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83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docx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

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

(一)与你无关吗

1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

“与你无关!

”这是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一句粗鲁、冷漠的话。

2也许有些夸大,但我还是要说,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与你有关。

我还在念小学时,听到一则难忘的故事:

一位富家小姐在车内吃香蕉,发现香蕉腐烂不能吃,便随手扔到车窗外面。

某穷人家的孩子经过那里,拾起那香蕉来吃,结果这孩子吃坏了肚子,发烧了。

当天晚上,富家小姐父亲的工厂发生火灾,物品全部被烧毁。

因为当夜值班的警卫临时离开,他离开是因为他的孩子吃了捡的香蕉发烧了。

3这则故事使当时的我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密切,这当然是为少男少女写的故事,因果关系明显。

A、但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的关系不都是如此紧密吗?

4媒体经常报道车祸发生的消息。

车祸的原因很多,与妻子吵架,在气头上开快车,待紧急刹车时,幼童已成了轮下的牺牲者……孩子与生身父母关系密切,但与夺取其性命的陌生人又何尝不是密切到可怕的程度?

想到这些,我们就不能认为自己与这人不相干、与那人没有关系了吧?

5那年应邀到台湾演讲、旅行三周。

中途,我的父亲突然发病,我不得不取消台湾之行。

在取消台湾之行后没几天,有人来找我倾吐心事。

我极为同情地倾听对方的叙述,尽我所能地予以开导、规劝、安慰。

对方情绪终于渐渐稳定下来,最后他说:

“假使今天没有和你倾谈,我本来已经打算带着孩子,开车从悬崖上冲向山谷……”我不由得不寒而栗。

假使我的父亲身体健康,这时候我正在台湾,这人或许已带着两个孩子开车冲向山谷了。

此人和我的父亲没有什么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父亲发病救了他一家三口的性命。

6这件事再度使我感受人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紧密。

我们绝不能断言“我是独自活下来的”,“我绝不会麻烦别人”,“我不需要人们的帮忙”……不论对任何人,我们都该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

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突然变成关系密切的人,更何况亲人、师友,关系更加深刻、复杂,不是我们所能预知的。

B、个人虽微小,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许多人的命运。

(选自《读者》2005年第18期,作者:

[日]三浦绫子)

1、解释第5段中加点的成语。

(2分)

不寒而栗:

2、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4分)

(1)粗鲁(    )

(2)冷漠(    )(3)密切(    )(4)微小(    )

3、文中第2、5段分别讲述了两件事,其作用是。

(3分)

4、“与你无关吗?

”这句话可以用作者的观点:

“”来回答。

(2分)

5、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你是否有同感?

请你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6分)

(1)对A句:

(2)对B句: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才好?

写出你的建议(不少于3个方面)。

(3分)

答:

(1)

(2)

(3)  

 

(二)狮子育儿法

1去一位韩国朋友家做客,谈笑间,朋友向我说起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狮子育儿法”:

狮子是“森林之王”,尽管如此,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它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被公狮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寻找出路,自己想办法爬上来。

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

2我故意取笑朋友说,你们韩国人学狮子,都把孩子从楼梯上故意推下来,然后再让他自己爬起来,摔伤了也不管,也不许哭?

朋友说,是否摔伤了,他起来后一走路你就看出来了。

他摔痛了也不哭,不是你不让他哭,是因为他知道哭了也没用,没人能帮他,他需要自己来解决问题。

韩国小学的大门口,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的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路途远的有校车接送;路途近的,教他遵守交通规则,自己走回家去。

在游乐场,即使是空中缆车这种大型的、危险刺激的项目,也要让他自己去玩、去感受,决不容许大人陪伴。

如果你觉得孩子还小,还难以独自面对这种惊险和刺激,那就等他长大一些,再让他去冒险。

3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在国内的儿童医院,一个宝宝病了,即使是流鼻涕咳两声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深更半夜地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六个大人都有活干,都关心备至,都忙活不开。

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病痛的厉害,就越发哭闹,本来就不宽敞的病房就越加热闹、越加拥挤。

有的医院只好贴出告示:

家长陪护只限两人!

4我还亲眼看到一个高中学生,在餐桌上把一个鸡蛋递给他母亲,母亲把鸡蛋剥好了皮放回到他碗里,而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之中完成的!

