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42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0公共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念和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

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二、填空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_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

4、创立财政学的是(A)

A、亚当·斯密B、威廉·配第

C、凯恩斯D、拉弗

5、西方最早的财政学著作是(B)

A、《国富论》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四、简答:

1、何谓公共经济学?

其内容是什么?

答: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指政府及所属部门)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其内容主要包括:

市场缺陷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债理论;多级财政等内容。

2、公共部门对外部性的矫正

(1)课征税收(庇古税)。

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数量的税收。

环境污染税:

如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噪音税、垃圾税等。

(2)发放补贴。

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数量的补贴。

(3)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是指政府部门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

政府部门可以限制个人或企业所从事的具有负外部效应的经济活动。

五、论述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

答:

一是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高税率的消费税和遗产税,分别从收入的取得、使用和转移等不同环节,降低高收入者的过高收入水平;

二是安排社会保险支出、社会救济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过低收入水平;三是增加公共投资,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

四是颁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以反对歧视;

五是扶持工会等对抗垄断的组织。

第二章公共选择

一、名词解释

公共选择

二、不定项选择

1、(A)由于公共选择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A、布坎南B、亚当·斯密

C、凯恩斯D、拉弗

2、个人偏好显示的途经(ABCD)。

A、发言B、投票

C、反叛D、进退

3、集体选择要经过(AB)来进行。

A、立宪B、货币

C、行政和司法D、投票

4、(A)认为现代民主制度下,公共部门无法把社会成员对于公共产品的不同个人偏好加总成一个集体的偏好。

A、阿罗B、博尔达

C、孔多塞D、科尔曼

5、(ACD)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铁三角。

A、当选代表B、选民

C、官僚D、利益集团

三、简答:

1、直接民主制度下预算方案的公共选择的规则

一致同意原则,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弃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

2,多数投票原则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中半数以上比例认可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一种集体决策规则

第三章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

一、名词解释

购买性支出:

是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直接影响生产与就业。

是政府用来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二、填空

1、行政管理支出按费用要素区分,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2、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职能所需的费用。

3、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指政府投资就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三、不定项选择

1、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2、政府干预卫生事业的主要理由(ABCD)

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B、医疗卫生市场信息不对称

C、部分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或具有外部性D、保险市场的缺陷

3、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直接因素有(ABCD)

A、经济总体增长水平B、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

C、行政效率D、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

4、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以下考虑(ACD)

A、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B、关系人民生活福利的项目

C、反垄断的需要D、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5、一般来说,属于混合物品的是(AB)

A、高等教育B、高中教育

C、初中教育D、某希望小学提供的教育四、简答

1、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2、政府干预卫生事业的必要性。

3、如何对文教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第三章公共支出——转移性支出

一、名词解释

转移性支出----转移支出是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如捐赠支出、失业救济金、企业补助金等。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对一部分社会成员提供补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

二、填空

1、我国基本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2、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以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

为主。

三、不定项选择

1、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AB)等类型。

A、社会保险型、节俭基金型B、社会救济型、普遍津贴型

C、社会救济型、普遍基金型D、社会保险型、普通津贴型

2、我国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管理,主要内容有(ABCD)

A、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B、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C、农村“五保户”救济D、灾民救济

四、简答

1、财政补贴的分类。

答:

政府财政统计中的财政补贴项目是一种会计分类,不具有很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所以,理论界对于财政补贴还有若干其他分类:

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2、简述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答:

(1)社会保险型。

社会保险是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

(2)社会救济型。

社会救济是保障计划的一种方式,用资金或物资帮助生活遇到困难的人称为救济,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生活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的救济称为社会救济。

(3)普遍津贴型。

普遍津贴是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

(4)节俭基金型。

节俭基金是政府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

在这种计划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依法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但这部分资产要由政府负责管理。

五、论述

试述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主要原因。

答:

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由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个理由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

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型经济,可以使社会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这也是市场为人们称道的原因。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种种缺陷,其中之一就是市场的分配机制必然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分配不公,甚至使一部分人最终在经济上陷入贫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措施来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

必须由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二个理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社会保障支出随经济周期而发生的反向变化,可能弱化经济周期的波幅。

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也就是繁荣的年代,失业准备基金不但增长,而且还对过多的支出施加稳定性的压力;相反,在就业较差的年份,失业准备基金使人们获得收入,以便维持消费数量和减缓经济活动的下降程度。

政府之所以必须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2.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3.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

4.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第四章税收

一、名词解释

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式,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二、填空

