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51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docx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二

中考科学总复习教案集粹三

声和光

(1)

一、复习目标:

   1、理解声音的发生、传播;

   2、了解声速与媒介物质、温度的关系。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4、了解乐音与噪声。

   5、了解音调、频率及其关系。

   6、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

   1、声音的发生、传播原理及回声的产生。

   2、声速与媒介物质及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能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等媒介物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而且在不同的媒介物质中声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较慢。

而且还和(温度)有关。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弹回来形成(回声)。

人耳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必须比原声晚0.1秒以上

 4.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5.人耳能引起听觉的声波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约在(20~20000)赫之间,叫可听声波。

低于20赫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赫的声波叫(超声波)。

 6.声音按人对它的喜好感觉,可以分为(乐音)和(噪声)两大类。

好听悦耳的声音是(乐音),杂乱无音的声音是(噪声)。

 7.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潜入水中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的说话声;

B、宇航员在太空中即使面对对也必须依靠无线电进行通讯;

C、闪电比雷声要先发生,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D、有一些声音我们人耳无法听到

  分析与解:

选C。

因为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但在空气中由于闪电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雷声,为3.0╳108m/s,所以我们才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声音,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同样,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可以传递声音的介质,自然无法传递声音,B选项也是正确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人耳都无法听到。

 

 2、的国庆节期间小帅和姐姐一起出去旅游,登上一座山峰后,看到远处有一座高山,她想用手上的电子秒表测量一下那座山到这里的距离,当她大喊一声以后,经过5.8秒听到了她的第一次回声,请你帮她测算一下,这两座山的距离。

(声音的速度为340m/s)

分析与解:

V=340m/s

  t=5.8s

  2S=Vt

  S=Vt/2=(340m/s×5.8s)/2=986m

 

 

课堂练习:

 1、日里,某同学在距离高墙140米处敲锣,0.8秒后听到敲锣的回声。

由此可知,当时的声速是多少?

 2、一辆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在距正前方峭壁455米处鸣笛,试计算:

(1)司机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听到回声?

(2)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峭壁多远?

 3、打靶时,靶与射击者之间距离为300米。

射击后经过1.4秒开枪者听到击靶的声音,声速为340米/秒。

求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

 

 答案:

   1.V=S/t=(140m×2)/0.8=350m/s

 2.

(1)V=10m/s

 2S=V车t+V声t

 t=2S/(V车+V声)

=(2×455m)/(10m/s+340m/s)

=2.6s

(2)S’=V声t-S=340m/s×2.6s-455m=429m

 3.从射击到听到击靶声的t=1.4秒,等于子弹飞行时间和声音从靶传回所用时间之和。

 

 

声和光

(2)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光速;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应用,理解球面镜的光学性质及应用;

4.了解光的折射及其规律,了解透镜的结构特点及光学特性;

二、复习重点: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三、教学设计:

知识点:

   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常见情况如下示:

v真空>v空气>v水>玻璃

   2.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且光路可逆;

   3.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里成的虚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镜里的像和物体等大;

   5.像:

由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具作用为会聚的光线(或发散的光线)所形成的跟原物“相似”的图景.这里的“相似”一词与数学的相似含义不完全相同,数学中的相似是指对应处成相同的比例,而这里的“相似”有时不同对应处比例不同.例如哈哈镜中人的像与人相比相差很大,但仍认为是人的像.

   6.实像:

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可用眼直接观察,可在光屏上显示,具有能量到达的地方.

   7.  虚像:

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不可在光屏上显示,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直线传播。

 

   分析与解:

选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空气和玻璃中都是沿直线传播,同样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当空气由于温度的高低发生疏密变化时,会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 )

  A.时间  B.质量C.长度  D.速度

   分析与解:

选C,光年是光在一年中经过的距离,即3╳108米/秒╳365╳24╳3600=9.46╳1015米

   3、用两块平面镜组成的一个直角镜,有一条光线照射到角镜后发生反射,如图所示,把角镜绕其顶点O在纸面内旋转一个角度α,则新的反射光线与原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多少度?

      

(A)0(B)α(C)2α(D)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直角镜总是能把入射光偏转1800即反向反射出去(当然经过二次反射),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只转动直角镜,反射光线方向仍不变,所以新的反射光线与原反射光线的夹角为0度答案(A)

   4、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大小一定)前放一个物体,求在哪个范围内可以看到镜中完整的像。

        

   分析与解:

①既然要看像,就先把像做出来;

②过A’点做过镜子上沿、下沿的两条边缘光线,如图红色光线;

过B点做过镜子上沿、下沿的两条边缘光线,如图蓝色光线

③人站在镜子前观察,(即图中镜的左侧)

虚线区域为即能看到A’又能看到B’的AB完整的像的范围.

