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78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docx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定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有时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特点:

(1)最高的抽象概括性

(2)最大的普遍性(3)阶级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实践是思维和存在对立和辩证统一的基础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实践决定观念(4)实践是驳斥唯心论、不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的锐利武器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哲学的党性是其阶级性在理论上的反映

(2)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3)唯心主义的两大派别

(4)唯心主义的三个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

①、社会历史根源:

由于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以及脑体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

②、阶级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唯心主义因为符合没落的反动阶级、集团的需要,受到它们的支持和用户而长期的存在。

③、认识根源: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

(5)一元论和二元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不仅仅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只有马哲能够这样说。

注意马哲的东东和哲学的西西的区别。

2、马哲的根本特征: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或者说是:

阶级性、实践性以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3、毛泽东指出:

马哲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是:

阶级性和实践性。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具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哲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关系

(1)现代科技革命证实、丰富、发展了马哲。

(2)现代科技革命为马哲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3)马哲给现代科技革命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给马哲研究以借鉴。

(4)利用现代科技革命的某些成果,宣传和鼓吹马哲“过时论”是错误的。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对科技革命成果不断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指导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2、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

(1)科学主义:

以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推崇科学知识,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贬低人文科学。

(2)人本主义:

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把科学技术作为当代人的“非人化”根源予以批判。

(3)马哲:

既强调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有充分考虑到人的主体地位,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

3、马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的定义:

列宁和恩格斯

(2)意义:

注意只有在本体论的范围内指出它们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才有绝对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便是相对的。

2、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

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二、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1、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1)马哲认为: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最复杂的形态,实践决定观念。

②、时间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③、它把人的目的和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存在,不断实现着自在自然相人化自然的转化,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

④、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功能。

⑤、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人是通过实践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人和社会是通过实践而存在的,因此,它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2)旧唯物主义认为:

根本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方面,不了解实践的改造世界的意义。

①、只看到实践的某一或某些形式,而看不到实践的基本形式。

②、鄙视物质生产活动,不了解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不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把实践理解为孤立的、抽象的个人活动,或类似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2、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1)主体:

从是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有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

(2)客体:

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三种基本形式。

(3)中介:

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工具、手段或程序和方法。

(4)主客体的关系:

基本关系是实践关系,主要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实践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是关系,既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以及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3、实践的基本形式

(1)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2)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以及精神生产实践。

4、人对物质世界把握的主要环节:

实践决策、实践目标的制定、实践的组织管理、实践的结果检验。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1)自在世界:

天然世界,包括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尚未纳入人的活动范围、未被“人化”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盲目的,独立与人的活动之外。

(2)人类世界:

即“属人”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人化自然”即指被人类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一直烙印的自然。

(3)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自在世界通过实践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有不可避免的参与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子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促使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

三、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意识对物质的的依赖性和能动性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经历了非生命的反映形式、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几个阶段。

(2)在人的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劳动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活动。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具有主观性

(2)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3)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3、意识的能动作用

(1)主要表现:

指意识能动的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①、认识世界的能动性②、意识的能动性更重要的表现在他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上。

④、唯心主义片面的夸大历史的能动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只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2)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

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前提和基础。

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5、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系统的特性:

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

2、普遍联系的实践意义:

①、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和系统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片面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只有在联系中才能确定事物的性质和作用。

②、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要树立整体观念和系统观念。

既要识大体、顾大局,同时也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

③、在实践重要尽可能全面分析和把握复杂多样的多种联系,并从中着重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和意义。

1、发展与运动:

运动包含发展,发展则是运动的高级形式,是前进性、上升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

2、前进、上升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方向和总体趋势,下降、倒退则总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它只能干扰、而不能消除前进上升的必然性。

3、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意义:

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彻底的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和实质,要从暂时性方面去理解一切事物;要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正确对待新生事物;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

(三)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规律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1)含义: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特点:

客观性、深刻性、必然性、稳定性。

(3)对待规律的正确态度:

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1)决定论:

承认规律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性。

有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之分。

①、机械决定论:

只承认规律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性,否认意识的能动作性、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偶然性。

②、辩证决定论:

既承认规律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性,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性、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偶然性。

(2)非决定论:

否认规律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性。

(四)现象和本质

1、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和对立

(1)本质: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它是由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

(2)现象:

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现象中有真相和假象。

2、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意义:

即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必要性、可能性、深化。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

1、区别:

2、两者相互渗透与相互依存

(1)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实现和开辟道路,没有脱离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2)偶然性之中隐藏、体现着必然性。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认识原理的意义:

理论上和实践上。

 

(六)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联系、全面观点和孤立、片面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把否定看成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一)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势和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事物和它事物在相互联系和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质。

(2)认识事物的质必须:

通过分析本质属性把握质,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区分是物质的实际确定者。

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3)量:

认识由质到量是认识的全面性的要求,也是认识的深化;认识量才能精确的认识事物,为实践活动提供准确具体的指导。

(4)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

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①、含义:

②、形式:

量变一是数量增减二是数量未变,但事物构成成分的空间关系即排列次

序、结构形式发生变化

质变爆发式飞跃非爆发式飞跃

(2)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熟练掌握)

①、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不会凭空发生,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②、质变打破旧质对事物量变的限制,巩固量变的成果。

在前进性运动中,质变造成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③、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④、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特征,表现为新质和旧质要素的量的此消彼长。

事物从质变开始到质变完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充满了新质的量的延伸和扩张。

(3)意义: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内在必然性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①、理论意义: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认为质变可以凭空突然发生,这是“激变论”的观点。

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则是“庸俗进化论”观点。

这两种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观点都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实践意义:

从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告诉人们,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脚踏实地,馒头苦干,不惜从一点一滴做起。

另一方面,坏的质变也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告诉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细小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辩证统一起来;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二)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意义。

事物发展式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中的肯否定: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2、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辩证的否定观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是客观的自我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

(2)方法论意义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的。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和过程是曲折的。

③、新旧事物的发展。

(3)认识这一原理的意义: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对立统一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

3、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5、方法论意义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外因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七)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应。

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3、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