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699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及答案

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系列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请概述他“弃医从文”的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根据上联,结合故事材料,续写下联。

上联:

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2)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3)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

【解析】【分析】

(1)题干要求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首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爱自己的国家,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其次我们要明确“个人”是一个小的范围,而“国家”是一个大的范围,在国家利益之前,我们都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去服从国家的利益。

据此简要作答即可。

注意题干要求80字以内。

(2)本题题干要求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所以只简单叙述这个故事就可以。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

“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

”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

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据此作简要叙述即可,注意题干要求60字以内。

(3)对联要求: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联:

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及包括了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朝花夕拾》,又写出了他的名篇《藤野先生》;因此,根据题干“结合故事材料”的要求,下联要包含其“弃医从文的故事”,然后写出他弃医从文的目的,综合之后,下联可以为“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

故答案为:

⑴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⑵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⑶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观点,明确写作的内容,语言表达要简洁、流畅,注意字数的限制。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的了解,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积累,注意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或者是课外阅读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考生要结合材料,仔细辨析上联的内容和特点,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2.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________。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

《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三顾茅庐》:

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

(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3)刘玄德;隆中决策

【解析】【分析】

(1)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从筛选出如下关键句: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整合出答案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①第一个方法是写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的作用,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

要求对这个作用进行形象的比喻,只要比喻恰当即可。

如:

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②第二个方法是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先说明略读的作用,接着应该说明精读的作用。

如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③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是做读书笔记,因此答案为:

学会做读书笔记。

④最后附加一条方法是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这样就可以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拓宽视野等。

意对即可。

(3)《三顾茅庐》是刘备的杰作,但为了和诸葛亮对仗,要把它改为三个字即刘玄德,相应的,应该用四个字和三顾茅庐对仗,根据这个故事内容,可以用“隆重决策”。

故答案为:

⑴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⑵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⑶刘玄德;隆中决策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理解其内容,然后再据此补充合适的句子。

⑶此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

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

解答此题,需要在积累名著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对联知识答题。

3.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

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

________

横批:

________

(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XX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

(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

(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

(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

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4.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茶文化”。

请你将“茶文化”的“茶”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茶”的笔画顺序:

________。

(2)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水联系紧密。

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3)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茶楼老板:

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

我也喜欢上了喝茶。

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

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请你根据采访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原因。

(4)如果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的对联。

(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

________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3)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4)③;①

【解析】【分析】

(1)“茶”是上下结构,笔画顺序:

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本题解答,可根据各自然段的段前句,感悟中心意思,如“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等句分析。

(3)根据材料信息,从“休闲环境”“调节心情”“有益健康”三个方面概括即可。

如,传统的茶文化为人们所欢迎;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4)了解对联知识,明确对联要求,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所以只能选“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要与之对应,只能是“从来佳茗似佳人”。

故答案为:

⑴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⑵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⑶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⑷③;①。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

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⑵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茶楼老板突出生意好的原因是突出传统茶文化;年轻白领强调喝茶能减轻工作压力;退休老人则认为喝茶能预防老年病,对身体起到保健作用。

将以上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

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礼仪之邦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1)请把下面语句工整、准确地抄写下来。

不学礼,无以立。

(2)(尊老敬贤)尊敬老人与礼贤下士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下面的两则历史典故,分别赞美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①“圯上敬履”赞美的是________。

②“三顾茅庐”赞美的是________。

(3)(知书达礼)谈吐文雅,待人礼貌往往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下面是王同学在不同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其中不当的一项是(   )。

A. 王同学初次见到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他说:

“久仰您的大名,幸会幸会!

B. 好朋友考上理想的高中,王同学祝贺他说:

“恭喜你金榜题名!

C. 王同学对帮助过他的周老师说:

“感谢您的愚见,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

D. 王同学想知道邻居孙大爷的年龄,他说:

“请问您今年高寿了?

