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19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海洋地质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研究对象:

占地球表面积70.8%的广阔海底,即被浩瀚无垠的海水所覆盖的这一部分岩石圈。

具体来说,就是从海岸线起,经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直至深海洋底,其地理范围环绕七大洲,遍布四大洋。

主要内容:

①、在海洋动力(波浪、潮汐、海流等营力)作用下海岸地貌的塑造演化、泥砂运动和沉积作用。

②、三角洲与河口湾的研究

③、海平面变动及其地质意义

④、海底地壳的组成物质及其分布规律

⑤、珊瑚礁的成因、特征与成岩作用

⑥、海底地壳的运动及其所引起的构造和形态特征

⑦、海洋沉积物及其成岩过程

⑧、大洋盆地的起源和发展演化历史

⑨、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条件的探讨

⑩、海岸工程、港口建设、滩涂开发等所涉及的海洋地质学知识在人类生产斗争中的应用

2.研究海洋地质学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

答:

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

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

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概述海洋地质的研究历程?

答:

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环球海洋调查,第一次取得深海样品,发现了深海软泥和锰结核。

1891年由英国的默里和比利时的勒纳尔将这次凋查成果编制成第一幅世界大洋沉积分布图及写成《海洋沉积》一书,标志着近代海洋地质研究的开始。

“挑战者”号之后的几十年间,海洋地质的研究进展甚微。

1925~1927年,德国“流星”号调查船远航南大西洋,首次采用电子回声测深技术揭示了深洋底崎岖不平的地形,发现了纵贯整个大西洋的中央海岭;又用柱状取样管取样,进行样品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首次推算了深海区的沉积速率。

20~30年代,荷兰地球物理学家芬宁·梅因纳斯等使用潜艇在爪哇海沟和波多黎各海沟进行海洋重力测量,发现了与海沟有关的显著的重力负异常。

这对海底构造,乃至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936年,美籍加拿大地质学家戴利用浊流解释海底峡谷的成因,推动了海底地貌学和沉积学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海上战争的需要,许多国家致力于海底地形研究,绘制了一批详细的海底地形图;并大力开展声在水中传播规律的研究,为发展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打下了基础。

战后,由于海底油田开发的需要,海洋地质调查蓬勃发展。

1947~1948年,瑞典国立海洋研究所所长彼得松率领瑞典“信天翁”号作环球深海考察,采用真空式活塞取样管取得长达23米的柱状样,研究了大洋沉积物的结构、厚度和沉积速率,并采用人工地震法研究海底构造。

4.为什么说大洋钻探计划(ODP)是迄今为止历时最长、成效最大的国际科学合作计划?

答:

1985年开始的大洋钻探计划(ODP)原定1994年结束,而后延续到2003年9月结束,通过该计划,科学家们揭示了洋壳结构和海底高原形成的原因,证实了气候演变的轨道周期和地球环境的突变时间,分析了汇聚大陆边缘深部流体的作用,发现了海底深部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导致地球科学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

5.你对我国海洋地质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何感想?

答:

现状:

我国海洋地质研究起步晚、基础差,所以在人才培养和技术设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陆地地质学家对海洋地质学的最近发展了解不够,使我国地质科学在理论上明显地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

6.海洋地质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分别阐述之。

答:

一、海面调查

(一)定位1.近岸导航定位

2.远海导航定位

(二)测深1.重锤测深

2.回声测深

(三)取样1.表层取样

2.柱状取样

3.钻探取样

二、海下调查

三、遥测遥感调查

四、海洋地球物理勘查:

地震勘探法、磁力勘探法、重力勘探法、热流测量法

7.海洋地球物理勘查的方法有哪几种?

简述地震勘探法的原理。

答:

地震勘探法、磁力勘探法、重力勘探法、热流测量法

地震勘探法的原理:

利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对海底进行勘探,这是海上地球物理勘查中经常使用,也是目前国内外寻找储油构造最主要、而且精度较高的一种方法。

原理是,当人工震源发生震动或爆炸是,会产生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地震波,当地震波遇到两种不同岩层的分界面时就会被反射或折射而返回海面。

根据通过预先放置在海面上的接收仪器(检波器)接收反射(折射)波到达时间的先后,就可识别地层界面的深度及其产状。

8何谓地球系统科学?

