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42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doc

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

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

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

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

  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第二篇计划工作

  (四)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

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5W1H:

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经济性

  4、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5、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

  1.目的或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

  7.规划8.预算

  6、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

  7.制订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7、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2.许诺原理3.灵活性原理4.改变航道原理

  8、限定因素原理:

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

  9、许诺原理: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0、灵活性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11、改变航道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五)目标与战略

  1、目标:

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2、目标的SMART特性:

  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以度量或测量;可以实现;目标之间相互关联;时间限定。

  3、目标的性质:

  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是分层次的)

  3.目标的网络化4.目标的多样性

  5.目标的时间性6.目标的可考核性

  4、目标的作用:

  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

  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5、目标管理:

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6、目标管理的特点: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

  7、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

  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管理人员讲清楚

  3.目标难以确定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5.不灵活的危险

  8、企业核心能力:

是指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9、企业核心能力表现在:

  1.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机能2.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

  3.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4.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

  5.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6.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映

  7.准确迅速满足顾客订单的系统8.整合各种技术创新产品的技能

  10、使命:

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11、战略:

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第三篇组织工作

  (七)组织工作的含义

  1、组织工作:

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工程。

  2、组织结构:

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门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组织工作的内容:

  1.组织职位设计2.组织结构纵向划分3.组织结构横行划分

  4.职权配制5.组织结构的协调6.组织结构的调整

  4、组织工作的特点:

  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5、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1.技术2.外界环境3.组织的规模

  4.组织的生命周期5.组织的战略

  6、组织工作的原理:

  1.目标统一原理2.分工协作原理

  3.管理宽度原理4.责权一致原理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7、目标统一原理:

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合理有效。

  8、分工协作原理:

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出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精干高效。

  9、管理宽度原理:

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适当,就越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10、责权一致原理:

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相对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有效。

  1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对组织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的越适中,就越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12、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是指越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八)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

  1、职位设计:

就是将若干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

  2.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

  3.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

  缺点:

员工因工作单调乏味,产生厌烦和不满情绪,影响了总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为避免过度专业化分工,职位设计的做法:

  1.职位扩大化2.职位轮换3.职位丰富化4.工作团队

  4、职位设计的要求:

  均衡的满足顾客、雇员和组织的利益。

  5、层次产生的原因:

  如果管辖的人数超过人的精力与时间允许的范围,管理的效率将下降。

此时需要增加一个管理层次,通过委派工作给下一级管理者而减轻负担。

如此下去,便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

  6、扁平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

  缺点:

上下级协调较差,同级间相互沟通困难。

  7、高耸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管理严密,分工细致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缺点:

1.协调工作增加。

2.设备与开支、时间与精力增加。

  3.上下级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阻。

4.上层对下层的控制困难。

  5.由于管理严密,影响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管理宽度:

是指管理者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9、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1.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2.面对问题的种类

  3.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4.授权

  5.计划6.组织的稳定性

  10、部门划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1.按人数划分

  2.按时间划分

  3.按职能划分

  优点:

能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有利于实现目标;简化了训练工作,加强了上层控制手段。

  缺点:

专业人员对其他领域不了解;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

第四篇人员配备工作

  (十一)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1、人员配备:

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2、人员配备的重要性:

  1.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2.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

  3、人员配备的原理:

  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2.责权利一致原理3.公平竞争原理

  4.用人之长原理5.不断培养原理

  4、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是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5、责权利一致原理:

是指组织越想尽快保证目标的实现,就越要使管理者的责权利相一致。

  6、公开竞争原理:

是指组织越想提高管理水平,就越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7、用人之长原理:

是指管理者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

  8、不断培养原理:

是指组织越想使其管理者能胜任其所承担的职务,就越需要他们不断的接受培训和进行自我培养。

  (十二)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

  1、选聘的条件(标准):

  1.管理愿望2.管理能力

  2、选聘的方式:

  1.内部提升2.外部招聘

  3、内部提升的优缺点:

  优点:

1.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其是否适合新的工作。

  2.内部成员对组织比较了解,能较快的胜任工作。

  3.可以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

  4.工作有变动机会,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

  5.可以使过去对组织成员的训练投资获得回收,并可判断其效益如何。

缺点:

1.所能提供的人才有限。

  2.会造成“近亲繁殖”。

  3.组织内没有得到提升的人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4、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广泛的来源,并可能招聘到第一流的人才。

  2.给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3.可以避免挫伤组织内没有提拔到的人的积极性。

  4.由于多数应聘者有一定的经验,可以节省培训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

  缺点:

1.不容易对应聘者做出客观的评价。

  2.应聘者对组织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3.会使组织中能胜任但未被选用的人感到不公平,对前途失去信心。

  5、选聘应注意的问题:

  1.选聘的条件要适当。

  2.主持选聘的人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并有伯乐式的慧眼。

  3.注意候选人的潜在能力。

  4.正确对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

  5.敢于启用新人。

  6、管理者考评的必要性:

  1.通过考评可以了解管理者的工作质量

  2.考评是选拔和培训管理者的需要

  3.考评是完善组织工作和调整管理者职位的需要

  4.考评是奖励的合理依据

  7、管理者考评的方式:

  1.自我考评2.上级考评3.群众考评

  8、管理者考评的方法:

  1.考试法2.成绩记录法3.对比法4.自我考评法

  9、管理者培训的内容:

  1.政治思想教育2.业务知识3.管理能力

  10、管理者培训的方法:

  1.理论培训2.职务轮换3.提升

  4.在“副职”上培训5.集体研讨会6.参观考察

  7.辅导

  11、做好管理者培训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培训工作必须与组织目标相结合2.上级管理者必须支持并参与培训工作