经了解,这个学生竟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

我们的家庭,还有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5狮子是群居的动物,每只幼狮都受到族群的保护。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无忧无虑的幼狮整天玩耍、打闹,正是这种玩耍、打闹,还有争斗,锻炼了它们坚强的体魄、灵活发达的四肢,同时也学会了群体间的相互忍耐、谦让,相互间的欣赏和帮助。

韩国人崇尚“狮子育儿法”,是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之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

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

“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的先决条件,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

6韩国人认为:

养育孩子其实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像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

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即使面临生命的危险。

7请把紧攥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子自己去走。

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

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

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

8“狮子育儿法”体现在事事处处、点点滴滴之中,也体现在观念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之中。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的改变开始吧!

(选自《读者》2005年第15期,有改动。

作者荒岛)

1、通读全文,作者所说的“狮子育儿法”,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3分)

2、第4段列举高中生的例子,其作用是。

(3分)

3、第5段引用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话,这是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4、你怎么看待第3段中所谈到的现象?

为什么这么看待?

(4分)

5、你认为“我们有家庭,还有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谈谈你的看法。

(3分)

6、自然界还有其它一些动物(如鹰、狼……)也有类似教育、训练幼仔的传闻,你知道吗?

请写在下面。

(4分)

 

(三)活着真是难事

1我做人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不会交际,能多认识上几个人就已经很不容易,却又常常把所认识的人看不清。

2我爷说,做人要善良,能宽容。

我老记着这话,所以谁在诽谤我,我不回应,还想着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可以没有朋友却一定得找个敌人,魔是法之侣嘛。

3谁向我借钱,狮子大张口,明知道他借了就不会再还,便耍小聪明,不借他,偏送他三分之一或半数,过后又后悔了:

我凭什么给他呀?

便自己安慰自己,权当做好事了,做好事利于健康,要不,就是前世欠了人家的吧?

谁在戏谑我,戏谑就戏谑吧,惹得大伙乐一乐也好。

谁又在利用我去获名取利,那说明我有用啊,算我养活他人,皇帝都养活了一国人,我能养活几个?

社会上有关我的流言甚多,我还解释道:

A、做车子的盼别人富贵,做刀子的盼别人受到伤害,这不关道德问题,是职业本身的要求。

4我老婆骂我傻,说:

“怎么着,活到半百了,该你吃的时候,碗被别人先端了;该你睡的时候,枕头被别人抽走了?

”但我死不承认我是傻子,因为我爱我的写作,生怕谁坏了我写作的环境,一心做自己的转化,B、想把虫子变成蝴蝶,想把种子变成树林。

柳青当年为了成全他写作的环境,就曾说过他是C、挑着鸡蛋筐子过街,不怕他撞了别人,就怕别人撞了他。

5柳青怕别人撞了他,到底还是别人撞了他,虽还留下了《创业史》,人却在悲苦中死了。

古书上有一个故事,说一只兔子在前边跑,后面又有成百人追逐,不是一只兔子可以分为百只,而是名分未定。

想想我自己,也是在追兔之列,没有跑得最快,跑得最快了后边的人就会停止,还会给你鼓掌,既然仍在队列之中,那就必然地允许被拉被扯被伸出的脚勾绊。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比如:

6一、有一位熟人,见我言必称老师,好话给我说过几箩筐,动不动还给我送吃货;在他挪了个地方后,突然开始攻击我。

他是以“杀”我引人注意。

或许他“杀”得太突然,虽一时博得“好汉”的名声,但不足几年,世人倒怀疑我在炒作,雇了他做托儿。

可能是他也不适应了吧,据有人告诉我,他现在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7二、有一位熟人,形状宽厚,我们曾经很友好,他甚至把我的照片放大挂在他的房子里。

当时社会上到处有我的盗版书、假字假画,我也就信任了他,托他办理书画用的纸张、笔墨和书画袋。

但我没有想到他也做我的假字画。

他做假字画容易骗人,也最伤我心。

我现在只好不用专用纸了,也换了专用袋,在字画上按起指印了。

8三、有一位熟人,他贫困时我资助过他,他艰难时我力撑过他,处处为他执言仗义,但他稍一好过,则不容我之长。

偏行事又面有君子态,能掩人耳目,让我有苦竟不能说。

9唉,我现在才明白,活着真是难事。

怎么办呢?

