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44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0.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科荣: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讲义.doc

第一讲  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概述(上)

1.前言

2.物流管理概述

3.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二讲  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概述(下)

1.不同视角看供应链管理

2.中国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3.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第三讲  上游供应链——采购物流管理(上)

1.采购发展的五个阶段

2. 采购策略

第四讲  上游供应链——采购物流管理(下)

1.采购物流的组织

2.电子采购

3.库存管理

4.采购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第五讲  内部供应链——生产物流管理(上)

1.生产网络集成

2.生产供应系统

第六讲  内部供应链——生产物流管理(下)

1.厂区布局优化

2.生产物流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第七讲  下游供应链——配送物流管理(上)

1.配送物流模式分析

2.配送网络优化

(一)

第八讲  下游供应链——配送物流管理(下)

1.配送网络优化

(二)

2.配送物流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第九讲  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信息化(上)

1.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2.物流流程分析

第十讲  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信息化(下)

1.供应链信息一体化

2.中国物流信息化进程

3.物流信息化成功案例分析

第十一讲  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合作(上)

1.物流合作的必要性

2.第三方物流

第十二讲  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合作(下)

1.第四方物流

2.物流合作成功案例分析

第一讲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概述(下)

(一)物流管理的内涵

物流管理作为物流的总体概念,不仅仅包括了物料流,更主要的是包括了信息流,在图1-1上可以看到,信息流的重要性远超过了实物流的重要程度,信息流其实远早于物资流。

也就是说,首先有了超前信息,在市场上获得了所需要的客户需求信息,经过销售计划的制定、库存生产计划的制定,以及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制定,最终才能到供应商市场上取得零部件和原材料。

图1-1物流管理系统图

 

在超前信息流运作完之后,才开始有一个真正的实物流。

实物流和信息是并行的,也就是说,实物流是需要有标识的,是需要有信息跟踪的。

经过采购物流的环节、生产的环节,最后经过配送送到最终的客户手上去。

在整个环节当中,信息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看到,通过对供应链里面物流管理的整体规划,也就是对信息流和实物流的合理规划,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最优化。

 

(二)物流的优化

物流的优化是一个多维的优化。

通常所说的八个适宜,就是在质量、时间和价格等这个张力三角里面去实现多维的优化,有适宜的数量、适宜的目标、适宜的地点、适宜的时间、适宜的质量,通过适宜的人员和适宜的信息去运作,最后其成本也必须是适宜的。

图1-2物流的多维优化图

 

在这么复杂的多维优化的环境下,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优化。

物流优化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更多的是一个艺术问题,应该通过专业人员自己的经验,把这个优化做的像艺术品一样。

物流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有巨大的推动力。

首先,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经济的发展,对物流有很大的推动力。

大家知道,经济的全球化要求零部件在全球进行采购,这就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物流合作和物流服务,又为物流社会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土壤。

在这里,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会对物流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物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支撑。

信息流是物流非常关键的环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流的畅通、优化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现在,资源变得越来越紧俏了,石油问题、中国的能源问题,都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基于这个资源的可及性,采取一些优化方法来降低物流的成本和能耗,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三)物流管理的演化

传统的物流模式,也就是最初的物流管理,采购环节、加工环节和配送环节是脱节的,在每个环节之间都有一个比较大的仓库,去衔接各个环节之间的业务。

这种最初的模式,库存非常大,制造业平均每年的库存周转率只有六到七次。

 

1.第一阶段,从配送物流开始

配送物流就是把成品配送到客户手上去。

库存积压会带来成本的压力,随着增值链的后延、价值的增加,成品本身的价值在库存里积压,资金的占有量比原材料要高。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做的是减少成品的库存,就是把加工、制造环节和配送环节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这样做带来的是成品库存的优化,同时又对配送即客户的订单运送带来了更有效的执行手段。

这个阶段大约是1965到1985年之间。

 

2.第二阶段,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出现

这个阶段把采购、加工到配送作为一个整体环节来看,中间不再有一个大的仓库,而只有一个小的缓冲区域,也就是库存的降低不仅仅是在成品上,而且也体现在制品和原材料上。

通过物流一体化的建设,尤其是借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给企业引入了ERP和物流管理系统之后,使企业物流的整体优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3.第三阶段,供应链管理

