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70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docx

中国十大名茶教程文件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

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

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十大名茶,包括黄山毛峰、六安瓜片、西湖龙井、祁门红茶、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太平猴魁。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绿茶中最有特色的茶品之一,素有“天堂瑰宝”之称,居中国名茶之冠。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外形特征:

干看茶叶外形,以鉴别茶叶身骨的轻重和制工的优劣,内容包括嫩度、整碎、色泽、净度等。

一般西湖龙井茶以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匀整齐、色泽翠绿鲜活为佳品。

反之,外形松散粗糙、身骨轻飘、筋脉显露、色泽枯黄,表明质量低次。

香气特征:

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汽挥发出来的气味,由多种芳香物质综合组成的。

高级西湖龙井茶带有鲜纯的嫩香,香气清醇持久。

滋味特征:

西湖龙井茶滋味以鲜醇甘爽为好。

滋味往往与香气关系密切,香气好的茶叶滋味通常较鲜爽,香气差的茶叶则通常有苦涩味或粗青感。

汤色特征:

汤色是茶叶里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显现出来的色泽,主要看色度、亮度和清浊度。

叶底特征:

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

主要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

加工工序

采摘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

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晾晒

西湖龙井在采摘后要竹筛上进行晾晒,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达到炒制的要求,同时使新茶在炒制时不至于结团。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揉捻

揉也叫揉捻,是通过外力将茶叶的内部结构揉捻成人们希望的形状,但龙井茶的形状要求青叶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刚性,以便茶叶成型后还能看到部分青叶的原状,因此就将揉捻工艺弱化了。

即将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炒制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

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个阶段:

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

功效

1、降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2、2、防癌。

3、3、抗毒灭菌。

4、4、长寿。

1.

2.

(2).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今属苏州市)太湖洞庭山。

太湖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

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滨,东山是犹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是相隔几公里、屹立湖中的岛屿,西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

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

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

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

外形特点

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毫风毕露,茶芽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

内在特点

有特殊浓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

泡开后滋味鲜醇、回味甘厚,汤色嫩绿整齐,幼芽初展,芽大叶小。

加工工序

碧螺采摘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

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

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

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

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

炒制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功效 

茶叶成分对人体的生理、药理功效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八大保健作用:

1.兴奋作用

2.利尿作用

3.强心解痉作用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

5.抗菌、抑菌作用

6.减肥作用

7.防龋齿作用

8.抑制癌细胞作用

(三).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

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

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①外形:

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至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

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

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②颜色:

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

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③香气:

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④滋味:

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

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

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加工工序

太平猴魁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杀青

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

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

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

毛烘

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

足烘

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

经过5一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复焙

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

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

切忌捺压。

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

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8] 

功效

1.兴奋作用

2、利尿作用

3、强心解痉作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

5、抗菌、抑菌作用

6、减肥作用

(四)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

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

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一、外形:

黄山毛峰的条索细扁,翠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

干茶叶芽的芽峰应显露,芽毫多者为上品,芽峰藏匿、芽毫少者质差。

特级黄山毛峰冲泡后芽叶会竖直悬浮于水中,继而徐徐下沉,芽挺叶嫩。

二、香气:

质好的黄山毛峰,抓一小撮干茶叶凑近鼻端,嗅之有鲜爽清新之感,或有近似兰香、板栗香味。

三、汤色:

茶叶冲泡3至5分钟后,倾出茶汤于另一碗内。

若是上乘的黄山毛峰,汤色清澈明亮,呈浅绿或黄绿,而且清而不浊,香气馥郁高长。

四、滋味:

黄山毛峰喝进口中,一般会感觉味鲜浓而不苦,回味甘爽。

五、叶底:

黄山毛峰干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嫩黄肥壮,厚实饱满,均匀成朵,通体鲜亮。

加工工序

制作方法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

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

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

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

单手翻炒,手势要轻。

揉捻:

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

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

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

分初烘和足烘。

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

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

主要功效

1.兴奋作用。

2.利尿作用。

3.强心解痉作用。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

5.抗菌抑菌作用。

6.减肥作用。

7.防龋齿作用。

8.抑制癌细胞作用。

9.延缓衰老。

10.防辐射。

11.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

(五).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

“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

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品质特征:

翠绿有光、香气清高、滋味鲜醇

品种分类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

提片:

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梅片:

进入梅雨季节,茶叶稍微粗老,品质一般,这段时期采制的称为“梅片”。

齐山瓜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加工工序

采摘:

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至小满节气前结束,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群众习惯称之为“开面”采摘。

  扳片:

鲜叶采回要及时扳片。

分嫩叶(或称小片)、老片(或称大片)和茶梗(或称针把子)三类。

  生锅与熟锅:

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C左右,熟锅稍低。

投叶量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

毛火:

