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61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贸大815考研真题.docx

贸大815考研真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与答案

考试科目:

815经济学综合

注意:

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务必写清题号。

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述正确的是()

A、必定规模报酬不变

B、必定规模报酬递增

C、必定规模报酬递减

D、可以规模报酬不变、递增和递减

2、比较古诺均衡与竞争性均衡,()表述正确。

A、古诺均衡中的利润与产量水平都要高一些

B、竞争性均衡中的利润与产量水平都要高一些

C、竞争性均衡中利润高一些,产量低一些

D、古诺均衡中利润高一些,产量低一些

3、如果两人之间关于两种物品的最初分配是帕累托最优的,则()表述正确

A、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配置物品,使两人都能提高效用

B、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配置物品,提高一人的效用而不降低另一人的效用

C、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配置物品,提高一人的效用以降低另一人的效用为代价

D、不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配置物品以提高其中一个人的效用

4、某工人在工资为每小时10美元时,每周工资收入为400元,当工资水平涨

到每小时20美元时,每周工资收入为600美元。

这表明工资水平提高的()

A、替代效应起了主要的作用

B、收入效应其了主要的作用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益作用的大小无法确定

D、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益美元起作用

5、某人在收入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

黑白电视机对这些人来说是()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劣质品

D、吉芬品

6、已知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是9000亿美元,

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的条件下,增加500亿美元的投资()

A、将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仍未能消除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失业

C、将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D、摩擦性失业消除

7、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挑剔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缓和了通货膨胀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8、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长期来看,名义货币供给增

加,则()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实际利率水平下降

9、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2008年为100,2009年为104,2010年为106,则2009

年和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

A、3.5%、2.7%

B、4.0%、6.0%

C、4.0%、1.9%

D、4.8%、2.6%

10、下列()不是不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对实际经济造成的影响。

A、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B、对产出产生影响

C、可能会产生恶性通货膨胀或者社会危机

D、产生菜单成本

 

二、判断题(每题4分、判断2分、理由2分,共24分,对错与否均要给出理由。

1、在垄断市场,一级价格歧视会减少垄断造成的无谓损失。

2、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

3、党对某种商品征税时,厂商可以将税负转移给消费者,因此消费者会承担更大的税负。

4、中央银行贴现率的变动是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提高贴现率会抑制准备金的增加,表明货币当局要增加货币和信贷供给。

5、在衰退行业和在经济萧条地区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大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来减少失业。

6、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资产存量和技术的状态,与自然失业率无关。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范围经济

2、经济租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4、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

 

四、计算题(第1题、第3题10分,第2、4题15分,共50分)

1、假设小明的效用函数为U(x,y)=x,其中yx为食品消费量,y为其它商品消费量,且该居民的收入为5000元,x与y的价格均为10元,请计算

(1)该居民的最优消费组合。

(5分)

(2)若政府提供给改居民2000元的食物兑换券,此兑换券只能用于食物消费,则该居民的最优消费组合。

(5分)

2、华强卫星公司向北京和上海的订户发送电视节目。

两地订户群体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Q=50-(1/3)PbjQ=80-(2/3)Psh

式中,Q以年千户计,P是年订价,bj表示北京,sh表示上海。

提供Q单位服务的成本为:

C=1000+30Q,其中,Q=Qbj+Qsh

(1)北京市场和上海市场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数量各是多少?

(5分)

(2)由于部署了一颗新卫星,使得上海人可以接收到公司在北京发送的节目,而北京人也可接收到公司在上海的播出。

这样北京或上海的任何人只要在任意城市付费就可收到公司的节目。

因此公司只能定单一的价格。

它会定什么价格,它在北京和上海销售数量分别为多少?

(5分)

(3)公司更偏爱上面的哪种情况,

(1)还是

(2)?

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北京人更偏爱哪种情况而上海人更偏爱哪种情况?

为什么?

(5)

2、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真实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k、h为参数、y和r分别表示国民收入和利率)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给出LM曲线的斜率表达式。

(3分)

(2)找出k=0.2,h=10;k=0.2,h=20;k=0.1,h=10时LM曲线的斜率值。

(3分)

(3)当k变小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h增加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4分)

3、假设某一国家的居民总是将可支配收入中的10%用于储蓄,且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7000亿美元。

今年的私人投资支出为900亿美元,政府购买支出为600亿美元,出口为200亿美元,自发性消费为500亿美元平均税率为10%,进口函数为M=0.21Y(M和Y分别表示进口和国民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定额税均为0。

请计算:

(1)该国今年的均衡国民收入。

(4分)

(2)今年该国政府的预算盈余。

(3分)

(3)该国充分就业时的预算盈余。

(3分)

(4)如何利用充分就业盈余的概念来判断该国应该实施何种财政政策和已经实施了何种财政政策?

