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19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0124082.docx

勘查技术与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报告0124082

 

姓名:

学校:

河南城建学院

系别:

土木与材料工程系

班级学号:

0124082-

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

实习地点:

三合房地产东方红广场项目部

实习类别:

生产实习

时间:

2011-2012

(1)12-16周

指导老师:

翟聚云肖有才贺瑞霞

实习报告

光阴荏苒,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已经结束,这段时间我以自己踏实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以及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接受了这次实践的考验,深刻意识到了实践出真知这句话。

我明白了要想成为工程勘察行业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四周的生产实习安排纵然是少了一些,但我充分利用着每一天时间,在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我不断请教现场技术人员并积极投身到实践之中,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

此外,通过这次实践我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对以后的工作也有了一定认知,为我今后的职业规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本次实习临近尾声之时,为了加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编录能力,并巩固这次实习的收获,我对本次生产实习进行了如下总结:

实习概况:

时间:

2011年11月14日—2011年12月6日

地点: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路与塔南路交汇处(老军分区)

单位:

平煤集团勘探工程处

项目名称:

焦作市三合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

主要工作:

现场记录、协助技术员负责布孔与固孔工作

在联系好实习单位后,我跟随技术员张工被派遣到了焦作市三合房地产正在开发建设的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进行勘探工作,该项目地处解放中路与塔南路黄金交汇点,建设用地面积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

该项目被确定为焦作市政府旧城改造的重点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有望改变焦作市当前的商业格局,形成全新的焦作商业中心,同时成为焦作市城中村改造和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典范。

我在实习期间参与了该勘察项目详细勘察阶段的工作,平煤集团勘探工程处受焦作市三合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接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详勘)的工程地质勘察,旨在结合调查研究邻近场区地质环境,按规范和设计院有关技术要求,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及地基稳定性,为拟建物施工图设计提供各项地质资料,具体任务为:

1:

查明拟建场区勘察范围土体成因时代、岩性、结构、埋藏分布,提供各土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析和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提供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2:

查明场区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及规模,重点查明可能存在的河道、暗浜、暗塘等分布范围及对工程的不利影响,提出岩土治理措施。

3:

评价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判别饱和砂性土液化可能性及液化等级,判别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抗震地段。

4:

查明场区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及含水层层位、厚度、补给来源等水文地质特征,判别场地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

提出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与相应设计参数及施工注意事项。

关于勘察手段,针对本工程特点,本次勘察主要采用了钻探、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波速试验以及室内水质分析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工程勘察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布孔,对于勘探孔平面、深度的布置,我们的勘察工作按设计院地基勘探基本要求、规范及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及布设,勘探点按建筑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勘探点间距不大于30m,共布设机钻孔64个,孔深15~20m左右,静力触探孔120个,孔深15~20m左右。

为查明场地前部是否分布暗浜、暗塘布置手摇孔202个,孔深6.0米左右。

在该项目的勘察工作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1钻探

采用XY-1型岩芯钻机进行野外施工。

钻机开孔直径为130mm,终孔直径为110mm,采用全孔取芯、泥浆护壁钻进工艺;黏性土采芯率不低于80%,砂性土采芯率不低于65%。

根据不同土性及状态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原状土样采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采取原状土试样等级为Ⅱ级。

②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自动落锤装置,锤重63.5kg,落距76cm,贯入器至预定深度后,先预打15cm,在记录30cm中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

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并终止试验。

N=30×(50/ΔS)(10.5.3)式中ΔS——50击时的贯入度(cm)。

③静力触探试验

采用双桥探头,进场前探头已进行标定,试验时贯入速率1.2m/min,每贯入10cm自动采集数据,采用溧阳科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D310型静力触探仪记录。

④波速测试

采用单孔检层法,地面记录仪采用国产RSM-24FD浮点工程动测仪。

波形记录处理采用联想K31笔记本电脑。

震源用18磅大锤、叩压板和合金铝板,井口接收器选用CJ-2000B型三分量检波器,测点距为1.0m。

⑤室内土(水)工试验

本次室内土工试验有物理力学试验、固结快剪试验、颗分试验、渗透试验、水质分析试验等;

本次实习项目场地的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和评述: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据土体岩性、结构、成因类型、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异同性,可将勘察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各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

灰褐~灰黄色,松散,以黏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夹有少量碎石,欠均匀,局部底部含淤泥质土,具淤嗅。

整个场地分布,层厚0.3~1.5m。

②层粉质黏土:

灰黄色~黄灰色,可塑,局部软塑,夹粉性较高,含大量灰色条带及Fe锈斑块,具“上硬下软”之特点。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层顶标高-0.02~1.77m,勘探揭示厚度0.40~3.00m。

③1层粉质黏土:

褐黄色,硬塑,局部可塑,含大量Fe、Mn质斑块及少量灰色团块。

有光泽反应,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整个场地分布,层顶标高-1.62~0.35m,勘探揭示厚度3.40~5.40m。

③2层粉质黏土:

褐黄色,软塑、局部可塑,局部夹粉土,含大量Fe、Mn质斑块及少量灰色团块。

有光泽反应,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整个场地分布,层顶标高-5.82~-4.37m,勘探揭示厚度1.0~2.8m。

