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39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docx

贵州省xx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文本报告

贵州省

XX县XX镇XX村饮水安全项目

实施方案报告

 

XX县水利局勘察设计队

 

目   录

前 言

依据贵州省发改委和贵州省水利厅明传通知,同意兴建XX县XX镇XX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其规模为解决3422人的饮水困难,本实施方案据此编制。

项目区受自然条件和现状经济条件的制约,XX镇凉水村村民人畜饮水主要以饮用附近的井水或多年前在国家扶持下修建了一些小型简易人畜饮水工程解决,近几年来由于干旱程度的进一步加剧,部分村民甚至要到几公里以外的河谷靠人背、畜驮解决饮水问题,个别地方群众直接饮用天然河道水,卫生状况极差。

由于没有有效的水处理措施和办法。

饮用时只对浑浊的河水进行简单沉淀,与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差甚远。

群众吃水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人口集中的村寨,经常因发生水荒为了争水而打架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产活动,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经水利部门审查批准凉水村的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422人(含政府干部、教职工家属人数)。

凉水村共有10个村民组,总人口0.45万人(含政府干部、教职工家属人数),其中:

农业人口0.42万人。

国土面积8.7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244亩,其中:

田274亩,旱地790亩,有效灌溉面积1180亩,全村国民生产总值531万元,农业生产总值212万元;累计财政收入5.1万元,财政支出4.23万元;粮食总产量0.15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产量350公斤;主要农业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等,农民人均纯收入1591元。

本次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能让XX村的高寨组、三家寨组、龙井组、凉水街上3422人(含政府干部、教职工家属人数)不再发生争水而打架的现象,解脱过去人挑畜驮的困境,工程由取水、提水、蓄水、供水四大部分组成,工程建设共解决XX村的高寨组、三家寨组、龙井组、凉水街上489户、3422人、1302头(匹)的人畜饮水困难。

工程投资152.68万元,其中妇基会投资40万元,省级匹配112.68万元。

XX村饮水安全典型工程特性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总人口

25487

乡村人口

4500

人均粮食产量

kg/人

350

按总人口计算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1591

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

3422

用水量不足

三、供水水源

最枯流量

m3/s

318

四、主要建筑物

1.水箱

m3/个

9/1

总容积/总个数

2.取水池

m3/个

10/1

总容积/总个数

3.泵房

m2

11.4

4.泵站

kw/台

22/1

总装机/总台数

5.调节池

m3/个

168/2

总容积/总个数

6.水厂

m2

76.21

7.水厂供水规模

m3/d

350

8.水处理能力

m3/d

400

9.管道总长

km

19.6

管径=110mm、63mm、50mm、40mm、32mm、25mm

10.主配水管总长

km

4.6

管径=110mm、63mm、50mm、40mm、32mm

11.供水管网总长

km

15

五、施工特性

1.土石方开挖

m3

3642.47

2.砌石

m3

167.62

3.砼及钢筋砼

m3

14.38

六、主要建筑材料

1.水泥

t

22.64

2.钢筋钢材

t

0.84

七、资金组成

1.工程投资

万元

145.50

2.单位投资

446.17

3.妇基会

万元

40.00

4.省级

万元

112.68

第一章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第一节自然概况

一、自然地理

XX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苗岭山脉西部贵州省西南面,黔西南的东北面。

地处东径105°01'至105°25',北纬25°33'至26°11'之间,县境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33公里,全县总面积1327.3平方公里。

东与关岭县隔江相望,南连兴仁县,西同普安县接壤;北与水城、六枝划江为界,320国道线(滇黔公路)横穿县内的XX镇、莲城镇、沙子镇,县城距省会贵阳246公里,距州府169公里。

XX镇位于XX县东面,距县城15公里,320线横穿镇政府,是XX县的东大门。

全乡共计13个村,124个村民组,总人口25487人,境内居住有汉、苗、布依、彝族等少数民族,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的收入较单一。

