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47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物流管理习题简答论述答案合并.doc

简答题答案

5.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可将物流分为哪几类?

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分,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生产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销售物流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是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6.物流的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

物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和形质效用三个方面。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做“时间价值”。

通过物流获得时间价值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缩短时间;

(2)弥补时间差;

(3)延长时间差。

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物”的不同场所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做“场所价值”。

物流创造场所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由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场所价值”,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3)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加工是生产领域常用的手段,并不是物流的本来职能。

但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

8.从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观察,物流管理经历了哪些阶段?

从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物流管理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

(2)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

(3)物流管理领域扩大阶段;

(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

(5)供应链管理阶段。

五、论述题

1.阐述对美国、中国物流定义的理解。

目前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5年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在2002年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我国较为权威的定义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它认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比较我国的权威定义与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的标准定义不仅没有诠释出logistics的基本概念和思想精髓,而且从这个定义自身要阐述的意义而言,给人感觉也比较不清晰。

首先,国内标准定义淡化了物流管理职能,而管理职能恰恰是logistics之思想精髓。

其次,供应链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物流的实现方式和突出特征,企业是供应链的主体。

但我国物流的定义着重了“实体流动”,淡化了供应链的概念,从而也淡化了企业作为物流主体的概念。

第三,国内标准定义中没有体现反向物流的流动。

第四,国内的标准定义强调综合、淡化个性化服务,这有悖现代经济的演进逻辑。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有关物流的定义揭示了物流概念的内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有关物流的定义仅只反映了物流概念的外延。

所谓物流概念的外延是指那些反映物流本质属性的对象,包括订货处理和顾客服务、包装、物资搬运、运输、库存管理、配送等构成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

对事物的定义是要通过揭示事物内涵而凸显事物本质属性,所以与国内标准的物流定义相比,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意义。

2.举例说明物流中的效益悖反现象,并说明“效益悖反”学说对促进物流发展的意义。

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例如,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增大运输批量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会使库存成本增加;在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如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会使物流成本增加等等。

在认识到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悖反”规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寻求解决和克服效益背反现象这一步。

人们不仅可以将物流系统细分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找出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追求整体最优。

3.为什么说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在商品经济开始走上成熟阶段以后,一些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曾先后采取过两种措施:

一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二是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人力消耗。

前一种利润潜力被称为“第一利润源”,后一种利润潜力则被称为“第二利润源”。

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上述依靠使用廉价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获取高额利润的传统方式开始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了流通领域,随之提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和节约流通费用的主张。

这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念,进而又提出在物流领域内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新源泉,从而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强调要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即“物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进入管理范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驱除这些阻碍因素,才能实现成本降低,为利益增加做出贡献”。

在此期间,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帕尔曾预言:

“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

显然“物流利润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

按时间顺序排列,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利润源”。

4.试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流发展及物流学科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物流发展的几个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特点。

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流发展及物流学科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物流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

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表:

 

社会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特点

物流发展特点

物流学科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中期)

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

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

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网络化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

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学科正在发展

5.试述为什么说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

“黑暗大陆”的原意是指未被认识和尚未了解的事物,属于未来学研究的范围。

德鲁克用“黑暗大陆”来说明或形容物流,主要是指人们尚未认识和了解物流,这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

其一是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很多,其理论和实践还不太成熟;其二是在该领域内有很多可供开发的东西。

由于当时物流的“模糊性尤其突出”,实践中可探索的东西更多,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片“黑暗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

因此,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德鲁克提出的“黑暗大陆”说法实际上是对物流运动做出的理论评价。

“黑暗大陆”学说对物流的评价至今仍不失其正确性,因为在物流领域中未知的东西确实存在而且还很多,理论和实践都不够成熟。

6.阐述现代物流概念形成的过程。

现代物流概念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归纳起来大致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

一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二是少数几个人提出物流的概念;三是PhysicalDistribution和Logistics两种概念并存。

(2)第二阶段:

分销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称为分销物流概念阶段。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分销物流概念得到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并且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3)第三阶段:

现代物流(Logistics)概念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为现代物流概念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已经不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

人们已经意识到,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显得太狭窄了,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的Logistics概念和第一阶段的军事后勤学上的Logistics概念,虽然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

第一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Logistics概念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新时期的Logistics概念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因此这个阶段的Logistics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组织(包括企业、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

简答题

1.试举例比较传统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

传统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1)纵向一体化的的物流系统;

(2)不稳定的供需关系,缺乏合作;

(3)资源的利用率低,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有用资源;

(4)信息的利用率低,没有共享有关的需求资源,需求信息扭曲现象严重。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