  3.教员问题4.学习是自愿的

  5.培训内容必须满足受训者的需要6.培训方法必须有效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五篇领导工作

  (十三)领导工作概述

  1、领导工作:

是指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愿而有信心的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2、领导工作的实质:

  就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沟通、激励等手段,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统一意志和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正式的权力和个人的权力:

  正式的权力(职位的权力)分为奖赏的权力、强制的权力、合法的权力。

  个人的权力(非职位的权力)分为专家的权力、榜样的权力。

  4、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为组织的活动指出方向、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的行为;管理则是为组织的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动的行为。

  5、领导工作的作用:

  1.有效、协调的实现组织目标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3.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

  6、领导工作的原理:

  1.指明目标原理2.目标协调原理3.命令一致原理

  4.直接管理原理5.沟通原理6.激励原理

  7、指明目标原理:

是指领导工作越能式全体人员明确理解组织的目标,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就越大。

  8、目标协调原理:

是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越好。

  9、命令一致原理:

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也就越大。

  10、直接管理原理:

是指管理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越准确,领导工作也就越有效。

  11、沟通管理:

是指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准确、及时的沟通,整个组织就越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12、激励原理:

是指管理者越能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就越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13、领导者的修养的内容:

  1.懂得领导者的知识2.移情作用3.客观性4.自知之明

  14、领导艺术的内容:

  1.决策艺术2.用人艺术3.授权的艺术

  4.指挥和激励的艺术5.集中精力抓主要环节的艺术6.领导变革的艺术

  (十四)团队

  1、团队:

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2、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

  1.协同过程设计或问题解决2.客观分析困难和机会

  3.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4.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更大的创新6.运营成本的减少

  7.增加对组织使命的承诺8.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9.人员离职流动率及缺勤率的降低

  3、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1.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2.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

3.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4.培养未来领导角色的新技能

  5.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6.满足感和认同感

  7.感觉自己参与团队完成的事情远远大于个人所能

  4、团队的类型:

  1.过程改进团队2.工作团队3.自我管理团队

  5、过程改进团队:

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

  6、工作团队(自发型团队):

对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

  7、自我管理团队:

是指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

  8、团队形成的条件:

  1.指导委员会2.团队的结构、领导和成员3.团队的推进者

  9、团队发展的阶段:

  1.形成阶段:

成员首次聚在一起,团队要阐明其目标,确定每个成员的角色,制定规划。

  2.震荡阶段:

成员仍作为个体在思考并做出决定,团队可能涉及到争执、挑战领导者的权力、重新确立目标以及竞争性和戒备性行为。

  3.规范阶段:

关注实现与团队相关的挑战,个人已融合到团队中。

  4.执行阶段:

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在实现目标上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沟通

  1、沟通:

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观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2、沟通的含义:

  1.沟通是双方的行为,而且还要有中介体。

  2.沟通是一个过程。

  3.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是沟通过程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它始于主体发出信息,终于得到反应。

  3、沟通的三种表现形式:

  1.人—人之间的沟通2.人—机之间的沟通3.机—机之间的沟通

  4、沟通过程的七个环节:

  1.沟通2.编码3.媒体

  4.沟通的客体5.译码6.做出反应

  7.反馈

  5、人与人沟通的特殊性: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既包括语言文字的沟通,也包括非语言的沟通。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是消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

  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4.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6、沟通的目的:

  是信息分享,使组织的所有行为在既定目标上保持一致。

  7、沟通的作用:

  1.使组织中的人认清形式2.使决策更加合理有效

  3.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统一组织行动

  8、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

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

  缺的:

刻板,沟通速度很慢,有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

  9、正式沟通的形式:

  1.链式沟通2.环式沟通3.Y式沟通

  4.轮式沟通5.全通道式沟通

  10、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

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消息”。

  缺点:

难于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可能导致小集团,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第六篇控制工作

  (十七)控制工作概述

  1、控制工作:

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2、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1.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要进行控制

  2.控制工作可以维持或改变其他管理职能活动

  3、一般控制与控制工作的比较:

  相同点:

1.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2.都有两个前提条件:

控制标准、控制机构

  3.都包含三个基本步骤:

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不同点:

1.一般控制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反馈,它的纠正措施往往是立刻付诸实施的,而控制工作要复杂得多。

  2.一般控制中的反馈信息是一个简单的信息。

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信息是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3.一般控制的目的是维持系统活动在某一平衡点上。

控制工作的目的不仅要按照原定计划维持组织的正常活动,实现既定目标,而且还要力求使组织有所创新,以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

  4、急性问题和慢性问题:

  组织中往往存在两类问题:

一类是经常产生的可迅速、直接的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急性问题,容易被人们发现、承认和解决;另一类是长期存在、会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问题,人们对其存在已经习以为常,不容易发现或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和解决。

  5、管理突破:

是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6、管理突破的步骤:

  1.论证必要性2.组织落实3.进行诊断

  4.治疗过程5.克服阻力6.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7、控制工作的类型:

  1.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

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2.按控制原因或结果分: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8、现场控制:

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管理者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9、反馈控制:

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

  10、前馈控制:

管理者运用最新信息,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将其同计划进行比较,在必要时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11、间接控制:

人们常常会犯错误,不能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他们往往根据计划和标准,追查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才去纠正。

  12、直接控制:

合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他能觉察到正在形成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3、控制工作的要求:

  1.控制系统应符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6.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14、控制工作的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2.组织适宜性原理3.控制关键点原理

  4.例外情况的原理5.直接控制原理

  15、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

是指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设计的控制系统越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也就越能有效的为管理者的需求服务。

  16、组织适宜性原理:

是指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