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629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转子绕线机控制器的设计Word下载.docx

(3)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并进行性能指标分析。

(4)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程序和MATLAB输出。

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任务

时间(天)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审题、查阅相关资料

2

分析、计算

编写程序

1

撰写报告

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

摘要

自动控制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技术之一,也是21世纪最重要的高技术之一。

今天,技术、生产、军事、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

就定义而言,自动控制技术是控制论的技术实现应用,是通过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某种控制任务,保证某个过程按照预想进行,或者实现某个预设的目标。

现如今可以运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比较方便快捷的校正,先用分析法计算出校正的参数,再根据matlab已有的函数来进行校正,可以得到要求的系统。

关键字:

自动控制技术校正matlab

1串联滞后校正

1.1RC滞后网络

RC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1)

式中

(2)

1.2串联滞后校正的作用

利用滞后校正装置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相角裕度。

另外,滞后校正有利于提高低频段的增益,减小稳态误差。

滞后校正具有如下特点:

(1)利用校正装置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改善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裕量,对校正装置相角滞后特性的影响忽略不计。

(2)从对数幅频曲线看,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比校正前的

提前,因此,系统的快速性降低,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3)为了保证校正装置的滞后相角不影响系统的相位裕量,其最大滞后相角应避免出现在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附近。

为了做到这一点,校正网络的两个转折频率1/T和1/bT均应设置在远离截止频率的低频段。

(4)校正后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在高频段衰减大,可以提高系统抗高频干扰能力。

1.3滞后校正的设计步骤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原系统的开环增益K。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计算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

和幅值裕量

(3)若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不满足指标,则根据指标要求的相角裕量

,在未校正系统的对数相频曲线上确定相角满足下式的点:

选择该点对应的频率ω作为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4)计算未校正幅频曲线在

处的分贝值

并且令

,可求出b的值。

(5)为减小校正装置相角滞后特性的影响,滞后网络的转折频率ω=1/bT(对应零点)应低于

1~10倍频程,一般取1/bT=0.1

,可求出T.

(6)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7)验算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

2控制系统校正前分析

2.1用matlab做出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2.1.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化成时间常数形式如下:

2.1.2matlab软件求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使用MATLAB软件可直接得到系统的BODE图和相角,幅值裕度。

程序的代码如下:

n=500

d=[1,15,50,0]

g1=tf(n,d)

[mag,phase,w]=bode(g1)

margin(g1)

由图可知,此时截止频率Wc=5.72rad/s,相位裕度Pm=11.4°

,相位穿越频率Wg=7.07rad/s,幅值裕度GM=3.52dB。

3控制系统滞后校正分析设计

3.1理论计算

K=2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稳态工作误差

所以得到K值为:

K=500

相角裕度:

因为

在穿越频率

=1,解得

穿越频率处的相角为:

幅值裕度:

解得:

所以,幅值裕度为:

此时

求得:

求得T=34.6

此校正装置传函为

系统校正后的相位裕度:

计算与仿真结果相同

3.2采用matlab工具进行串联滞后校正设计

程序如下:

n=500;

d=[1,15,50,0];

g1=tf(n,d);

kc=1;

phi=60-180;

Wc=spline(phase,w,phi);

n1=polyval(n,j*Wc);

d1=polyval(d,j*Wc);

g=n1/d1;

g2=abs(g);

M=20*log10(g2);

b=10^(-M/20);

T=1/b/(0.1*Wc);

Tz=b*T;

W=tf([Tz1],[T1]);

figure

(1);

bode(g1*kc,'

r'

);

holdon;

bode(g1*W*kc,'

b'

gridon;

[mag,phase,w]=bode(g1*W);

margin(g1*W)

由图可知,此时截止频率Wc=1.81rad/s,相位裕度Pm=55.3°

,相位穿越频率Wg=6.92rad/s,幅值裕度GM=17.4dB。

(符合设计要求)

4系统校正前后伯德图对比

求出前后伯德图程序如下:

[mag,phase,w]=bode(g1*kc);

rlocus(g1*W*kc);

figure

(2);

rlocus(g1*kc);

仿真出的根轨迹图如下所示:

5利用阶跃响应曲线对校正前后系统进行分析

求出阶跃响应曲线的程序如下:

Wx_c=feedback(g1*kc*W,1)%校正后开环系统传递函数

step(Wx_c,'

5);

%校正后开环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Wx_d=feedback(g1*kc,1)%校正前开环系统传递函数

step(Wx_d,'

由图可知,校正前:

上升时间

,超调时间:

,调节时间

,超调量σ%=70%。

校正后:

,超调量σ%=16%。

6串联滞后校正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6.1串联滞后校正的优缺点

优点:

1提高系统稳态精度

2提高系统相对稳定性

3校正后系统的截至频率会减小

缺点:

降低系统响应速度。

6.2串联滞后校正的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1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2保持原有的已满足要求的动态性能不变,而用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心得体会

这次课设,由于是一人一题,利用matlab来进行系统的校正分析,工作量不小。

由于之前使用matlab的经验甚少设计时可以说是摸着黑一步一步探索前行。

与此同时,也体会到了matlab的强大之处:

方便的图形输出与函数调用,这些功能都优化且加快着我们的设计工作。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觉得学习像自动控制这样实用的知识,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基本内容,还要灵活思考,善于变换,这样才能找到最优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不被社会淘汰。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1

【2】黄忠霖.《控制系统MATLAB计算及仿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3】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魏克新.《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5】王涛.《MATLAB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6】邹伯敏.《自动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