前两个阶段物流一体化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空间的挖掘,是很有限的。

在第三阶段,要考虑物流管理往上延和往下延的措施,也就是说要对供应商和供应商的供应商进行整合,要对客户和客户的客户进行整合。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供应链上的整体的最优将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不仅是从企业局部降低库存,而是从整体的概念上去降低库存。

 

4.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一体化发展的产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主宰者称为第四方物流公司,就是说它从事的不单单是第三方物流的仓储运输或者一些局部的服务,而是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

也就是说,由一家公司对它的整体进行优化,在战略层面上,从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上整合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流程。

 

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运输、加工、分销直至最终到客户手上环环相扣的一个网络体系。

它起始于供应商的供应商,延伸到客户的客户,直至最终客户。

 

(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物质流和服务流进行系统规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更准确的描述应该说是供应网络管理,因为它所管理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链条,而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网络体系。

在图1-3上可以看到供应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实际上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供应网,即从原材料的供应商一直到最终客户的错综复杂的网络。

图1-3供应网络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组成

供应链管理的组成部分经常从三大部分来看:

①上游供应链。

就是它的上段物流经常与采购物流的管理相提并论;

②内部供应链。

也就是生产、制造环节的供应链环节,人们通常叫它内部供应链,也就是生产物流管理;

③下游供应链。

指的是与分销、配送相连接的下游供应链部分。

物流管理包含有实物流、信息流,供应链管理则多了一个服务流和一个资金流,对资金流的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很重要的内容,也是非常核心的内容。

 

(三)供应链管理的原理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包括四个部分:

首先,从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上去研究供应链:

另外,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及供应链管理的绩效系统都是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供应链管理要遵循七个准则:

Æ以客户为导向

Æ运用物流管理的理念来管理供应链

Æ客户关系管理

Æ销售和生产计划的集成

Æ采购和生产的柔性化,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基本的准则

Æ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的形成

Æ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三大支柱是合作、流程和信息技术。

这三大技术支撑是学习供应链管理最核心的部分。

流程作为它的中心支柱,对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做任何工作都要从流程开始,这是中国企业经常忽视的环节。

在供应链管理上,合作的理念已经跨越了企业的边界,以战略合作伙伴的模式来推动整个供应链整体的最优。

建立在最优流程上的信息技术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技术,供应链之所以能够运作起来,就是因为人们能把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通过合适的信息技术,将他们的信息无缝对接起来,使所有参与者能够同步掌握市场的信息变动。

对供应链的管理要分类、分行业来考虑,考虑到各个行业的配送、采购和生产的复杂性,这里对一些主要的行业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4供应链管理的行业分类特征

 

在这个分类分析图表里可以看到,右下方的区域,甚至一直到中部这个区域的行业,做供应链管理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能够反复地对供应链进行重复运作,供应链建设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的。

如果造一件产品就做一个供应链管理,收效是不明显的,可能会有些得不偿失。

工程项目更多的是用项目管理的手段来实施,也就是偏左上角部分的内容。

 

(四)供应链管理的潜力

供应链管理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最主要的是存在着目标冲突:

Æ首先,企业内部各环节的矛盾冲突是非常明显的。

Æ采购有一些优化的模式,它要采购到更低的价格,要有更多的供应商来供选择。

Æ制造部门往往希望能够排出大批量的生产计划,不要改变。

Æ配送希望能够有更低的配送成本。

Æ销售部门希望能够向客户大开海口,承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原材料到加工、配送,一直到销售,各个领域有它相互之间的目标冲突。

 

(五)敏捷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目标冲突使供应链管理面临挑战,挑战还体现在产品的多样性增加上。

 

1.产品的多品种多样性挑战

如果是在单一产品或者品种比较少的情况下做供应链管理,难度就会小一些,因为对供应商的管理、对生产环节的管理、配送环节的管理是比较容易的。

 

