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714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doc

摘要

随着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以及2010年3月全国两会的相继召开,“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引擎,同时,“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的传递到物流行业,作为与低碳经济紧密相关的新兴服务产业,“低碳物流”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前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让物流从“能耗大户”走向“低碳产业”,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因此,本文以低碳经济的产生、内涵为前提,引出低碳物流和碳管理的概念,同时将低碳经济和低碳物流的关系加以阐述,把目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某些“高碳”现象作为切入点,以实现“低碳物流”的要求为根本目标,从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的各个范畴,构想我国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碳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体系

Abstract

Asthe2009unitednationssummitsandthecopenhagensummitinmarchthenationalcppccsubsequently,"low-carbon"willbethenewpowerof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Low-carboneconomic"concepthaspassedtothelogisticsindustry.Aslowcarboneconomyiscloselyrelatedtothenewserviceindustry,"low-carbonlogistics"hasbecomethehottopicwithitsuniqueadvantagesandhugemarket.Letlogisticstransformfromthe"big"energyconsumptionto"lowcarbonindustry",businessesaretakenfortranslationsofwords.Therefore,inthepremiseofthegenerateandcontentoftheeconomyinlow-carbon,itleadtolow-carbonlogisticsandthemanagementconcept.Concurrently,low-carboneconomicandlow-carbonlogisticsrelationshipiselaboratedthroughthephenomenonofhighcarbon,andtotherequirementfortheultimategoalof"lowcarbonlogistics",builtourlowcarboneconomicconceptoftheenterpriselogisticsmanagementsystemfromstorage,transportation,loadingandunloadingofthepackingprocess,circulationanddistribution,informationfromvariousaspects.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Low-CarbonLogisticsCarbonManagementLogisticsManagementSystem

目录

引言 1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 2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和低碳经济的内涵 2

(二)低碳物流和碳足迹管理 3

(三)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的关系 4

二、我国企业高碳物流现状及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问题 5

(一)我国高碳物流现状 5

(二)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问题 6

三、构想我国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 8

(一)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 8

(二)构建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 8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研究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的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作为能耗大户的物流业逐步迈向生态文明的低碳物流走出一条新路,即:

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实现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物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和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LCE)”的国家。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京发布的以“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为主题的年度报告《2009-2010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在制定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政策上,除了走低碳之路,别无选择。

目前,关于什么是低碳经济,国内外尚没有严格的定义。

被学术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全球范围内制度和法规政策的协同,形成理性科学的消费理念,构建起由低碳需求和低碳产品、技术、服务供给的经济运行体系。

关键是低碳排放和经济发展[2]。

需要注意的是,低碳经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高”)为基础,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时至今日,低碳经济已成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一类经济学形态的总称。

(二)低碳物流和碳足迹管理

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入低碳新纪元,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

中国政府也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这一目标在付诸行动后,必将影响到国内大大小小的经济领域。

在此背景下,物流作为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低碳物流”也备受国家以及企业的重视。

对企业而言,低碳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全世界物流企业所应肩负的责任。

在国内,还没有对低碳物流特别全面、系统的定义。

现在广泛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低碳物流的含义:

一是减少物流领域的碳排放,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二是优化物流运作系统,目的是达到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

笔者认为,低碳物流是指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及提高效率的目标出发,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得到最充分的使用,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物流活动效率的目的。

一方面是倡导低碳,另一方面是提高企业效率。

然而如何结合企业现实问题做好低碳物流,怎样能够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低碳排放如何操作,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摆在中国物流行业面前的唯一选择是合理管理碳足迹。

碳足迹也被成称为碳指数,是碳排放的衡量标准,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

而碳足迹管理是指物流企业提供低碳商品和低碳型的服务。

其内容包括:

对政策法规和技术的把握、碳抵消制度、低碳经营模式建立、供应链的碳管理、碳信息披露。

碳足迹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利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法;第二种是通过所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

用你的车子的碳足迹作为一个例子:

第一种方法会估计所有的碳排放量,从汽车的制造开始(包括制造汽车所有的金属、塑料、玻璃和其它材料),开车和处置车。

第二种方法则只计算制造、驾驶和处置车时所用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

基本公式如下: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139

例如:

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3]。

碳足迹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

简单的理解,对物流业而言,碳足迹管理涉及各个仓储中心的选址、仓储数量、所需能量、运输里程、运输路线的安排,考虑使用柴油或汽油的成本和用量,是否通过增加整车运输来降低碳排放等等诸多方面。

