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682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8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19号线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建设单位提供相关文件

⑴《轨道交通19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金融街站(不含)~终点)》(2015年9月)

⑵《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预评审会专家组评审意见(2015年9月)

⑶《市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

2013勘察042)

⑷《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及19号线一期工程勘察07合同段岩土工程勘察(初步勘察阶段)》(勘察编号:

2015勘察043)

⑸《地铁12号线工程勘察02合同段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勘察编号:

1408-096初)(2015年2月)

⑹《地铁12号线工程勘察02合同段-地下水位观测情况表》

⑺《市轨道交通19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2015年9月)

⑻《市轨道交通19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容》(2015年9月)

⑼《市轨道交通19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要求》(2015年9月)

⑽《市轨道交通19号线一期工程现有地下管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⑾北太平庄站土建结构专业初步设计文件(2015年9月,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1.2执行规

⑴《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DB11/1115-2014)

⑵《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JGJ/T111-98)

⑶《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

⑷《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99-1999)2003年版

⑸《地铁设计规》(GB50157-2013)

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307-2012)

⑺《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TB10002.5-2005)

⑻《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⑼《市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DBJ11-501-2009)

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⑾《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

⑿《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⒀《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GB50308-2008)

⒂《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T12897-2006)

⒃《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⒄《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⒅《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⒆《轨道交通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BD-013-2005)

1.3其他支撑性文件

⑴《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

⑵《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方案专家评审细则(2013版)》;

⑶《关于在新线中贯彻落实<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相关设计要求的通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车站概况

北太平庄站是地铁19/12号线的第九座车站,车站位于北三环中路和北太平庄路交叉路口处,车站沿北太平庄路南北向布置在路口北侧,12号线车站沿北三环中路东西向布置在北太平桥北侧,周边规划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商业办公用地和绿地。

12号线北太平庄站沿北三环中路跨路口设置,车站为暗挖地下双层双柱三跨箱型框架结构,两端为矿山法区间。

车站总长261.9m,车站底板埋深为30.52米,车站中心线处轨顶绝对标高为28.691米。

19号线北太平庄站沿北太平庄路路口北侧设置,车站为暗挖地下三层双柱三跨箱型框架结构,北端为矿山法区间,南段为盾构区间。

车站总长247.4m,车站底板埋深为37.83米,车站中心里程处轨面埋深为35.5米。

M19号线车站设置2个出入口、4个安全出口、2组风亭及一处冷却塔。

M12号线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通道(2个地面亭,A口通道与19号线共用一个地面亭)、4个安全出口、2组风亭及1处冷却塔。

12号线车站两端区间均采用的矿山法施工,19号线车站北端区间均采用的矿山法施工,南段采用盾构法施工,车站提供盾构脱壳接收条件。

2.2现场情况概况

⑴M19车站共布设降水井73眼A型降水井,井深48m,竖井位置布设81眼,井深50m;目前154眼井已全部进行了井位施放,其中123眼井可以确定具体位置,剩余31眼井受周边建筑物影响无法放出具体位置。

⑵M12车站共布设降水井90眼B型降水井,井深40m,竖井位置布设70眼,井深48m;目前160眼井已全部进行了井位施放,其中129眼井可以确定具体位置,剩余31眼井受周边建筑物影响无法放出具体位置。

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2.3.1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北太平庄站勘探深度围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全新世沉积层、第四纪晚更新世沉积层三大层。

穿越地层如下:

人工堆积层:

人工堆积层(Qml):

素填土①层:

褐黄色~黄褐色,湿,中密;

杂填土①1层:

褐灰色~杂色,湿,松散-稍密,以路基土、回填卵石为主,局部夹粉土填土薄层,表层为沥青路面。

该层层底标高41.75~49.38m。

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lal+pl):

砂质粉土黏质粉土③层:

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中高-中压缩性,局部夹粉质黏土或细砂薄层,连续分布;

粉质黏土③1层:

褐黄色,可塑,很湿,中高压缩性,局部夹薄层粉土、粘性土,连续分布;

粉细砂③3层:

褐黄色,湿,中密,局部夹粉质黏土、粉土薄层,局部分布;

