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702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docx

卧式轴流泵教程文件

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HZW系列卧式轴流泵维护检修规程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企业HZW系列化工轴流泵的维护和检修。

其他型号轴流泵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2结构简述

HZW系列化工为悬臂式结构,由泵体、泵联轴器、悬架体、机械密封、副叶轮、叶轮、泵盖等主要部件组成。

泵体和悬架体各自有支撑脚固定在底座上,保证了泵运行时的稳定性和检修时的便利及安全性。

轴封为副叶轮动力密封和机械密封的结合,保证泵在运行时和静止时均不会泄漏。

机械密封采用171系列单端面、内装静止式密封。

运行时冷却水不需加压,压力一般在0.1MPa左右即可,其流量视冷却水进出口的温差,一般温升不超过15℃。

冷却水的密封是骨架油封和填料的组合,可互相通用。

1.3设备性能

性能范围

口径:

300~700mm;流量:

500~5000m3/h;扬程:

3~5m;

工作压力≤0.6MPa;工作温度≤250℃。

HZW型轴流泵技术性能(见表1)

表1

规格

额定

流量Q(m3/h)

流量

范围Q(m3/h)

额定扬程H(m)

扬程范围H(m)

转速N(r/min)

配用电机kw

HZW300Ⅰ

900

500~900

4

3~5

1450

22~37

HZW350Ⅰ

1200

1000~1500

4

3~5

1450

30~45

HZW450Ⅰ

2200

1900~2300

4

3~5

980

45~75

HZW500Ⅰ

2700

2000~3000

4

3~5

740

75~110

HZW600Ⅰ

3200

2800~4000

4

3~5

740

90~132

HZW700Ⅰ

4000

3800~5000

4

3~5

740

110~160

2完好标准

2.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2.1.1主、辅机的零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仪表、计器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压力表按期校验。

2.1.3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整齐,符合技术要求。

2.1.4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2.1.5防腐、保温、防冻措施完整有效,符合要求。

2.2运行性能

2.2.1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无异常振动、松动、杂音等现象,全振幅不大于0.15mm。

2.2.3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要求。

2.2.4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

2.3.1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2.3.2有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

2.3.3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3.4易损配件有图样。

2.4设备及环境

2.4.1表面清洁,无灰尘积垢。

2.4.2基础及底座清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废液,环境整洁。

2.4.3泵体及附属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无鼓泡脱落现象。

2.4.4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端盖等接合面均无泄漏。

2.4.5填料密封、机械密封符合无泄漏要求。

3设备的维护

3.1日常维护

3.1.1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3.1.2每小时检查各部轴承温度变化状况。

3.1.3每班检查一次润滑油液面高度,油压是否符合要求。

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3.1.4每班检查一次密封部位有无渗漏情况。

3.1.5运行中发现异常声响,应立即停车检查处理。

3.1.6保持设备及环境卫生。

3.1.7冰冻季节停车后,应排净泵内积水和物料,以免结冰冻坏设备。

3.2定期检查内容

3.2.17~15天检查泵体、轴承振动情况,振幅不大于0.15mm。

3.2.2每3个月对润滑油质作一次分析,检查油的粘度、水分、杂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3.3.1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2)

表2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产生响声

或振动

1、叶片安装角度超过规定

2、叶轮与外壳有摩擦

3、轴承损坏

4、水位太低

5、叶片上绕有杂物

6、转子不平衡

7、泵轴或传动轴不同轴或弯曲

1、调正叶片角度至所配用之功率范围内

2、重新调正叶片与外壳之间的间隙

3、更换轴承

4、停止运行,提高液位

5、清除杂物

6、重新校正平衡

7、调正,校直

流量不足

1、叶片安装角度小

2、转数未达到额定值

3、叶片损坏或外圆严重磨损。

4、扬程过高、出口管堵塞或出口管路阀门开启过小。

1、调正叶片安装角度

2、消除电机故障

3、重新更换叶轮或叶片

4、清理出口管路,开大出口阀门

不出水

1、泵反转

2、叶片固定机构松动或损坏,角度变化

3、液位过低

4、叶片损坏

1、调正电机旋转方向

2、修复固定机构,调整叶片安装角度

3、提高液位

4、更换叶片或叶轮

3.4紧急情况停车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紧急停车:

a.泵内发生异常的严重声响和振动突然加剧;

b.轴承温度突然上升超过规定标准;

c.泵流量突然下降;

d.电流超过额定值,继续上升不降。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4.1检修周期(见表3)

