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418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docx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七校高2018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与秦汉时期偏于事功的文化迥然不同,在以道为本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是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人生境界高低的标准。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作为一个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当时著名的审美文化活动——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

《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

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

“清”作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

从趣味上讲即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

这一趣味成为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

在不同语境中,“清”往往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如“清远”“清峻”“清雅”“清真”“清婉”“清劭”“清峙”“清通”“清和”“清绮”等等,但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

“清”及其复义词大量在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在中古时期,几乎可以说是无“清”不美的。

“清”也凝聚升华成为一个具有魏晋时代气质和风韵的审美范畴。

大凡趣味皆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分。

魏晋人尚“清”,“清”作为审美趣味标准,是在对“浊”“俗”的差评中得以更清晰地确立起来的。

文人刻意区分“清”与“浊”、“雅”与“俗”的差别,在道玄的文化语境中建立起“清”这一审美趣味,并将之确立为与“俗”相对立的“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

士文人以这种富有文化内涵、高品位“清雅”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凭借文化上的优越感,抚慰内心的失落和愤懑。

当时盛行一时的竹林、山水、箫声与琴音等因其“清美”的特质,成为魏晋士文人构建其理想生活的主要手段,凸显出他们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孔子删诗、儒家以“雅正”确立了儒家主流文化的审美趣味标准之后,魏晋士文人又将与荣位与权势相关的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逐出了审美领域,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并将之发展为独立于儒家“雅正”主流文化系统之外的审美文化体系。

“相对于政治、哲学、伦理、科学、历史等等,审美无疑是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或者说,是照见一个民族之集体无意识的一面镜子。

更能窥见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质地。

”(李劼《诗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作为元范畴的“清”对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一审美趣味深刻地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器物美学中,使中国的古典艺术始终内含着一种深邃澄澈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

(节选自《玄学语境中的美》,作者陈迎辉,有改动)

1.(江津中学)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士文人文化偏于事功,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标准。

B.《世说新语·赏誉》以“清”为上品的赞赏内容非常广泛,因而使“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C.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成了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

D.“清”在趣味上表现为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该趣味是当时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

2.(江津中学)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魏晋玄学文化的不同语境中,“清”与其他词组成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其核心旨意大都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与玄远。

B.“清”及其复义词语大量在人物品藻以及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无“清”不美的审美倾向。

C.魏晋人在道玄文化语境中把“清”作为审美趣味的标准,并将其确立为与“俗”相对立的“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

D.“清雅”作为魏晋时期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是审美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它是镜子,能窥见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质地。

3.(江津中学)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士文人凭借“清雅”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抚慰其内心的失落感和愤懑感。

B.“清”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深远,其审美趣味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器物美学之中,使其始终内含着东方式精神境界。

C.魏晋士文人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而将与荣位与权势相关的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

D.“清”以其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在魏晋文学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受到士文人的推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凃弦夫长得很有特点。

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

太瘦了!

谁见到他都这么说。

凃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

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凃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

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

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

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

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

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

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

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

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

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

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

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

“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

“咋写?

你说咋写?

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

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

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

“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

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

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

“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

“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

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

“看过《道德经》吧?

”涂弦夫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

”吴一品一拍手:

“对……对……对了。

”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

“老兄,还是你高啊。

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

走,喝茶。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

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

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

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

“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

”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

他递给涂弦夫:

“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

“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

老头说:

“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

“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

“怕丢丑?

涂弦夫说:

“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

“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

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

“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4.(合川中学)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B.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C.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D.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5.(合川中学)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合川中学)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

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古城卫士”阮仪三

在保护家园的专家中,阮仪三被人们称作“古城卫士”“都市文脉守护者”。

战乱年代,5岁的阮仪三随母亲迁居到老家扬州,开始每天在私塾读书,心中埋下了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17岁那年,阮仪三报名参加了海军。

当兵5年后,阮仪三考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师从中国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教授,开始跟着老师编教材、调查古建筑。

再后来,阮仪三师从董鉴泓教授,学习中国城市建设史。

为了编写《中国城市建设史》,每年一放暑假,阮仪三便随着老师跑城市、做调查。

这一跑就是20年,跑了中国100多个城市。

“那时候的城市漂亮极了,虽然有些破败,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江南有水乡的诗情画意,西北则有一座座壮观完整的城墙。

