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19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docx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

受控性质:

发放编号: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

管理规定

(D3)

2006-03-16发布2006-04-01实施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管理规定

1.目的

识别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评价与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辨识

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产品的生产、活动及服务的全过程。

3.职责

3.1.质控部

3.1.1.根据公司行政、产品、活动、服务的范围策划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

价活动。

3.1.2.组织相关部门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

3.1.3.培训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及评审组成员

3.1.4.汇总各部门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的结果

3.1.5.组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

3.1.6.初步确定公司总体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

3.2.各部门

3.2.1.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

3.2.2.评价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3.2.3.环境管理代表:

审查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

3.2.4.分管总经理:

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

4.名词定义

4.1.环境因素:

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4.2.重要环境因素:

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3.环境影响:

全部或是部分地由本公司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

益的变化。

4.4.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

的根源或状态。

4.5.危险源辨识(识别):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6.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4.7.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大小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5.工作规定

5.1.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及评价周期

5.1.1.系统建立之初,质控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一次全公司范围的环境因

素、危险源识别及评价。

5.1.2.体系认证后每次管理评审前两周,由质控部组织各部门对环境因素、危险

源进行全面再评审并更新,包括对本规定的评审修订的可能需要。

5.1.3.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带来环境因素、危险源

变化时,即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重新识别并更新环境因素、危险源。

1)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服务等引入;

2)现有生产工艺的重大改进;

3)动力系统及厂房设施的重大变动;

4)相关方要求,主要指相应的法律法规,外部信息等;

5)环境与安全方针变更。

5.2.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

5.2.1.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各种时态,还需考虑正常、异常或紧急情况下的运作。

5.2.2.本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为活动的输入输出法,如下示意:

 

5.2.3.各部门均应利用输入输出法,围绕生产经营全方位全过程的投入和产出,

对公司生产、销售、服务、行政区域范围可以控制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根据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来确定是否为环境因素。

5.2.4.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对下列环境项目的影响程度。

1)对大气的气体排放

2)对水体的排放

3)土壤污染

4)废弃物管理

5)区域性环境问题(如噪音、粉尘、振动、辐射等)

6)资源消耗

7)其它,如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相关方要求等。

5.2.5.危险源的识别以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看相关记录的方法进行,登记在

《危险源调查表》中,识别危险源时应考虑下列六种类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害因素;

6)其它。

5.3.公司的可控制的直接环境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1)有毒有害危险品类(含固态和液态)

2)可回收再利用物类

3)一般废弃物类

4)水污染类(含工业与生活污水)

5)大气污染类

6)噪音污染及其它类(如粉尘、振动、辐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相关

方要求等)

7)资源消耗类

8)紧急状态类

5.4.环境因素的描述:

采用“动词+名词”的形式。

5.5.直接环境因素评估办法

5.5.1.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评估:

公司所从事的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中,如有违反已判明的与公司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的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5.2.废弃物、化学溶剂、废气、废水、噪音等环境因素评估:

评估依据下列项目进行量化评估:

1)产生的污染物数量或规模(如噪音强度等);

2)发生的频度或机率;

3)环境影响持续时间;

4)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环境因素量化评估分值X=

数量系数A×发生机率系数B×持续时间系数C×后果严重程度系数D

5.5.3.资源利用的评估

1)根据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的各过程,确定资源的使用状况及使用量。

2)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环境因素量化评估分值X=

用量系数E×资源的使用情况系数F

5.5.4.环境因素评估量化系数

表1:

污染物数量或规模系数A(以月产生量为基准)

评估对象

内容

系数

废弃物

化学溶剂

废水

1:

﹤10m3

2:

﹤100m3

3:

﹥100m3

溶剂

1:

﹤10公升

2:

﹤100公升

3:

﹥100公升

气态

1:

排气口处于无任何感觉

2:

排气口处有稍许感觉

3:

排气口处有强烈的感觉

噪音

1:

厂界处分辨不出

2:

厂界处分辨模糊

3:

厂界处分辨清晰

固态

1:

﹤100kg

2:

﹤1000kg

3:

﹥1000kg

 

表2:

发生机率系数、影响持续时间系数、后果严重性系数

发生

机率

B

影响持

续时间

C

后果的严重性D

从业人

员安全

D1

附近居

民健康

D2

地球环境

D3

其它

D4

100

严重而广泛的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10

经常

发生

长期或

永久

对从业人员健康有严重危害

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破坏及污染地球环境的情况很严重

8

每周

一次

一年

以上

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有较大危害

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逐渐的破坏及污染地球环境

对邻近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

5

每月

一次

一个月

以上

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有危害

可能会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释放出破坏及污染地球环境的物质,并产生影响

对邻近区域的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

3

每年一次以上

一周

以上

可能造成从业人员健康上的问题

足以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的可能性很小

虽释放出破坏及污染地球环境的物质,但产生影响是轻微的

轻微影响附近生态环境,可能招至居民抱怨

1

很少

发生

短暂的

或许会影响从业者健康

放出可能破坏及污染地球环境的物质

影响景观,降低社会评价

注:

后果的严重性D=MAX{D1,D2,D3,D4}

表3:

资源利用的用量系数、利用情况系数

资源利用

用量

1:

极少使用或用量很少

3:

每月使用或用量较少

8:

每周使用或用量一般

10:

每天使用或用量很大

利用情况

1:

完全利用没有任何浪费

2:

绝大部分利用,有提高利用率的可能

4:

大部分利用,可继续提高利用率 

8:

大部分利用,可大幅提高利用率

20:

有严重浪费或有价值应回收循环利用而未实施

5.6.间接环境因素识别评估及控制

间接环境因素是指与本公司的生产和服务有关的相关方的活动,根据其对环

境的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本公司对该相关方的影响和控制程度,将相关方分为A、B、C三类,分别提出环境控制的要求,施加不同影响力。

对本公司的间接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将相关记录登记在《间接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中,并决定相应的控制类型及方法。

分类

相关方类型

基本影响力

A

与法律法规符合性相关:

1.环境污染物处理厂商

1.要提供合法的营业执照及资质证明

2.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将本公司环境方针通知对方,要求配合开展环境管理业务

4.可行的情况下,到相关方现场核查环境关联事项

B

可能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之厂商:

1.提供化学药品之供货商

2.燃料运输供货商

3.工程等承包商

1.以合适的方式通知相关方本公司环境方针

2.要求其在恰当的时候开展环境管理业务

3.要求接受本公司相关培训及遵守有关管理要求

4.要求提供合法的营业执照

C

其它:

1.除A、B类外,一般业务性质厂商

1.根据条件的允许,尽可能地施加影响

5.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5.7.1.质控部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

5.7.2.在风险评价工作中,要确定出组织的风险级别,必须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

源所带来的风险。

5.7.3.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D表示风险值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很明显风险值D越大,事件越严重。

其中L、E、C取值多少建议如下:

L(事故发生的可能)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为10,而非常罕见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为0.5,其它情况对应表中取值。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5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因为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取值范围也很大,为1-100。

D(危险等级划分):

D值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320

1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2级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3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4级

一般危险,要注意

﹤20

5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8.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

5.8.1.各部门根据其产品、活动或服务中所承担的职能,利用输入输出法对环境

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并根据评分准则进行评价,登记在《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中,并提交质控部。

5.8.2.质控部对各部门报送的《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按5.3条要求进行归纳

汇总。

5.8.3.如有违反已判明的与公司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的情况,可直接判定

为重要环境因素。

5.8.4.环境因素量化评估后,各环境因素的得分,如果超过下表所示的判定基准分数时,应纳入“重要环境因素”考虑范围;如果全部环境因素的评价结果都未超出下表之基准数,由质控部选择其中重要者为重要环境因素。

评估对象

评价分数

废水、废气、噪音、固体废弃物

150分以上

化学溶剂

100分以上

资源利用

40分以上

5.8.5.对于某些环境因素在特殊情况下,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严重性,应判定为

重要环境因素。

如全球即将废止的,法规即将禁止的、正在或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

5.8.6.质控部召集相关人员开会讨论评价环境因素,依据环境因素评估结果和公

司的实际情况,以及过往环境检测记录,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初步判定。

5.8.7.将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结果登记后报送环境管理代表审查,并由总经理批

准。

5.8.8.最终形成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即《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

5.9.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确定:

将风险级别为1、2、3级的危险源定为

重大危险源。

但对下列四种危险源存在的情况,可直接定为级别较高的风险即重大危险源。

1)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3)曾发生过事故,现场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10.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式

5.10.1.质控部针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管

理对策。

5.10.2.对重要环境因素至少应采取以下之一种管理方式,并展开相应管理活

动:

1)制定实施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

2)制定实施运行控制或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3)设立环境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5.11.风险控制规划

5.11.1.目标和管理方案

1)对1级和2级风险,必须要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2)对3级风险,视情况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5.11.2.运行控制:

对1级-4级风险,如无文件规定可能导致偏离OHS方针或目

标的情况时,均应制定运行控制文件。

5.11.3.应急控制:

对紧急状态下的1级-4级风险情况,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

控制文件。

5.11.4.危险源记录的形成:

质控部将经评价后危险源汇总形成《一般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汇总表》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并针对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目标和管理方案。

6.附录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

《间接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

《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

《危险源调查表》

《危险源汇总表》

《一般危险源清单》

《重大危险源清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