它的诞生有何重大意义?

答:

地球系统科学,正是把地球当做一个相互作用的地核、地幔、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包括人类社会)等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是一门重点研究地球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

意义: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从行星角度出发,综合研究地球系统(各圈层)形成的机制和变化的规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调控的科学。

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全球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它的诞生和发展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场理论革命,它将为人类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球系统运行机制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使我们看到了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的曙光。

9.你认为应该如何学习海洋地质学?

答:

1、海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既涉及海洋水文、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天文、地质、地理、气象方面的学科,知识领域极其广阔。

通过学习要求对海洋学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海洋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以便为将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海洋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就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学习海洋地质学还要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因为海洋在地球上不上孤立存在的,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地球与海洋

1、固体地球可划分几个一级圈层?

简述划分的依据及各圈层的特征。

答:

固体地球可划分为三个一级圈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

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各圈层的特征:

地壳:

1、位于莫霍面以上,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由固体岩石组成。

2、分为大陆型和大洋型,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km,具双层结构(硅铝层和硅镁层),内部构造复杂,形成年代古老。

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km,缺失硅铝层,仅有硅镁层。

地幔:

1、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其深度从地壳下界到2900km处。

2、根据地震波变化情况,以1000km深度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3、上地幔又称橄榄岩层或榴辉岩层,在上地幔深约60-250km范围内存在软流圈。

4、

之间的部分叫下地幔。

5、上地幔和下地幔对于地震波的传播有一共同特点,即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而且速度比地壳大得多。

因此认为地幔的硬度比钢还大,应属固态物质。

地核:

1、学校名称(签章2

批准机关:

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

国统函

答:

软流圈以上较坚硬的岩石部分连同固体地壳称为岩石圈,它包括沉积层、花岗质层、玄武质层和超基性岩层,而莫霍面则位于其中。

表号:

卫统8.1km/s,而横波消失

2、为什么说大气圈的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层?

3、何谓岩石圈?

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是什么?

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1、学校类别:

1.1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普通高校□1.2中专、技工学校□1.3、地球表面海陆的水平分布和垂直起伏状况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1.4市小学□

1、除南极大陆外,所有的大陆似乎都是成对的。

□1.6县小学3□、南北半球各大陆西部凹进,而东岸凸出。

4、大多数岛屿分布在东岸,断续相连,呈弧形分布,此称岛弧。

垂直起伏:

县小学□

2、常规工作:

地表最大垂直起伏约20km。

是□否□

2.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活动是

5□

答:

二者的根本区别:

1、大洋面积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海的面积只占

2、大洋深度大,一般在3000米以上,海的深度小,一般小于2000

大洋远离大陆,受陆域影响小,水文要素较稳定,且有强大的海流系统和潮汐系统。

海与陆连接,受陆域影响大,水文要素通常随地理、气候等条件变化。

如回答是,饮用学生奶人数

2.41、海水含有盐分,1kg海水中一般含盐分33-38g,以3.3%-3.8%表示,盐分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

2、还含有Au、否、Ni、Co、Mo、3、疾病情况:

3、海水中还溶解有多种气体。

物理性质:

1、海水的密度为1.02-1.03g/cm因病休3/退学人数2人

10m,压力就增加1个大气压。

3、海水的颜色又称为海色,通常为蓝色。

4、海水的温度是以摄氏度(℃)表示的,简称水温,海水的温度随海水的深度增加而降低,热传导仅限于一定深度(人

2-3℃之间。

7、名词解释:

大地水准面:

平均海平面和该面扩展到大陆下面构成的一个理论上的连续面。

生物圈:

可以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和,其范围应扩展到地球上能够有生物存在的部分,从大陆表面到深海洋底,从大气圈10km高空到地下3km深处均有生物存在。