④显然,观像范围的大小受镜子的尺度的影响。

   5、下列各例中人看到的现象是属于物理学中所谓“像”的例子为

     (A)太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后在地面形成的圆点(光斑,不能叫像,它没有经过任何光学仪器,没有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B)人看到水中的游鱼(虚像)

     (C)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形成的亮点(一般不认为是像)

     (D)眼通过眼镜观察到的物体(显然是像)

课堂练习:

   1.下面几个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物体通过小孔能成象

  B.光在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形成影子

  C.近视眼的人戴上眼镜能看清楚物体

D.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成一线”

   2.有关小孔成象,下面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       ( )

  A.小孔成的象对物体来说一定是倒立的

  B.小孔成的象对物体来说可能是放大的

  C.小孔成的象对物体来说可能是等大的

  D.小孔成的象对物体来说可能是正立的

   3.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光斑的形状是( )

  A.圆形的  B.正方形

C.长方形  D.无法确定

   4.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少

C.保持不变 D.有减少的,也有增加的

   5.某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他离镜后退时,镜内他的象将会()

A.远离镜面,变大B.远离镜面,变小

C.远离镜面,不变D.靠近镜面,先变小后变大

   6.已知入射光线及平面镜的位置,控制反射光线.一束光线与水平成40°角射来,欲使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所放平面镜与水平面成____角.

   7.如果天狼星离地球8.7光年,那么它离地球是________km.

   8.平面镜成______立的______像,像的大小和实物______。

   9.为使与水平成50°角的阳光竖直射入井里,那么平面镜和水平应成______度角放置;如果太阳光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加20°角时,为使阳光竖直射入井里,则平面镜应再转______度角。

   答案:

1.C2.D3.A4.B5.C6.20°或70°7.8.23×10138.正、虚、相同9.20、10

巩固拓展:

  与此教案所配套的试题请点击《试题集锦八》栏目

 

 

声和光(3)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2.了解实像和虚像及观察与判别方法;

3.了解眼球折光系统

4.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5.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6.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画出光由空气进入水或玻璃等介质以及由水或玻璃等进入空气中的光路示意图。

7.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简单现象。

二、复习重点:

1.光的折射定律;

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设计:

知识点: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别的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折射时光路可逆。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但传播速度改变,这同样是折射;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应用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距

(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u>2f

倒立

缩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

放大镜

凹透镜成像

u>0

正立

缩小

|v|

近视镜片

    4.一倍分虚实,二倍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可用光屏接,虚像只能眼睛看。

    5.眼球折光系统:

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和角膜组成了眼球折光系统。

物体反射后的光,经折光系统折射后,若成像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成像于视网膜后就是远视。

近视可以配戴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远视用凸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

例题分析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B、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

C、茂密的森林的地面上有圆形的光斑

D、人在穿衣镜前能看到自己在镜子里的像

 

   分析与解:

解此题时,关键是要区分光的折射现象与其他的光现象,A中在水下部分的筷子射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筷子插入水中的部分好像向上弯折了,这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中树木射向水面被水面反射后形成了树木的水中的虚像即树木的倒影,它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中,太阳射出的光线经过森林枝叶间的小孔沿直线传播后形成的太阳的实像,即小孔成像,它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中,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因而正确的选择项应为A。

答案:

A

    2、下图中,哪一个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情况     ( )

      

   分析与解: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A中却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A图错了;B图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是分居在法线的两侧,B图也不正确;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应发生改变,而D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没有改变,D图也不正确,只有C图正确。

答案:

C

    3、在空气与某种介质的界面上,一束光线与分界面成50°角入射角为_____,折射角为______,光线是由________进入________中的。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运用反射、折射规律,完成好光路,结合几何知识解题。

答案:

40°,50°,某种介质,空气

    4、有一束光射到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请说出图中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指出玻璃和空气的位置

    

分析与解:

由图中所标明的角度可知,因为∠COP=∠BOQ=30°,所以∠CON=∠BON=90°-30°=60°,由此可确定,MN是法线,则PQ即为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也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反射光线应与折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由此可知,B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

因为折射角∠AOM=30°小于入射角∠BON=60°,所以可确定光是从空气中折射入玻璃中的,故PQ右侧是空气,左侧是玻璃.即B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PQ右侧是空气,左侧是玻璃.

    5、当物距为20cm时,经透镜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变为10cm时,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缩小的实像

   分析与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而大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应满足:

10cm<f<20cm.

当物距变为10cm时,即物距小于焦距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应选A

课堂练习:

    1.筷子放在水中,侧面看上去筷子发生弯折,这是由于光的()

A.折射现象B.反射现象C.漫反射现象D.镜面反射现象

    2.透过写字台玻璃板观察下面的文字,观察到的文字位置比它实际位置将()

A.高一些B.低一些C.与实际位置一样D.无法确定

    3.联欢活动时,给全班同学拍摄一张集体照,则底片离镜头之间距离应在()

         A.小于焦距之内B.2倍焦距以外C.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D.任何位置都可以

    4.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4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为()

A.f>40cmB.f<40cmC.f=40cmD.20cm<f<40cm

    5.光在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______传播得最快.这时每s传播的距离是______m.

    6.______的物体叫光源.在太阳、月亮、地球、镜子、宝石、点燃的蜡烛等物体中,______是光源.

    7.已知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15°,则入射角为______.若转动镜面,使入射角减小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

    8.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它的反射角是______度,入射角是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度.

    9.我们在河边看到树木和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实质是它们的______像,反射面是______.

   10.在距离平面镜8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镜______cm;若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了______cm.______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

答案:

1.A2.A3.C4.D5.同一种均匀介质、真空中、3×1086.能自行发光、太阳、点燃的蜡烛 7.75°、90° 8.0、0、0 9.虚、水面 10.8、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