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45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docx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四章《多彩的光》word全章学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光源和光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3.能用光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⑴观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⑵深夜用手电筒照射远处的物体,光束是怎样传播的?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光源

阅读课本P50—P51上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的光源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是光源吗?

二、光的传播路径

活动1:

利用激光灯、玻璃水槽、水、牛奶、墨水、蚊香、粉笔沫、火柴等器材。

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思考:

为了让光路清晰你准备选择哪些器材。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师沿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二、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阅读课本P5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物理学中引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应用了光直线传播,例如:

A影子的形成

B射击时用的“三点一线”

C排队时只要排头挡住后面的人,队伍就整齐了。

小组内交流并解释以上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例,还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光的传播速度

阅读课本P53并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

 

为了使光路清晰,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显示光路,找出最佳方案。

 

多举一些生活实例,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1课时——光的反射规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能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3、光的反射定律简洁、对称,领略物理学的美。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收集有关光污染的例子,找出光污染的原因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活动一:

各小组同学从不同方向用激光灯照射平面镜,看到天花板上星光闪闪。

请你描述光在反射时的路径,并说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问题:

光在发生反射时遵守什么规律呢?

活动二:

如图所示用一根竹签斜插在泡沫板上表示入射光线,

请你用另一根竹签大致表示出反射光线的位置,并说出你的

观点,写在下面。

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思考:

(1)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光路,需要哪些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让光线比较清晰的显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研究二者大小关系时,测量一组数据还是测量多次数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利用下列器材:

激光灯、平面镜、量角器、硬纸板、蚊香、

火柴、白细线、泡沫板、竹签中的部分器材验证你的猜想。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入、反、法

三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入射光线位于

法线(“左”“右”)侧

反射光线位于

法线(“左”“右”)

入射

角α

反射

角β

1

2

3

分析与论证:

(1)观察第2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第3、4两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第5、6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活动三:

让学生分别用激光灯照射放在课桌上的平面镜和白纸,观察天花板上的光斑有什么变化,白纸是否能反射光?

阅读课本P55图4--16说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面反射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反射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

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在学生描述反射光线的位置时引入: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名词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光的可逆性,和三线重合的情况。

 

(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设计实验能力。

3、了解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应用。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站在家里的穿衣镜前,认真观察镜中的“你”。

比较你和像的大小、到镜子的位置关系。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哪些规律?

猜想与假设:

利用桌面上的平面镜,观察镜中蜡烛的像,改变蜡烛与

平面镜的距离,你认为像的大小和位置怎样变化?

说出

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

(1)把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观察镜中的像,你能比较像和物

的大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借助一支相同的蜡烛,能把它放在镜后和像比较大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换用玻璃板,你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吗?

物和像到镜面

的距离如何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利用玻璃板、支架、蜡烛、火柴、方格纸、刻度尺等器材完

成该实验,说出你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1

2

3

分析与论证:

比较第2、3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第2、4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张白纸接受投影仪的像,你能用白纸接受到玻璃板成的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球面镜:

阅读课本P57完成下列问题:

1、凹面镜:

对光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面镜:

对光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实现由玻璃板到平面镜的转化。

 

介绍实像虚像的区别。

第三节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⑴在空纸杯的内壁(侧壁下部)做一个标记,让激光笔(也可用普通手电筒蒙上带孔的厚纸片代替)发出的光斜射到标记处,如图所示。

保持纸杯和激光笔不动,向纸杯里加满水,激光笔发出的光还照在标记处吗?

⑵把一根筷子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1:

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激光束从空气(有烟雾)斜射向水中,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1.请描述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2.在右图中画出光传播的大致路径。

并仿照光的反射光路图,画出法线,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填一填

⑴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与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活动2:

实验探究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⑴如图所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测量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

⑴如图所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测量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⑷将光具盘的上半部分沿直线NN’向后折转一个角度,上半部分的光具盘上还有折射光线吗?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3.在实验中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请简要记录在下面:

 

填一填

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

三、光的折射规律的运用

活动3:

解释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的原因。

请思考讨论:

1.如图所示,筷子上A点的光是从(介质)射入(介质)而进入人眼的。

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传播的方向。

2.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

3.人们逆着光线看过去,感觉光线好似来自A点还是A1点?

为什么?

4.筷子在水中的其他各点情形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起来筷子浸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折起了。

说明

 

光具盘可用硬纸板画制,能沿直线NN′转折。

该套器材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第四节光的色散

学习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什么是光的三基色。

2、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认识白光是复色光。

3、揭开颜色之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世界里,色彩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他们都是有哪些颜色?