莫霍面: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此面为一级不连续面,地震波纵波从7.0km/s急增到8.0km/s,横波由4.0km/s增加到4.4km/s。

由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契奇于1909年发现。

软流圈:

在上地幔60—250km范围内,地震波相对较低称为低速层。

据推测,这是因为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出现高温异常,使这里的岩石温度接近熔点,形成潜柔性的塑性层,或局部呈熔融状态,所以又称软流圈。

地幔岩:

上地幔物质是由橄榄石(55%)+辉石(35%)+石榴石(10%)组成的混合物,此称为地幔岩。

内陆海:

伸入大陆内部的海称为内陆海。

边缘海:

位于大陆的边缘,因岛屿而与大洋隔离的海。

南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相互连接的广大水域,具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以及独特的水团结构,是一个海洋学上有着独特意义的地理区域,并因此将其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大洋,称为南大洋。

第三章地壳

1、陆地地形包括哪些单元?

概述各地形单元的特征。

答:

陆地地形按照高程和地势起伏,分为:

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和裂谷。

(一)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区。

(二)丘陵: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相对高程不超过200m,为高低不平、连绵不断的低矮浑圆山丘地形。

(三)平原:

海拔在600m以下,一般低于200m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其内部相对高差不超过数十米。

(四)高原:

海拔在600m以上,顶部较为平坦,大多经过切割并稍有起伏的广阔地区。

(五)盆地:

四周为高原或山地,中间低平的地区,外形似盆而得名。

(六)洼地:

陆地上高程在海平面以下的低洼地区。

(七)裂谷:

大路上呈线状分布的大规模谷地,许多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表明,这些地带是地球表面的巨型裂隙。

2、海底地形可划分哪三个一级单元?

各个一级单元又包括哪些次一级地形单元?

答:

海底地形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个一级单元。

大陆边缘次一级地形单元:

1大陆架、2大陆坡、3大陆裙、4海沟与岛弧、5边缘海盆。

大洋盆地次一级地形单元:

1、海底高地及海岭2、海山、海峰和平顶山3、海盆.

3、名词解释:

大陆架:

大陆架也称陆棚,它是大陆周围较平坦的浅海海底,从岸边低潮线开始向外海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边缘,这个边缘称陆架外缘,陆架外缘以内的浅海海床,便叫大陆架。

海底峡谷:

大陆坡上最显著的特征是有许多两岸陡峭甚至直立、高差很大的凹槽横切其上,有的甚至切穿大陆架与现代或近代河口相连。

这种切割很深,外形呈现”V”字形的凹槽(或谷地)犹如陆地上的峡谷一样,称为海底峡谷。

海沟与岛弧:

位于大陆边缘靠近大洋一侧、深度大于6000m,延伸数千千米的狭长槽型海底凹地叫做海沟;而靠近大陆一侧(海沟的内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分布的火山列岛称为岛弧。

海岭与海山:

大洋盆地中有些无地震活动的长条状隆起区,称为海岭;深海平原中分布范围不大、地形比较突出的孤立高地,称为海山。

洋脊与洋隆: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洋脊顶部有中央裂谷,分成两条脊峰称为洋脊;位于东太平洋的洋脊比其他洋脊要宽阔平坦得多,其顶部无明显的中央裂谷,称为洋隆。

4、何谓矿物和造岩矿物?

答:

矿物: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最重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水和食糖是不是矿物?

为什么?

答:

不是矿物,他们不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6、何谓摩斯硬度计?

在野外如何鉴定矿物的硬度?

答:

根据硬度大的矿物可以刻划硬度小的道理,德国矿物学家摩斯选择10种软硬不同的矿物作为标准,组成相对硬度系列,这10种表示硬度级别的矿物即为摩斯硬度计。

在野外工作中,通常用指甲(硬度2.5)、铜钥匙(硬度3.0)、小钢刀(硬度5.5)及玻璃片(硬度6.5)来代替摩斯硬度中的矿物,粗测矿物硬度。

7、名词解释:

克拉克值: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的百分比。

晶体和非晶体:

内部质点(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方式作规则排列,不仅有一定的化学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结晶构造和几何外形,称为晶体。

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不规则排列,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但无一定的几何外形,称为非晶质体。

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

光泽:

矿物新鲜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解理:

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

如果矿物受力后,不是沿一定方向破裂,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不规则形状,这种破裂面则叫断口。

8、何谓岩石?