毕业后的阮仪三留在同济大学教书,但更多的时候他身处挽救古城镇的一线。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强大的“建城”之风所到之处,许多城镇街区纷纷被拆除。

当阮仪三带学生前往山西平遥时,平遥正准备在古城中纵横开拓几条大马路,开辟城中心广场,建设新的商业大街。

被这个宏伟计划吓坏的阮仪三,发现古城西部已经开始动工,100多座明清建筑已被拆毁,城墙也出现了大口子。

为了拓宽马路,道路两旁的民居已经被拆除。

他强烈要求平遥县政府马上停止这种破坏性建设,以免费重做规划为条件,才暂停了施工。

之后他马上找到山西省建委,又立即邀请董鉴泓现场指导,请陈从周先生写出书面意见。

为了确保平遥县政府接受这个“不合时宜”的规划,他又将保护古城的规划方案和说明风貌完整的古城价值极高的全部资料直送北京,以引起山西省和平遥县政府的重视。

那个时候在平遥的日子异常艰苦。

当地官员认为这是在阻碍平遥发展,对阮仪三和他的团队态度也不好,常常大嗓门嚷嚷。

阮仪三却不放在心上,还自费送当地官员去同济大学参加保护古城的培训。

最终平遥古城被完整保存下来,后来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这段“刀下留城”救平遥的经典故事,也开启了阮仪三“古城卫士”的生涯。

随着苏南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众多江南古镇面临被拆的危机。

可是对于阮仪三的保护规划理念,很多古镇管理者拒绝接受。

于是他改变策略,先不找那些交通沿线的古城镇,转而寻找一些开发意识比较淡泊的地方。

当时还很偏僻的周庄,保存着良好的传统民居生态,吸引了阮仪三。

他主动提出免费为其做规划,方案是先保护古镇,然后在古镇外面发展工厂。

阮仪三知道,如果以牺牲古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来保护古镇,便不会长远。

于是他和地方政府商量,将门票收入的10%作为古镇保护基金,又成功申请到“大地农村发展基金”,还想尽办法帮助周庄古镇进行推广。

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瞬间吸引了许多外来的游客,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卖专业反转胶卷的小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比盲目建造商业圈效果好得多。

现在,平遥、周庄、丽江、同里、乌镇、甪直、西塘这些旅游胜地一到节假日就摩肩接踵,风格迥异的旅游胜地的规划都出自阮仪三之手。

事实上,阮仪三并不是完全反对新建,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让他赞赏不已——以现代材质营造苏州清秀的水乡亭台,既保护了整体风貌,又传承了文化。

在他看来,建筑与古镇应该留下每一个年代的痕迹,让历史可以读取。

阮仪三推崇的“新旧分开,修旧如故”的规划理念,在国内受到不少阻力,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国际上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了认可:

在2014年他获得美国圣母大学专门针对古镇保护而设置的“亨利·霍普·里德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

如今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阮仪三着急的是自己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在中国还很不成气候。

他说,这辈子所做的事所追的梦,就是保护古建筑。

“它们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记忆活体。

”修旧如故,以存其真,国人才能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

阮仪三还建立了“遗产保护工作营”,不仅自己亲力亲为,还发动志愿者一起进行遗产保护,传承这项事业,他用这样的方式来收集散落在各处的乡愁。

山西新绛古城,正是一个例子。

在走访考察中,阮仪三发现了隋唐园林和古建筑,亲自写报告、做规划;另一边,新绛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也开始运作起来,带动青年人一起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摘自2017年第5期《莫愁·天下男人》,有删改)

7.(长寿中学)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仪三参加海军的经历,使他得以饱览祖国山水的美丽,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家卫士的职责,为他以后从事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B.阮仪三先后师从陈教授、董教授。

跟随陈从周教授学习期间,为了编写《中国城市建设史》教材,他开始调查古建筑,跑了100多个城市。

C.阮仪三作为“古城卫士”“城市文脉守护者”,曾经“刀下留城”救平遥、步步为营护周庄,而丽江、同里、乌镇、西塘的规划也都出自他手。

D.阮仪三始终身处挽救古城镇的一线,从他保护古城镇整体风貌的做法上,我们可以看出,他虽然很欣赏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但却反对新建。

8.(长寿中学)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一些城市虽有些破败但很漂亮,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江南有水乡的诗情画意,西北每个城市则都有一座壮观完整的城墙。

