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38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docx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习题2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诗歌部分》

说明:

本试卷共8页,共1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6分,每小题2分。

请将所有试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下列词语中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

A.脊髓(suí)

氛(fèn)围

瓦釜(fǔ)

蝙(biǎn)蝠

B.剥(bāo)皮

呼号(háo)

纤(qiān)细

巢穴(xuè)

C.悚(sǒng)惧

踟(zhí)躇

幽咽(yè)

襁(qiáng)褓

D.澄(chéng)澈

堤(dī)坡

贲(bēn)张

信笺(ji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

A.眩晕陷井锤炼惟妙惟肖

B.琐事峰栾座落黄发垂髫

C.墙垣汲取煽动精神焕发

D.撕杀谄媚荒涎诙谐清雅

3.下列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

A.要使我省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强省,还需要一个邯郸学步的过程。

B.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首战击败委内瑞拉,次战击败波兰,开局表现差强人意。

C.现在的青年人激情四射,冲劲十足,做事缺少经验,犯点错误是无可非议的,要热情的帮助他们改正才是。

D.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点火的那一刻,中华巨龙在水中喷火应该是一大奇景有种空中楼阁般的梦幻美感。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A.自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以来,秦山核电站累计实现上网电量总共1042亿千瓦时,有利于缓解了港澳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B.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C.医疗保险改革,“既要让人看得起病,又要控制不必要的医疗开支”,目的如此明确,为什么有关领导会感到方向不清呢?

D.由于“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打过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C.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

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6.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

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它是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③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④又如画一曲尺形式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⑤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⑥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③①④⑥②⑤B.③①⑤⑥④②C.⑤③①④②⑥D.①④⑥②⑤③

7.阅读艾青《镜子》,指出对其风格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A.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

B.诗人抓住特征,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

C.全诗苍劲深沉,语言含蓄隽永,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达到和谐统一。

D.“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嘲讽。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无题邹荻帆

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的溶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被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注]《无题》是诗人在解放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

A.诗篇以大气磅礴的设问起首,为全诗创造了激越奔放的氛围,也可视为对笼罩在黑暗中而采用《无题》篇名的注释。

B.这首诗理性的成分十分明显,因此避开了平铺直叙的写法,以巧妙的间接议论突出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C.诗中第三至七行表现了革命者为人民解放事业甘愿牺牲的崇高精神,细腻生动,耐人咀嚼。

D.诗中生动的形象与深湛的思想内涵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

“天青”、“水绿”等一系列意象预示行将到来的历史变化,结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悲壮豪放,感人肺腑。

 

第Ⅱ卷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第9题。

(4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9.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

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4分)

 

阅读课文《动人的北平》(节选),回答10—12题(14分)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

在他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

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

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

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或是一个踢毽子的老人,他能把毽子放在头顶上一点一点的移动着,然后由背后掉下来时,平落在他的鞋底;或是一个刀手;或是一个儿童戏剧学校的太太;或是一个人力车夫变成满洲国的高贵人;或是一个前朝的县太爷。

一个人怎敢说他了解北平呢?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

它是具有紫金的御色屋顶,以及宫殿庭园楼榭的珠玉之城。

它为珠玉结成的古城,它有紫色的“西山”,青带似的“玉泉”,“中央公园”垂老的杉树,以及“天坛”、“先农坛”。

城内有九个公园,三个御湖,名为中南北“三海”,现在任人游览。

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它有宫殿、御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院、专校、大学、医院、庙塔、艺商,与旧书摊林立的街道。

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

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每个邻近的铺号都许一个贫老的记账取货,街上贩卖的东西很便宜。

你可以留连在那里的一个茶馆里,一整个下午不走。

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广有中国古代的手艺品、书籍、图画、古玩、玉石、珐琅镶嵌、灯笼之类。

那是一个到处能买货的地方,商贩也会带着货物走上门来;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

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10.节选部分写出了北平的动人之处,它包括动人、动人等。

(4分)

11.“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这一比喻十分精妙,因为这个巧妙的比喻,“根脉深入地中”就可以理解为;树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就是指。

(4分)

 

12.作为散文大家,作者林语堂的语言运用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韵味流动其间。

试分析“桃就是桃,柿就是柿”和“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的内在情味。

(6分)

阅读《去找史铁生》,回答第13—17题(26分)

