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890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docx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85)《土地资源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

第一批

2:

第二批

3:

第三批

4:

第四批

5:

第五批

6:

第六批

1:

[论述题]

1、土地数量结构主要数量指标?

2、论述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程序?

4、论述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性及农用地整理的任务和内容?

  

参考答案:

1、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包含哪些土地类型,它们各占多大面积比例,即某区域与同级各种土地类型组成比关系,常用如下一些数量指标来表示。

(1)面积比:

适合土地类型图斑面积有明显差异的区域。

(2)频率比:

适合图斑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不同类型)。

(3)分异度:

面积偏差率。

(4)多样性指数:

土地类型多样化程度。

(5)优势度:

表示一个区域或样区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与配该区域或样区内的土地类型的程度,与多样性构成反比。

2、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受水力侵蚀(简称水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而随地表径流或土壤水分损失的现象。

我国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

水土流失的防治应该从侵蚀发生的机制着眼,对症下药,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通过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降低地面坡度,截短坡长,减少土壤侵蚀。

不宜修梯田的地方,可以采取顺坡梯田、鱼鳞坑和等高耕作等水保耕作措施

生物措施就是通过种草植树,建设水土保持林,利用植被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这是恢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根本。

耕作措施可以通过作物留茬,增加地表盖度或燥度,减少降雨对地表的冲击,降低地表水流速,从而减少土壤侵蚀。

少耕免耕,秸秆还田,都能增强土壤的抗蚀性能。

3、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一)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用品

资料准备:

各种专业图件与数字、文字资料,工作底图(地形图)

(二)外业调绘

路线勘察-建立解译标志-室内预制-调绘(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核心)

(三)内业工作

转绘-面积量算-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

(四)检查验收

4、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为依据,以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为手段,实现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

a重要性:

1)土地整理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2)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3)土地整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4)土地整理是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

b任务:

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提高耕地质量;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c内容:

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2)调整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3)农地改造;4)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5)农村建设用地整理;6)规划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

[论述题]

1、辨析土地潜力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

2、简述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

3、简述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阶段?

4、论述土地类型调查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或称土地资源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某块土地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一定的用途条件)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其适宜程度如何作出等级的评定。

两者属不同概念,但有相关性和可比性。

首先,两者都是针对一定用途或一定经营管理措施,只不过前者针对性强(用途范围小或具体),土地潜力评价针对性弱(用途范围大或不具体)。

其次,在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潜力级的土地均可视为适宜于一定土地利用大类的土地即单项土地潜力评价可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

最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可归纳或转化成土地潜力等级。

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2、比配是指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比配的方法采用最小因子法,即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

具体要求是:

1)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各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对土地的性质有不同的要求。

2)选择参评因子。

3)编制参评因子适宜程度分级表。

4)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5)对评价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

3、按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土地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可将土地资源利用分为四个阶段。

a人对土地依存关系的原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b土地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c土地与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关系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d土地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4、a是全面收集编纂、存储土地信息的主要手段(自然属性资料、社会属性资料)。

b为土地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地形图。

c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d有利于深化对地表自然地课分异规律的认识,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1:

[论述题]

1、论述土地污染防治措施?

2、论述基本农田保护的意义?

3、论述地形地貌对我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一是控制和消除工矿业"三废”排放;二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新措施,逐步减少农药用量和使用高效低毒易分解的农药;三是推广平衡施肥法,防止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和富营养化;四是对于已经污染的耕地,可以采取剥离表土的措施去除污染,不能去除污染的耕地,要坚决退耕。

2、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

2)减轻人地矛盾。

3)防止耕地总体质量下降。

4)减少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非农建设占用)占用

3、a、海拔高度。

一般海拔高度升高100m,温度约下降0.5~0.6℃,>10℃的积温减少150―200℃,这样就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中生物生长的生长期缩短,使土地资源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类型演替,同时,气温下降而温度增大,使土地资源水分状况随海拔增加而发生变化。

b、坡度。

<3°为极缓坡土地资源类型,适于农业利用,机械化耕作;3°―7°为缓坡土地资源类型,适于农用,一般可机械化耕作;8°―15°为中坡土地资源类型,可用于农业,一般应采取工程性水土保持措施;16°―25°为微陡坡土地资源类型,可用于农业,但必须采用工和性水土保持措施;25°―35°为陡坡土地资源类型,一般不适于农用。

