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三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45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文艺复兴三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艺复兴三杰.docx

《文艺复兴三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复兴三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艺复兴三杰.docx

文艺复兴三杰

文艺复兴三杰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另外,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艺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但丁

  但丁·阿利吉耶利(意大利文:

Dante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

恩格斯评价说: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生平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

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但丁的生平记录很少,但写作的人很多,有许多并不可靠,他可能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也有人说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书),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习不少东西,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33岁时就已经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只有4个(3男1女)存活。

但他真正爱的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姓名是贝蕾雅妮彩。

  佛罗伦萨但丁博物馆门外的但丁雕像..当时佛罗伦萨政界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齐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盖尔非派,1266年后,由于教皇势力强盛,盖尔非派取得胜利,将齐伯林派放逐。

盖尔非派掌权后1294年当选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独立,不愿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成为“黑党”。

两派重新争斗,但丁的家族原来属于盖尔非派,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最高权利机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CarlodiValois)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党怀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说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没有结果,果然卡罗到佛罗伦萨后立即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控制佛罗伦萨,并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烧死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家乡。

  1308年卢森堡的亨利七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预备入侵佛罗伦萨,但丁给他写信,指点需要进攻的地点,因此白党也开始痛恨但丁。

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

但丁回信说:

“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

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

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

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

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对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一个叫贝亚德的,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轶事

  1.一次,但丁出席威尼斯执政官举行的宴会。

听差捧给意大利各城邦使节的都是一条条肥大的煎鱼,给但丁的却是很小很小的鱼。

  但丁没有表示抗议,也没有吃鱼。

他用手把盘子里的小鱼一条条拿起来,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好像听见了什么,然后再逐一放回盘子里。

  执政官见状,很奇怪,问他在做什么。

  但丁大声说道: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逝世,举行的是海葬,不知他的遗体是否已埋入海底,我就挨个问这些小鱼,看它们知不知道情况。

"

  执政官问:

"小鱼说些什么?

"。

  但丁说:

"它们对我说,它们都还很幼小,不知道过去的事情,让我向同桌的大鱼们打听一下。

"

  执政官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吩咐听差马上给但丁端一条最大的煎鱼来。

  2.但丁年轻的时候,喜欢在他的家乡翡冷翠(佛罗伦萨)的广场上仰天枯坐。

尤其是在仲夏之夜,他常常伴着满天的星斗坐到天明。

这个孤独的青年诗人有着十分惊人的记忆力。

一天晚上,有个陌生人径直向但丁走去,躬下身说道:

“久仰您的诗名,知道您是翡冷翠的骄傲。

在下承诺回答一个问题,但苦于自己学识浅薄,无法解答,特请先生襄助。

我要回答的问题是:

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鸡蛋。

”但丁脱口而出说。

那人点点头走了。

几年之后的某一天,但丁仍然坐在那个广场上仰望星空,还是那个陌生人走上前去,继续数年前的对话:

“那么,如何烹调呢?

”但丁看了来人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放一点盐。

”[1]

著名作品

  爱情诗歌《新生》

  哲学诗歌《宴会》

  抒情诗《诗句集》

  长诗《神曲》

  拉丁文文章《俗语论》

  政论文《王国论》

  拉丁文诗歌《牧歌》

  但丁的被收集的《书信集》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的,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作品外,古代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相当大作用,所以也是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彼特拉克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意大利文:

Francesco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是分不开的。

生平

  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

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

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

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

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的父亲原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因与黑党领袖不和,于1302年被逐出城,迁居到阿雷佐。

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就在这里出生。

以后又经过几次搬迁,在1312年他们家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当时的教廷就在那里。

因此彼特拉克与教皇等上层分子都有密切联系。

这种情况既关系到他的成长,也有助于他以后的人文主义活动。

  彼特拉克少年时就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品尤其感兴趣,古罗马维吉尔的诗歌、西塞罗的讲演都强烈地吸引着他。

但他父亲却要他成为一个法学家。

因此,从1316年起,他先后在法国的蒙得玻利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学习法律。

1320年父亲去世,他便放弃了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同年他回到阿维农,担任一个次要的教职。