【案例】

从汽车制造的例子看,过去的车内饰件品种比较少,现在就不同了,一个座椅的复杂程度听起来就让人咂舌,有各种各样面料的座椅,可以是保温的,可以是加热的,可以是制冷的,可以是自动调的,可以是带记忆的,也可以是机械调的,各种各样的品种相互之间是一个乘数的关系,得出来的是座椅品种的一个爆炸性的多品种管理,它比最初的数据管理难度大得多。

这样,供应链管理本身在内部供应制造这块就有了很大的难度。

 

2.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

一个产品推向市场,它的物流运作或者供应链环节运作最难的是启动和结束阶段,产品往市场推的时候,生产不稳定,客户的需求也是不稳定的,好多客户处于观望阶段,这个阶段的产品生命周期属于起步阶段,给供应链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从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看到,有一个爬坡阶段,有个稳定的阶段,到最后从市场上消失,整个的生命周期中在中间这一段来做供应链管理难度不大,因为这是一个稳定的过程。

难的是在起步阶段,也可叫它爬坡阶段;另外产品最后从市场上消失的阶段也是比较难的。

在这两个阶段中,对库存的把握,对供货能力的把握难度都是非常大的,现在正好缩短了中间的这一段,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

客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消费者希望每天产品都要降价,希望生产商的交货能力强。

 

4.全球化的挑战

供应链拥有者、供应链参与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行为是不统一的,全球化给供应链的管理也带来很大的难度。

人们既想通过降低成本、降低库存来实现供应链最优,同时采购又是全球采购,又是远距离的运输,这就给库存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全球化本身就已带来了难度。

 

【自检1-1】

供应链管理要遵循的七个准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1

第二讲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概述(下)

 

不同视角看供应链管理

 

1.新战略的挑战

在执行新战略的时候,面临的困难也是非常大的,到底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能不能被领导所接受,或者被其他的企业同事所接受?

从企业内部管理到供应链管理有一个过渡过程:

首先,从企业的视角来看,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都在优化自己的工作,通常叫成本优化中心。

两个相邻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他们之间常常是通过文件和报表来沟通的,而有些文件和报表常常会压在办公桌上一段时间,这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沟通不畅管理不顺。

整个企业就像一个管道,它的流量受瓶颈最小地方的制约。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部门进行大量的采购,造成库存积压;生产部门在组织生产时,不愿意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而是尽量大批量地安排生产;客户服务部门对客户做了大量的承诺,但是因为内部环节有问题,它的物流量即最终的产品却非常有限。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打通了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通过内部的ERP系统和一些管理机制,让瓶颈彻底打通,就会形成一个快速的反应机制,形成可以信赖的订单执行体系,形成比较合理的价格。

客户对这样的企业会增加满意度。

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企业和企业建立联盟之前,他们之间是互不信任的。

各个企业可以把自己优化得非常好,但是两个企业之间信息是不透明的,是通过订单来运作的,企业的库存数据也不可能告诉供应商。

左图:

采购人员的做法是非常典型的,他给供应商施加非常大的压力,尽管他知道供应商在供货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但他仍然要求供应商要保质保量地把货送来。

实际上他还有一个月的安全库存,如果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供应商,供应商就可以按部就班地组织生产,降低成本,运作得更合理。

但这种事情在两个企业之间,就像隔一堵墙一样难以行通。

克服了上述种种弊端,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会变成最优秀的企业,因为在供应链上具有非常光滑的管道,没有狭窄的瓶颈,企业之间的物料流也可以非常畅通,就像快车一样在飞跑。

但也可以看到,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就像蜗牛一样在爬。

一个企业到另外一个企业的信息传递就是订单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就会出现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也就是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动的时候,最先做出反应的企业,是供应商的供应商。

而上端的供应商是最后得到变化信息的。

因为通过一步步的订单的运作把信息传到他那里的时候,市场的变动早已经过去了几天、几个星期甚至数个月了。

供应链越长,时间效应就会越长。

 

【案例】

如果前面出了车祸,那么离它最近的这辆车看到之后就会立即踩刹车,把车速降下来;离它稍远一点,在这辆车后面的车看到刹车之后,还要有时间做出反应,因为眼睛有个反应时间,再踩刹车还得有个时间;这样逐步地往下推,也就是说,如果前面出车祸了,后面车子要彻底停下来,影响会推到大概两公里以外的一辆车,这辆车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因为它还没看到前面那辆车踩刹车的信号,就是说这个信息还没传递到他那里。

