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89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docx

《沉降监测设计书》word版

 

迁安市一号公馆

沉降监测设计书

 

唐山信丰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2011年5月10日

 

迁安市一号公馆沉降监测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本工程位于唐山市迁安市城内,整个小区有15栋住宅楼。

由于建筑物正处于施工阶段,测量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二、测量目的

由于该小区各楼地基均进行了处理。

为保护各座建筑物的稳定,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在建设及以后的运营过程中进行沉降监测,指导结构施工,进行监控测量预报,并为有关部门提供技术资料。

三、测量依据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DB128970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有关规定。

四、监测点的布设方案

(一)、基点布设

本次沉降监测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拟在建筑区200米以外埋设三个基点,编号为J1、J2、J3。

基点均埋设在小区外围附近上。

(二)、沉降点布设

建筑物上的监测点均布设在地上第一层的承重墙或柱上,测点离地上第一层底板0.3米,各建筑物上的监测点。

具体点位布设见附图。

五、测点埋设

(一)、基点埋设

在所选基点处用钻机打孔,深度以见砂层为准(深度不小于5米),然后用砼回填至地面,将水准点埋设在钻孔中央,露出测头,周围用砼固牢,并做好明显标志。

1.数量:

3个。

2.型式:

带铜球帽深埋式。

3.埋深:

以见砂层为准(深度不小于5米)。

4.位置:

根据现场条件、场地使用性质、地下埋藏物等情况、长期保存条件等,由甲方与我公司共同选定。

5.保护:

在选定的三个基点处挖坑,中央周围用砼填埋固牢,露出水准点球帽。

再在周围砌砖,上面用盖板盖住,严禁在上面堆放物品,以保证水准点能随时正常使用。

(二)、建筑物监测点埋设

1.监测点平面布置原则:

监测点的布置必须根据观测目的,建筑物的大小、结构特点、荷载分布等因素综合确定。

建筑物的边角处及中心位置均布置沉降观测点,疏密相当。

2.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在需要布点的地方,用冲击钻钻孔,将“L”型的测点置于墙内,露出测头。

3.总点数:

各楼座的布点情况如下:

A、1号楼布设6个测点;

B、2号楼布设4个测点;

C、3号楼布设6个测点;

D、4号楼布设6个测点;

E、5号楼布设6个测点;

F、6号楼布设6个测点;

G、7号楼布设6个测点;

H、8号楼布设6个测点。

共计测点46个。

4.安设方法:

用冲击钻在墙上打孔,然后用手锤将观测点打入孔洞内,安好测点,再用水泥砂浆填实并且作好明显标志。

5.监测点的保护:

我公司向甲方提供监测点的平面布置图,以便甲方通知各施工单位、使用单位对监测点加以保护。

六、监测工作量及监测等级

1.基点测量:

先期将三个基点埋设完毕,经过一周时间稳定后,进行三次联测,假设一个起始高程,当测量数据稳定后,基点高程可作为监测该建筑物的起始高程。

观测期间,每半年对基点进行联测一次。

2.监测点的测量:

根据规范要求,首次对各点进行两次测量,取其中数为起始标高。

3.监测周期:

建筑物从地上第一层开始监测,每上升两层测量一次,测量至建筑物结构封顶。

当建筑物封顶后改为每月测量一次,测量半年(即竣工)后再监测两年,第一年每季度监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测量一次。

如果发现沉降异常,则随时增加测量次数,并且与甲方、监理及施工单位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补救措施。

如果沉降量满足

△S≤0.02mm/d则可停止观测(各楼的监测安排见观测计划表)。

测量等级严格按国家二等水准规范进行测量按站水准进行平差计算。

七、成果汇报及资料提交

1.在甲方认为必要时,随时提供观测数据。

3.每监测三次后向甲方提交一次完整的中间成果。

4.全部观测工作终止时,向甲方提供观测报告及每次观测成果数据表,一式四份

八、观测方的责任

1.埋设水准基点。

2.埋设沉降观测点。

3.及时按观测方案中制定的计划、质量要求安排观测,满足现场施工进度要求。

4.按时提交观测成果、报告。

5.观测中如发现沉降异常,经多次检查确定后,及时向甲方和监理反应,以便采取措施。

6.监测报告需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提供结论性意见。

九、需要甲方配合的几个问题

1.配合乙方进行水准基点选埋。

2.甲方必须通知各施工部门严格保护观测点,使其勿碰、勿损,以保证观测数据反映建筑物实际沉降和观测后的总体评价。

如个别观测点被损坏,将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采取补就措施。

3.按观测方案中的观测安排,根据施工进度提前通知我公司及时进行观测。

4.提供埋设观测点时的用电及其他配合条件。

十、技术要求

本次监测工作严格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具体要

求如下:

1.观测仪器及观测方式

本次沉降观测仪器采用拓普康DL-101C电子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使用2米长的铟钢水准尺。

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和转点尺垫。

2.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1小时内;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3.测站要求

视线长度≤50米、前后视距差≤1.0米、前后视距累积差≤3.0米、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5米。

4.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

(1).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B.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C.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D.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2).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A.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B.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C.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D.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返测时,奇、偶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

(3).测站观测采用光学测微法,一测站的操作程序如下(以往测奇数测站为例):

A.首先将仪器整平;

B.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使符合水准器两端的影像近于符合。

随后用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

然后使符合水准器泡准确符合,转动测微器精确照准标尺基本分划,并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器读数。

C.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准确符合,精确照准标尺基本分划,并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器读数,然后用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

D.用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并使符合气泡两端影像准确符合,精确照准并进行标尺辅助分划与测微器读数;

E.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并使符合水准气泡的影像准确符合,精确照准并进行辅助分划与测微器的读数。

3.测站观测限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3.0毫米、基辅分划读数差≤0.4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0.6毫米(说明:

由于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严格,本次测量各项要求均按二等水准规范执行)。

当观测监测点时,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须为偶数站。

十一、项目组织机构

本次沉降观测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由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具体组织情况如下:

项目负责:

徐永合

技术负责:

薛士杰

测量员:

曹林杰曹新平颜国栋

总工程师:

刘德友

二零一一年五月十日

 

附表:

观测计划表

观测次数

观测阶段

备注

第1、2、3次

基点联测

取三次平均值

作为起始高程

第4、5次

监测点

布设完毕

取两次平均值

作为起始高程

第6-14次

工程建筑期间

单序号楼层及封顶层进行监测

第15-18次

一年内

每季监测一次

第19、20次

一年以后

每半年测量一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