(5分)

五、论述题(共40分)

1、垄断是常见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垄断提高了价格,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也有人认为垄断厂商具有规模经济的生产优势,减低了成本。

请你根据垄断厂商理论分析:

(1)引起垄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它们是怎样发生作用?

(5分)

(2)与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导致了哪些经济损失?

(5分)

(3)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垄断造成的损失是否可以由垄断企业自身的行为得以弥补?

如果可以,试举一例说明,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5分)

(4)如果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可以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有些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5分)

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从20世纪30年代GDP这一经济总量指标诞生到2014年,GDP已整整80岁了。

80年来,GDP为决策者判断经济冷热、决定政策取向以及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质疑和争论也始终伴随这一统计指标。

(1)GDP核算是整个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石,请对GDP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

(6分)

(2)GDP受到广泛质疑与现有GDP指标核算的局限性有关,请指出GDP指标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为了使GDP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请你提出改善GDP指标的建议。

(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2.D3.C4.B5.C6.A7.A8.B9.C10.D

二、辨析题

1、正确

2、错误

从长期看,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最终的利润为零。

但是从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看,假设此时需求下降,引起产品的价格下降,此时因为收益减少,会引起部分厂商退出,此时由于厂商退出行业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慢慢会使得价格上升到原有水平,直到恢复到原来的均衡价格时,行业中所有厂商又恢复到零利润长期均衡点。

所以从动态的角度看,当价格下降时,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无法继续经营。

3、错误

原因:

厂商和消费者承担的税收比例,只与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相对弹性有关。

越缺乏弹性,负担的税收越小,即与转嫁因子有关,其中买方承担的税收为税收*Es/(Es+Ed),卖方承担的税收为税收*Ed/(Es+Ed)

4、错误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

5、错误

衰退行业的失业不是周期性失业,而是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通常起源于供给方,由于行业衰退,导致供给方的劳动量需求减少,造成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

6、错误

长期来看,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自然水平,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但是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三者有关,只有在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时,产出才是自然水平。

三、名词解释

1、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支出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的情形。

假设一个厂商生产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Qx和Qy;C(QxQy)为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

那么,如果满足下述条件,我们就说存在范围经济:

C(Qx,Qy)

范围经济的程度可以通过所节省的成本来衡量,写成公式:

C(Q1)是指生产Q1产品时所耗费的成本。

C(Q2)是指生产Q2产品时所耗费的成本。

C(Q1Q2)是指联合生产两种产品时所耗费的成本。

 

2、经济租

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种要素收入:

其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

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

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又叫经济剩余。

图中RAE的面积就是经济组的大小。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盈余。

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

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提出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

第二,使政策制定者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

但这一概念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本身就是难以准确估算的。

4、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

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

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

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巴罗提出,在一个跨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在特定假设(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和债券增长不能超越经济增长)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那么不管是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政府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并不会影响经济中的消费、投资、产出和利率水平。

原因是当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发行债券时,具有理性预期的公众明白债券变现最终还是要靠增税来完成,即现期债券相当于未来税收,政府债券融资只不过是移动了增税的时间。

而且,消费者具有“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即他不仅从自己的消费中获得效用,而且从子女的消费中获得效用;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消费,也会间接关心子女的消费。

尽管举债具有的减税效应使消费者收入增加,但在理性地预期到将来税收将增加从而子女消费水平将受到不利影响时,消费者就不会因为现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

消费者不会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引起的财政扩张及收入增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他们宁愿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未来(甚至子女)的税收负担,因此消费需求不会上升,更不会出现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

命题的四个重要假设

1.在经济的两时期模型中,当税收变化时,其变化数量在当期和未来对所有消费者都一样。

2.政府发行的债券在政府举债时活着的人的有生之年内偿还。

3.税收是一次总付税。

4.存在完全信贷市场。

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

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它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

因此,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是经济的现实。

四、计算题

1、

(1)由MUx/MUy=Px/Py得出x=120,y=380

(2)加入2000元食品券后,说明消费者可以多得200单位的食品。

此时预算线变为

X+y=700,若按照MUx/MUy=Px/Py得出x=168,y=532,此时y>500,矛盾,所以取角点解,x=200.y=500.

2、

(1)当北京,上海市场分别定价时,因为MRbj=150-6Qbj,MRsh=120-3Qsh,MC=30

由MC=MRbj=MRsh得出Qbj=20,Pbj=90,Qsh=30,Psh=75

(2)当北京上海统一定价时Q=Qbj+Qsh,Q=130-P,MR=130-2Q=MC=30,得出

Q=50,P=80,把P代入Qbj=50-1/3Pbj;Qsh=80-2/3Psh。

得出Qbj=23.3,Qsh=26.3.