既不可能当个大官,又不可能遁入寺院,更非身有大翮,还要活着,还想做自己的事,我思前想后,自闭桃源称太古那是不行的,只要心境浩渺无涯,人境再逼仄,还得在人境里走,那就多经些怪事,怪事经多了也就不会怪了吧。

(选自《读者》2003年第18期,作者贾平凹)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A、B、C三个画线句的言外之意。

(每句2分,6分)

(1)A句:

(2)B句:

(3)C句:

2、作者所说的“活着真是难事”,他的“难”体现在。

(2分)

3、品读第6至8段中的三个例子,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作者贾平凹是怎样对待“熟人”的?

而“熟人”又是怎样对待作者的?

(4分)

(2)由此可见,贾平凹是一个的人。

(2分)

4、你认为作者的做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

为什么?

(3分)

5、本文许多语句都体现了贾平凹幽默诙谐的文风和豁达大度的人格。

请你列举一例,并加以品析。

(3分)

(1)例句:

(2)品析:

 

(四)简单的意义

1自古以来,一切圣贤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不自由。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2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更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成了你惟一的目的。

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3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是有它的和你的生理构造所决定的极限的,因而由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纯粹肉体性质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变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

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隙,否则会消化不良;多么勤奋的登徒子,他的床第之乐也必然要节制,否则会肾亏。

每一种生理欲望都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及的法则。

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

万贯家财带来的最大快乐并非是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痛快。

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4人活在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

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

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让你受益无穷。

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

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5因此,我已经会开汽车,却仍然喜欢步行、骑车(倘若路途不太远的话),或者搭乘公共汽车(倘若不太挤的话),觉得那样是更加自由自在的,可以不必过于注意交通状况,让头脑继续享受沉思和遐想的快乐。

(选自《读者》2005年第18期,有改动。

作者周国平)

1、通读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每小题2分,计6分)

(1)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2)作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3)作者认为只有“”才能算“活得简单”、“活得自由”。

2、第3段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它阐明了。

(4分)

3、第5段作者讲述自己的生活,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4、你对文中哪一句话感触最为深切?

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悟。

(4分)

(1)句子:

(2)感悟:

5、读了本文后,你对“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有了哪些打算?

(3分)

 

(五)心灵四重奏

乐观而积极的人,除了内心独白是阳光的,他还会把心里的阳光说出来,感染他人;

乐观而消极的人,内心独白也是阳光的,但不会把心里的阳光说出来,而是一人独享;

悲观而积极的人,内心独白是阴郁的,但不会把心里的阴郁说出来,而选择独自承受;

悲观而消极的人,除了内心独白是阴郁的,他还要把心里的阴郁说出来,散布四周。

第一种人乐观而积极,是比较受欢迎的员工;是勇往直前、富有煽动性的领袖;是教父般予取予求、对你倾囊相助的朋友;是一个不太真实的幻影。

第二种人乐观而消极,是知足常乐的主妇;是偷闲外出喝咖啡的白领;是小富则安的商人;是辛苦了一年而要不回工钱,第二年又为同一雇主打工的农民工。

第三种人悲观而积极,是一部分艺术家;是平民百姓中的真性情者;是妙手仁心的医生;是我希望成为的人。

第四种人悲观而消极,是另一部分艺术家;是一部分老年人、病弱者;是吸毒者、自杀的人;是全部的孬种。

我的爱人,我希望他是个积极的人。

如果他乐观而积极,那就再好不过,可以像一台永动机,一直发光发热,永不气馁。

如果他悲观而积极,这样很好啊,会比较像我。

我们会有很多共同的心境和情怀,会有聊不完的话题,心有灵犀的默默相守。

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乐观的时候,可以有一点点消极;积极的时候,可以有一点点悲观。

十全十美的人物不是我的孩子,这种人不是太假,就是太累。

我的朋友,我希望她是个乐观的人。

一个乐观的朋友,无论积极、消极我都接受。

如果她乐观而积极,首先我很放心,其次还可以感染我。

如果她乐观而消极,即便穿着睡衣向我痛声哭诉又何妨?

反正破涕为笑是她屡试不爽的制胜法宝。

我的老板,我当然希望他乐观而积极,这样才像个办大事的,拿得起放得下,不会因为悲观而自怨自艾,殃及他人,也不会因为消极而举棋不定,坐失良机。

还有一条没说,悲观而消极。

我特别不希望自己的亲友沾染上哪怕半点这样的习气,不,我连自己的敌人和对手,都不希望他们是这样的人——想想看,一个与悲观和消极的人角力的人,是不是自己也是个极其无聊的可怜虫?