B.为保护江南古镇,阮仪三灵活变通,先从保护开发意识较淡泊的地方入手。

当时的周庄之所以能吸引他,就是因为它很偏僻,保存着良好的传统民居生态。

C.阮仪三推崇“新旧分开,修旧如故”的规划理念,虽在国内受到不少阻力,但国际上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了认可,这足以让他感到欣慰。

D.阮仪三带学生前往平遥时发现其正执行一个宏伟计划,古城西部已经开始动工,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政府马上停止了这种破坏性建设。

E.经过阮仪三的努力,现在的遗产保护事业传承有人,他所发动的志愿者起到了参与保护散落在各处古城的作用。

保护新绛古城就是一个例子。

9.(长寿中学)为了实现“新旧分开,修旧如故”的规划理念,阮仪三是怎么做的?

请结合全文概括。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石珤(bǎo),字邦彦,藁城人。

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数谢病居家。

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

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报。

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

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

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

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

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

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

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

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

珤复谏,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

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

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珤乃上疏,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

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

帝见为迂阔,弗善也。

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

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

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

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

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

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

七年冬卒,谥文隐。

隆庆初,改谥文介。

(选自《明史·石珤传》,有删改)

10.(綦江中学)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B.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C.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D.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等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11.(綦江中学)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元,帝王即位或在位改变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更换年号。

B.阙里,地名,相传为孔子授徒之所,位于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

C.太庙,皇帝的宗庙。

最早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被供奉在太庙。

D.季,此处指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

12.(綦江中学)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臣谏阻武宗南巡的原因,是怕皇帝遭遇不测之祸。

石珤上疏说可以营救。

B.石珤性情刚正,谢绝请托。

世宗时,小人当道,人才选拔混乱不堪。

石珤担任吏部尚书后,拒绝任何的请求和托付,把那些空议时政的人多进行了贬谪,威信大增。

C.石珤为人清正,忠心为国。

他多次上疏给世宗,要他力行王道,明辨忠恶,敦厚大度,不要急功近利。

皇上认为他迂阔,不喜欢他。

D.石珤弃官归养,身无长物。

他辞职归家时,所带的行囊仅仅装了一辆车,京城百姓都觉得很诧异。

13.(綦江中学)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5分)

                                       

(2)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4.(重庆实验)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E.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15.(重庆实验)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铜梁中学)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3)《送东阳马生序》中“”一句,通过描写人物与周围的环境写出了作者求学之路的艰难困苦。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铜梁中学)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我们平常的一些不经意的习惯,表面看来无关宏旨,但极有可能为我们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收到大家的捐款后,他激动地说:

“感谢大家为我所尽的绵薄之力,对大家的恩情我永世难忘。

为救生命垂危的病人,护士长跪地为医生举起无影灯,生动诠释了“生死时刻”医护人员的全情投入,该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某著名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光环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晨昏的默默付出。

⑤如果把现代化建设比作一首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青年农民工就是其中最激昂、最有青春气息的乐章。

A.

⑤B.

C.

D.

18.(大足中学)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近年来多起因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正是由于学生群体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金融机构和学校又缺乏科学的引导所造成的原因。

B.在全球化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天,能不能勇于向其他文明介绍自己文明独特的地方,是推动相互理解和融合的重要一环。

C.“诗词大会”的风行,证明了包括中华古诗词在内的经典,不仅生活在古籍中,而且一直受到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涵养。

D.有一种迷茫,就是想要的太多,肯做的却又太少;向往远方,却又总是担心自己的选择错误而踟蹰不前。

19.(大足中学)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人的智慧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我们现在①要求孩子时时刻刻都要“张”着才行,一旦“弛”下来,就觉得是一种反常状态。

不妨适当停下脚步问问自己,②一直这样“张”着,我们能坚持多久?

“张”着的目的是什么?

人生是一场超长的马拉松,③想着赢在起跑线上、拼命冲刺,④容易倒在半途中。

当然,这样⑤说假期就可以吃、睡、玩,⑥说要让孩子自己做主,进行更为合理、更有“度”的安排。

A

反而

因为

当然

并非

更应

B

如果

总是

反而

并不是

而是

C

/

倘若

如果

不只是

而且

D

/

因为

所以

就会

就是

而是

20.(大足中学)在下面一段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