碳管理,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来表述,管理好了是资产,管不好就是负债。

用“早介入、早行动、早受益”三个“早”字来回应低碳时代的挑战,这也是低碳管理的“行动力”的最好注脚。

(三)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的关系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

这场经济变革将渗透到物流系统内,尤其以运输的改变最为显著,于此同时物流配送作为物流的重要功能系统面临着更大改变。

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物流本身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而且是碳排放的大户。

据国际气候组织最近报告的数据,2005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26%;2002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中,交通运输占14%;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低碳物流又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如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

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能够助推低碳物流。

至于我国低碳物流将如何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目前还缺乏基础系统的研究。

从与世界对比的角度来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关于我国物流领域的碳排放情况,与国际平均水平还有一定距离,标志着我国的物流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可从近年来物流行业能耗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速度的趋势得到印证。

低碳物流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将格外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从国际上的发展规律来看,物流规模的发展与能耗的增加并不总是呈现正比例关系,到一定时期以后能耗的增长会必然快于物流规模的增长。

我国是一个大国,又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继续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无论是从气候问题、能源问题还是环境污染问题来看,都是走不通的,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低碳经济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企业高碳物流现状及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高碳物流现状

一般认为,高碳物流现象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是物流领域二氧化碳的高排放,二是非优化的低效的物流成本以及环境成本较高。

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0%,而美国、日本少于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约为16%。

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能源的浪费和碳排放的增加。

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高碳物流问题,主要表现为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较为普遍,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库存积压过大,仓储利用率低,物流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

在国民环保意识薄弱,新能源政策前景不明,成本较高的制约下,物流行业的“低碳”改革似乎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据了解,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定下了40%-45%的碳减排目标,但是低碳排放如何操作,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5年来,中国物流企业虽然在规模和服务能力上成长迅速,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在碳排放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即使在500强物流企业中也是一样,主要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又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

因此,高碳现象,仍是中国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问题

我国企业要想发展低碳物流,首先要考虑的是碳排放问题,而将我国的现行情况同发达国家的物流现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还处于未研究领域,目前还缺乏基础的统计数据,只能从能耗的数据来做一点比较。

据专家测算我国物流行业(交通、仓储、邮政)的能源消耗只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8%,如把企业物流的能耗考虑进来可提升到10%左右,与国际平均水平还有一定距离,标志着我国的物流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物流领域的单位排放量很低。

相反,在我国的物流配送当中,存在着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环境污染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交通运输工具的碳排放量比较高。

据专家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工具的综合能源利用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4]。

其次,我国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物流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造成物流企业在实施物流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这使在物流的包装、转运中产生大量的多余碳排放量。

再次,我国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技术落后。

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物流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包装、仓储、运输、报关的科学管理系统,每个环节严密衔接,而我国的情况是产品一部门各管一块,衔接配合不够紧密,造成了物流的停滞和浪费。

最后,物流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从国际上的发展规律来看,物流规模的发展与能耗的增加并不总是呈现正比例关系,到一定时期以后能耗的增长必然会快于物流规模的增长。

具体表现:

一是物流的效率体现为速度,所以会通过提高运输成本来降低库存成本;二是物流服务中的品质要求也会提升能源消耗,例如要求冷藏、保鲜、动态跟踪等[5]。

同时,部分政府领导对传统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更何况面向的是更先进的低碳物流,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差距。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的企业在物流配送等方面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在低碳经济下会使物流业面临的现状更加严峻。

在迎接低碳经济时代到来的同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企业本身效益问题,也是对我国推进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切实选择。

三、构想我国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

(一)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

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来看,物流分为配送、制造和采购三大领域,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相联系的渠道,其目的在于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客户价值。

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及时配送、最低库存、整合运输、降低相关成本等。

在此前提下低碳物流主要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及提高效率的目标出发,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得到最充分的使用,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物流活动效率的目的[6]。

(二)构建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

关于如何进行低碳时代的物流管理,美国管理学家麦金西的“7S要素理论”指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将共享的价值观(sharedvalues)、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方式(style)、系统(system)、技能(skill)和雇员(staff)等7个因素(英语中以“S”为首字母的单词)进行有效地整合。

借鉴这一理论,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以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为基础的“7S战略性低碳发展”。

可以看到,参与到企业发展之中的不仅仅是企业内的雇员,还有许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因此,我们把最后一个要素雇员,换成与企业发展更广泛的一个概念利益相关者。

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达成,或者在企业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利益相关者管理(MFS:

ManagementForStakeholders)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7]。

麦肯锡7S模型

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结合麦肯锡7S模型,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条件下具体来说,物流管理一方面要求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要求倡导低碳。