中粗砂③4层:

褐黄色,湿,密实,局部夹粉质黏土、粉土薄层,局部分布;

该层层底标高33.52~48.01m。

粉质黏土④层:

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中压缩性,局部夹粉土或细砂薄层,局部分布;

砂质粉土黏质粉土④2层:

褐黄色,湿,密实,低压缩性,局部夹粉质黏土或细砂薄层,局部分布;

粉细砂④3层:

褐黄色,湿,中密-密实,低压缩性,局部夹薄层粉土、粘性土,透镜体分布。

中粗砂④4层:

褐黄色,湿,密实,低压缩性,局部夹薄层粉土、粘性土,透镜体分布。

该层层底标高37.17~24.15m。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

卵石⑤层:

杂色,湿,密实,低压缩性,以亚圆形为主,级配一般~良好,最大粒径不大于180mm,一般粒径30~60mm,中粗砂充填约占40%,局部含中粗砂、粉细砂透镜体,连续分布;

中粗砂⑤1层:

褐黄色,湿,密实,低压缩性,含少量碎石,卵石,局部夹黏质粉土夹层,局部分布;

粉细砂⑤2层:

褐黄色,湿,密实,透镜体分布;

该层层底标高30.81~39.02m。

粉质黏土⑥层:

褐黄色,很湿,可塑,局部硬塑,中压缩性,局部夹粉细砂、粉土薄层,局部分布;

砂质粉土黏质粉土⑥2层:

褐黄色,湿,密实,低压缩性,局部夹粉质黏土或细砂薄层,局部分布;

粉细砂⑥3层:

褐黄色,湿,密实,低压缩性,透镜体分布。

该层层底标高27.99~33.36m。

卵石⑦层:

杂色,饱和,密实,以亚圆形为主,级配良好,一般粒径40~80mm,最大粒径不小于150mm,粒径大于20mm的含量大于60%,中粗砂充填约占40%,局部含中粗砂、粉细砂透镜体,连续分布;

中粗砂⑦1层:

褐黄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局部夹粉质黏土薄层,透镜体分布;

粉细砂⑦2层:

黄褐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透镜体分布;

粉质黏土⑦4层:

褐黄色,很湿,可塑,局部硬塑,中低压缩性,局部夹粉土或细砂薄层,透镜体分布。

该层层底标高9.93~31.38m。

粉质黏土⑧层:

褐黄色,很湿,可塑,局部硬塑,低压缩性,局部分布;

砂质粉土黏质粉土⑧2层:

褐黄色,湿,密实,低压缩性,透镜体分布;

粉细砂⑧3层:

黄褐色~褐黄色,饱和,密实,含石英、长石、云母,透镜体分布。

该层层底标高8.41~21.62m。

卵石⑨层:

杂色,湿,饱和,密实,低压缩性,亚圆形为主,级配较好,一般粒径40~80mm,最大粒径不下于180mm,中粗砂充填约占33%,连续分布;

中粗砂⑨1层:

褐黄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透镜体分布;

粉细砂⑨2层:

褐黄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透镜体分布;

砂质粉土黏质粉土⑨3层:

褐黄色,湿,密实,低压缩性,局部分布;

粉质黏土⑨4层:

褐黄色,很湿,可塑,低压缩性,透镜体分布。

部分钻孔为钻穿本层。

粉质黏土⑩层:

褐黄色,很湿,可塑,局部硬塑,低压缩性土;

砂质粉土黏质粉土⑩2层:

褐黄色,湿,密实,低压缩性,透镜体分布;

粉细砂⑩3层:

褐黄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局部混黏性土,透镜体分布;

中粗砂⑩4层:

褐黄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透镜体分布。

部分钻孔为钻穿本层。

卵石⑪层:

杂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以亚圆形为主,级配较好,一般粒径80~120mm,最大粒径不小于240mm,中粗砂充填约占30%,连续分布;

细中砂⑪1层:

褐黄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局部硬塑,局部夹个别卵石;

粉质黏土⑪4层:

褐黄色,湿,可塑,低压缩性,局部夹个别卵石。

部分钻孔为钻穿本层。

卵石⑬层:

杂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以亚圆形为主,级配较好,一般粒径80~120mm,最大粒径不小于300mm,中粗砂充填约占30%;

粉细砂⑬1层:

褐黄色,饱和,密实,低压缩性,局部夹粉土;

大部分未穿透本层。

2.3.2地下水情况

根据初步勘察资料,地下水的赋存介质主要为圆砾、卵石及粉细层,地下水特征见表

12号线初勘地下水特征表

工点

地下水性质

水位/水头

埋深(m)

水位/水头

标高(m)

主要含水层

备注

北太平庄站

层间潜水(三)

12.20

36.31

粉细砂④3层

跟19号线统一为

潜水

(二)

层间潜水(四)

29.80

18.71

卵石-圆砾⑦层、卵石-圆砾⑨层

跟19号线统一为

层间水(三)

19号线初勘地下水特征表

地下水

性质

水位/水头

埋深(m)

水位/水头

标高(m)

观测

时间

含水层

备注

上层滞水

(一)

2.50~5.83

41.64~45.03

2015.11.13

粉土③层

潜水

(二)

11.20~16.00

32.26~36.33

2015.11.13

卵石⑤层,粉土④2层、粉细砂③3层

层间水(三)

26.60~32.20

15.33~21.50

2015.11.13

卵石⑦层、卵石⑨层

上层滞水的动态随季节大气降水及管道渗漏的变化而变化,在古河道水文地质单元,上层滞水呈几乎被疏干的状态,不具有明显的多年连续升降趋势。

在河间地块水文地质单元,随着地面环境的变化,农田变为住宅小区,地面硬化,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量迅速减少,上层滞水的水位逐年下降。

在仍为农田的地区,地下水位仍然较高,不具有明显的多年连续升降趋势。

潜水的动态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

每年7至9月份为大气降水的丰水期,地下水位自7月份开始上升,9至10月份达到当年最高水位,随后逐渐下降,至次年的6月份达到当年的最低水位,平均年变幅约为2至3m。

一般情况下,潜水的动态受农田供水开采的影响,不直接受城市供水开采的影响,但由于潜水与承压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当承压水头降低时,越流补给量增大,潜水水位也随之下降。

1970年以前,市的城市规模和工农业生产规模发展速度较慢,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缓慢。

七十年代以来,市开始大规模打井开采地下水,潜水水位逐年下降。

承压水的动态比潜水稍有滞后,当年最高水位出现在9~11月,最低水位出现在6~7月,年变幅约为2~3m。

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扩大,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近3~5年以来,由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地下水环境、限制地下水的开采、增大地下水补给量等有效措施,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变缓。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3.1施工组织机构

按照统筹安排、分部管理、专业集中、协调一致的施工组织原则设定本段工程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下设的各部门及下辖的施工队伍均从我公司围选派具有相关工程施工经验、管理经验、责任心强的专业人才组成。

本段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见下图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

⑴项目经理

负责领导和管理项目部开展工作,主持编制项目管理方案,确定项目管理的组织与方针,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全面负责,满足合同的各项要求。

确定项目经理部管理组织机构的构成并配备人员,制定项目经理部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全面组织本段的施工及环境监测、科研等项目的开展和协调工作,以及与邻近标段接口的协调管理。

接受业主、监理、上级、社会等各方面的指导与检查,并全面负责。

与业主、监理及总包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如期完工,确保业主的利益。

领导项目经理部的副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和各部、室开展施工业务工作,对项目经理部的建立、完善、实施具有决策权。

主持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工作,随时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前期工作顺利展开。

负责资金的跟进,加快资金周转,做好项目工程的成本核算,盘活资金使用,审核各项费用支出。

组织做好各阶段工程的竣工验收与结算工作。

⑵常务副经理

组织编制工程、物资、生产、质量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和指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其有序运行;

制定并实施生产、质量、采购计划;随时掌握工程过程中的质量状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推广;组织落实、监督调控工程生产过程各项工艺、质量、设备、成本、产量指标等;

