来年害虫发生的作用。

4、耕作除草。

坚持每年春茶前,夏茶間各浅锄除草一次,秋季深耕除草一次,不仅有利于改良土壤,增进地力和防除杂草,同时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5、清园过冬.初冬农闲时将茶园内枯枝落叶和茶树上的病虫枝叶清理出茶园,可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三、基地的初制加工厂病虫害防治方法

1、勤除厂房周边杂草,保持清洁四周环境卫生,加工厂内及四周不能有丛生杂草,不能有臭水沟,垃圾堆等滋生病虫害的场所。

2、加强管理,加工厂闲人不得进入,不能在加工厂内吃零食及用餐,以免引起鼠害。

厂房窗户及门口应有挡鼠板措施.

3、每年开机前,停机后全面清洗机械用具及场地,加工过程中不定期经常进行清洗.

四、仓库病虫、鼠害防治方法

1、保持仓库内及四周清洁卫生,避免滋生病虫。

2、仓库内不得吃零食和用餐,以免引起鼠害,库门口应有挡鼠板等措施.

3、保持仓库通风、干燥、减少蚊虫发生。

4、每年至少一次清仓打扫,清洗地面。

五、病情发生与防治的报告制度

基地茶园如有发生病虫害的情况,由基地负责人或植保人员及时上报公司基地管理部门,公司基地部派员赶赴现场进行疫情考察,详细记录病虫害的情况,同时上报当地农业主管部门、上级检验检疫部门。

在茶叶常规种植管理的权威机构指导下进行防治,坚持茶叶园不喷施化学农药的原则。

六.基地茶园异常情况监控及应急措施

1.公司成立应急小组,由各基地的负责人或植保人员负责对基地茶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控,

2.基地茶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如:

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火灾、突发性大面积病虫害以及发生外来污染等。

应急小组立即组织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并及时向有关管理机构报告,以便取得有效的救援效果。

 

基地茶园病虫害、异常情况监控报告

报告

时间

基地名称

地块号

负责人

植保员

病虫害及

异常情况

异常情况描述:

 

        年 月  日  

监控措施:

 

 年月日

监控措施跟踪情况:

 

   年月  日

茶叶鲜叶安全采收和加工管理制度

一、基地茶园鲜叶采摘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

二、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

三、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

采摘机须使用无铅汽油,要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及土壤.

四、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带网用具或篓筐装鲜叶,采收的鲜叶及时运至初制加工厂,防止鲜叶变质或污染。

五、初制加工厂中应必备竹垫摊放鲜叶,鲜叶不能与地面直接接触,保持鲜叶的卫生、干净。

六、鲜叶采收要有记录。

记录采收时间、采收人、基地编号、采收品种、数量、采收方式等内容(见:

《鲜叶采收记录表》)。

七、基地茶园采摘的鲜叶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

八、鲜叶采收人员、初制加工厂加工操作人员必须操作熟练、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不得直接从事茶叶生产加工.

 

基地原料茶包装、储存和运输规范

一、包装:

1、基地原料茶必须使用公司统一定制的、具有无毒防潮内袋的包装袋进行标准件包装。

2、标准件包装后的原料茶包装袋上必须挂上原料茶标签,填写原料茶名称、级别、基地地块号、生产日期、批次、件数、净重、验收人、保管员或初制加工厂负责人姓名。

3、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

二、运输:

1、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2、运输工具必须稳固,应防雨、防潮、防暴晒。

3、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挤压、碰撞。

三、储存:

1、库房清洁、无异味,远离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

2、库房干燥、防潮,避光、无直射光。

3、按批次、级别有序整齐堆放,不能混杂。

4、基地原料茶应及时调运交售公司。

 

茶叶种植基地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制度

一、种植针对基地地块土壤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农残含量.

二、种植农残含量全面进行检测。

 

三、对农药使用品种的选择和控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建立农药储存专用仓库。

四、根据蔬菜种植期间基地田块农药使用品种,确定其检测项目。

五、在基地原料采摘期间(3—5天)进行一次抽样检测.

六、抽样按50亩抽取一个样品检测,按25点抽样法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取样位置,使样品有充分的代表性。

七、对收获进公司的原料每批进行抽样进行农残速测,做到农残超标坚决拒收。

八、对农作物的采收、包装、运输、存储、化学处理、修整、清洗或使产品有可能和其他物质有物理接触,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以防止产品受到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

九、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农残含量不合格的产品,严禁出口同时调查该批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原料来源。

 

基地茶园土壤定期监测制度

为了确保基地及产品的安全性,防止基地不受污染,特制订鸿达茶叶茶基地土壤定期监测制度。

1.基地植保员在茶叶种植基地不定期进行基地监测,坚持每两年监测一次,循环轮检。

2.基地植保员在茶叶种植基地抽样时,必须在基地四周选择若干点取样,然后充分和匀,抽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送国家指定的检测中心检测.

3.将种植基地所抽取的土壤样品送检测中心,进行农残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监测,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4.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建立文字档案.