>35°为极陡坡土地资源类型,不适于农用。

地形因素中除海拔,坡度对土地资源影响之外,坡形(凸凹形坡,平坡,复式坡等),以及坡向(阳、阴、半阳、半阴坡)对土地资源类型与利用也有较大的影响。

1:

[填空题]

1、联合国粮农级织的《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包括      、      、适宜亚类、适宜单元四个等级。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上分为       、       和具体指标三级,根据指标的不同性质和运用目的,       又分为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      和     指标三类。

2、土地生态平衡的实质是土地生态系统         与         的相互协调与组合。

土地复垦标准包括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土地资源,              。

3、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层次包括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水生产潜力、       。

         是土地生产潜力的上限值;光温水生产潜力又叫气候生产潜力、         又叫农业生产潜力,是土地生产潜力的下限值。

4、农业生态区法主要是按比例尺,通过     、     、地形图、水文图叠加首先划分出       生态区图和          生态区图,然后再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

5、土地区位是        、         和         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6、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温(热量)、           三个方面。

衡量热量的指标主要是温度、      、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

相似的       在不同地区存在         问题。

7、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    旱、      地区,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     ,地面失去覆盖,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         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8、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         。

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地形、     、母质、水文或       因素的影响而呈一定的规律的分异,称为土壤        。

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              。

     10、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           为依据,以         为手段,实现对土地利用进行            ,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

  

参考答案:

1、适宜纲、适宜类、指标类、指标组、指标类、土地经济分析和土地经济效果分析。

2、结构、功能、恢复植被及保护其环境功能。

3、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4、气候图、土壤图、光温土、光温水土。

5、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

6、光(太阳辐射)、水(降水)、积温、积温不等效。

7、半干旱、多风、植被、沙漠。

8、垂直地带性、地貌、人为活动、地域分异规律、弱酸性至弱碱性。

9、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调整改造综合整治。

1:

[论述题]

1、解释土地资源、土地、土地类型、土地类型的演替等概念?

2、辨析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3、简述土地的含义?

  

参考答案:

1、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它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土地类型是指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类型的演替是指土地类型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地理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当各种自然,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作用时间到达某一时段时,土地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过程,而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

2、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划分依据是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划分依据是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3、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1:

[填空题]

1、土地的特性有土地面积的、土地位置的、土地质量的、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的、土地的不可代替性、土地的社会性。

2、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和。

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地形、、母质、水文或因素的影响而呈一定的规律的分异,称为土壤。

3、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400mm等降雨量线在土地利用上的意义是。

800mm等雨量线在土地利用上的意义是。

4、地学要素为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等。

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土壤肥力(土性)具有。

5、影响土地资源社会属性的要素主要有:

、、、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

6、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主要是指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关系,包括空间结构和;衡量土地的数量结构常用指标有:

面积比、、分异度、、优势度等。

7、一片森林被火烧以后,由迹地→森林,土地类型演替类别主要包括自然演替、、、。

8、英国的土地分级系统包括土地点、、土地系统;苏联景观学派的土地分级系统包括相、、地方;我国土地分级系统包括土地组、、土地类或、土地单元、。

   9、土地类型三名法是以、、为主来命名的。

描述土地数量结构的指标主要有面积比、、分异度、、优势度。

  

参考答案:

1、有限性、固定性、动态性、永续性、多用性。

2、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地貌、人为活动、地域分布规律。

3、以西、以北为牧区,以东、以南为农业区,以北――旱作(雨养)农业,以南――水田农业。

4、区域性、组合分配、冰川、两面性。

6、数量结构、频率比、多样性指数。

7、时间演替、正向演替、节律性演替。

8、土地刻面、限区、土地型、土地立地、土地系统。

9、植被、土壤、地貌、频率比、多样性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