指导、监督、检查项目部各项工作,掌握工作情况和有关数据;组织编制、签批年度、季度、月度、质量、工程生产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

定期/不定期组织生产调度会议,对技术、采购、质量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组织编制物料控制计划,有效协调采购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以确保平稳有序运行;定期编制所辖部门各项费用预算;制定各项费用的控制与审批流程,对项目各部门发生的费用进行严格控制。

负责管理、监督下属分管部门员工的业务工作,使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负责对分管部门员工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其他任务。

⑶总工程师

组织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技术管理规定,施工技术规程、规,质量标准。

制定并贯彻项目经理部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对工程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负全面技术责任。

负责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和特殊技术方案及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负责提出并组织技术改造、QC小组、技术攻关、新技术开发项目,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负责技术培训工作。

组织图纸会审与交底。

组织重要部位的专项方案和专家认证。

组织并完成工程贯标工作。

⑷商务副经理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主持项目预算、采购和结算等财务和商务管理相关的一切工作。

2)组织对施工作业队的资质审查及工程招投标有关工作。

3)组织工程设备和材料的讨论和审定。

4)审核项目的资金和成本。

⑸工程管理部

1)有效、动态地对现场施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2)负责编制施工大纲。

3)合理安排施工搭接,确保每道工序合理。

4)实施作业过程中的施工指导,确保工序管理点的顺利实施。

5)协助材料设备部对不同阶段施工场地和临时堆放场地的协调与管理,有序地组织平面、立体的各种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堆放等工作。

6)负责工地测量网络建立和轴线标高的控制。

7)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确保进度计划科学合理,并随工程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计划安排。

8)按ISO9002标准管理文件资料,对项目技术资料进行系统化管理。

9)负责《施工日志》的记录工作。

⑹技术质量部

1)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深化图设计及管理工作。

2)负责深化设计图纸的初审和报批工作。

3)主持深化设计图纸的发放,并作好签收、登记工作。

4)负责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与设计、监理协作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5)负责对子分部、分项工程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并参与最终产品的质量评定工作,独立行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权力。

6)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予放行,待整改后再行检查验收。

7)负责各种质量记录资料的填制、收集、立卷工作。

8)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及质监部门的对口联系。

9)按ISO9002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

⑺物资设备部

1)负责材料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及合同签订工作。

2)制定项目材料设备供应总体计划,并督促落实。

3)确保无质保文件和不符合技术规指标的材料和设备投入施工,对不合格材料设备一律拒之门外。

4)实施工程现场管理标准化,对材料设备的堆放安置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操作现场的工作环境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5)负责验收、收集、保管所提供产品的质保书,标准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

6)对各施工作业队经业主和监理认可的材料设备进行全过程的协调管理。

7)按质量文件与合同要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工作。

⑻安全管理部

1)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保工作。

2)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各种台帐,负责各种安全记录资料的填制、收集和立卷工作。

3)负责完善本项目各类安全生产制度,消防保卫工作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生产细则。

4)监督执行安全、保卫、消防法规、条例、标准和规定的实施。

5)负责场容场貌文明施工管理、定期组织各施工作业队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考核。

6)监督施工作业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⑼商务部

1)具体实施项目的合同管理;参与施工作业队的选择,进行材料、设备的采购、招标程序、合同签订及执行的具体实施。

2)负责各施工作业队的年、月报的核实与工程款的核对。

3)工程量复核与增减帐管理,并做好阶段性的结算工作。

4)做好工程保险所需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

5)编制项目预决算,并进行工程款的收取与支付。

6)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合理组织资金周转。

7)做好成本分析计算,为项目经理提供决策依据。

8)组织进行经济类台帐报表的记载、分析与上报工作。

⑽财务部

1)对项目财务、资金、成本和费用实行管理。

2)健全公司部财务运作规和经济责任制度并实施检查监督。

组织公司年、季、月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控制费用支出,合理使用资金,实现公司经济指标。