你能说出几种?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光的色散

活动一:

取一个三棱镜固定在一端开口的盒子内,让一束阳光斜射向棱镜,观察太阳光经棱镜折射后的现象。

 

 

可以看到:

太阳光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二:

光的三基色

活动2:

营造斑斓的色彩

在三只手电筒上分别蒙上红、绿、蓝三种透明胶片,将手电筒发出的光投在白纸上,让它们照射的光斑交替重叠,你能观察到白纸上有几种颜色?

阅读课本64页找出颜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颜色:

活动3:

分别用红、绿、蓝色激光灯照射盒子内的红等布条,观察布条的颜色?

然后用绿色激光灯重做上述实验。

 

思考:

(1)当你看到红布条时,是什么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2)当你看到布条呈黑色时,是因为没有光进入眼睛,你认为红布条反射什么光,吸收什么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即只反射______的光,

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吸收。

活动4:

用红色灯泡分别照射到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玻璃板上,观察下面的白纸上呈现什么颜色,然后再用其它颜色的灯泡重做上述实验。

结论: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

即允许_______的光通过,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吸收。

说明

 

为增强实验效果可在有厚窗帘的教室或实验室进行。

盒子长约50cm左侧开一条狭缝。

 

若手电筒光线不强,可用投影仪代替。

 

为增加实验效果,盒子内部尽量不要透光。

第五节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学习目标

1.知道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经历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养成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⑴利用家中的放大镜或老花镜,在阳光下寻找其焦点,并在焦点处放一火柴或易燃品,观察其能否燃烧。

⑵利用放大镜或老花镜观察纸上的字或窗外的树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凸透镜

活动一:

1.能否把桌面上的透镜分为两类?

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利用激光灯、矿泉水瓶、蚊香、火柴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思考一下如何把光线显现出来?

看一看谁的方案更可行?

并画下光路图:

 

填一填

⑴主光轴是:

_____________;光心是:

____________

(2)焦点是:

_______________;焦距是:

____________

二、凸透镜成像

提出问题

活动二:

拿凸透镜分别观察课本上的字和远处的大树,看到的像一样吗?

你认为凸透镜成像有何规律呢?

猜想:

同一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大小、倒正不同的像呢?

凸透镜成像情况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填一填

(1)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简称为_______________(u).

(2)像到光心的距离简称为__________________(v).

设计实验:

思考:

1.为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上蜡烛、透镜、光屏三者的高度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

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的距离,观看成像情况,比较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注意:

1.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

2、为了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应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凸透镜焦距

f=__cm

实验次数

像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物距u/cm

像距v/cm

1

缩小

2

缩小

3

放大

4

放大

 

分析与论证:

1..比较1、2两行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3、4两行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把蜡烛放在焦距以内时,光屏上还有像吗?

通过透镜看蜡烛

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______________之间时,成缩小、倒立的_____________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________之外时,成放大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_____________以内时,成__________、正立的虚像。

交流与合作:

各组交流,比较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否相同。

说明

 

感受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加深对焦点、焦距的认识。

 

由实验现象,很自然想到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指导学生认识光具座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有关数据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用不同的透镜,得出相同的结论,体验结论的普遍性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培养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眼睛

1.人眼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活动1:

观察下图,可知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___________成像在__________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其中,眼睛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2、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

活动2:

阅读教材第70页,观察图4-51,图4-52思考讨论下面问题:

(1)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_________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_________。

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有哪些因素会造成近视眼或远视眼?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自我调节范围大大________,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

(4)如何保护眼睛?

二、视力的矫正

活动3:

探究视力的矫正

1.制作眼睛模型:

如下图,在水中加入数滴牛奶,使烧瓶内水呈淡乳白色,便于显示光路。

其中用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瓶内的水相当于玻璃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

观察教材第71页图4-53,其中图(a)是_____眼模型,图(b)是_____眼模型,图(c)是_____眼模型。

2.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在近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什么透镜,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记下透镜的类型和焦距。

填一填

由实验知道:

在近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3.研究远视眼的矫正

填一填

由实验知道:

在远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在远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什么透镜,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记下透镜的类型和焦距。

活动4:

阅读教材第72页“信息窗”,并调查自己或周围某同学的眼镜的度数,算一算对应的焦距是多少

说明

 

突出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也使学生养成保护眼睛、保护视力的自觉行为。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距

(v)

像的性质

实像或虚像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像、物同侧或异侧

u>2f

u=2f

2f>u>f

u<f

2.收集信息

查阅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种类和用途的资料,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3.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放大镜

活动1:

做一做

   1、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__________、边缘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镜。

2、用凸透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

(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放大镜的原理:

当物距_________时,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

 

二、显微镜

活动2:

阅读教材第73页内容并观察图4-58,了解显微镜的知识,并把你课前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