1330—1347年,他一直在红衣主教万尼·科伦那手下任职。

  在教会里的工作并不忙,这就使他一面参与教廷的一些政治、外交活动,一面不倦地学习文学、创作诗歌。

作为诗人,彼特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

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

结果他决定去罗马。

1341年4月8日,他在罗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

  1374年7月19日,彼特拉克在一个叫阿克瓦的小村里去世。

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他的头还埋在维吉尔的手稿中。

作品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

他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

他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本人的创作,都发生了影响。

  彼特拉克用拉丁语写了许多诗歌、散文。

这些作品歌颂人的高贵和智慧,宣传人可以追求尘世幸福,享受荣誉的权利,并向中世纪宣扬的神权说和禁欲主义提出挑战。

他还认为,人的高贵并不决定于出身,而是决定于人的行为。

著名的叙事诗《阿非利加》(写作始于1338年或1339年,但未完成)描写古罗马统帅西皮奥战胜汉尼拔的英雄事迹,歌颂罗马的伟大,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这部作品使他在1341年4月8日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

  《秘密》借圣奥古斯丁同诗人的对话,宣传人文主义,诗人热烈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

  代表作《歌集》相传为诗人于1327年见到美丽少女萝拉后陆续写下300多首十四行诗和1347年萝拉死后为表达哀思的一些抒情诗的结集,用意大利语写成,主要是爱情诗。

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萝拉的形体之美,刻画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

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义者蔑视中世纪道德,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彼特拉克的诗音韵优美,结构周密,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歌颂萝拉,传达细微的感情。

他使十四行诗这一新诗体艺术上臻于完美。

他的抒情诗,特别是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后人为此把他尊称为诗圣。

《歌集》中的长诗《我的意大利》,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诗人谴责意大利的君主们利用外族雇佣军进行内战,让“豺狼与绵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灾难。

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诗还对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彼特拉克的一些诗篇,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

  彼特拉克用拉丁文写过一部历史著作《名人列传》。

  彼特拉克的诗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和《名人列传》著称于世。

十四行

  彼特拉克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把十四行诗推到一个完美的境地,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即“彼特拉克诗体”。

这种诗体被后来的乔叟、莎士比亚等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所模仿,为欧洲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因此,彼特拉克又被尊为“诗圣”。

《歌集》中还有少量的爱国主义诗篇和政治讽刺诗,其中《我的意大利》最有代表性。

当时的意大利由于受到教皇的干涉、外敌的入侵以及各城邦国相互混战,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目睹这种现实,诗人写道:

看吧,我的祖国,你所喜爱的我的故乡,正在为无名原因引起的战争和那不能抑制的纠纷,受着多么残酷的折磨和煎熬!

这血和泪凝成的诗句,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情,寄托着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

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Boccaccio,1313年-137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

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其与但丁、佩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生平

  薄伽丘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

关于他的诞生地,缺少确切的资料予以论断。

据说他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契塔尔多,一说生于巴黎。

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

不久,父亲再婚,他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了童年。

  后来,他被父亲送到那波利,在父亲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愿地学习经商,毫无收获。

父亲又让他改学法律和宗教法规,但无论是商业还是法律,都引不起他的兴趣。

他自幼喜爱文学,便开始自学诗学,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

这段生活使他亲身体验到市民和商人的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融入到他日后写成的《十日谈》中。

  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国王的宫廷。

在这里,他被压抑的个性和才智得以充分地施展。

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

这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扩大了文化艺术视野,进一步焕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

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爱情。

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后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见出玛丽娅的影子。

  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挫折,经济状况恶化,一蹶不振。

薄伽丘无法维持原先悠闲自在的生活,便回到佛罗伦萨。

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

他参加了行会,曾担任管理财务的职务,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托,作为特使去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使命。

  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

翌年,他受委托去邀请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罗伦萨主持学术讨论。

从此,这两位卓越的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薄伽丘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成为博学的人文主义者。

他翻译了荷马的作品,在搜集、翻译和注释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他致力于《神曲》的诠释和讲解,曾主持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

第二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给他精神上很大的打击。

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作品

  薄伽丘是位才华横溢,勤勉多产的作家。

他既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坛,又擅长写作叙事诗、牧歌、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上也成就卓著。