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几大类?

答: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岩石。

按其成因只有三大类:

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9、何谓岩浆和岩浆岩?

简述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各类型的特征。

答:

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物质称为岩浆。

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火成岩)。

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岩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类。

超基性岩:

SiO2含量<45%,主要矿物为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色率>75。

基性岩:

SiO2含量45-52%,主要矿物为钙长石、辉石、角闪石。

色率35-75。

中性岩:

SiO2含量53-65%,主要矿物为中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色率20-35。

酸性岩:

SiO2含量>65%,主要矿物为正长石、钠长石、石英。

色率<20。

10、名词解释:

色率:

岩浆岩颜色的深浅取决于岩石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

喷出岩:

喷出地面失去挥发性组分的岩浆称为熔岩,由熔岩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喷出岩。

侵入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向上运移,当上覆岩层的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岩浆在侵入作用过程中在地表以下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斑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不等,有大小相差悬殊的两类颗粒并存,粗大者为斑晶,晶形较好,细小者为基质,形状不规则,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称为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不等,有大小相差悬殊的两类颗粒并存,粗大者为斑晶,晶形较好,细小者为基质,形状不规则,基质为显晶质,基质的成分又与斑晶成分相同者,称为似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

岩石中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空洞称为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气孔被后期形成的矿物充填者,叫杏仁构造。

11、何谓沉积岩?

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早先形成的任何岩石)遭受风化剥蚀的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固结硬化而成的岩石。

特征:

有明显的成层构造,并常含有各种化石。

12、比较沉积岩与岩浆岩矿物成分上的异同,并说明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

答:

一、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在沉积岩中很少见。

二、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矿物如长石、石英等,在沉积岩中也大量存在,是组成沉积岩的重要矿物。

三、有些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某些氢氧化物、氧化物、盐类矿物、粘土矿物等,是在地表(富含二氧化碳、水、氧气等)条件下形成的,称为自生矿物,这些矿物在岩浆岩中是很少见或缺乏的。

13、为什么说沉积岩的颜色是研究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答:

沉积岩的颜色既取决于沉积物的颗粒成分和胶结成分,同时又深受沉积环境的影响。

1、暗色矿物和岩屑含量多的沉积岩颜色深,浅色矿物含量多的沉积岩颜色则浅;

2、硅质和钙质胶结的沉积岩呈白色或灰色,而铁质胶结的沉积岩则呈现红色或褐色。

3、在气温高的氧化环境下,有机质易分解,低价铁被氧化为高价铁,沉积岩就称为红色或褐色。

4、在还原环境下,有机质不易分解而含量高,铁仍为二价,沉积岩的颜色则为蓝灰、绿、深灰至黑色。

14、何谓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试比较变质岩与火成岩在矿物成分上的异同。

答:

处于固体状态的原岩,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其矿物成分与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15、思考三大岩类相互转化和演变的关系与条件。

答: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

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16、什么是地质构造?

主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

研究断裂构造有何实际及理论意义?

答:

岩层或岩体发生构造变形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基本类型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的研究在找矿、找水及工程地质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断层和节理不仅是矿液运移和沉积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地下水循环的良好通道。

另外,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地区,岩石易于风化,同时又减弱了岩石的整体性和坚固性,因此对各种工程建设会产生重要影响。

17、名词解释:

构造运动:

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结构改变并使其内部物质发生变化的机械运动称为构造运动。

产状及其要素:

岩石在地壳或岩石圈中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叫岩石的产状。

走向、倾向、倾角又称为产状三要素。

背斜:

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

向斜:

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

节理:

岩石中的一种破裂,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明显滑动者称为节理。

断层:

岩石受力发生破裂后,沿着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滑动者,称为断层。

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1、如何确定岩石(岩层)的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龄?