 

茶叶原料验收程序

为规范基地原料茶叶收购验收操作过程,使茶叶收购验收各环节工作有条不紊,分工明确、责任分明,根据国家商检等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程序,请公司相关部门遵照执行。

一。

基地管理人员在茶叶收购前,按公司国内、外全年销售计划和基地茶园面积,制定收购计划,指导基地生产适销品种。

二。

基地管理人员按基地实际生产情况,核对基地加工记录无误后,对每批茶叶开具入库通知单,同时逐项登记上表格,以作后续核对.

三.仓库保管员凭入库通知单安排入库,验收数量,待质量部抽样审评后,开具原料入库单入库,并逐件挂上原料来源等标签,以便溯源管理。

四。

质量部抽样人员严格按《原料茶收购验收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操作,并做好抽样记录。

五。

审评人员按《原料茶质量审评方法》、《原料合格标准》对样本进行评审、定级、定价。

开具审评验收单和收购发票.同时做好审评记录和收购报表,送领导及时掌握原料收购进度。

六、原料安全质量指标,按批次检验,主要是有害重金属、化学农药残留,按委托检验协议,送国家检测权威机构进行检验;质量部做好相关记录。

有害成分超出标准,基地部要查明原由,对超标的原料,作退库处理.

七.财务部对审评验收单、收购发票、入库单核准无误后,结算原料茶款项。

茶叶抽样方法

一。

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对每一等级的原料茶扦取样本,进行检验。

二.样本数量:

茗眉、剑峰、云翠等特种茶每批300g;婺绿炒青、珠茶每批1500g;所扦样本和匀和,平均分装三份,其中:

一份送审评,一份送检测,另一份存档用于备案会评.

三.抽样系数

1。

20件以下的要求每袋扦样。

2.20件以上(含20件)的随机抽取n/10+1件后,倒开扦取堆样.

四.扦样方法

1。

茶袋中扦样.在扦样前,对各批茶叶首先查对件数、包装状况及含水量;然后在同一批茶袋的上、中、下部各扦一把茶,将扦取出的茶按顺序放在茶盘内,查对各件样品是否一致,再将茶样和匀、拍平,用四分法按十字形把盘中的茶叶划成基本相等的四等份,取对顶角的两份,混合之后接着按上述方法进行取样。

2.大堆茶扦样。

在大堆茶的上、中、下、四周,选取若干点,每点扦取一把茶放在茶盘中,充分和匀,再用四分法企业。

五.注意事项

1.三份样本必须一致,且能准确反映该批茶叶的整体品质水平.

2.发现水分超标,包装破损或不符合规格的,不予入库扦样.

3.未拼装标准件的,责令其按要求(四级以上30kg/件,五级以下25kg/件)拼装标准件后,方可入库扦样。

4.品质差异较大的茶叶分开扦样.

5.样本扦取好后,按顺序编号,填写抽样记录表,并及时送到有关部门,接收样人收到样本时,应签字确认。

 

原料茶验收合格标准

为了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原料茶的验收质量是关键,特拟定原料茶验收合格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切实按质量标准进行原料茶的质量评定:

1、原料茶来源的控制:

公司所采购验收的茶叶原料,必须来源于经过认证或备案的生产基地。

2、原料茶的入库水分控制在7.0%以内。

3、原料茶应无异味、无异物、色泽正常.

4、原料茶清香、滋味醇厚、汤色绿浓亮、叶底鲜活.

5、原料茶的卫生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6、原料茶的包装袋必须是无污染、含防潮内袋的专用袋子,批量原料茶要统一标准重量.

7、原料茶同时符合上述要求,质量评审人员可以评定原料合格,将有关数据记录在案,开出收购单,仓库保管员据实办理入库手续,按日期、类别分堆存放.并做好相关记录。

8、对不同级别的原料茶叶,在评审时,要根据市场行情、国内外客户要求以及公司核定的茶叶标准样进行分析评定。

 

原料茶收购审评方法

为规范原料茶收购过程,提高原料审评准确性,确保鸿达茶叶茶品质,特拟订本办法。

一.原则

1.依据标准茶样,按质论价,结合市场行情。

2.内外结合,干湿兼看,综合平均,半等上靠。

3.不合格原料按不合格原料处理措施办理.

二。

方法

1。

外形审评方法:

扦取具有代表性的样茶,放在茶样盘中,双手拿住样盘的边缘,进行筛转,然后收拢,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均匀地按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之不同,形成有次序的分层。

其中粗松或粗壮的,在最上层,叫面张;细紧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体小的沉积于最下层,叫下身又叫下脚。

然后再将标准样茶以上述同样方法进行筛转后比较。

先看面张的净度、条索、色泽是否一致及其优劣程度。

看完后将面张拨在一边,看中段茶老嫩度、条索和下身茶片末的含量。

再检查面张,中段和下身的比例。

以中段茶多,且条索紧结圆直,嫩度好,有锋苗或白毫的为佳。

2。

内质审评方法:

经外形审评后,再将样盘中茶样筛转和匀,然后用拇、食、中三指插入茶堆中间,从面上一直取到底部(包括上、中、下三段茶)。

称取三克,倒入150毫升的审评杯中,用清洁刚沸腾的水冲泡5分钟后,将茶汤倒入评茶碗中。

若碗中有茶叶或夹杂物混入,应捞出。

再用汤匙在茶汤中搅动几下,使沉淀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