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

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

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

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

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

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

功效

绿茶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

“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可以清心明目、提神消乏,还可以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能够改善消化不良。

1.抗衰老

2.瘦身减脂

3.抗菌

4.防龋齿、清口臭

(6)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

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

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初年。

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和新县,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

加工工序

采摘采茶期分三季:

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

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

传统手工工艺

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摊放

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

生锅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

熟锅

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

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

锅温(80~100)℃

初烘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

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复烘。

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宜),轻轻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

毛茶整理

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再复烘

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达到含水量6%以下。

厚度宜(5~6)cm,温度60℃左右,每烘摊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叶有热感即翻烘一次。

品质特点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或发黄、混浊发暗,不耐冲泡、没有茶香味。

价值功能

1.强身健体

2.促进脂类物质转化吸收

(7)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

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

属于黄茶。

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

”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

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品质特征

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

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

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

加工工序

杀青

在20°的斜锅中进行,锅子在鲜叶杀青前磨光打蜡,火温掌握“先高(100~120℃)后低(80℃)”,每锅投叶量300克左右。

茶叶下锅后,两手轻轻捞起,由怀内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让茶芽沿锅下滑。

动作要灵活、轻巧。

摊凉

杀青叶出锅后,盛于小篾盘中,轻轻杨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末杂片。

摊凉4~5分钟,即可初烘。

初烘:

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钟,至五成干左右。

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绿,达不到香高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初包

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促使君山银针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银针制造的重要工序。

复烘

复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

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干即可。

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

复包

方法与初包相同。

历时20小时左右。

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为适度。

足火

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倍至足干止。

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

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欢之。

君山银针的功效:

1.君山银针茶有清热降火、明目清心、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工作效率、缓解压力的功效。

2.君山银针茶有解毒抗菌、利尿、强心解痉、止咳化痰、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的功效。

3.君山银针茶有醒酒敌烟、防龋齿,美容养颜、塑身健美、消食去腻、除痘祛斑的功效。

4.君山银针茶还有杀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效。

(八)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茶,汉族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

“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品种分类

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等三大类型。

清香型铁观音:

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

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

由于新茶性寒,不可过多饮用,否则会有一定程度的伤胃、失眠。

浓香型铁观音:

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

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相对清香型而言,浓香型铁观音性温,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

陈香型铁观音:

陈香型又称老茶或熟茶,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并反复再加工而成,亦属半发酵茶叶。

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

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黑茶,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加工工序

采摘

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15-2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25-30%。

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

凉青

鲜叶按标准采收进厂经过凉青后进行晒青。

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宜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模叶子柔软。

顶叶下垂,失重6-9%左右为适度。

然后移入室内凉青后进行做青。

做青

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

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

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摊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

炒青

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揉捻、烘焙:

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

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

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层白霜。

簸拣

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经过簸拣,除去梗片、杂质即为成品。

主要功效

1.美容减肥抗衰老

2.交友养性心情好

3.防癌增智人聪明

4.提神益思

(9)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乌龙茶,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相传在南宋时期已有栽培,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

品质特征

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汤色澄明黄亮,碗内壁显金圈,滋味浓醇鲜爽,叶底匀齐,青叶镶红边。

其泡茶方法也十分讲究,用特制精巧的宜兴小紫砂茶壶,用“若深珍藏“小瓷杯泡饮,茶多水少时间短。

一泡闻其香;二泡尝其味;三泡饮其汤。

饮后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畅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主要功效

1.防癌症

2.降血脂

3.抗衰老

(10)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

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

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相关经典名句: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特征

1、外形

首先祁门红茶的特点体现在外形方面,祁门红茶外形条纹紧秀,色泽乌润,显露出金毫,尤为好看。

2、香气

祁门茶的香气也是很有特色的,这也是它的特点之一,闻起来像果香又像兰花香,清新独特,国际茶市更给这种独特的香气起了名字,叫“祁门香”。

3、汤色

其三,祁门红茶的特点是其汤色,茶汤如其名,汤色红艳明亮,不愧为红茶,独具风格,被称为“王子茶”。

加工工序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大致分为采摘、初制和精制三个主要过程。

采摘:

祁红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

祁红的采摘标准十分严格,高档茶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原料为主,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摘6-7批,夏茶采6批,秋茶少采或不采。

初制:

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

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茶身成条,香气透发,文火烘焙至干。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是决定祁红茶品质的关键,发酵室温控制在30度以下,经过发酵叶色转红,形成祁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初制成品称为红毛茶。

精制:

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分清长短、粗细、轻重,剔除杂质。

祁红精制很费工夫,所以精制后的祁红茶又称为“工夫茶”。

精制工序繁复,祁红茶成品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功效

1.提神消疲

2.生津清热

3.利尿

4.消炎杀菌

5.解毒

6.养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