③3层粉土夹粉砂:

灰黄色,湿~很湿,中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粉砂成分以石英为主,呈圆状;层理微发育。

整个场地分布,层顶标高-7.77~-6.05m,勘探揭示厚度1.2~3.0m。

③4层粉细砂夹粉土:

灰色,中密~密实,成分以石英为主,呈圆状,局部互层状,水平层理发育,局部夹粉质黏土薄层,含云母碎片及少量植物碎屑。

层顶标高-10.0~-8.05m,勘探揭示厚度1.30~10.65m。

由于工程的特殊要求我们还做了一个特殊实验——波速试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第4.1.3条,该工程共布设了3个波速试验孔,测试深度为20m,以此来确定各土层剪切波速及场地卓越周期,以满足抗震工程分析需要。

经过详细勘察之后,根据该项目工程地质地层条件,对各土层物理力学性指标的统计和选用如下:

1: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评述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对场地内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标准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样本数;统计过程中,对个别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处理。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平均值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经杆长修正计算平均值(注:

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中标准贯入击数为实测值)。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标准值用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计算,含水量、孔隙比、土重度、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标准贯入击数和岩石抗压强度指标等统计修正系数按rs=1±(

+

)·δ计算,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2: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选用

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

含水率、液限、塑限、塑性指数、饱和度等应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岩土参数指标:

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等,宜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岩土参数:

抗剪强度指标,应选用指标的标准值。

统计结果见表1~5:

表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

层号

名称

含水率

土重度

孔隙比

液限

塑限

塑性

指数

液性

指数

w

γ

e

WL

WP

IP

IL

%

KN/m3

%

%

素填土

30.2

18.7

0.869

36.9

21.0

15.9

0.61

粉质黏土

29.4

18.6

0.856

36.0

20.5

15.5

0.59

③1

粉质黏土

25.1

19.3

0.738

38.2

21.2

17.0

0.23

③2

粉质黏土

30.8

18.4

0.894

32.8

20.5

12.2

0.85

③3

粉土夹粉砂

29.8

18.5

0.843

30.7

22.0

8.7

1.04

③4

粉细砂夹粉土

26.5

19.0

0.755

30.7

22.2

8.5

0.80

表2土的压缩性指标(平均值)

层号

名称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a1~2(MPa-1)

Es1~2(MPa)

素填土

0.45

4.79

粉质黏土

0.43

4.46

③1

粉质黏土

0.25

7.00

③2

粉质黏土

0.35

5.49

③3

粉土夹粉砂

0.16

11.51

③4

粉细砂夹粉土

0.13

13.38

 

表3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平均值、标准值)

名称

统计

指标

直接剪切

固结快剪

黏聚力

C

内摩擦角

φ

黏聚力

Cq

内摩擦角

φq

kPa

kPa

素填土

平均值

14

11

50

14.9

标准值

粉质黏土

平均值

18

12.3

22

13.7

标准值

15.1

11.5

18

12.9

③1

粉质黏土

平均值

38

14.8

42

15.3

标准值

35.1

14.6

39

15.0

③2

粉质黏土

平均值

16

12.7

22

14.8

标准值

15.4

12.2

19

13.9

③3

粉土夹粉砂

平均值

6

28.4

7

25.1

标准值

3.1

24.6

6

22.3

③4

粉细砂夹粉土

平均值

3

32.8

5

30.8

标准值

2.6

31.6

4

29.1

表4标准贯入试验指标(平均值、标准值)

层号

名称

统计

指标

标准贯入试验

实测值

杆长修正值

N(击)

N’(击)

粉质黏土

平均值

3.2

3.2

标准值

2.8

2.7

③1

粉质黏土

平均值

9.5

8.7

标准值

9.2

8.4

③2

粉质黏土

平均值

6.6

5.6

标准值

6.2

5.3

③3

粉土夹粉砂

平均值

11.0

9.1

标准值

10.4

8.6

③4

粉细砂夹粉土

平均值

31.8

23.5

标准值

30.8

22.8

表5静力触探试验指标(平均值)

层号

名称

统计

指标

锥尖阻力

侧壁阻力

qC(MPa)

fS(kPa)

素填土

平均值

0.636

33

标准值

0.600

32

粉质黏土

平均值

0.558

24

标准值

0.531

23

③1

粉质黏土

平均值

1.651

76

标准值

1.627

75

③2

粉质黏土

平均值

1.324

30

标准值

1.293

29

③3

粉土夹粉砂

平均值

4.475

52

标准值

4.353

50

③4

粉细砂夹粉土

平均值

9.680

106

标准值

9.497

104

关于水文地质条件,该项目工程场地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如下:

拟建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及孔隙微承压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②层以浅土体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水位动态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明显,迳流滞缓,以蒸发排泄为主。

勘探期间,初见水位为0.6~1.9m,测得稳定水位埋深0.5~1.7m,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区地下水年变幅1.0m左右,年最高水位可按场地整平后埋深0.5m考虑。