XX村的高寨组、三家寨组、龙井组、凉水街上主要饮用附近井水或多年前在国家扶持下修建的一些小型简易人畜饮水工程的水,水质、水量无法保证。

为了摆脱贫困,使村民们饮上安全的水,少生病,并且减少村民医疗费负担,XX村的饮水问题势在必行。

XX镇党委、政府及县政府对此事非常关注,为解决当地饮水水质问题,县水利局和XX镇领导共同协商,于2007年4月16日由水利局组织技术力量,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取用龙井的水作为水源,结合《贵州省XX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第四章第三节“井泉一览表”知凉水龙井最枯流量为318公升/秒,取水高程992m。

周边的65号高速公路建设已基本完工,但对该水源的出露水流量毫无影响,由其最枯流量可知,该水源可供该村的高寨组、三家寨组、龙井组、凉水街上489户3422人/1302头(匹)牲畜饮用。

二、地形地貌

XX县属高原峡谷区,最高点在县境西南隅与普安交界大厂镇地久村五月朝天以北约1公里处,海拔2025m,最低点为麻沙河与北盘江汇合处,海拔543m,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深达500至700m的强烈切割,境内高差达1482m,故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

全县被东南流向的北盘江及其西向东流的支流麻布河、西泌河、大桥河横切为四大块,形成一个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倾斜坡和三块凸起地,每块的最高峰海拔均在1800m左右。

麻布河谷及西泌河谷在县境的北部,呈东西走向,将马场、大田两乡割裂为一个较明显的凸起地带,此为第一块。

XX山到沙子岭的白驹山,东西走向,为中部地形的屋脊。

北有西泌河,南有大桥河谷,两河间又是一大片凸起地。

沙子、XX、莲城三个乡镇,就分布在这块凸起地上此为第二块。

大厂镇的三望坪,是县境南部的最高峰。

其北部的碧痕营,南部的落水冲,东部的波秧河,西部的箐口干河,地势低而逐渐向三望坪台升,形成第三块凸起地。

因此全县的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点。

地貌类型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

其中以中山分布面积较大,高中山分布在县西南碧痕经南地区,低中山分布在北盘江支流河谷地带,低山沿北盘江河谷地带成狭窄带状分布。

县境内石山地区岩溶发育强烈,伏流、地下河系、溶洞、溶斗、落水洞、竖井、岩溶干沟极为普遍,地形错综复杂,地表干旱缺水。

三、区域地质、地层岩性、地震

XX县在大地构造上属黔桂台斜“XX弧”主要分布区、云南山字型东翼与广西山字型西翼交接复合部位,形成一系列西北凸起的弧形构造。

主要有两个向斜和两个背斜:

即长流向斜,花贡背斜,孟寨向斜,碧痕背斜;在向斜和背斜间穿插许多北东向的正断层和逆断层,致使岩层忽起忽落,变化万千,以至全县出露岩组多达20个。

项目覆盖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关岭组地层(T2g),岩性为浅灰色至深灰色灰岩夹砂页岩,库盆区主要出露岩性砂页岩,灰岩岩溶不发育,保水性好。

区域构造位于杨子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变形区,黔西南涡轮构造带。

水源位于黔桂向斜XX弧段的花贡背斜上。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于Ⅵ度地震区,区域构造晚近期未见活动现象,区域稳定定性好。

三、水资源量

XX县是贵州省的暴雨集中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45.97毫米,雨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降雨集中,但时空差异极大。

在地区分布上,全县的降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如果把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叫高山,以下地区称矮处,全县的降雨量高山和矮处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降雨高山多,矮处少。

一般情况下,毛雨落高山,下不到矮处;在时程分配上,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农谚“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秋雨阴阴洒,冬雨白树头”真实地反映了降雨的年内变化情况,县内长系列5-9月的平均降雨量为1096毫米,占全年降雨的75%以上,由于全县河流均系雨源型,流域内土壤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涨水,山洪暴发,经常造成洪涝灾害。

相反,冬春雨量较少,尤其是矮处,几乎无雨,气候干燥,不仅给乡村居民的人蓄饮水造成了极大困难,而且严重影响了田间作物生长。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XX县地高水低,水资源利用程度低。

县内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山势起伏大,自然河道沟溪水位低,田土分散,耕地位置相对较高,自流灌溉面积较小,加上受地形限制,县有水源山塘蓄水源容不大,引水渠系较长,造成水利建设投资大,效益差,水利事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后劲不足。

