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996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docx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

《白杨礼赞》说课讲稿

一、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的第一篇文章,体裁是散文。

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结构层次,把握本文的主旨。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手法的运用。

3、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

4、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5、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理清结构层次,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分析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如:

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等。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

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九年级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已有所了解。

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了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

五、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

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六、教学流程设计(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学生跟着唱。

然后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

导语: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设计意图:

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白杨树的美,为理解文中欲扬先抑的手法打下基础。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请一位学生朗读,共同明确。

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

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三)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请一位学生朗读,共同明确。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设计意图:

为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涵服务。

(四)检查自学(给字注音)

qiú(虬)枝黄绿错zōng(综)坦荡如dǐ(砥)

秀qí(颀)yānyān(恹恹)欲睡婆suō(娑)

主zǎi(宰)伟àn(岸)无边无yín(垠)

(五)播放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美,初步感受语言的美。

(六)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见解,相互补充。

1、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参考答案:

“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2、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参考答案:

第1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文中饱含作者对白杨树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明确:

生长环境、外部形象 、内在气质

4、你认为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5、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

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

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

题。

第五部分(第9段):

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本文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英雄群体形象,歌颂了质朴、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七)疑难探究(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八)知识超市(学生朗读,扩大知识面。

茅盾先生1943年在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而作的一幅白杨图上题的诗:

北方有佳树,

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

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

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

原与子同仇!

(九)课堂巩固

课内语段(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习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指出本段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

第一句。

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参考答案:

外形、色彩、风格。

3、选文从哪几方面赞美白杨树的外形?

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干、枝、叶、皮;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紧扣“力争上游”,为写白杨树的神美作铺垫。

4、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 、 。

参考答案:

描写、议论、抒情。

(十)课堂小结

本文的开头从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起笔,没有说理由,因为这是这篇课文的主线。

写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壮美的感觉,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这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

从白杨树生长环境、广袤的大自然又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是由面到点。

从远视哨兵似的白杨树,到近视干、枝、叶、皮的细致描写,这叫由远及近的描写。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配乐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

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

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

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

(设计意图:

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二)前瞻问题

1、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通过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你能找到本文的抒情线索吗?

(学法指导:

如何把握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从头至尾贯穿文章的主线。

散文常以作者对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

参考答案: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3、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请你试着找找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

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答案:

全文共勾勒了三幅图——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

(三)学习象征手法

《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7、8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白杨树象征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楠木”象征了什么?

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榆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用对比表达对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主题,以昂扬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与开头呼应。

(设计意图:

让学生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这种写法叫象征。

(四)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

那么作者为什么第二段不马上“赞美白杨树”,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呢?

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参考答案:

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2、文章5、6自然段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

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参考答案: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

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

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

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3、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明确:

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

4、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

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参考答案: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

5、作者在课文第七段,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参考答案:

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个反问句,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托物言志的写法,采用的象征手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品析语言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美文离不开精彩的语言,请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参考答案:

“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

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人”视野,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参考答案:

使用“涌”字,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3、它的表皮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参考答案:

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

品析语言,为写作打基础。

(六)研读课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

答:

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

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

2、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

它“不平凡”的含义。

答:

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

“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

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

3、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答:

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

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七)知识超市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3)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八)拓展延伸(同步鉴赏冲锋)

古往今来,赞美牡丹、菊花、莲花的诗文可谓多矣;而对绿叶的赞美却鲜有所闻。

或许有人说:

绿叶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

既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婀娜的姿态。

其实,花儿之美,是整体美。

如果没有绿叶的陪衬它便会显得单调刺目,正因为有了绿叶,它才构成一个美的和谐,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绿叶长在鲜花之下,总是谦逊地低着头,从来没有趾高气扬过。

它不在意行人的注目礼,即使听到行人一味赞美鲜花而冷落自己的时候,也毫不嫉妒,依然兴致勃勃,忠于职守。

 绿叶的生命虽然短暂,然而,它却把自己的一切完完全全地奉献给了大自然。

“年轻”时,它生机勃勃,青翠欲滴,把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转化为人类必须的氧气;“年老”时,它脱离母体,投向大地的怀抱,“化作春泥更护花”。

1.文章第1节把绿叶和鲜花进行(对比),突出了绿叶的(衬托)作用,表现了绿叶(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性格。

2.第2节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绿叶的(谦逊)和(乐观)。

3.第3节表现了绿叶(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4.本文和《白杨礼赞》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是:

(对比、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

(九)本课小结

这篇散文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魁力非同小可。

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

“神”是作者“礼赞”白杨的根本。

“形”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白杨树外貌,是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黄土高原。

(十)布置作业

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掌握象征手法。

七、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生长环境(欲扬先抑)

礼赞——>白杨树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建设者——>礼赞

精神气质(对比象征)

高大直茂盛扎根边疆

不怕困难生命力强建设边疆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的,此板书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八、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的教学,我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

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提高。

2、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我制作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让我深思:

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

然而,在教学概括白杨树的特点时,我又不知不觉得牵引学生朝我心中的标准答案靠拢,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以后我一定会改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