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77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9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导学全套

九年级人教版上学案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2.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

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两种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的贡献。

3、上网查阅奥运赛场与化学。

 

【课堂探究】

【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变的一个小魔术,观看老师提供的各种图片,谈一谈你有何感受?

 

2.你想了解关于化学的哪些知识?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1什么是化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的变化的,物质中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而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

知识点2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2利用化学合成,抑制,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和,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和,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学习化学以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还会进而知道它们的内部

、以及,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以及人类化学、化学和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知识点3化学发展简史

1.古代化学

(1)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2)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纸、火药、酒、印染等。

(3)我国人民的贡献:

①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出精美的。

②春秋战国时期就能和。

③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项化学成就是、。

2.近代化学

(1)和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第一网

(1)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2)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的方向发展。

(3)中国在现代化学方面对世界的贡献不菲,如:

①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②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为人类揭示生命的奥秘作出了贡献。

③1993年,中国科学院运用技术和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手段,通过操纵硅原子写出“”两字,说明了人类已经进入了操纵原子的时代。

问题交流:

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塑料袋的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滥用,则会出现环境难以消除的“白色垃圾”,成为“白色污染”,造成危害,难怪有人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要清晰的认识到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你所了解的由于科学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哪些?

你知道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它们吗?

 

【知识拓展】.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交流讨论】1.假设没有化学,你想象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根据上述对化学的认识,你打算如何学好化学?

 

你的收获:

【有效训练】

1.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金属,有关钢铁的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

C.如何将钢铁制成零件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制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过程中,化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B.利用化学研制火箭发射所需的高能燃料

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3.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

②绿色化学的提出

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④火的利用和发现

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⑤③②

4.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

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信息技术

5.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  )

A.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C.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D.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6.用制成的用品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纳米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高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课后提升】

1..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

(1)健康问题;

(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等。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

A.高效化肥的合成;B.新型药品的开发;C.在低能耗条件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D.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E.研制人造血管;F.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G.研制开发超导材料;H.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

(2);

(3);(4)。

2.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从衣、食、住、行、医、用等方面谈一下你周围的变化。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O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2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2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重难点)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

⑴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法国的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主要是由组成

的结论,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⑵空气的成分及含量:

按体积计算,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⑶氮气:

①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颜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通常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用途;作灯泡,作粮食瓜果的,用于制等。

⑷稀有气体:

①性质:

通常都是颜色,气味的气体,通常化学性质,被称为。

②用途:

作保护气,作光源,气还可用于填充气球等。

2、人类需要洁静的空气

⑴污染物:

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等。

⑵危害:

可形成酸雨;可导致“温室效应”。

⑶防治措施:

研制和开发;工厂的废气要;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组成

由组成,组成固定

由组成,组成不固定

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分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

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无固定的性质,其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联系

纯净物混合得到;混合物分离得到。

知识点二:

性质活泼的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物

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木炭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发出

放出,生成能使的气体

发出明亮的色火焰,生成有

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剧烈,,放出,生成色固体

石蜡

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有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生成

石蜡+氧气——+

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

用途

物理性质

不易溶于水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化学性质

供给呼吸

炼钢、切割金属等

由上述表格信息,反映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知识点三:

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工业上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这一过程为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2、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有以下三种方法,请结合下面的装置图完成下表:

反应原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装置

注意事项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加热KMnO4

 

①加热KMnO4管口处放

②试管口要略③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到管口出现才收集;④结束时应先再

加热KClO3与MnO2

 

常温分解H2O2与MnO2

 

长颈漏斗下端要

3、检验O2方法:

把伸入集气瓶中,若则证明是氧气。

验满的方法:

若用排水法收集时。

当看到时,表明已收集满(注意:

氧气瓶应竖直放置);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则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若木条,说明氧气已满。

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⑴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

⑵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所起的的作用。

【课堂探究】

问题一:

育英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实验时发现: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你认为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典型例题】例1:

如图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2)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该实验可推论出

它的性质有、(写出两条即可)

(4)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一条即可)

【回顾与反思】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有:

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②所选的药品只限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③燃烧时加入的红磷(或白磷)要过量;④等到仪器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等。

问题二:

实验室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从经济、操作简便、安全等角度考虑,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填序号),理由是

前两种制法与第三种制法的发生装置相比较,不同点主要在哪里?

【典型例题】例2: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代号,下同)____,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通常用如右图所示的洗气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里面填装的药品可以是(填字母)。

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生石灰D.氯化钠固体

【回顾与反思】·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主要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三种,选择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即与空气的密度的大小比较)

·气体的干燥要选择合适的干燥剂:

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固体NaOH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它们溶入水分别得H2CO3H2SO3)而H2、O2为中性气体既可用浓硫酸干燥,也可用固体NaOH干燥,还可用中性干燥剂如固体CaCl2干燥。

同时要结合干燥的装置来选择该用何种干燥剂。

变式训练:

(08福建晋江)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若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再;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留少量水或是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①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______。

②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

【反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方面:

能力培养与学习方法方面

【有效训练】

1、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

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

2、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甲烷用作燃料D.氮气、氦气做保护气

4、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包装时不会采用()

A充入氧气B充入氮气C放入一小包铁粉D真空包装

5、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为保证长时间潜航,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发生装置,有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通电分解水;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O2。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

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个方法的两个优点是①;②。

(选做)8、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A.用KMnO4粉末制取O2B.用KClO3和MnO2制取O2

C.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选做)9、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1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填序号,下同)。

(2)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3)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有(只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课后提升】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电解水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入。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

(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比空气

于水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

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2、完成下表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元素组成

从属关系

单质、化合物从属于,氧化物从属于纯净物中的。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质纯净物(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

燃烧产物;

是理想的能源。

(4)验纯:

原因:

当氢气不纯时,点燃时可能会发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

方法: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2、还原性:

氢气还原氧化铜

装置(见上图)、步骤、现象:

文字表达式:

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仪器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再点灯、3、实验结束时,要撤灯再停氢

三、典例分析(学以致用)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⑧氧化铁

分析:

此题不仅要求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还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我的收获:

(盘点收获)

 

五、达标检测(考考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氧化B.水结冰C.水电解D.水沸腾

2.水是生命之源,它属于()

单质②混合物③纯净物④氧化物⑤化合物

A.①③⑤B.②④C.③⑤D.③④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铁粉、硫磺粉B.空气、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氧气D.水蒸气、冰

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单质D.不可能是化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6.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与B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极,A量筒中产生的气

体是,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2)如果用V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

则VA﹕VB约等于。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2L,则生成氢气L。

(4)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7.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

(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在点燃氢气以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止发生。

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火焰,并放出大量热。

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在某庆典活动中,欲用氢气来填充气球,你认为是否可行?

,理由是,你认为作为大型升空气球应具有的性质是:

①②。

(4)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时反应,得到金属铜和水,写出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课外拓展】(开阔视野)

讨论与思考:

1、安装仪器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通入氢气一会再加热?

3、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什么?

 

课题二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运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课前预习】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