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39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23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1分)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1分)

(3)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2分)

(4)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分)

(5)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完整。

(4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wùtòngjué(深恶痛绝)之的。

(1分)

(2)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xuānnào(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1分)

(3)但当我āidào(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1分)

(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yǐshēnzuòzé(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1分)

3.(2012年广东省卷)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

(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

(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

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把“不管”改成“尽管”)

4、1、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D    )(3分)

A.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

 B.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C.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 地扎进去。

 

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5、根据前后句式,补充完整,形成排比句。

 (3分)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

如果你是大海,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小溪;。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秋颜;。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沙砾,。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二、阅读(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题。

(一)爱莲说(12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

___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去玩弄它啊。

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分)

___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______

8.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的词语是“_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

9.下列对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二)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

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

平底浅锅。

②贮录:

储存,收存。

③遗(wèi):

给予。

④袁府君:

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

来不及。

⑥军人:

这里指官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食:

____吃。

________ 

(2)袁府君即日便征 征:

__出征。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每逢煮饭,(陈遗)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当时的人们认为陈遗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当时的人们认为陈遗能够在战争中活下来是因为他对她母亲有孝心,是上天对他纯真孝心的报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最后一课》选段(14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13、请概括选段内容。

(2分)

(韩麦尔宣布了后一课的结束。

14、“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的“忽然”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不能,它说明大家学得非常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

响起的钟声出乎大家的意外。

15、为什么听到钟声、祈祷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3分)

(因为这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线束,从此他将不再能教法语,孩子们也将不再能学法语)。

 

16、“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3分)

因为他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并为之感动所以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17、写两个单词,为什么需要他“使出全身的力量”?

(3分)

因为他内心无比悲痛,这个动作倾注了他的爱国、恨敌的全部情感。

 

(四)窗 外

李 均

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

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

“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

“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

“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在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

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

小女孩看到王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老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

“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哦,是这样呀。

”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完呢。

于是,他对小女孩说:

“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

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

“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王老师鼓励道。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

“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

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

”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学生甲反驳道:

“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

“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胡扯!

”王老师发怒了。

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

”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选自《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18.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

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__语言、动作描写(或:

神态描写);王老师是一位专心教学、爱护学生,富有同情心(或:

通情达理),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或:

正直、有良知)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义?

(3分)

____一是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和特定环境,一位小女孩站在窗外听课;二是“窗外”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现在还有一些农民工的子女被拒绝在教室的窗外,指出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3分)

____主题:

结尾处写到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结尾句向人揭示,像王老师一样具有正直和良知的人,使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契机,提升了文章主题(或:

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

结构:

本结尾句是小说的结局,该结尾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或:

造成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同时,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与前文“岳飞可以破格入学读书”的伏笔作了呼应,前后照应,这样,全文结构更为完整和严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题目:

给自己一些____________

要求:

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四、附加题。

(10分)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

凡尔纳 )是(  法 )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分)

2、《海底两万里》故事情节:

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独角鲸的大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和一个捕鲸手,跟随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4分)

3、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3次。

  (3分)

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