(1)信息-共享;

(2)过程-同步;

(3)合作-互利;

(4)交货-准时;

(5)响应-敏捷;

(6)服务-满意。

5.简述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原理。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原理,就是要结合供应链的特点,综合采用各种物流手段,实现物资实体的有效移动,既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所需的物资需要,又保障整个供应链的总物流费用最省、整体效益最高。

供应链物流管理,也是一种物流管理,它和通常的物流管理没有本质的区别。

它同样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的策划设计和组织等工作,同样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就是在组织物流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调配合,例如在库存点设置、运输批量、运输环节、供需关系等。

都要统筹考虑集约化、协同化,既保障供应链企业的运行的需要,又降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总物流费用,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益。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21世纪的竞争模式是供应链?

这种模式有何特点?

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传统上,大多数企业认为自己是和其他企业独立存在的,并且为了生存而与他们竞争。

供应商与上下游之间经常是对抗多于合作,许多企业仍谋求把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供应链其他成员的利益上。

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将自己的成本简单地转移到上游或下游并不能使他们增强竞争力(也许短期有效),因为最终所有成本都要设法由市场转嫁给最终消费者。

只有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以及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最后才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供应链的特征有:

(1)复杂性;

(2)增值性;

(3)动态性;

(4)快速响应性;

(5)面向用户需求;

(6)交叉性。

2.供应链管理中为什么要重视合作关系管理?

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显然,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现代企业应更注重于高价值生产模式,更强调速度、专门知识、灵活性和革新。

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控制和完成所有业务的做法相比,实行业务外包的企业更强调集中企业资源于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他们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和知识上,而把其他一些重要的但不是核心的业务职能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企业,并与这些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省去一些巨额投资。

最重要的是,实行业务外包的公司出现财务麻烦的可能性仅为没有实行业务外包公司的三分之一。

把多家公司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为我所有的概念正是业务外包的核心,其结果是使现代商业机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企业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相联,形成一个关系网络(即供应链)。

企业运作与管理也由“控制导向”转为“关系导向”。

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的。

供应链上的企业甚至可以了解到另一个合作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由此可见供应链中的企业相互间是相当信任和合作的。

缺乏这种信任和强烈的合作愿望,供应链的有序运作是不可能的。

但是,供应链不可能永远一团和气。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个体,虽然相互间存在战略伙伴关系而却同时存在自身的利益,而这些企业加入供应链的最根本的想法也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

由于存在利益的分配问题,不免存在着异议、矛盾、甚至冲突。

要保证供应链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就必须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供应链所面临的核心挑战是随着供应链形成和实施其战略决策而获得节点企业积极的和自愿的合作。

3.试述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虽源于物流管理,却高于物流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联系

人们最初提出“供应链管理”一词,是用来强调物流管理过程中,在减少企业内部库存的同时也应考虑减少企业之间的库存。

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其视角早已拓宽,不仅仅着眼于降低库存,其管理触角伸展到企业内外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

从某些场合下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描述来看,它类似于穿越不同组织界限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

实质上,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然以成功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为基础。

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于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它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应对市场竞争,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2)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

在200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修订了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从这个最新的物流定义可以看出,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子集,两者非同义词。

CLM的定义清楚表明,物流在恰当的实施下,总是以点到点为目的,而供应链管理是将许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业间的界限整合起来,它的功能超越了企业物流的范围。

因此,物流管理仅仅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

—是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过程,包括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二是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它影响和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三是供应链管理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是节点企业资源的简单连接;最后是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协调合作关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

五、论述题

1.运输的两大原理是什么?

联系实际,谈谈运输原理的意义。

运输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所谓运输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运输规模的增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

运输的距离经济亦称递远递减原理,其特点是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由运输的规模经济原理可知,整车装运的每单位成本低于零担装运,运输能力较大的运输工具,其每单位重量的费用要低于运输能力较小的工具。

因此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大吨位的运输工具。

同时,通过规模运输可以获得运价折扣,也使单位货物的变动成本下降。

由运输的距离经济原理可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直达运输方式,以减少装卸环节,降低装卸费用和缩短装卸时间,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加快货物周转。

2.试比较五种常见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铁路运输

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距离长、运费低、污染轻、受气候影响小。

缺点:

灵活性差,只能在固定线路上实现运输,需其他运输手段的街接。

主要用于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

(2)水路运输

优点:

运量大、能耗少、运费低、续航能力强。

缺点:

受河道港口限制不够灵活,航速慢,易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可及性差。

主要用于运费负担能力较小的大量货物的运输。

(3)公路运输

优点:

机动灵活、速度快、换装环节少、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

缺点:

运量小、效率低、成本高、能耗大、污染环境、安全性差。

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

(4)航空运输

优点:

速度最快、时间短、不受地形限制、舒适安全、对货物包装要求低、适用范围广、基建周期短、基建投资省、占地少、收效快。

缺点:

载运量小、运输成本高、受天气影响大。

主要用于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强的货物和紧急需要的货物。

(5)管道运输

优点:

运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少、运输安全、建设投资省、占地面积少、能耗少、便于管理、可长期稳定运行、运输费用低、无需包装装卸、无回空、无噪声、漏失污染少。

缺点:

品种单一、流向固定、没有灵活性;货源减少时不能改变路线。

只适用于定点、量大、单向的流体运输。

3.目前在我国存在的不合理运输现象有哪些?

通过分析造成不合理运输的原因谈谈应如何实现运输的合理化。

目前我国存在的不合理运输形式主要有:

(1)返程或起程空驶;

(2)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

(4)重复运输;

(5)倒流运输;

(6)过远运输;

(7)运力选择不当;

(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造成不合理运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因为运输的社会化程度低,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造成车辆空驶;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形成空驶;由于运输组织不当,造成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等不合理现象;由于未能充分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而选择了不恰当的运输工具,造成托运方式选择不当;而由于商业流通不合理,又造成对流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等等。

由此可见,造成不合理运输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运输趋于合理。

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1.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行效率;

4.推进共同运输;

5.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法。

4.联系实际,谈谈包装合理化的设计要求。

合理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设计合理包装不仅要考虑包装设计本身,更重要是应着眼于商品流通的全局,兼顾物流系统的相互关系,按照合理包装的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掌握流通实况,发挥最经济的保护功能。

包装的保护功能应使商品能承受流通过程中各种环境的考验。

因此,包装设计前应先掌握环境实况,对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包装设计。

如应考虑不同的运输方式,五种常见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对包装要求最大低,而铁路运输则对包装有较高要求,因此,不同的运输方式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包装;再如装卸环节,人工装卸和机械装卸对包装物的尺寸、重量等都有不同要求,应区别对待。

(2)实行包装标准化。

通过采用标准化设计,减少设计时间,稳定包装质量,降低包装和流通成本。

(3)协调与生产的关系。

包装与生产应协调一致,以防止产品积压。

(4)注意装卸及开启的方便性。

因此应尽量选择使用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器具,以提高效率,减少货损货差。

五、论述题

1.仓库产权决策应考虑哪些因素?

为什么?

仓库产权,即采用自有仓库(公司建造或购买仓库),还是公共仓库或营业仓库。

一个企业是自建仓库还是租赁公共仓库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周转总量。

由于自有仓库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与使用程度无关。

因此,必须有大量存货来分摊这些成本,使自有仓储的平均成本低于公共仓储的平均成本。

因此,如果存货周转量较高,则选择自有仓储更经济。

相反,当周转量相对较低时,选择公共仓储更为经济。

(2)需求的稳定性。

需求稳定性是自建仓库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许多厂商具有多种产品线,使仓库具有较高的周转量,因此自有仓库的运作更为经济。

(3)市场密度。

市场密度较大或供应商相对集中,有利于修建自有仓库。

因为零担运输费率相对较高,经自有仓库拼箱后,整车装运的运费率会大大降低。

相反,如市场密度较低,则在不同地方使用几个公共仓库要比一个自有仓库服务一个很大地区要经济。

(4)服务水平。

从服务的角度看,由于公共仓库提供的是一般性的公共的服务,而自有仓库则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提供特色服务,因此,如果企业需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则自有仓库更为合适,反之则可使用公共仓库。

2.定量订货模式与定期订货模式有何不同?

分别应用于什么情况?

定量订货模式是当库存下降到一定水平(再订货点)时,按固定的订货数量进行订货的方式。

而定期订货模式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进行订货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每经过一个订货间隔期就进行订货。

每次订货数量都不同。

定量订货法主要适合物品:

单价便宜,不便于少量订购的物品;需求预测比较困难的维修材料;品种数量繁多、库存管理事务量大的物品;及通用性强、需求总量比较稳定的物品。

而定期订货模式适用的物品:

消费金额高,需要实施严密管理的重要物品,如ABC分别法里的A类物品;需经常调整生产或采购数量的物品;需求变动幅度大,且变动具有周期性,可以正确判断的物品;易出现陈腐的流行产品;受生产、交易影响,需要定期采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