但是坦率地说,这第四种人其实最需要救助。

谁能保证自己一生没有什么闪失,不遭遇丝毫困厄?

谁又能永远乐观、积极,不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跌入无底的深渊?

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会有不同的生活态度,乐观、悲观、积极、消极也宛如四种旋律,忽强忽弱,交迭弹奏。

如果有人不幸悲观又消极,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一步登天,变得乐观又积极,而是接受悲观的现实,哪怕积极一点;或者,姑且先留着消极,不妨乐观一点。

就像一个遭受打击的拳击手,痛得站不起来的时候,先抬头。

(选自《读者》2005年第17期,作者沙地黑米)

1、从第一段至第四段中搜集相关信息,分别概括下面四种人的特点。

(4分)

(1)乐观的人:

 

(2)悲观的人:

 

(3)积极的人:

 

(4)消极的人:

 

2、仿照第九段至第十二段,说说你希望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为什么?

(8分)

(1)你的父母:

(2)你的同学:

(3)你的老师:

(4)你自己:

3、为什么说“悲观而消极”的人是“最需要救助”的人?

你打算怎样救助这类人?

(4分)

4、文中“”点明了“心灵四重奏”的含义。

(2分)

5、读了本文后,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2分)

 

《读者》杂志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五)

议论类之二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

1、不寒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吃惊和害怕(2分) 2、

(1)温柔 

(2)热情 (3)疏远 (4)伟大(每个1分,计4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可不拘泥于此) 3、作为论据,证明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3分。

意符即可) 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像的更加密切(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等紧密)(2分) 5、(每小题3分,计6分。

答案为开放性,只要举例详实,说明有理即可) 6、(3分。

答案为开放性)

(二)

1、要独立自主地适应生存环境,学会克服困难来生存(2分) 2、与韩国教育孩子的方法进行对比,说明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存在问题(3分) 3、道理论证 说明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从而很好地证明了本文的观点“让孩子自主独立地跨越障碍”(前空1分,后空3分,计4分) 4、(4分。

答案为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3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6、(4分。

要求围绕文本内容来讲述事例)

(三)

1、

(1)写作的人给“我”很多流言,盼着“我”完蛋,他们好逞能,这叫“行毒”或“文人相轻” 

(2)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 (3)柳青怕别人打扰他,破坏了他写作环境的宁静(每小题2分,计6分) 2、不可能当个大官,又不可能遁入寺院,更非身有大翮,还要活着做自己的事(2分) 3、

(1)贾平凹对待“熟人”善良、宽容,常常是以德报怨;而“熟人”对贾平凹却是恩将仇报,极尽其坑蒙拐骗之伎俩(4分) 

(2)为人善良忠厚,对事宽宏大量、心胸开阔(2分)(本题共计6分) 4、(3分。

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5、(3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四)

1、

(1)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2)1一切圣贤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2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不自由 3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4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 (3)肯约束自己的贪欲,远离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将自己的好心情和好光阴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和真正感兴趣的事(每小题2分,计6分。

其中第

(2)题任选其一即可) 2、事实论证(或:

反面论证)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4分) 3、不能。

因为作者这样说,使其观点更具有典型性,令人信服,更能突出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4、(4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3分。

答案为开放性)

(五)

1、

(1)内心独白是阳光的 

(2)内心独白是阴郁的 (3)心里的阴郁独自承受,而只说心里的阳光来感染他人 (4)心里的阳光一人独享,而将心里的阴郁散布四周(每小题1分,计4分) 2、(每小题2分,计8分。

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3、因为这类人常常因丝毫的困厄和突如其来的变故而跌入无底的深渊,自怨自艾,举棋不定,最为可怜。

救助的办法是让他们接受悲观的现实,积极一点,或者留着消极,乐观一点。

(每问2分,计4分) 4、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会有不同的生活态度,乐观、悲观、积极、消极也宛如四种旋律,忽强忽弱,交迭弹奏。

(2分) 5、人不可能一生才是一帆风顺,对待困厄和挫折,要有乐观的心态、积极的言行,将困难克服,将挫折抗住,以平常心来使自己乐观一点,积极一点(2分。

意符即可)

初中语文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