(3)当分别定价时候,公司利润为PQ-C=20*90+30*75-[1000+30*(30+20)}=1550.

当统一定价时候,公司利润为PQ-C=80*50-(1000+30*50)=1550

可以看出,分别定价时,公司利润大。

若从消费者剩余角度考虑。

分别定价时,北京消费者剩余为(150-90)*20/2,=600,上海的消费者剩余为(120-75)*30/2=675,

单一定价时,北京消费者剩余为(150-80)*23.3/2=816.6,上海消费者剩余为(120-80)*26.3/2=533.3

综上,上海人偏爱分别定价,北京人偏爱单一定价。

3、

(1).M/P=ky-hr,r=(k/h)y-M/ph;斜率为k/h

(2)将值分别代入k/h中,求出斜率分别为0.02,0.01,0.01

(3)当k变小时,斜率减小,LM曲线变平坦,因为k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当k变小时候,货币需求对收入不明感,所以收入要变动很大才能和利率变动很小效果相同,所以斜率减小。

当h增加时,斜率减小,LM曲线变平坦,因为h代表其余会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

度,当h增加,表示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增加,所以利率变动很小的效果就相当于收入变动很大的效果。

所以斜率减小。

4、

(1)Y=C+I+G+NX推出Y=500+0.9(Y-0.1Y)+900+600+200-0.21Y求出Y=5500

第8/12页

(2)预算盈余=ty-g=0.1*5500-600=-50

(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BS*=ty*-g=7000*0.1-600=100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盈余。

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因为此时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所以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政府支出。

政府如果要使盈余增加,应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例如减少政府开支等。

五、论述题

1、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的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

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这遍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

第三,政府的特许。

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了垄断的政策,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

第四、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

企业生产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资本设备的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

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

2、首先,垄断导致低效率,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C=MR,因此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为qm,垄断价格为pm,此时在利润最大化产量qm上,价格Pm高于边际成本MC,这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数量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

因此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导致低效率。

垄断的经济福利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经济福利,差额为小三角形abc面积,这部分为垄断的纯损三角形,为了维持垄断地位,厂商所花费的成本往往大于abc的成本,会产生寻租成本。

总体来看,垄断行业缺乏效率,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

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

垄断部门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却为社会提供了较少的产出,不少企业浪费严重甚至严重亏损。

.垄断对企业而言是利好的,但是对个人和同业的小企业来说是不好的。

第一,个人购买的产品价格高,服务有可能跟不上。

第二,让其他小企业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对整个社会经济是不好的,因为垄断到了一定程度往往会出现企业决定国家政策的现象。

导致社会经济损失。

第9/12页

3、不可以。

企业不可能通过定价来影响社会福利,在经济学中,只有一级价格歧视才能完全消除无谓损失,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垄断的损失,应该由政府制定某些专项政策才能缓解垄断的负面影响,而不可能根除此影响。

4、第一,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

例如,当某种产品市场形成了垄断或已经具有垄断的趋势时,对垄断企业进行分拆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因为把一个垄断企业分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企业,就可以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性的市场。

第二,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般情况下,与竞争性的厂商相比,垄断厂商总是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因此,对垄断厂商进行价格管制,也就是说,由政府规定产品的限制价格,使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只能等于成本加上正常的利润,从而使垄断厂商无法获得垄断利润。

第三,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也是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对垄断企业征税,目的是将垄断厂商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转移到政府手中,然后政府再将这笔税收收入投人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使资源进行再配置。

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这样就可以对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的垄断行为进行法律约束,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进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五,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也是一种反垄断的选择。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曾经接管过某些垄断行业的所有权,或将该行业国有化。

例如,英国和法国就曾经对各自国家的电力公司、电话公司以及像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公用事业部门实行国有化。

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降低效率。

因为政府通常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被国有化的企业常常缺乏降低成本和谋求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

2、

(1)1、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GDP=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

计算公式为:

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

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

(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

首先,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提供的行政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GDP核算以市场活动为主体,它衡量经济活动的标准尺度是市场价格,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存在市场价格,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利用政府部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投入的成本来衡量其价值,而这些投入成本远不能反映这些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

不同国家的产品质量、拥有的品牌数量差异很大,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差异很大;不同国家的排放强度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GDP没有反映出这些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

第三,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

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会导致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导致财富存量的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财富存量不能与经济增长率保持同步增长,从而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

第四,GDP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对于人民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家务劳动的市场化程度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

不管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高低,这些劳动本身都是存在的,但由于GDP只计算市场化的家务劳动,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其GDP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比性。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

一是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GDP利用政府部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投入的成本来衡量其价值,它没有充分反映这些公共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