检修类别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3

12

表3

4.2检修内容

4.2.1中修

a.检查或更换填料,消除各部泄漏点。

b.检查修理在运行中发现的缺陷,并紧固各部螺栓。

c.检查冷却水管是否畅通。

d.检查压力表是否灵敏准确。

e.检查或更换润滑油(脂)。

4.2.2大修

a.包括中修项目

b.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磨损、腐蚀和冲蚀程度,必要时进行修理和更换。

c.检查泵体和叶轮,必要时进行更换。

d.检查或更换滚动轴承。

e.检查、调整叶轮与外壳之间的径向间隙。

f.电机检查,修理、加油。

g.检查修理联轴器,并找正。

h.测量并调正泵体水平度。

i.油漆防腐。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检修方法

5.1.1轴的表面如有腐蚀、伤痕等缺陷应采取打磨、抛光、喷镀等方法进行修理。

5.1.2主轴与叶轮内孔配合部位的键槽和键配合的松紧程度应符合要求,如有松动和滚键现象,必须错开方位从新开键槽,重新配键组装。

5.1.3主轴大修时应在机床上用千分表测量径向跳动是否符合要求。

5.1.4检查轴承的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磨损超标时可用刮刀刮研,用着色法检查接触点和接触面积。

5.1.5滚动轴承拆装应使用专用工具或压力机。

轴承加热装配时,机油温度不超过120℃,在油中浸浴轴承10~15分钟后进行组装。

严禁采用火焰直接加热和用锤直接敲击轴承。

5.1.6用塞尺或千分表或其它方法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

5.1.7半联轴器装在轴上时,用千分表检查其端面跳动及径向跳动值,并对中找正。

5.2检修质量标准

5.2.1主轴

a.轴颈的圆柱度为0.03mm;且表面不得有伤痕,表面粗糙度为1.6。

b.轴的直线度为0.03mm/m。

c.轴颈的径向跳动值为0.03~0.06mm。

d.调节机构轴孔的径向跳动值为0.05mm。

5.2.2转子

5.2.2.1叶轮

a.叶轮和泵壳之间的径向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沿圆周必须保持均匀,其半径上的最小间隙不小于直径间隙的40%,最大磨损量不大于叶轮直径的2‰;

b.安装叶轮时,叶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c.叶轮与叶轮毂的间隙为0.5mm;

5.2.2.2轴套

a.轴套与轴的结合面表面粗糙度为1.6;采用D7/h6配合;

b.轴套端面对轴套外径的垂直度为0.03mm。

5.2.2.3轴承

a.轴承与主轴中心线的同轴度为0.04mm;

b.轴承与轴配合为H8/d8,与轴承座配合为H7/g6,导叶体接合面与轴的中心线同轴度为0.10mm;

c.承受径向力的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H7/k6;

5.2.2.4联轴器

a.联轴器与轴的配合应采用K7/h6;

联轴器外径

端面间隙

对中偏差

径向位移

轴向倾斜

90~160

195~220

2.5

3

<0.05

<0.2/1000

280~320

360~410

4

5

<0.08

480

6

<0.10

540

630

7

b.联轴器的找正应符合表5规定。

表5mm

5.2.3密封

5.2.3.1填料密封

a.填料压盖与轴的径向间隙为0.40~0.50mm;

b.压盖安装后,压盖端面与填料盒端面四周间隙应相等;

c.填料尺寸正确,切口平行、齐整,无松散,安装时对接口应互相错开,一般接口交错120°,填料不宜压装过紧。

5.2.3.2机械密封

a.安装机械密封的轴或轴套的径向跳动应符合表6规定;