答:

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岩层)及其地质构造是其演化的产物,也是地质历史真实的记录者。

因此,相对地质年代就可以依据记录在其中的沉积层序、生物演化规律和地质构造关系来确定。

即用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和切割律来确定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龄:

①、放射性同位素。

②、古地磁法:

通过测定岩石的极性及其延续的时间,再与已知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就可知该岩石的形成年代。

2、用于测定绝对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

①、具有适当的半衰期。

②、该同位素在岩石或矿物中要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将其分离出来并加以定量测定。

③、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能保存下来。

3、熟记地质年代表并深刻领会和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

4、何谓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在哪两种?

分别阐述之。

答:

地球科学吧由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叫做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一)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称为内能。

包括旋转能、重力能、热能、化学能与结晶能。

(二)来自地球外部的能源,称为外能。

包括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

5、地质作用分为哪两大类?

每类地质作用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

1、岩浆作用:

指岩浆的形成、发育、运动及其冷凝、结晶成岩的作用。

2、变质作用:

在地壳运动和岩浆作用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

①、接触变质作用

②、动力变质作用

③、区域变质作用

④、混合岩化作用

3、构造运动:

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壳物质的机械运动。

4、地震作用:

由地震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构造和地表形态改变的地质作用。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①、物理风化作用

②、化学风化作用

③、生物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①、机械剥蚀作用

②、化学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①、机械搬运作用

②、化学搬运作用

③、生物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①、机械沉积作用

②、化学沉积作用

③、生物沉积作用

④、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5、成岩作用

①、压固作用

②、胶结作用

③、重结晶作用

④、新矿物生长

6、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影响岩浆黏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岩浆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Si和Al的氧化物,他们构成络阴离子,其基本形式为[SO4]-4和[AlSi3O8]-1;另一部分是Fe、Mg、Ca、Na、K等金属离子构成的阳离子。

影响岩浆黏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1、这两部分物质的含量相互消长,前者少,后者就多;前者多,后者则少。

在前一种情况下,会有较多的阳离子游离于阴离子周围,使后者较少联接成复杂的络阴离子,岩浆的黏度就小些。

后一种情况,因阳离子数量不足,故友较多络阴离子通过共用Si而相互联接,称为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的络阴离子,他们妨碍岩浆自由变形,使岩浆的黏度增大。

2、温度是影响岩浆黏度大小的另一因素。

温度越高,黏度越小,温度越低,黏度越大。

7、试述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序列及主要类型。

答:

每种营力一般都按照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的顺序进行。

主要类型:

1、风化作用

①、物理风化作用

②、化学风化作用

③、生物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①、机械剥蚀作用

②、化学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①、机械搬运作用

②、化学搬运作用

③、生物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①、机械沉积作用

②、化学沉积作用

③、生物沉积作用

④、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5、成岩作用

①、压固作用

②、胶结作用

③、重结晶作用

④、新矿物生长

8、为什么地质文献中常将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结合起来使用而成为风化剥蚀作用?

答:

由于剥蚀作用不断将松软的风化物质蚀去,促使风化作用向地下岩石继续渗透,从而加速地表岩石的破坏过程,因此,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在共同导致地表岩石的破坏过程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时甚至难以区别。

9、试述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和成因。

答:

(一)构造地震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质叫构造地震。

成因:

1、断层说。

2、板块构造说

3、相变说

4、岩浆侵入说

(二)火山地震

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三)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只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10、全世界主要有四条地震活动带,各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

1、环太平洋地震带

位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和岛屿上。

2、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

分布于欧亚大陆,又称欧亚地震带。

3、洋脊地震带

主要沿大西洋洋脊、印度洋洋脊、太平洋洋隆及北冰洋洋脊分布。

4、大陆裂谷地震带

该带包括东非大裂谷、红海—亚丁湾—死海裂谷、贝加尔湖地堑等。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