据近期统计,XX县实际用水量为859.76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平水年最大供水能力为4404.21万立方米,县内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120300万立方米,开发量仅占资源量的3.66%,水资源利用程度极低。

XX县地下水资源储量多,露头多。

全县群山连绵,地形复杂,石灰岩分布较广,岩溶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活动强烈,井泉遍布乡村,露点较多。

据不完全统计,县内井泉流量在3222升/秒以上,年总量大于1.02亿方。

星罗棋布的点点甘泉,既解决了农村大量的人蓄饮水困难,也为全县水利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县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开展了项目选点工作。

按照项目选点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县选择XX镇作为2007年第二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示范项目区。

第二节 社会经济

凉水村共有10个村民组,总人口0.45万人(含政府干部、教职工家属人数),其中:

农业人口0.42万人。

国土面积8.7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244亩,其中:

田274亩,旱地790亩,有效灌溉面积1180亩,全村国民生产总值531万元,农业生产总值212万元;累计财政收入5.1万元,财政支出4.23万元;粮食总产量0.15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产量350公斤;主要农业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等。

农民人均纯收入1591元。

项目点现有人口3422人(含政府干部、教职工家属人数),按人口自然增长率9‰计,到2020年,总人口达到3915人。

第三节 水资源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地处黔“XX弧”的孟寨向斜区内。

出露地层上统,岩石以石炭岩为主,其次为白云岩,泥灰岩及砂页岩,地貌上属深切割岩侵蚀山区。

龙井地下水露头位于石炭层中,属岩溶地下水。

出露点靠近河谷,点位较低,处于该地下水补给区及径流区的低处,补给量大,出流量稳定,常年保持在0.15~0.31m3/s(枯期平均出流量0.15m3/s,丰期出流量0.31m3/s)。

项目区下伏岩层为相对隔水的泥灰岩及砂页岩层,在下游保定营,学官一带均有分布,经过近十多年的水土保持水流域综合治理,补给区地表植被得以恢复,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通过坡改梯,坡面水系等工程措施的治理,补给区地表水土流失得以遏制,生态环境明显变好。

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兴建该提水工程。

第四节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饮水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4年,国家开始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黔西南州各县市规划上报并已批复的农村饮水安全总人口是116.17万人。

“十一五”期间,黔西南州各县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总人数48.41万人,分布在黔西南州8个县市的127个乡镇1310个行政村,其中:

我县的XX镇凉水村水量不达标的饮水安全人数为3422人,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低,出露地表的地表水供不应求,造成3422人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区受自然条件和现状经济条件的制约,XX镇凉水村村民人畜饮水主要以饮用附近的井水或多年前在国家扶持下修建了一些小型简易人畜饮水工程解决,近几年来由于干旱程度的进一步加剧,部分村民甚至要到几公里以外的河谷靠人背、畜驮解决饮水问题,个别地方群众直接饮用天然河道水,卫生状况极差。

由于没有有效的水处理措施和办法。

饮用时只对浑浊的河水进行简单沉淀,与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差甚远。

群众吃水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人口集中的村寨,经常因发生水荒为了争水而打架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产活动,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3422人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要解决的3422人的饮水水质问题是龙井水源,该水源的水已由卫生监督部门取样化验,结果证明该水源各项指标已达到农饮用水标准,详情见检测报告。

第五节 本项目计划概要

XX镇凉水村存在的影响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水量、水质不达标,这种情况在我现较为普遍。

针对这种状况,本项目计划以凉水村为试点,进行取水、提水、水处理、蓄水解决饮水安全的模式研究。

其制水工艺流程如下:

通过上述工作,形成我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工程模式。

第六节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有利条件

我县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方面目前已有成熟的工程技术措施及技术保障。

多年来,我县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方面目前已有很成功的技术经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精通业务、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已有经济实用、成熟的工程技术措施及技术保障,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方面是完全可行的,具体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针对我县造成饮水不安全的原因,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从而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

我们将根据我县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源及水质、农户居住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达到以实效为目的,切实做好饮水安全问题的技术解决措施。

项目区由于水量不达标造成饮水不安全问题,我们将本着实际情况,采用的工艺流程为:

供水管网流程示意图

我县已取得一些成功的建设、管理经验,可保证工程质量和持久发挥效益。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质量是关键。

我们在今后的饮水工程建设中,注重高质量严管理、坚持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后续管护责任制,从严把好抓好材料设备进货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工程质量监督关、项目竣工验收关。

工程所用材料设备由县水利局及有关单位组织招投标采购,选择质优价廉的名厂名牌产品,并由县级政府指定的设备采购供应商统一进货,这样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价格。

对工程招投标问题,小于30万元的单项投资实行邀请招标,其它必须公开招标,严格选准施工队伍,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一律不得进入饮水工程建设行业中,这样将有力地保证饮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狠抓事前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事前可由监察、计委、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方案,预算方案、招标方案等进行严格审查,事中由受益农户代表与技术人员全程跟班监督,事后预留5%的质量保证金,待工程试运行一年后无任何质量问题方才拨付余款。

在验收上,由州组织验收,并坚持平时抽查与竣工验收相结合,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指标不放松,对水量达标坚决不予验收,责成整改达标工程。

工程建成后的管护采取“业主经营、有偿供水”和“村组统筹,分户管理”切实强化工程质量和项目永续利用。

资金管理方面,注重集中结合资源优势,实行“集中资金、分批销号”,坚持“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选量预付、验收报帐”和分级报帐制,切实花好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中的每一分钱。

我县是少数民族贫困县,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经济结构单一,农户收支不平衡,一些地区“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较重,社会经济负担能力较弱。

特别是我们在实施“渴望和解困工程”其间,大部分的资金均由国家进行扶持,群众只能投入劳力;另外,工程建成后,许多群众对水费征收的用途意识不够,拒绝缴纳水费,致使工程使用过程中损坏因没有资金维修而报废。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些地区虽能承受了部分自筹资金和水费缴纳,但能力仍然有限,距群众自筹为主的目标还很远。

在进行的入户问卷调查中,我们分别对农户自筹能力及水费负担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群众的个人自筹能力只是在40元至150元之间,水费负担能力每人每天也只是在0.5~1.0元之间,部分群众甚至不乐于接受自筹资金和缴纳水费,要靠国家完全加以解决。

可见,我们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国家目前的经济能力,向群众解释目前国家经济还紧张,无力完全解决等道理,宣传征收水费,以水养水的极端重要性,使农村人饮工程早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早日实现农村饮水标准达到安全这个宏伟目标。

第二章工程设计

第一节 集中供水工程设计

XX镇位于XX县城东面,距县城15公里,320线横穿而过乡政府,是XX县的东大门,交通便利。

全乡共计13个村,124个村民组,总人口25487人,境内居住有汉、苗、布依、彝族等少数民族,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的收入较单一。

凉水村共有10个村民组,总人口0.45万人(含政府干部、教职工家属人数),其中:

农业人口0.42万人。

国土面积8.7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244亩,其中:

田274亩,旱地790亩,有效灌溉面积1180亩,全村国民生产总值531万元,农业生产总值212万元;累计财政收入5.1万元,财政支出4.23万元;粮食总产量0.15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产量350公斤;主要农业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等。

农民人均纯收入1591元。

该片区主要饮用井水或水池水,水质、水量无法保证。

为了摆脱贫困,使村民们饮上安全的水,少生病,并且减少村民医疗费负担,凉水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XX县属于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起伏大,四季差异较分明,有“山分四季,千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总的气候特征是:

春季温和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夏无酷暑。

境内冬季以东北风为主,春季以南风和东北风为主。

秋季南风和东北风交替出现,一般风速较小,多为二级风。

但气候的垂直变化随山势有较大的差异,每当海拔升高100m,气温下降0.43℃左右,尤其是河谷地区,平均气温比高山偏高1-2度。

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1℃,极端最高39.3℃,极端最低-6.2℃。

年平均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为2.2天,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23.2.9天,平均无霜期286.8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1545.97mm,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年平均降雨日数(日降雨量≥0.1mm)207.4天,日降雨量≥5.0mm的日数67.5天,暴雨日(日降雨量≥50.0mm)4.9天,日最大降雨量达269.1mm(发生在1976年7月5日)。

