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611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

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

2018-01-2316:

39:

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1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3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

考试评价的关系;

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

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1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2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3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三)课程结构

版本I具体册

2003年版

高中语文深程包括必幅课程和迭修课程两部分。

必瞬程

必脩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寒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咸“语交1"至“语兗5”五个複块。

每个樓块祁是综台Bl,依现“阅读与鉴赏"“表迭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鬲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舌安誹。

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系列1:

诗歌与散文;系列2:

小说与找剧;系列3:

牺闻与倍记,来列4:

语言文李应用;系別5:

丈化论若硏谡。

毎个舄问设讣若干欖块。

学楼应按照各个*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煩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迭修课。

对于模块的内誉组合以及複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拡实际情况灵活实施。

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系列1:

诗歌与歆文;系列2:

小说与戏剧;系列3:

新闻与传记;JR5∣J4:

语言文学应用;fe∣J5:

文化论著硏读。

2017年版

晋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迭择性必修、迭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洙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歯的內容始终贯穿必脩、选择性必脩、选絃。

必修课程:

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m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秧累、梳遲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恁济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济"。

选軽性必修课程9个:

“整本书闻渎与硏讨,〃当代文化参与顼澹媒介阅读与交潼”“语言棋累、匍里与躱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奥硏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硏习”“中国现当代作参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弓文化论著研习”。

选偲煤程9个:

“整本书闻读与硏讨”“当代文化參与”“跨媒介闻读与女淙”“汶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倍纟克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聘文化专题研讨"“空术论蒼专题研讨”。

1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増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

2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隽群的形式展开,毎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隽群j

3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四)课程目标

版本具体内容

2003年版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岌展。

1•积累整合;2感受鑒蔑;3•思考获倍;4思维柘展;5一发现创新

2017年版

1.语言粗累与崖构。

工语言夷达与交谑。

3•语言梳理与整合。

二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岌展逻羁思维。

6按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盲文宁的审美体验。

3豎赏文学作品。

9美的表达与创苣。

'\

IO•倍放中华文化。

H≡多样文化。

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⅛g≡A1∖7⅜

1新版课标与旧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上都强调知识与能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旬・

2新版课标,紧紧国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运言建枸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堤升、亩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展开,目标具体明确,内容丰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形势。

提要:

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

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

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

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

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

3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其中对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主要从测试与考试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命题和阅卷原则三方面展开。

(六)附录

版本

具体内吝

2003年版

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垃

L关于诵轴目的齣

先秦敬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谨游尊滋

唐宋散文,如韩葩《师说》、杜牧«阿房宫蹴》>、苏轼《赤壁赋»等;

*诗经為如《氓》⅛5

楚辞,如*离隘》等;

唐诗,如李白欢蜀道难決杜甫《登高*、白居易船琵琶行》、李商隐4锦瑟*等;唐宋词,如李煜幺虞美人讥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毁娇讥犬江东去)、辛弃疾《永退乐》(千古江山)等;

白话诗文,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该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圏韦和抿刊。

对此提出如下建讼

文化经典著作,如欢论语风孟子独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満义爪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吶喊》、拜盾《子夜》、巴金《冢加沈从文*边城沢富万提斯《堂•吉诃德沐雨累«巴黎荃用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萄朗台》、狄更斯K匹克咸克外伎爪列夫•托尔斯杰《貝活沢海明威&老人与海沢莫泊至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歐•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飲文,如部沫若K女神爪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未自看做文等;居怖,如王头甫«丙廂记》、曹禺«畫雨》、老舍«余宙爪沙士比亚«吩姐来特»等;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该敎师从近年来岌克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存;

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缴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同议推荐。

二、选僅踝程室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突出强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附录部分具体体现在:

在旧版的基础之上把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72篇,在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也强调文化经典著作、古代小说、古代剧本等的阅读;

②新版课标在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加入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语言文字理论著作,极大的丰富了阅读内容,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提供了较大的选择。

三、核心素养版课程标准最鲜明的几点变化

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立足本国特色,着眼于国际视野,顺应新时期的需求,较之旧版的课程标准有了几点鲜明的变化:

(一)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

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本次课标修改的重点之一,不仅在语文课标里提出来了,还要求其他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

语文新课标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

(二)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

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四者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也是其他三项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

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

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三)建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语文学科学习任务

群有18个,即: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

习方式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

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

教学内容上有文本,但是不以文本为纲,也不求完备、系统的知识,突出强调整体阅读、学会思维与表达、提升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

