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41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

《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doc

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众参与

社会管理创新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从而在治国理政思路上的重大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到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中。

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工作的重点。

2011年7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

(一)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含义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公民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和价值取向,从而影响社会管理创新过程和公共部门行为的活动。

公民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性因素,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能够有效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有利于优化社会管理政策,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能够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公民公共责任感,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社会管理格局包括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

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已经很到位了,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相对较弱。

在社会协同中,需要大力发展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

政府从过去“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逐渐退出。

然而,现实是大量公益性的社会组织不能满足百姓需求,公众参与的载体不多,渠道不够。

在我的印象中,政府对放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逐年在加强建设力度。

从过去的政策政府单独研究制定,到现在的从政府政策的起草、暂定、修正、再修正,直到最后的确立都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向公众公布工作情况,并通过随机抽选人员的方式对实施的政策听取不同层面群众的呼声。

在工作中同公众的交流增多了,工作内容的透明化,工作实施情况较能全面反应百姓的心声,积极让公众参与到社会的管理中。

对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金点子也及时记录,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及时更进完善。

(二)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公民参与能力不足。

由于公共政策具有相当的专业性、科学性,部分公民虽然有较高的参与意愿,但不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公民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更不知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遵守的制度、法规、程序。

不恰当、不适合、不规范的参与行为时有发生,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公民参与的功利性。

民主、科学的公共政策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有机结合。

而当前我国公众较多考量自身利益、眼前利益。

如果预测参与成本超过预期回报,就会选择“退出”或选择不参与。

此外,在社会公众中还普遍存在“搭便车”的投机心理,总是希望别人积极参与而自己坐享其成。

3、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成员的个性化利益诉求。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建立科学有效、多渠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

4、普通公民缺乏监督条件和信息。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普通公民在资源、信息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对权力的监督往往缺乏必要的条件和能力。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推行政务信息公开,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整个公民参与的过程中,政府往往只注重单向信息告知,公民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

不仅如此,政府甚至在信息告知上还不完全,政府公开的信息往往是公众不感兴趣的信息,而公众感兴趣的问题政府却不愿公开,这使普通公民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进步

(一)微博搭建起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渠道

微博问政搭建起“政府—公民”互动沟通新渠道,有效保障公民对社会事务管理的参与权,提升了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培育了现代公民精神。

以往公众自由表达意见、参与问政的传统渠道有限,且障碍很多。

微博的出现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供了一个同政府对话的平台,不同利益诉求的民众集聚在微博中,对政府的政策制定、社会公共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

使公民能够更为直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代议制民主下,民众只有选举代表的权利,但对涉及他们自身重大利益的事务没有参与讨论决策的权利,

提高了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公众的自立性,增强了公众的民主意识,进而塑造了积极的公民精神,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构建。

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惧怕网络,一味用“封、盖、堵”的方法压制公众自由表达权,最终民意将会爆发,酿成公共事件。

微博问政敦促政府积极转变传统思维模式,顺应网络时代的变化,要求政府主动融入与公众的直接互动。

微博这一新载体的出现,将有力推动政府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大量政务微博的开通,涵盖了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通过微博这一载体,政府行政将会向社会开放。

政府可以运用政务微博把握网络舆论动态,了解公众诉求,解答公众疑问,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社会问题,微博问政具有民主性,对于实现决策科学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建立门户网站,设立市民信箱

政府今年大力建设各职能部门的门户网。

门户网站及“市民邮箱”正式运行以来,在发挥政府信息资源效益,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互动交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能力,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

对公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也提供了一条新的交流路径。

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积极开展网上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网上听政等,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对涉及部门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对待,主动研究,善于汲取有益的成分,并以适当方式给予回应;对于网上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有关部门要主动在政务论坛上针对相关主题做好必要的宣传解释和沟通引导工作。

三、政府在公众参与的改善

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同公众参与度的步伐中,虽然仍然存在有网站信箱无法登陆、无法投递、微博留言内容存有错误反馈等情况。

但出现问题时做好及时同当事人的沟通,及对社会公众的及时解释,网络信息上传分享等工作流程,都可以体会到在社会管理中公众的参与度逐日提高了,政府对公众的信息问题委托不再是遮掩逃避。

总之,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公众的参与度的日渐提高,社会的管理工作公众参与度增加了,公众在社会管理的创新中变得更加积极参与。

对问题的解决过程透明化、合理化处理结果方式,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理解。

参考文献附录:

〔1〕青年时报2011年6月16日第A12版:

社会管理创新系列报道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方式,值得推广》

〔2〕葛景富.关于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若干问题[J].商业经济,2010,(7)

《理论探讨》2012年第5期(总第168期)页码:

2~3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对策研究张再生1,吴云青1,2

(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2.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7)

〔3〕微博问政看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金宁锐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4〕发文时间:

2004年02月04日文号:

杭政办函[2004]24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