去找史铁生

陈村

①我在新年的头上专程去了一次北京,为的是和史铁生做个谈话,用在《收获》的专栏上。

本来早该去了,因为年底忙乱,因为他和我的身体都要挑一个恰当的时候,还因为我说的等2001年再去飞机栽下来也是21世纪的作家啦。

反正我是去了,谈了,回来了。

  ②我和史铁生谈的话题是“生存还是不生存”,也就是“爱与死是永恒主题”中的那个“死”。

我相信我俩对死的心得要比别人多一些。

去的那天正好是他生日,本来要打开的话头因客人的来访未能展开。

那样也好,死总是排在生的后面的,明天再谈。

当日晚上我们去一个叫孔乙己的饭店吃饭。

在中国式的环境中,祝贺一声他的50大寿就开始吃了。

他那天抽烟,喝一点点酒,说一点点话。

他说一上午不敢动弹,把精力攒下来了。

他说要健康不说长寿了吧。

③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④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

他不做作,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⑤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

他更多被阅读的是《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⑥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

他肾亏却没有阴湿之气。

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

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

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

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

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

⑦我最后想说的是陈希米,他的妻子。

她是“我们上海人”,在北方久矣。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她的笑,那是天使的笑容。

天使的笑,是那种忘忧的笑,忘我的笑,来去自由的笑,让看见的人也喜悦的笑。

没人比她笑得更美好。

我看资料,孩子一天笑上150次,成人可以一天不笑一次。

她常常笑着,灿烂又本分地笑着。

有了她的笑,那个凝重的50岁的史铁生再没有装扮殉道者的理由和必要了。

生活就是这样,一会儿笑盈盈一会儿沉甸甸。

⑧我这次去北京,是由妻子陪同护送。

也许下次到北京去见史铁生,我也要坐个轮椅了。

我们将讨论轮椅的牌子,谈论足球的伟大,言说一些好笑的事情。

我可以负责地说,本人即便已经坐上轮椅,依然可以春心荡漾,可以不依不饶,可以尖酸刻薄。

当然,更可以在一个个深夜,摆放好自己,默读史铁生的文字,感受生的气息。

(取材于陈村的同名散文)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①段写作者拜访史铁生的缘由,简洁的叙述中,传达出作者对自己身体和未来生活的一丝隐忧。

B.作者不仅叙述了史铁生的生活现状,也借在孔乙己

饭店的寿酒,充分表达了对史铁生的美好祝福。

C.在作者看来,史铁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文字,更在于他面对磨难的乐观态度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D.很多人只阅读了《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作者认为,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史铁生。

E.文章叙述结合,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史铁生由衷的关爱和敬仰之情。

14.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去找史铁生”有哪几层含意。

(4分)

15.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他肾亏却没有阴湿之气”的理解。

(4分)

16.文章第⑦段,作者插入对史铁生妻子陈希米的笑的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4分)

17.作者说“摆放好自己,默读史铁生的文字,感受生的气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200

字左右)(10分)

三、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发现没有?

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空气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雨露是免费的,春风是免费的,亲情是免费的,友情是免费的。

还有意志,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梦想……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风物都是免费的啊!

以上文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演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

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

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

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

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

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

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

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是开拓视野,引发了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的话,那么到隋代这一理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对创造生存、运输奇迹的骆驼及其驮载物题材的更加重视。

使其具有了明确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种动物要具有特别的含义,必须满足数量可观和姿态多样两个条件。

B.北魏骆驼的崭新形象,突出表现在骆驼具有载运货物的实际用途。

C.丝绸之路“兴盛”于汉代,缺乏考实古实物论据,只是一种无根据的学术猜想。

D.隋代墓葬中的骆驼身上有丝绢和胡人,足见丝绸之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1.B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A项,超出了“汉代动物塑像”这一具体范围,不符合文意;C项,根据文意,“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也有其他根据,只是缺乏考古实物;D项,不是“丝绸之路”,而是丝绸之路引发的“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到隋代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是个宏大的历史命题,本文的立论角度颇为独特,选取了“骆驼”这一形象,注重实物,论证有力。

B.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骆驼在丝绸之路发展中的象征意义变化过程。

C.文中列举的苻坚、北魏太武帝以及吐谷浑等历史事件,强有力地论证了这段时期骆驼的商贸交通运输价值。

D.文章配有的图片是为了更直观地呈现骆驼形象的差异性,通过比较,有利于让读者更信服文中的观点。

2.C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为“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语意,苻坚事件论证的是战争交通运输价值,而不是商贸交通运输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朝是否有骆驼以及是否具有特别的含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文物或考古实物等论据支持。

