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791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docx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

总结

 

-

-

-

-

-

进气道和尾喷管工作原理

各种类型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设计点性能

各部件共同工作及控制规律

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特性)

 

进气道工作原理及特性

-

-

功能、设计要求及分类

亚音进气道

–三种流谱(0<ϕ<∞)

–结构形式

-

超音进气道

–气动设计原理(多波系结构)

–三种结构形式(内压、外压、混压)

–外压式超音速进气道的特性

-

飞行M数(影响斜激波的强度和波角)

-

进气道出口反压变化(发动机在共同工作线上移动)

影响结尾正激波位置→三种不同工作状态:

临界、超

临界、亚临界

–防止喘振

 

三种流谱(0<ϕ<∞)

亚音进气道

三种不同工作状态:

临界、超临界、亚临界

 

尾喷管工作原理

-

-

功能、设计要求及分类

收敛型

–三种工作状态

-

-

-

-

临界、超临界、亚临界

取决于喷管压比与临界压比的关系

临界、亚临界:

完全膨胀

超临界:

不完全膨胀

–出口气流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

C9max=当地音速=f(排气总温)

-

收敛-扩张型

–几何固定的收-扩喷管有三种工作状态

-

完全膨胀、不完全膨胀、过度膨胀

取决于喷管压比和面积比

-

–为减小损失,面积比(A9/A8)应设计成可调节,

且与喷管可用膨胀比成正比

 

基本工作原理及热力循环

-

-

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组成、工作过程

推力的产生及计算公式

–涡喷

–涡扇(分排、混排)

–涡桨

-

性能指标(定义、单位、计算公式)

–涡喷、涡扇:

单位推力、推重比、耗油率

–涡轴:

轴功率(单位轴功率)、功重比、

耗油率

–涡桨:

轴功率(单位轴功率)、螺桨功率、

拉力等

 

基本工作原理及热力循环

-

能量转换及效率(定义、能量损失形式)

–热机-热效率

–热能→循环有效功

–热焓形式损失(排热损失)

–推进器-推进效率

–机械能→推进功率

–动能形式损失(余速损失)

–发动机-总效率

–总效率与耗油率的关系

–提高热效率(发动机热力循环)

–提高推进效率(质量附加原理)

 

基本工作原理及热力循环

-

理想热力循环分析

–不加力涡喷发动机

-

-

热力循环的组成(P-V图、T-S图)

理想循环功受循环增压比、循环增温比的影响

–与循环增温比成正比、存在有最佳增压比

–最佳增压比正比于循环增温比

-

理想循环热效率正比于循环增压比

1.0

0.9

η

0.8

t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

20

40

60

80

100

π

 

基本工作原理及热力循环

–复燃加力发动机

-

复燃加力使推力增加的原理

–可在不改变主机状态条件下,提高排气温度→排气速度→

单位推力→推力

-

-

-

-

-

理想热力循环组成(P-V图、T-S图)

理想循环总加热量取决于(加力温度-进气温度)

复燃加力使理想循环功增加

复燃加力使理想循环热效率下降

在总加热量一定,主燃烧室加热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加力

循环功和热效率)

 

基本工作原理及热力循环

-

涡扇发动机热力循环和质量附加原理

–分排、混排发动机的内、外涵气流理想热力循环

组成及其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同参数”涡喷和涡扇具有相同的热机循环有效

功和热效率

–涡扇发动机将从热机中获取的循环有效功分配给

了更多的工作介质(涵道比>0),参与产生推力

工质增多,因此推力增大

–在“同参数”条件下涡扇发动机的排气速度低,

减小了余速损失,具有更高的推进效率,因此提

高了总效率,降低了耗油率

 

基本工作原理及热力循环

-

实际热力循环分析

–热力循环组成(P-V图、T-S图)

–循环功=f(增温比、增压比、部件效率…)

-

-

-

与循环增温比成正比

存在有最佳增压比

与部件效率成正比

–循环热效率=f(增温比、增压比、部件效率…)

-

-

-

与循环增温比成正比

存在有最经济增压比

与部件效率成正比

 

发动机设计点性能

-

设计参数值的选择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及其原因

–提高增压比设计值

-

-

存在最佳增压比、最经济增压比

提高增压比(不利于提高单位推力和推重比、有利于降低

耗油率)

–提高涡轮前温度设计值

-

对于超音速用途:

有利于提高单位推力、高推重比,但耗

油率也相应增加

-

对于亚声速用途:

有利于高涵道比设计(增加推力、降低

耗油率)

–提高加力温度设计值

-

高单位推力,但同时付出高耗油率的代价

–提高涵道比设计值

-

低单位推力、低耗油率

–风扇增压比设计值

-

遵循最佳分配原则

 

发动机设计点性能

-

不同用途飞机,发动机设计循环参

数参数的发展趋势

大型亚音速运输机为追求尽可能低的耗

油率

大多采用三高设计

军用超音速战斗机为追求尽可能高的单

位推力和推重比

采用一高、一中、一低设计

提高加力温度

高加力单位推力

同时带来高加力耗油率

 

发动机稳定状态各部件共同工作

-

各部件共同工作条件(相互制约)

–流量连续

-

压气机~涡轮→Tt4/Tt2等值线及物理意义

–流通能力正比于增压比,反比于增温比

-

涡轮~尾喷管→膨胀比与几何通道面积的关系

–对于涡喷和分排涡扇发动机,当几何不可调节和涡轮、尾

喷管均处于临界或超临界状态时,涡轮膨胀比不变

–复燃加力发动机A8必须可调,以保证主机的工作状态不受

复燃加力燃烧室工作的影响

-

-

由涵道比定义和流量连续条件

–涵道比将随飞行条件、转子转速的变化而变化

发动机流通能力变化使进气道的工作状态受到影响

–亚音进气道(三种流普)

–超音进气道(三种工作状态)

–功率平衡

-

压气机功与涡轮前温度和膨胀比的关系

–当压气机功变化时,为维持功平衡,必须改变涡轮前温度

或涡轮膨胀比以维持功平衡关系,否则转速将发生变化

 

发动机稳定状态各部件共同工作

发动机各部件共同工作的结果→共同工作方程,将共同工作方程

-

-

表示在压气机特性图上可获得共同工作线

共同工作线的讨论

–共同工作线的物理意义

-

发动机的工作线,飞行条件变化、外界大气条件变化、发动机转子转速

变化将引起共同工作点在工作线上移动

–工作线位置受A8调节的影响

-

-

单轴涡喷(调小A8则共同工作线移向喘振边界)

双轴涡喷(A8变化不影响高压转子共同工作线,调小A8对低压共同工

作线的影响与单轴发动机相反)

–当工作点向左下移动时,压气机喘振欲度减小,因此必须采取防喘措施

–几何参数不可调节时,采用不同控制规律不会对发动机共同工作线

位置产生影响,但共同工作点将随不同控制规律而不同,因而导致

发动机性能将不同

-

-

双转子发动机自动防喘机理

双转子发动机各部件共同工作

–高压转子(或核心机)共同工作方程表达式相同

–低压转子共同工作方程表达式取决于发动机类型

–涡扇发动机工作点沿共同工作线变化时,涵道比将发生变化

 

共同工作方程及共同工作线

q(λ2.5)eCH-1

=const

πCH

ηCH

eCL-11

ηCLπCLπCHq()const

λ=

2

等相似转速线

q(λ2)

(eCL-1)

πCLπCHηCL(1+B)

=const

q(λ2)

πCLπCHηCL(1+B)

(eCL-1)

1

(1-1/eTL)ηTL

共同工作线

=const

 

发动机控制规律

-

控制规律制定的目的和制定原则

–为控制共同工作点在工作线上的落点

–最大限度发挥性能潜力和最有利使用发动机

–确保发动机工作安全

–因推力正比于转速、涡轮前温度、加力温度,且代表最大负荷,

因此通常被选择为被控参数

–调节中介为燃烧室燃油流量(包括主、加力燃烧室)、喷管喉

道面积

-

-

单轴涡喷不同控制规律(被控参数、调节中介、控制

回路、及其他主要参数随飞行条件变化的特点)

–n=const,A8=const

–Tt4=const,A8=const

–n=const,Tt4=const

双轴涡喷不同控制规律(被控参数、调节中介、控制

回路、及其他主要参数随飞行条件变化的特点)

–n1=const,A8=const

–n2=const,A8=const

–Tt4=const,A8=const

 

n≠nd

单变量控制

被控参数:

n

调节中介:

wf

n=nd

wf

转速

调节器

发动机

双变量控制

被控参数:

n、Tt4

n=nd

n≠nd

A8

调节中介:

wf、A8

转速

调节器

Tt4

调节器

wf

Tt4≠Tt4d

Tt4=Tt4d

 