最后就出现一种情况,刚上高速路的司机,在猛的加速往前跑,虽然前面的车已经彻底停住了,但它还在加速。

 

在供应链上就存在这种情况,市场上某种产品已经滞销了,但是和它配套的零部件制造商,可能还在拼命地组织生产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积压和报废是难免的。

这就是所谓的“牛鞭效应”。

一个很小的市场波动,最后带来的是它的上端、前端的供应链的一个大幅度的波动。

波动的范围之大让大家有时候会感到非常得震惊,非常得可怕,当然它的放大并不意味着把这个产品销出去,市场的需求量是受最初的市场需求所制约的,所以最终会出现有的产品要报废或更大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真谛就是要把企业和企业之间订单运作的模式,即蜗牛一样的信息流变成一个快速的信息流,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来实现供应链参与者的信息共享,达到市场的变动让整个供应链的参与者同时获取信息,最终可以从高速公路的堵车状态转变成高速列车的模式,各节车厢之间的硬性连接,就是信息流彻底的无缝对接。

 

中国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企业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经常有企业负责人问,有没有新的管理理念?

他们喜欢追求新的东西,但是当这些新的东西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得不够时,就很难在企业推广。

还有中国企业经常重技术、轻流程,这也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典型的运作行为。

 

(一)思维方式

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的时候,有些企业往往不考虑自己企业的真正的起点,忽视自己企业业务流程的个性,经常是先把供应商选定了,再去谈需求。

还存在重设备供应商,对设计和规划机构不认可的局面。

 

【案例】

在工厂建设中,华丽的外表是挡不住内部不合理的布局的。

有的企业在规划的时候,给的时间很少,认为这项工作是不重要的,或者是价值不大的。

但是后期的变动往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

在国内经常可以看到这种逆向规划的情况,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应该先设计流程,再选择合适的技术来支持这个流程,最后建一个漂亮的建筑去实现它,这是正常流程的做法。

在中国的企业里,经常是先建成漂亮的房子,然后再去找设备商买设备,买完设备摆设的时候才发现流程不畅。

这是中国企业里非常典型的思维上的问题。

 

(二)物流标准化建设

中国物流的开展还面临着标准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1.托盘多种标准并存

企业有好多托盘、用料箱,但是它的标准不一致,世界各地的标准在中国都有体现,多国标准并存,相互之间没法实现共用。

-欧洲标准:

1000×1200;800×1200

-美国标准:

40×48

-日韩标准:

1100×1100

-澳大利亚标准:

1140×1140;1067×1067

 

2.单元化程度低

单元化程度低也会给物流运作带来非常大的问题:

Æ原材料入口区域杂乱

Æ入库前改换包装与倒货工作量大

Æ分拣理货效率低,流程时间长

Æ包装破损率高,改换包装与清点货物带来诸多质量问题

Æ不利于物流系统现代化与高效化

Æ难以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安全、方便、合理、降低相关劳动)

Æ物流整体作业效率低

Æ物流成本高

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一套标准的体系,把物流里面最基础的东西,像托盘、周转箱,每天运作物流所需要的基本单元标准化、系列化,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三)物流园区建设缺少规划

中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盲目性,好多地区盲目发展物流园区,认为这样能赚到大钱,实际上这种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物流业本身是服务业,不可能赚到很大的钱,但是物流业本身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确实是第三利润的源泉。

因为国内的物流运作成本非常高,挖潜是非常可行的做法。

在园区规划中,经常面临着在需求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就来定位,最后设计成千篇一律的功能,布局上也缺乏经验,根本不可能实施。

 

(四)建立物流网络系统非常困难

中国的物流服务业正处在起步阶段,但物流企业的网络系统建立却非常困难,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南方和北方发展也不平衡。

 

1.物流量本身不对等

在不对等的情况下,物流的操作本身就很难,例如,一天有十辆车的货运往长春,但是从长春运往上海的货没有这么大的量,就没办法做到整体的最优。

 