  传奇小说《菲洛柯洛》是薄伽丘的第一部作品,大约写于1336年左右。

它以西班牙宫廷为背景,从中世纪传说中汲取素材,叙述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少妇和一个青年异教徒的爱情故事。

他们冲破种种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

《十日谈》中有两则故事就取材于这部作品。

《菲洛柯洛》是欧洲较早出现的长篇小说。

  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约1338年)和《苔塞伊达》(1340—1341),分别从《特洛伊传奇》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中撷取题材,它们赞颂纯洁的爱情、高尚的友谊,展示人世间生活的美和友情的欢乐,在古典的题材中注入了现代的情感。

这两部作品开了8行体诗的先河。

  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又称《佛罗伦萨女神们的喜剧》,约1341),在形式上仿效但丁的《新生》,用散文连缀三韵句诗歌。

薄伽丘借用神话题材,抒写亚美托在爱情的陶冶下,由一个粗野的牧羊青年转变为品格高尚的人,其间穿插了7位女神向亚美托讲述自己的爱情经历。

  长诗《爱情的幻影》(1342—1343)受到但丁《神曲》的影响,用三韵句写成,具有隐喻诗的特点。

薄伽丘叙述自己一次寓意性的旅行,把歌颂德行和赞美纯洁的爱情结合起来。

  《菲埃索拉的女神》(1343—1354)是又一部8行体长诗,写女神和牧羊人相爱,得罪了黛安娜女神,遭到惩罚,一对恋人化作两条河流,但最后双双流入阿诺河,又汇集到一起。

《菲洛美塔的哀歌》,是仅次于《十日谈》的一部重要作品。

它写于薄伽丘从那波利返回佛罗伦萨之后的1343至1344年间。

这部传奇小说描写被恋人抛弃的女子菲娅美塔的遭遇,细致地抒写她的爱和怨、希望和痛苦,翘首盼望恋人归来的心理,堪称欧洲最早的心理小说。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借鉴古希腊古罗马诗歌、神话、传奇,显示了中世纪传统和骑士文学的痕迹,但又摆脱了俗套,充满对人世生活和对幸福的追求,谴责禁欲主义。

晚年,薄伽丘一心钻研古典文化,埋头著述《异教诸神谱系》(1350—1375)和《但丁传》是两部最重要的作品。

前者以丰富的史料叙述神和英雄的起源,展示神话的基础,后者则是意大利研究但丁的最早学术著作之一。

薄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毁,提出“诗歌即神学”的观点;他阐述诗歌应当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强调文学的启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要求诗人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讲求虚构、想象。

薄伽丘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观念,但他的文艺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日谈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

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

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

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

  《十日谈》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黑死病肆行时,10名男女青年到乡村避难,借欢宴歌舞和讲故事消遣时光,10天里每人讲一个故事,共得100个故事。

人文主义思想像一根红线贯串这部故事集。

作者把抨击的矛头直指宗教神学和教会,揭露教规是僧侣们奸诈伪善的恶因,毫不留情地揭开教会神圣的面纱,辛辣地嘲讽教廷的驻地罗马是“容纳一切罪恶的大洪炉”。

爱情故事在《十日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认为,禁欲主义是违背自然规律和人性的,人有权享受爱情和现世幸福,他在许多故事里以巨大的热情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等级观念,蔑视金钱和权势,争取幸福的斗争。

《十日谈》还批评封建特权,维护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

不少故事叙述了卑贱者以智慧和毅力战胜高贵者。

作者还宣扬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强调人应当既健康、俊美,又聪明、勇敢,多才多艺,全面和谐地发展。

  薄伽丘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巨大的艺术力量,刻画了数百个不同阶层、三教九流、具有鲜明个性和性格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自由思想。

他采用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巧妙串连起来,使之成为一部思想上、艺术上都异常完整的作品。

这些故事吸取了民间口语的特点,语言精练、流畅,又俏皮、生动,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十日谈》对欧洲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法、西班牙和德国不少作家的作品都模仿《十日谈》,或从它的故事中吸取创作素材。

[3]

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

LeonardodaVinci,1452年4月[1]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

达文西,全名列奥那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diserPieroda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