3)编制会计报表及相关收支统计报表。

4)根据收集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

⑾综合办公室

1)确定项目经理部部管理流程,制定各自的岗位责任制。

2)主管公文收发、归档工作,负责各种文件资料运营状况的综合管理。

3)负责对外联络工作,负责来信、来防的接待与处置工作。

4)负责项目部劳动管理、卫生防疫、生活管理工作。

⑿施工作业队负责人职责

1)在项目部的领导下,负责项目部安全、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施,对本队完成安全、质量、工程进度和绿色文明施工等指标负责,主持作业队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2)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标准及上级技术交底,进行组织施工,掌握工程进度,处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参加工程创优规划,并组织本作业队按创优标准实施。

3)合理组织调配人力、物力、机械设备等施工资源,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4)配合参加“QC”攻关活动,参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培训、示、指导、推广工作。

5)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开展施工生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6)抓好队伍建设,组织召开作业队各种安全生产会议,制定实施适当的奖惩措施,负责全队的生产、进度、安全、环保的实施工作。

7)负责及时准确收集各种施工原始记录,填写“工长日志”。

8)负责与其他各队间有关问题的协调处理工作,搞好与其他作业队的关系,负责与项目部日常工作的协调。

9)搞好综合治理工作,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积极参加劳动竞赛,作好全队职工的思想工作。

10)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各种生产会议。

对本作业队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方案、并及时落实到位。

协调配合项目部完成其他阶段性主要工作。

11)及时落实、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2资源配置计划及保证措施

3.2.1劳动力需求计划及保证措施

3.2.1.1施工队伍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恰当配备施工队伍。

拟选用参加过类似工程且有丰富经验、人员充足的施工队伍。

根据专业工程的工程量和以往的施工经验,合理布置劳动力,控制部的工人技术等级比例,确定合理的劳动组织,并经过优化组合,开展技术革新,以满足各施工阶段和施工高峰期对人员的需要,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另一方面要引进竞争机制,择优选取的办法,确保施工质量。

3.2.1.2劳动力配备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容为降水井、降水维护等各类专业人员,降水井施工每天按一大班考虑,降水维护按每天按两大班考虑以满足施工。

本工程高峰期人数为68人,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见下表。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表

工种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人)

降水井施工阶段

降水维护阶段

机械操作

10

吊车司机

2

/

信号工

2

/

汽车司机

4

/

电工

4

8

壮工

30

60

合计

52

68

3.2.1.3现场管理人员配备

⑴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结合相关工程施工经验,对项目部组织机构和人员做了周密安排和部署。

选拔经验丰富、施工技术好、作风过硬和组织能力强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本工程项目施工。

所配置的各类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经验丰富、数量足够,完全满足本工程不同专业施工的需要。

⑵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高

根据本工程施工项目,拟派人员长期在类似工程从事过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3.2.1.4劳动力管理

⑴根据市有关要求及行业规定严格执行施工人员管理制度,与所有施工作业队签订劳务合同,加强劳务管理、明确人员分工,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⑵所有工人在进场前必须严格进行“三级”教育,考核并颁发上岗证。

分队组织上岗培训,培训的主要容有:

规章制度、安全施工、基本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四个方面,并进行施工总动员,开展“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竞赛活动。

⑶参施人员必须“三证”齐全,进场后按专业统一着装,佩带填有表明单位、工种(职位)和照片等容的身份胸卡,加强进出场管理。

⑷安排好员工进场后的生活,加强施工现场生活设施和卫生防疫管理,保证现场参施人员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遵守有关的法规、规定和管理标准,提高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⑸根据总工期安排,合理安排好各阶段劳动力安排。

3.2.1.5人员的保证措施

⑴劳动力保证措施

我公司配属有自己的劳务队伍,并且还拥有多支整建制的专业施工队伍,可以在全国围进行选调,所以在劳动力方面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的施工需要。

⑵劳动力素质保障措施

1)进场前,加强对工人的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对工人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岗位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书才能上岗。

2)为了保证进场工人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力,在劳动力管理上,我们采取区域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岗前、岗中、岗后三位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做好宣传工作,使全体施工人员牢固树立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选派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实施和管理本工程。

5)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使每位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质量目标和责任,在工作总做到有的放矢。

6)对施工班组进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使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7)认真做好班前交底,让工人了解施工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