(4)(注重礼节)拱手礼在中国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下图为男子和女子在一般场合行拱手礼的手势图,请你根据图画对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进行文字解说。

(不超50字)

女子拱手礼    男子拱手礼

【答案】

(1)略

(2)张良;刘备

(3)C

(4)示例:

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工整书写。

按要求正确工整书写即可。

(2)“圯上敬履”是西汉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其主要讲述张良偶遇黄石老人,经过黄石老人的考验获得《太公兵书》的故事。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当时占据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山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3)C中“愚见”指的是谦称自己的意见。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故选C。

(4)对这两幅画面的描述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

或是先左后右,或是先右后左,描述时将手掌的动作表述清楚即可。

示例:

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故答案为:

⑴略;⑵张良;刘备;⑶C;

⑷示例:

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考生按照要求注意作答时书写工整,笔划笔顺到位。

⑵本题考查文学典故,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要求考生平时多读课外书籍,积累丰富的知识。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得体的辨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平时的说话用语,待人接物,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辨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

考生要读懂图例,注意图例中的画面物体及相关的文字,注意表达时语言要简洁、条理要清晰。

6.班上开展主题为“推进诚信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准备。

(1)【观点论述】何先生在当当网的一次促销活动中,以每台三千多元的价格抢购了7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

商家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

对于商家的赔偿提议,何先生表示拒绝。

如何看待此次买卖纠纷?

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战国时期一个以信变法的传奇故事有关。

请将该故事简要复述出来。

(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信”的典故,请结合以上内容,补出下联。

上联:

曾子杀猪言而有信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我认为卖家的行为是失信的表现,赞成买家的做法。

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商鞅为获得民众信任,说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有赏。

百姓不相信,有个人搬了,商鞅给了他赏金。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

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是失信的表现。

买家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

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

“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上联:

曾子杀猪言而有信,曾子为了教育孩子养成诚信的性格,兑现承诺杀猪教子,信守承诺。

下联:

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故答案为:

(1)我认为卖家的行为是失信的表现,赞成买家的做法。

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商鞅为获得民众信任,说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有赏。

百姓不相信,有个人搬了,商鞅给了他赏金。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点评】

(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

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7.古人的许多人生智慧和经验,对我们当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学校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

(1)【引经据典】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表现不良的同学走得较近。

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

(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等)

(2)【合作探究】班里要出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黑板报,各组负责一个版块。

你所在的B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儒家名言,请你依据活动主题和小组搜集到的内容,仿照下面示例,给你小组负责的板块也拟写一个标题。

【示例】A组标题:

交友之道学先贤,成语典故知多少。

(注:

A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成语典故)

你给B组拟写的标题是:

________,________。

(3)【与书为友】名著经过岁月的沉淀更加熠熠生辉,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光华中学读书俱乐部在学校举办“我喜爱的经典作品”网络投票活动。

下面是5部候选作品,你打算为哪部作品投票?

你为什么喜爱这部作品?

请说说理由。

①《红岩》

②《平凡的世界》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④《湘行散记》

⑤《白洋淀纪事》

【答案】

(1)小明,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应当谨慎交友,善交良友,你说对吗?

(2)交友之道有方法;儒家名言告诉你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由:

这部小说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解析】【分析】解答这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被劝说人的年龄、身份等;②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③要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等;④语气要委婉,语言要得体、连贯。

这样的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如小明,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应当谨慎交友,善交良友,你说对吗?

(2)依据所搜集内容拟写标题,因为B组负责搜集的是有关交友之道的儒家名言,这些名言都是讲如何交友,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等,因此可以拟写如下的标题:

交友之道有方法;儒家名言告诉你等。

(3)本题要求推荐一本名著,推荐理由可以从多方面来写:

名著内容、名著人物、名著主题、感悟、名著表达技巧等。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从中选择一部名著并说明推荐理由即可。

如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理由是:

这部小说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点评】

(1)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一般标题的都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够概括出文章或板块等的主要内容,因此拟写标题首先要理解板块内容,然后再用凝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就是板块的标题了。

(3)本题考查推荐名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