2.物流服务企业服务内容单一

运作简单,好多公司规模非常小,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又一问题。

当然,物流外包部分的整个业务量还非常低,和发达国家相比潜力非常大,所以说早日介入物流服务行业,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物流成本过高是制约中国内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由于中国企业不懂得怎么把物流合理地外包出去,所以,它们对物流需求还不是特别的旺盛;而提供服务的企业,由于实力非常弱,也不可能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这几年,公路运输发展得非常快,这是非常可喜的。

短途汽车运输也非常有效,但是中国幅员辽阔,都用汽车运输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铁路运输要跟上来,政府在“十一五”计划里,大力发展铁路货运的想法是非常及时的。

中国的整个集装箱化程度非常低,世界货运量里65%是集装箱化的,而中国只有2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物流水平也不可能有更大的提高。

 

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

DELL公司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客户需求和供应商的有效对接。

通过有效对接,尤其是在整个管理环节上的优化措施,使它的平均库存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它只有10天的存货,和行业平均80天到100天的存货期相比,它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

另外,它是通过对资金流的管理实现了很好的资金回笼。

从客户手上收到的资金超前于它支付给供应商的资金,超前了5天的时间。

戴尔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这5天的时间,它可以用这些资金再做资本运作,取得更大的利润,可见它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

沃尔玛也是通过这种措施,通过信息流的优化,通过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来实现它的各个销售网点以及和它的供应商之间信息的无缝对接。

沃尔玛甚至为此专门发射了自己的商业通信卫星,来专门传递自己的大量数据,全世界各地的销售数据都汇集在总部,这个信息处理完之后,马上就会传给各家供应商,让供应商知道他的产品在全球各地销售的状况,甚至可以告诉他的销售群体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运作模式,它的精髓也在于信息系统建设。

第三个案例介绍德国钢铁行业的一个案例。

前边在讲到供应链管理评估体系的时候,曾经提出了KPI的概念,就是特征指标,要评估一个企业的优劣必须拿一些特征的指数去看。

 

【案例】

在对一家德国大钢铁集团的30家子公司进行评估时,发现其中有17家公司采取了特征值的方式,这些特征值有75%是可比的,在这个基础上对它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并且启动了优化的项目。

其中常用的特征指标前三位依次是库存量、准时供货率、客户投诉率。

从这些特征指标的评估上,可以看出这个企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的状况。

其中有些流程的指标,比如流程时间、订单的履行时间、投诉率、生产率等作为流程的指标定义。

另外,还有一些金融方面或者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有库存的价值,有绝对物流成本即物流成本的总值以及单位物流成本即每一吨的价值,比如汽车行业,就可以算到每一辆车的物流成本。

 

还有一些资源的特征指标,比如库存量、库存的周转率等,对外部的一些特征指标经常就供货的可靠性来定义。

在这个项目中启动了一些相关的项目来优化供应链体系,对其中的三种材料做了比较:

碳钢、不锈钢和一种特殊材料,其中有34%的项目涉及提高生产效率,有35%的项目涉及改善配送,即从生产到客户的整个物流过程,还有12%的项目涉及销售。

图2-1德国钢铁企业特征指标调查情况

 

一个项目启动之后,通过改善内部计划、降低库存,可以达到下面的效果:

图2-2通过改善内部计划降低库存

 

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可以看到碳钢能够降低10%的库存,不锈钢降低了5%,特殊材料降低了7%,综合指标降低了8%,这仅仅是通过启动内部一些计划管理的项目来实现的。

除改善内部计划以外,还可以通过协调外部关系来降低库存。

外部关系一个是供应商方,另一个更主要的是客户方,可以通过和客户之间的有效合作来实现整个库存的降低。

外部项目的协调所达到的效果,碳钢只降低4%的库存,不锈钢降低了9%,特殊材料降低的幅度是最大的,平均的综合指标是8%。

把这些库存的降低指数折算成欧元,可以看出它的潜力有多大。

可以降低的范围:

碳钢是3个亿,不锈钢是2个亿左右,特殊材料将近1.5个亿。

最终可以释放出超过6亿欧元的库存积压成本。

通过这样的项目运作,可以有效降低库存,以便把企业有效的资金用在其他的业务上,可见,库存的降低能够有效地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自检2-1】

中国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