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

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

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

总的来说,达芬奇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建筑学,解剖学和天文学的水平,但是却未能推动其发展。

  他于1452年出生于佛罗伦萨,虽然他是一个私生子,但是却很被重视,历史资料显示,安东尼奥·达·芬奇(达芬奇的祖父)在一本笔记本的后页上写到:

1452年4月15日,星期六,夜间第3个小时,我有了一个孙子,我儿子塞尔·皮耶罗的儿子,名为列奥那多。

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兴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他曾说过:

"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达·芬奇是闻一多首创翻译名,乃按意大利语翻译。

旧译“达·文西”乃按英语翻译,误;意大利语ci读如“奇”非“西”)“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

莱奥纳多正是如此。

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溢美之词。

生平

  莱奥纳多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中部据佛罗伦萨不远的芬奇市(Vinci),并在那儿度过了童年。

1469年,他来到佛罗伦萨并在Verrocchio的画室学徒。

1472年,进入当年画家协会。

  在艺术方面,他是一位雕塑能手但特别注重绘画艺术,他说:

“绘画是自然的女儿。

  传说,在他年轻时,有一次帮老师在一副名为《约翰为基督洗礼》的画中画了一个小天使,结果其水平超过了老师画的所有其他人物。

这位在当年已有些名气的老师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涉猎绘画,只搞雕塑了。

  在科学方面,他观察天体,曾写下:

“太阳是不动的。

”几乎是与哥白尼同时发现了“太阳中心说”;他研究飞行的科学原理,设计制造了第一个飞行器;他解剖过三十多个尸体,探究人体结构并第一个发现了婴儿在母体中的生长过程。

他曾说过:

“你可能会被这天然的臭气弄得退避三舍......你还可能缺乏耐心且不够勤奋,在这些方面我不曾被贪欲或懒散所阻碍,阻碍我的只是时间不够。

  达·芬奇年轻时在佛罗伦萨画派画家韦罗基奥的工作室学画,1481年离开佛罗伦萨去米兰,其后获法王法兰西斯一世(FrancisI)邀请,前往法国。

达芬奇是当时世界的一位天才,他的主要才能表现在科学发现和想象上,他曾经设计过直升机、飞行器、热气球、攻城器,设计过城市防御体系、排水系统,研究过人体解剖、比例、透视。

他是欧洲第一位描画风景的画家,他以科学、清晰的头脑著称。

当然,也有人认为他很少动手实现他的设想,很少做出真正的成绩,因次在科学上他只是虚名。

在文艺复兴“三杰”中(另两位是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画中的人物真实、栩栩如生,构图严谨、稳重。

  晚年达芬奇定居于法国罗瓦河谷的克劳城堡(ChateauDeClosLuce),并在该处完成他的自画像。

晚年的达芬奇却变得泰然、宁静,致力研究信仰与自然的关系。

他于1519年在克劳城堡去世。

  “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憾”是他遗嘱中的名句。

轶事

  达·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他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佛罗基阿的画坊当学徒。

  达·芬奇来到画坊以后,老师佛罗基阿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教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

教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

“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

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达·芬奇不仅是位成绩裴然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在科学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他深入地观察研究动物、植物、地质乃至人体本身。

他还模彷鸟的翅膀,设计了一个类似飞机的飞行机械。

他还设计了许多先进的纺车、高效率的机床、冲床,最早提出了地质学的概念,第一次正确、全面地描述了人体骨骼、肌肉和人体比例。

他的科学实践为以后的科学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由于达·芬奇的激进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使他受到封建宗教势力的长期迫害。

1517年已是65岁高龄的他,拖着病躯仍然被迫离开了祖国,侨居法国。

两年后,这位艺术巨擘溘然长逝。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和科学大师,1928年在他的故乡成立了“莱奥纳多达芬奇博物馆”,之后又成立了“芬奇的莱奥纳多博物馆”(MuseoLeonardianodiVinci,位于芬齐市ContiGuidi古堡。

)在米兰的科学技术博物馆(MuseoNazionaledellaScienzaedellaTecnica,地址为ViaS.Vittore21)中也有莱奥纳多达芬奇的专题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