(四)优化语文课程结构旧版课标把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新课标在这一基础上优化了语文课程结构,增加了选修性必修课程。

故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这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并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金文化方面的内容诗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五)明确学业质量标准

新版课标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性作用。

新版课标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它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总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表现。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水平一共分为5个等级,每个水平内部又有4个具体要求。

水平1和水平2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3和水平4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5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水平2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4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5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仅供参考。

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增强了语文测试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与高考的联系,更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程、新考试的需要。

随着新课标的变化,教师考试的备考需要做哪些转变

2.单选题/填空题注意要点

新课标对每一模块均有细致、具体的表述,答题时需注意数字类的考点,如三类课程的学分及要求、教学建议等。

单选题、填空题的考查重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部分:

1课程性质中课程的基本特点及根本任务;

2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内涵;

3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4高中课程结构由必修、选修1、选修2三类课程构成,与学习任务群相挂钩,每类课程均安排7到8项学习任务群,涉及到“语言积累、梳理、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术论述专题研讨”等学习任务群;

5实施建议包括“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四个部分,需重点把握“教学与评价建议”。

3.简答题/论述题注意要点

简答题重点把握以下两个部分:

①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②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

4.教学设计题/案例分析题注意要点

教学设计题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加强,重点更侧重于整体把握、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内化,教学方法变化不大,教学过程需结合各个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目标及要求开展,整体设计的目标指向立德树人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及内化。

案例分析题需注意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与评价建议的最新表述,并能运用最新的理念运用到案例分析题中。

二、面试备考

1.考查范围

(1)册数的选择变多。

在新版课标中,课程结构由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且每类课程均开设两个学期。

与旧版的课标对比,会发现各类课程均衡授课,且各种类型的文章在各类课程中均会有所分布。

(2)篇目的选择增多。

新版课标修订中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

1/2”。

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

篇(首)增加到72篇(首)。

◆备考策略

综上变化,在篇目的选择不要局限于目前高中阶段的必修,而是会有重点有侧重的学习其它选修文章。

此外文言文、诗歌将会是考查的重点,建议可以将此作为学习备考的重点,可根据新课标附录1的内容先行一步,提前准备。

另外,根据附录推荐,可以阅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中的篇目搜集弘扬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展示自身实力。

2.考查内容

(1)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备考策略本次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即: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发展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通过语言运用,获得各种

思维方面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国

革命传统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科学与文化论著,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文化传承与理解,热爱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这四

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整体,在新版课标中有具体的阐述,建议熟读课标,从每一方面的内涵出发,教学设计中尽量设计能够促进不同方面的素养提高的教学活动。

(2)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立德育人”。

◆备考策略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学习方法,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实现语文学科的“立德育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加强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教学设计时加入发散思维与情感迁移的训练,能够对文化现象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既要了解为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也要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从而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3)更加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要从实际出发。

◆备考策略

综合性与实践性始终是语文课程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实践性的落实,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调整设计思路,从学生的生活事例以及符合学生情况的课程内容出发,恰当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创新、探究,加强授课的情境化、结构化和选择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评价要体现学习目标、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

评价要充分考虑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注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以及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批判创新等能力。

明确必修与选修课程的重点和联系,要注意区分重点和层次,考查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同表现。

(4)注重时代性,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手段、新资源建设课程。

◆备考策略

教学设计要立足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地域的特色,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进行设计。

并且可以融入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的时代性,引导学生结合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鼓励和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资源,根据学生语文生活的实际实施课程。

3.考查形式

在之前的教师考试中,绝大部分都是阅读课。

在修订的课标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一定要有实践,探究等,加上出现了学习任务群,并且是在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三个阶段各设置了7-9个学习任务群,除去重复的不计,共计18个学习任务群。

这些任务群虽然是分散到每个阶段、每个学期进行的,是一项周期较长的实践活动,但是每个任务群都需要老师组织安排,引导启发。

因此,很有可能会设置综合性活动的考题,以及学习任务群规划题,考查老师对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以及活动的安排组织能力。

◆备考策略

可以从“学习要求”以及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入手,把握每个课型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授课要达成的基本要求。

备考时,要锻炼设计不同课型的教学,建议以试讲为主的地区的考生,备考时,每个课型都要涉及,同时对学习任务群有所了解;说课的地区要将2017

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说课理论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充分理解其中的内容,

尤其是在教学安排、教学建议以及教学评价的部分,仔细阅读,做到理论融入实践,同时要

加入自身的思考,努力形成一份能够根据不同课型灵活变化的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