Tt4

单变量控制只能保证

高速被控参数按设定的规

律变化,其他参数将

由共同工作条件确定

并随飞行条件变化

n2

低速

n1

Tt2

控制规律的

制定将决定

最终所获得

的发动机性

能,因此控

制规律的设

计至关重要

n2

低速

高速

Tt4

n1

Tt2

 

发动机稳态特性

-

-

发动机典型工作状态

节流特性(油门特性、转速特性)

–定义

–典型曲线及参数变化原因

–防喘措施的防喘机理及其对特性的影响

-

速度特性

–典型喷气式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及参数变化原因

–不同设计参数特性

–不同控制规律

–不同类型发动机速度特性(涡喷、涡扇、复燃加

力发动机、涡桨、涡轴)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

 

发动机稳态特性

-

-

高度特性

–典型特性曲线及参数变化原因

大气压力和温度对性能参数的影响

–气压低,推力小(高原起飞)

–温度高,推力低,耗油率高(热天起飞)

-

发动机工作状态相似准则及台架性能

换算

 

典型节流特性(油门特性)

 

涡喷、小涵道比涡扇典型速度特性

涡轮喷气发动机、小涵道比涡扇适应于

超音速飞机使用→推力大、总效率高

 

☐低速条件下,大涵道比设计的

涡扇发动机推力大,耗油率低

☐设计涵道比越大,高速条件下

发动机的相对推力(F/F起飞)

越小

☐随飞行速度增加涡扇发动机涵道

比迅速加大,气流的排气速度

C9涡扇远低于C9涡喷,单位推力迅

速减小,导致推力小、耗油率高。

高速条件下涡扇发动机的速度特

性不如涡喷发动机

☐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随着

Ma0增加,推力一直下降

☐Bd越大,推力下降越快

Ø大涵道比设计的不加力涡扇发动机在亚音速飞行范围内优

良性能,使它成为现代民航机和运输机的主要动力装置

Ø大涵道比设计涡扇发动机不适用于高速飞行飞机

 

不同类型发动机速度特性比较

(km/h)

(km/h)

 

复燃加力发动机速度特性

-

-

在任何飞行速度下,加力推力与不加

力推力比(简称加力比)大于1

F=FFab

Tt7

Tt5

>1

加力使推力达到峰值所对应的飞行马

赫数更高

-

-

加力温度越高,上述特点越显著

加力使耗油率增加,经济性变差,但

随飞行速度提高,加力和不加力耗油

率的差距减小

加力涡扇与加力涡喷发动机相比较:

●加力比更大,有利于提高飞机机动性

●亚音速飞行条件下不加力耗油率较低,

有利于增加作战半径

F=Fab

Tt7

Tt6

>1

F

 

典型高度特性

-

高度增加,空气流量显著减小

推力↓决定了飞机的升限

-

H<11km

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发动机共同

工作点沿工作线上移,增压比增加,

单位推力增加,

耗油率↓

-

H≥11km

随高度增加,气温不变,发动机共同

工作点不再移动,单位推力不变

耗油率→

H=11km耗油率最低

飞机巡航高度通常为11公里上下

 

大气条件对特性的影响

气温影响

气压影响

 

发动机过渡过程

-

加、减速过程

–定义、转子动力学方程

–加速性及其提高加速性的重要意义

–提高加速性措施(提高T4和涡轮膨胀比)

–加、减速过程受到的限制

-

-

-

材料耐热限制

风扇/压气机喘振限制

燃烧室熄火限制

–加、减速过程线在压缩部件特性图上的表示

π

t=()2JZ

30

n

η-

Tm

n

max

NNCdn

nidle

 

双轴发动机低压和高压转子加、减速线

高压转子

低压转子

加速过程的限制:

•材料耐热限制

•高压压气机喘振限制

•燃烧室富油熄火限制

1-稳态共同工作线

2-加速线

3-减速线

减速过程的限制:

•低压压气机喘振限制

•燃烧室贫油熄火限制

 

起动过程

-

地面起动

–0转速到慢车状态

–必须借助于外动力源

分三个阶段

I起动机带转,NT=0

II起动机和涡轮共同带转

III涡轮单独带转,Nst=0

n1–点火转速

n’–最小平衡转速

n2–起动机脱开转速

π

dn=+-η

NNN/

m

2

()Jn

st

T

C

30dt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