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③3层以深粉土、粉砂中,受侧向含水层补给及上部孔隙潜水的越流补给;微承压水对本工程建设影响不,故未进行专门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并且场区环境类型为Ⅱ类,浅部受地下水位升降而干湿交替作用。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地下水对砼微腐蚀,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场区无工业污染源,土对砼、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关于该项目工程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

1: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组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场地液化判别

拟建场地15m以浅主要分布有③3层、③4层饱和砂性土,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颗分试验成果,饱和砂性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结果详见表6.3-1~6.3-74。

经判别③3层、③4层均不液化,总体上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

3:

抗震地段划分

场地内虽①填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浅,但总体场地土体分布较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综合判别整个场地视场地为可建设的一般场地。

关于该项目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

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

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内新构造运动自第三纪以来表现为垂直差异运动为主,但全新世以来这种差异运动已变得相对缓慢。

根据本区地质构造及第四系沉积厚度等特征分析,本区产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确认本区属相对稳定区,通过勘探,覆盖层厚度较大,土层分布较稳定,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适宜本工程建设。

2:

地基均匀性、稳定性评价

地基均匀性评价:

参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天然地基节评价对本场地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

拟建商住楼地基基础持力层属同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单元。

考虑本场地③1层分布稳定,强度较高,建筑场地又需回填约2m,以③1层为持力层,其基底坡度均小于10%,综合判别本场地为均匀地基。

地基稳定性评价:

若同一住宅楼的持力层地基土的分布厚度变化较大,易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或影响地基的稳定性,设计时应进行变形和稳定性验算,在土层厚度大的地段适当加大基础的深度,以确保地基及基础的稳定性。

经过一个阶段的勘察工作,对该项目工程场地给出了如下地基承载力分析与建议及地基基础方案: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分析与建议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2.5公式,利用快剪抗剪强度试验成果进行计算,并依据静力触探试验经验公式计算,结合地区勘察经验,综合确定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一览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土试法

标贯法

静探法

公式法

综合建议值

粉质黏土

94

82

84

83

80

③1

粉质黏土

212

215

214

220

215

③2

粉质黏土

120

129

179

(94)

110

③3

粉土夹粉砂

/

/

207

(81)

180

③4

粉细砂

/

250

248

(142)

240

注:

1、公式法,fa=Mb·γ·b+Md·γm·d+Mc·ck,按直接快剪剪切试验指标进行计算(b=3m,

d=0.5m,r取浮重度)。

2、()中值供参考。

3、静探经验公式:

②层:

fak=0.075ps+38;③1~③2层:

fak=0.086ps+45.3;

③3层:

fak=0.036ps+44.6③4层:

fak=0.02ps+59.5

2:

地基基础方案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物上部荷载结构特点及地区施工经验建议:

根据勘探揭示,③1层粉质黏土分布较稳定且埋藏较浅,是拟建别墅良好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开挖时应采取适宜的支护、排水措施,保证边坡稳定。

对于局部超挖地段应选用优质填料进行夯实处理,处理后的地基土应满足设计要求。

鉴于拟建商住楼的特点,需回填土方量较大,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新、老填土应进行夯实处理,以减少不均匀沉陷。

 

最后,我们勘探工程处对该工程给出了如下结论与建议:

⑴本场地属相对稳定区,勘探过程中,未揭露不良地质作用,适宜本工程建设。

⑵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拟建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总体上可不考虑场地液化影响。

视整个场地为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

⑶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0.50~1.70m,年最高水位可按地表下0.5m考虑;场区环境类型为Ⅱ类,浅部受地下水位升降而干湿交替作用。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GB50021-2001),判定地下水对砼微腐蚀,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场区无工业污染源,土对砼、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⑷基础方案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物上部荷载结构特点及地区施工经验建议:

根据勘探揭示,③1层粉质黏土分布较稳定且埋藏较浅,是拟建别墅良好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基础开挖时应采取适宜的支护、排水措施,保证边坡稳定。

对于局部超挖地段应选用优质填料进行夯实处理,处理后的地基土应满足设计要求。

支护设计参数见表8.2。

鉴于拟建别墅±0标高为3.60m,现场地标高为1.0~1.5m,需回填土方量较大,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新、老填土应进行夯实处理,以减少不均匀沉陷。

⑸基础施工时,应做好地下水的疏排工作,同时应加强对邻周道路的安全监测工作,以保障安全,并应加强验槽工作。

以上内容为我在焦作市三合地产公司正在开发建设的东方红国际广场勘探项目进行生产实习时所做的总结,在本次生产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布孔、固孔、钻孔及塌孔处理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学会了如何对土层与岩层进行判定和描述以及用理正勘察软件绘制剖面图,并初步具备了勘查报告的编录能力。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这不单是一些专业方面的东西,也使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方面的东西,我相信这对我今后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因此,我非常感谢翟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教导以及在实习期间给与我的指导与关怀,同时也感谢一起实习的同学和单位的同事对我的帮助。

再回首,一切都属于过去;向前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敢于挑战,因为我有自信;敢于面对,因为我有实力!

剑鸣匣中,期之以声。

我真切地希望能再次参加这种实习任务,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在学习的航路上扬起希望的风帆,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而创造事业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