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39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0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2018年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

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

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话言造成影响。

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

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

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

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

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话言。

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

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

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

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利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6.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

(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

(作比较)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参考答案】

6.C

7.C

8.B

(2018天津)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

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

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6.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19.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6.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17.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18.CE

19.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

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2018天津)

2017年

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①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

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

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

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

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

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

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

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測,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

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

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将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

无可罝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6.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D

A.甚因疗法离我们还很遥远

B.基因疗法与癌症的关系

C.基因疗法临床治疗的风险

D.基因疗法的治疗原理与应用探索

7.下面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A.第①向然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一样会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

B.第②囪然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基因蓝图比作“图纸”,生动地说明它对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有着重要作用。

C.第③自然段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目前用基因疗法治疗疾病费用昂贵,成本很高。

D.第④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因疗法向公众开放。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既介绍科学原理,又列举事实事例,向读者普及了基因疗法的相关知识。

B.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很可能”表示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中加点词“绿灯”的意思是基因疗法可以修复人的免疫系统。

D.第⑤自然段中介绍了基因疗法失败案例的确切来源,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2017天津)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

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

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

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

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

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

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

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

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

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

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ruí):

形容枝叶繁盛。

16.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4分)

答: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3分)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

答: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19.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参考答案】

16.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17.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18.D E

19.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2017天津)

2016年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

这是真的吗?

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

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

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

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

为什么呢?

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

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

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

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

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

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6.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7.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A.列数字、打比方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D.分类别、打比方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自然段加点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016天津)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

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

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

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

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

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

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

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

我们高兴极了。

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

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

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

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

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

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

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

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

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3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1)

(2)

(3)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3分)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19.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

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

【参考答案】

16.

(1)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2)仍然毫无变化。

(3)   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17.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B   D

19.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2016天津)

2015年

燕子来时

王琪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

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

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

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

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

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

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

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

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

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

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

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

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

十分壮观,异常美丽。

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

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

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

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