国家应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整合物流流程,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的特点,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发展低碳运输;当前我国物流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管理属于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领导,因此应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用制度来统一管理物流活动,并且可以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管理部门,管理统一,全面规划物流的发展。

另外,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想打造低碳物流,就要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同时调增能源结构,增加清洁燃料的使用,减少能耗及尾气排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相关技术研究,实现物流的低碳发展。

为满足需要,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注重低碳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

1、健全组织机构

健全组织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低碳物流活动。

明确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相对应的各部门在低碳物流管理中应负的职责,形成企业的低碳物流管理网络。

2、建设可持续发展物流运输体系

企业物流的各环节中,交通运输是个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

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交通运输业是国务院确定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行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8%。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单位能耗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物流运输减少碳排放的策略需要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海路运输等几方面着手实施。

通过调整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选择,增加清洁燃料的使用,减少能耗及尾气排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相关技术研究,实现运输的低碳发展。

在此,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重视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节能、最低碳的。

从2007年我国运输费用结构分析,公路运输费用占运输总费用63.2%,而铁路运输费用占运输总费用10.2%,二者的对比是6:

1。

站在全面构建综合物流发展的战略高度设想,以及拉动内地经济流动的基础上说,物流业应针对城际精准快运进行深度研发。

应通过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列车运行速度、提高信息化水平等途径,促进铁路运输发展,挖掘其节能降耗的巨大潜力。

二是高铁引领低碳物流新方向。

在综合交通体系中,铁路具有低排放、大运量的优势,高铁采用电力驱动,人均能耗很少,只相当于航空的四十分之一,汽车的五分之一,基本上没有碳排放,是一种清洁能源的交通方式。

三是改善海路运输。

制定船舶技术标准,加速淘汰老旧船舶,采用新机型和先进动力系统是改善海路运输的主要要求。

同时,低速航行也亦然成为航运界实施节能减排的流行趋势。

因此,企业应积极响应低碳物流对海陆运输的要求,采用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而来的安全、环保、节能的“低碳船舶”及低碳航行方式。

四是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高品质小排量汽车。

这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践行低碳模式的两大途径。

为此,企业应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采用节油机型,提高载运率,和运输周转能力,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油耗等。

在此,中国的物流企业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准确把握我国运输环节碳排放现状,研究提出低碳运输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和评价指标。

以“车、船、路、港”交通运输企业为载体,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车”将大力推广节能驾驶经验,加强营运车辆用油定额考核,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淘汰高耗能车辆,推广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辆,推进甩挂运输;“船”将大力推广船型标准化,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路”将大力推广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优化运输组织,推广甩挂运输,公路隧道节能和路面材料再生技术,推进太阳能在公路系统的应用;“港”将大力推广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和船舶使用的岸电建设。

各级主管部门要将低碳运输的任务和要求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强督查检查,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要以专项行动为契机,抓紧建立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依据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营运车辆准入、退出制度等一系列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标准,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认真编制符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要求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打好基础。

3、建立完整的低碳仓储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低碳仓储管理体系,要求对仓储中心加大节能设备及技术改造投入的同时,更注重新建整体节能降耗建设。

低碳仓库领域的尝试包括采用高反射率屋面、可回收钢材、ALC面板(吸热材料)、自行车车棚、自然通风、景观绿化(符合并超越有关标准)、新开发项目使用T5/T8灯具等环保元素。

以普洛斯北京空港物流仓储为例,其就使用了高反射率屋面、可回收钢材、吸热加气轻质混凝土(ALC)墙面板等环保材料和设施。

采用节能产品灯管、冰柜、空调灯,并且将空调、电梯系统全部升级为节能模式,采用超薄瓷砖,原材料使用量、污染物排放量、运费、仓储空间和费用等都能得到大量缩减。

同时使用新型低碳节能幕墙系统,该类幕墙系统在实现现代建筑外立面装饰效果的同时,还为建筑提供全面节能方案,能有效隔断建筑物内外热量交换。

节能改造后,请环保部门进行评估,力争实现每个环节节能全覆盖。

4、推行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通过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或者多个物流企业共同使用某一物流设施或设备,其实质是物流资源的共享。

共同配送是解决我国物流配送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的较好方案。

实现共同配送,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进而改善社会生活品质。

5、推动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废旧物流设施设备迅速增加,简单报废、遗弃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悖于低碳物流的目标。

应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力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

比如,重复使用包装材料,拆解和回收废旧物流设备,改造废旧物流设施(如废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