表6mm

轴或轴套直径

16~30

>30~60

>60~80

>80~100

径向跳动允差

0.04

0.06

0.08

0.10

b.安装机械密封处的轴和轴套的表面粗糙度为1.6,与静环密封圈接触的表面粗糙度不低于1.6;装配后的端面跳动不大于0.06mm;

c.机械密封的压盖与垫片接触的平面与轴中心线的垂直度为0.02mm/m;

d.动环与静环接触密封面表面粗糙度:

金属环为0.2,非金属环为0.4;

e.压盖中安装的静环内端面防转槽根部与防转销应保持有1~2mm的轴向间隙,以防止压不紧密封圈;

f.拆装时应保持清洁干净,不得损伤结合面。

5.2.4传动轴

a.轴颈的径向跳动值为0.06mm,且表面不得有裂纹和伤痕,粗糙度为1.6;

b.传动轴与泵轴的同轴度:

传动轴长小于2.5m时为0.05mm,大于2.5m时为0.07mm。

6试车与验收

6.1试车前的准备

6.1.1检修完毕,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现场清理干净;制定审批试车方案。

6.1.2检查机座的地脚螺栓及机座与泵、电动机之间的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

6.1.3检查电动机与泵的联轴器联接情况。

6.1.4检查轴承箱内润滑油量是否适宜。

6.1.5检查轴向密封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6.1.6检查压力表、仪表等是否齐全。

6.1.7检查进、出口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6.1.8检查泵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6.2试车

6.2.1无负荷空试车

6.2.1.1泵启动前,先盘车2~3圈,启动电机时,先点动一次,确认正常,便可启动电机开车。

6.2.1.2泵启动前应向填料函处的接管引注清水润滑轴封,待泵出料液后停止。

6.2.1.3检查设备运转情况:

a.检查各部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

b.检查各部轴承温度是否有不正常现象;

c.检查空运转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6.2.2负荷试车

空负荷试车正常,即可转入负荷试车,负荷试车应符合下列要求:

a.滚动轴承温度不大于75℃。

b.无异常振动和噪音,泵轴承处的振幅不大于0.15mm。

c.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d.流量、压力平稳,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e.密封泄漏达到无泄漏要求。

f.负荷试车时间不小于24小时。

6.3验收

6.3.1设备经负荷试车合格,即可按规定程序办理交接手续,交付生产使用。

6.3.2验收时应交付下列技术资料:

a.检修记录;

b.试车验收记录。

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7.1.1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定操作。

7.1.2设备应有完好的接地线。

7.1.3设备上所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可靠。

7.1.4运行中不准擦拭转动部位,不准松动带压部分的螺栓或其他附件。

7.1.5不准用水冲洗电机和仪表装置。

7.1.6现场不准堆放与运行无关的物品,保持现场畅通。

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2.1设备检修前要做好设备管线的清扫处理工作,合格后办理检修交出手续。

7.2.2设备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在电源处挂上“禁动牌”标志,方可开始检修。

7.2.3放掉剩液,关闭进、出口阀或加堵盲板与系统隔绝。

7.2.4检修输送有酸、碱液及其它腐蚀、有毒性介质的轴流泵时,要佩戴专用劳动保护用具。

7.2.5检修用工具,要经过详细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7.2.6拆卸、清洗及更换的零部件要在规定的地方整齐摆放。

7.2.7检修用临时用灯电压不得超过36V。

7.2.8检修完毕需对封闭的部位进行详细检查,严防工具、杂物留在里边。

7.3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7.3.1试车工作应有试车方案,专人负责,并在统一指挥下进行。

7.3.2开停车应由专人负责操作,操作者应持有本岗位的“安全作业证”。

7.3.3设立明显的试车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试车现场。

7.3.4试车前装好防护罩,方可试车。

7.3.5试车中注意泵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振动和声音,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应立即停车进行检查、处理,消除后再进行试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