1、按课税对象性质可将各税种可分为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商品课税

2、、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

3、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三、不定项选择

1、税制三要素是指(ABD)。

A、纳税人B、纳税对象

C、税目D、税率

2、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CD)。

A、实物税B、货币税()。

C、价内税D、价外税

3、我国税制常用的税率形式主要包括(ABD)。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D、定额税率

四、简答

四、简答

1、简述税收的“三性”特征。

答: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2、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答: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第五章公债

一、名词解释

二、国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三、债务依存度-----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信赖程度。

二、填空

1、国债还本方式主要有:

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和以新替旧偿还法。

2、国债还本资金来源有以下几种。

设立偿债基金、预算列支、举借新债。

3、根据国债发行价格与其票面值的关系,可以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三种发行价格。

三、不定项选择

1、控制债务负担率方法有(ABC)。

A、控制基本赤字B、国债利率适度

C、强调国债投资效益D、减少国债利息支出

2、国债顺利发行的利率取决于以下因素(ABCD)。

A、市场利率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D、社会资金余缺状况

3、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主要指标有(C)。

A、负担率B、借债率

C、国债余额D、偿债率

四、简答

1、简述李嘉图的等价定理。

答:

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其推理并不复杂,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

李嘉图等价观点的逻辑基础是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

即假定能预见未来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通过发行国债而不是征税为政府支出筹资,并没有减少消费者生命周期内的总的税收负担,唯一改变的是推迟了征税的时间。

根据李嘉图学派的观点,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能准确地预见到无限的未来,他们的消费安排不仅根据他们的现期收入,而且根据他们预期的未来收入,为了支付未来因偿还国债而将要增加的税收,他们会减少现时的消费,而增加储蓄。

从本质上,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中性原理:

认为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国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2、分析国债的负担。

答:

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认购人负担。

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认购者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者的实际负担能力。

(2)政府负担。

即债务人负担。

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

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3)纳税人负担。

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

当然,在现代普遍实行以新债还旧债的国债制度下,虽然可以不需增加当前税收来偿还国债,但持续以新债还旧债气就会不断增加债务余额。

(4)代际负担。

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

五、论述

试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试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

各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实践证明,国债是具有经济效应的,而且在财政政策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国债的政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

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政府也可以采用增税和向银行透支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

但比较而言,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

(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准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筹集建设资金。

国债既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又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似

乎无法辨别两种功能的不同。

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仍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区分。

比如,我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资金占50%左右。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绝对数和比重都较大,如果不发行国债,势必要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从这个角度讲,发行国债具有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

(3)调节经济。

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部分财力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改变既定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这部分财力用于消费,则扩大社会的消费规模,使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向消费一方偏移;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是政府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过程。

国债不仅是财政政策手段,而且是金融政策手段,国债券是可以流通债券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短期国债券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调节货币需求与供给的重要手段。

 

第六章多级财政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联邦制是指各级政府为共同履行公共经济职能,各自拥有一定财权和财力的制度。

2、分税制的要义包括:

各级政府明确划分各自的支出责任;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结合税种特点,划分税收收入及相应的管理权限;实行纵向的转移支付。

二、不定项选择

1、、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包括(AB)

A、关税B、消费税

C、个人所得税D、印花税

2、2002年起,我国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主要包括(ABCD)

A、增值税B、证券交易税

C、个人所得税D、资源税

3、以下(B)应由中央政府征管,这样方可取得矫正负外部效应的效果。

A、房产税B、环境污染税

C、使用费D、营业税

4、根据我国分税制体制的内容,以下(ACD)是属于地方税。

A、房产税B、印花税

C、契税D、营业税

三、简答

1、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就是把辖区比作俱乐部,研究在面临外在因素的条件下如何确定其最优成员数量的一种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有两条:

第一、随着某俱乐部接受新成员,现有俱乐部成员原来所承担的成本就由更多的成员来分摊;

第二、新成员的加入会使俱乐部发生拥挤,从而使设施更加紧张。

显然,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应界定在这样一个均衡点上:

新成员加入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拥挤成本)与由于新成员分摊成本所带来的边际节省恰好相等。

2、美国经济学家蒂博特提出了著名的“以足投票”理论,又称蒂博特模型。

蒂博特认为,人们为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总想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的最佳组合,当他们在某地发现这种组合符合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目标时,他们便会聚集在这一辖区内进行生活和工作,并接受和维护该辖区地方政府的管理。

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以足投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