B.丝绸之路兴盛与“沙漠之舟”骆驼的兴起密切相关,重要原因就在小丝绸之路上有很多沙漠地带。

C.经济交往的强烈愿望促进了中原朝廷与西域诸国的联系,而骆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论述该问题的关键视角。

3.D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推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从全文看,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只是论述该问题的一种视角,“关键视角”的说法缺乏推论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木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羊倌的年朱华胜

太阳挂在山梁,洒下金色的光芒,有的泛绿。

老羊倌像往常一样,大年三十这一天,早就把羊赶到山上,让羊吃个饱。

他养着两只羊,一条大黑狗。

他说,养多了我管不过来,养两只羊、一条狗作伴,我都七十三岁了。

他看着这对奔跑的羊和身边吐着舌头的大黑狗,心里乐开了花。

自从儿子走了以后,每年过年乡政府都会给他送来过年的大米,肉、油,还有一个红包。

特别是在城里工作的那个小石头,每年春节这个小子都要回来过年,给他带两条烟。

这不,昨晚又给他送了两条红烟来。

想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

凑近鼻孔,使劲闻了闻,好香。

现在不能抽,回家再抽。

自己是看山人,更要防火。

虽然村里几年前就不要他看山了,说年纪大了。

但他跑得动,坐不住。

还是像往常一样,太阳出来他上山,太阳西落他下山。

日日坚持巡山。

有人说,老羊倌憨得很,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山,还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守山人。

谁都知道,守山人很穷,成天在山林里走着,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山林又不是他一家的,也不能给他家带来富裕,他这是何苦呢?

像他这样一家人都守山的并不多见。

乌蒙山山连山。

几年前,大小山谷里私挖乱采严重,不像现在管得严。

有几个外地人来山上偷砍树木,要卖到矿井里做厢大。

老羊倌的儿子发觉了,在纠缠中,儿子不慎滚落石沟里,抢救无效死亡。

儿子死后的第七天,老羊倌赶着羊,背上斧头,向山里走去。

这一走,就走到现在,就是十五个春秋。

儿媳在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在他的催促下,改嫁到邻村,逢年过节,都要领着孙女来看他。

知足吧,老羊倌自言自语,我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

他走到山顶眼神里亮了起来。

山那边还是山山山相连,这是人赖以生存的山。

山脚是溪水,水连着水,这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啊。

山上生长着很多树和花,他闭上眼睛就能数出它们的名:

青松、罗汉松、亮松、青梨、刺叶梨、杜鹃、毛栗子等等。

有村民说,老羊倌爱山林,那儿有他儿子的味道。

儿子已经化成一棵树,一年四季,与他相伴。

夕阳向晚,村子里传来零星炮竹声。

今天是大年三十,他决定早些下山。

春节的山村,喜气洋洋,村娃一群群,嬉闹追打。

红灯笼、红年画,红对联。

家家飘出肉香味,伴随袅袅炊烟,在村子上空弥漫,久久不散。

“爹!

”“爷爷!

”老羊倌定将一看,那不是儿媳吗?

那不是长高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孙女吗?

她们怎么来了?

“爷等。

你看,妈妈今天一大早就油炸了很多酥肉、豆腐圆子、荞丝洋芋片,还蒸了一碗八宝饭,给爷爷送来了!

”孙女的眼睛亮闪闪的,笑眯眯说着,揭开手里的提篮,香气扑鼻。

“哇,好香!

”老羊馆笑了,咂了咂嘴,花白胡子在跳舞。

“大爹,你再不下山我都要来喊你了。

今晚跟我去过。

”柱子人未到,声音先跑了进来。

“不啦,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惯了。

你看我儿媳,送来这么多好吃的,再加上你们的,政府给的,够吃到正月底了。

”老羊倌笑容溢满皱纹间。

突然,大黑狗跑了出去,跟在一个人身后亲热跳着。

“爷爷,”隔壁胖丫双手抬着一个大碗,碗里冒着热气,“爷爷,我妈做的牛肉炖山药排骨汤。

随着胖丫说话的声音,村里噼噼啪啪的炮竹声响了起来,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老羊倌泪眼朦胧,望向墙上挂着的儿子的照片。

儿子望着他,也在笑。

过年啰。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