年平均日照数1474.0小时,占可照时数33%,以夏季为较多,冬季较少。

年平均风速2.9m/s,全年以S风为多,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E风,全年静风频率为13%,1月静风频率为16%,7月静风频率为12%。

年平均雨凇日数为14.5天,最长持续时数可达424小时50分,雨凇量最多出现在1月和2月。

年平均相对湿数82%,最大在秋季,达84%,最小在春季,在76%左右,全年平均雾日数102.9天。

其流域内雨量充沛,根据XX县气象站提供的气象资料,其城所在地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45.97mm,与邻近的六枝、安顺等地区同属本省西部的暴雨集中区。

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地区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年平均雨日为214天,最多年为217天,最少为23.27天。

降雨量最丰的一年为2051.6mm,最枯的一年为975.6mm,另一方面,从全县看,陆面蒸发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多年平均值为650-700mm左右。

历年最大1小时降雨量在1976年为122.9mm。

历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在1976年为269.1mm。

XX县属于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用能资源较好,热丰富,雨水充沛,但是地形复杂和受大气流的影响,降雨的量分布不均,春、秋气候变化不大,因而灾害性天气多。

第二节 饮水现状

项目区受自然条件和现状经济条件的制约,XX镇凉水村村民人畜饮水主要以饮用附近的井水或多年前在国家扶持下修建了一些小型简易人畜饮水工程解决,近几年来由于干旱程度的进一步加剧,部分村民甚至要到几公里以外的河谷靠人背、畜驮解决饮水问题,个别地方群众直接饮用天然河道水,卫生状况极差。

由于没有有效的水处理措施和办法。

饮用时只对浑浊的河水进行简单沉淀,与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差甚远。

群众吃水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人口集中的村寨,经常因发生水荒为了争水而打架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产活动,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经水利部门审查批准凉水村的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422人(含政府干部、教职工家属人数)。

本次要解决的3422人的饮水水质问题是龙井水源,该水源的水已由卫生监督部门取样化验,结果证明该水源各项指标已达到农饮用水标准,详情见检测报告。

 

第三节 需水预测

凉水村饮水安全工程日最高需水预测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用水定额

用水量

(m3/人、头、只·d)

(m3/d)

一、居民生活用水

3915

 

195.75

供水人口

3915

0.05

195.75

二、牲畜用水

 

3410

 

40.18

(一)、大牲畜

1302

 

39.13

 

116

0.05

5.8

 

16

0.04

0.64

母猪

 

22

0.06

1.32

育肥猪

 

1025

0.03

30.75

 

123

0.005

0.615

(二)小牲畜

2108

 

1.05

 

2108

0.0005

1.054

三、公共建筑用水

m3/d

 

 

 

四、企业用水

m3/d

 

 

0

企业生产用水

m3/d

 

 

 

企业生活用水人数

 

 

 

五、消防用水

m3/d

 

(一~二)×11%

25.95

六、道路浇洒和绿地用水

m3/d

 

 

 

七、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m3/d

 

(一~六)×15%

39.28

八、日最高需水量

m3/d

 

一~七之和

301.16

日变化系数

m3/d

 

(1.3~1.6)

 1.4

日平均用水量

m3/d

 

 

287.21

时变化系数

 

 

(2.0~2.5)

 2.2

时最高用水量

m3/d

 

 

 

第四节 供水水源

XX镇党委、政府及县政府对此事非常关注,为解决当地饮水水质、水量问题,县水利局和XX镇领导共同协商,于2007年4月16日由水利局组织技术力量,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取用龙井作为水源,结合《贵州省XX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第四章第三节“井泉一览表”知凉水龙井最枯流量为318公升/秒,取水高程992m。

周边的65号高速公路建设已基本完工,但对该水源的出露水流量毫无影响,由其最枯流量可知,该水源可供该村489户3422人/1302头(匹)牲畜饮用。

第五节 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项目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关岭组地层(T1g),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

表层岩石呈弱风化,厚约3-5m。

场地未见断层构造现象,但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岩层呈单斜产出。

现场具有修建水池的天然建筑石材,分布广,质量好。

第六节 总体布置设计

龙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