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029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docx

鲁北英才学校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0324语文

鲁北英才学校2015级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20160324)(语文)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悚然sǒng期功强近(qiǎng)喟然kuì 坍圮pǐ搭讪shàn分娩miǎn

B.隽永jùn 拓片tà陨首yǔn押解jiè癸丑guǐ神谕yù

C.拔擢zhuó哂笑shěn亢旱kàng倔强juè 濯淖nào戕灭qiāng

D.炫耀xuàn炮烙páo惨怛dá 瘦削xiāo窠臼kē熨帖yùn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准确识记字音的能力。

对字音的考查主要是针对多音字、易误读字、形近字、方言字等。

记忆时要注意多音字的不同意义,据义定音;注意生活中常见又容易读错的字的正确读音,做到准确识记;注意形近字的不同读音,可以据形定音。

B项,“隽”应读作“juàn”;C项,“倔”应读作“jué”;D项,“削”应读作“xuē”,“熨”应读作“yù”。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厉兵秣马 磨砺乌鸟私情蹒跚踌躇滂沱大雨

B. 姗姗可爱 亢奋趾高气扬辽阔轮廓怦然心动

C.桀骜不训噩耗黯然伤神猝然聒噪美轮美奂

D.精妙绝伦寒暄陨身不恤修缮攘袂一愁莫展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B.姗姗可爱——珊珊可爱;C.桀骜不训——桀骜不驯;D.陨身不恤——殒身不恤;一愁莫展——一筹莫展。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       了。

②我就绕着汽车转悠起来,转悠是为了       箩筐的内容。

③鲨鱼的出现不是        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④动物的游戏行为有点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实在令人        不透。

A.中止侦查偶尔琢磨       B.终止侦察偶然琢磨

C.终止侦查偶尔捉摸       D.中止侦察偶然捉摸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词语的意思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近义词语辨析的常见角度,比如词义的重点、轻重、范围,使用对象,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分析相近词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别,最后在语境中辨析词语如何使用。

“终止”是指最后结束、停止,“中止”是指中途停止。

①句是说我想问又中途停止了,应用“中止”。

“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侦察”是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②句是说弄清箩筐的内容,应用“侦察”。

“偶然”是指超出意料、规律,“偶尔”是指有时候。

③句是说鲨鱼的出现不是没有规律的,应用“偶然”。

“琢磨”是指雕刻打磨玉石或加工使文章精美,还可以是“思考”的意思;“捉摸”是指猜测、预料。

④句是说动物的游戏行为难以让人猜测,应用“捉摸”。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有消息称张含韵将进入山东卫视主持“笑声传中国”,使广大“韵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致电该栏目表示支持.

B.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像所有前任总干事一样,她需要处理世卫组织技术.管理和政治等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她决心在促进卫生事业方面取得重要的实际成果.

C.百年老字号“王致和”商标,目前在德国恶意抢注.在与对方协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团表示,将在德国柏林提起诉讼,追讨商标权.这将是中华老字号首次进行海外诉讼维权.

D.中国湖泊资源破坏严重,平均每年有近二十个天然湖泊消亡,水利部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是造成天然湖泊及其湿地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A项,缺少主语,删掉“使”,让“广大‘韵迷’”做句子主语;C项,不合逻辑,“目前”是时间词,意为说话的时候,应将“目前”改为“日前”;D项,句式杂糅,删去“由于”。

故选B。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成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D.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熟知各种标点符号的正规用法,了解标点符号使用中常出现的错误,在语境中加以辨析,作出判断。

A、B、D三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正确;C项,“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只是“是”字的宾语,句子并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问号应该改为句号。

故选C。

人体设计之高明,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文明已经达到的程度。

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脑皮质中,思维是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神经网络由大约六十亿个神经元组成,包含着数不清的连接。

这些神经元排成6层,每层都有一百多万列;而每一列又有约一千个细胞。

如此完美的设计,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

单从性能上看,大脑能把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编码记忆存储在细胞构成的存储器中。

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就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检索出来!

然而人体里虽然有数千个令人感叹的精美之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中,有些甚至看起来是不可饶恕的!

近视,让至少有1/4的人饱受其苦,而摆脱不了眼镜这个累赘,除非大着胆子去动手术。

像眼睛这样高档的摄像机造物主都设计出来了,却为何不能再配备一只小巧的生物眼镜以便我们需要时,在眼睛中自动地“架上”?

庞大而复杂的血管网络系统能够将养分精确地输送到全身10万亿个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却会忘记打扫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结果使缺陷的设计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

大自然这样的旷世大师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败笔。

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设计,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断掉的手指不能再生,而只能愈合呢?

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自然选择无法精确地将极少数几个拥有断指再生能力的原始人选择出来。

第二,如若具备这种断指再生能力,那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权衡利弊,自然选择淘汰了这种过度的尽管是有用的再生能力。

为什么我们的骨骼是空心的,而空心的骨骼更易被折断?

原因是实心的骨骼会更沉重,使行动更迟缓。

这对以狩猎为生的原始人类来说是致命的。

他将无法逃脱猛兽追逐,也无法追上自己要捕获的佳肴。

且实心骨骼将使体重增加,进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

这对时刻处于食物短缺危机之中的原始人是不利的。

自然选择也绝不会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设计超标,因为那样做是不值得的。

把身体的某个部分设计得比其他部分更耐用并无意义。

当整个生物个体死亡时,那些还完好无损的部分也将随之变得毫无价值。

回望已经流逝的数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不屈不挠地对人体不间断地小修小补。

所有能够完美的地方都完美了,所有必须妥协的地方都做出了最小的让步。

强大的免疫系统让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但也会带来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

为了保证必要的组织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甚至付出了可能会启动癌症的代价,但所有这些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期待下一个微小却立竿见影的进化!

6.下列对“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指能够认识自身优缺点的意识.

B.是指人的大脑产生的能认识自身肢体缺陷的一种意识.

C.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D.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自我修补的能力.

7.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的一项是()

A.让至少1/4的人饱受痛苦的近视眼.

B.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的动脉血管.

C.容易折断的空心的骨骼.

D.把生活中经历的点滴记忆都储存起来的大脑.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选择还将不屈不挠地对人体进行不间断地小修小补,一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

B.随着自然进化,人体中那些“粗疏之作”的部分将可能得到改进.

C.当我们战胜旧的病症时,新的疾病有可能正潜滋暗长.

D.优化人体部件的最佳方案,也容忍某些遗憾,过去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

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A、B、D三项理解不全面,未能抓住本质属性。

且由原文中“如此完美的设计……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也可推知C。

故选C。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本题中,D项所述为大脑性能,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

故选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中“一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说法不妥,文中推断的结论是“所有能够完美的地方都完美了”。

故选A。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对下列加下划线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

违背,违反.

B.数罟不入夸池.数:

读作cù,数量多.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憾:

遗憾.

D.谨庠序之教.谨:

认真从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复使一人趣之

B.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下列加下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吾师道也,失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2.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就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和推断。

另外,还要注意实词的词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对于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语,理解时要注意古今汉语的区别。

A、C、D三项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B项,“数”的读音正确,但应该解释为“密”。

故选B。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熟知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然后再结合语境辨析和确认所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意义和用法相同。

A项,第一个“之”字是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字是代词,译为“他”。

C项,第一个“以”字是介词,译为“按照”;第二个“以”字是介词,译为“凭借”。

D项,第一个“于”字是介词,译为“在”;第二个“于”字是介词,译为“比”。

故选B。

此题考查辨析实词的词类活用的能力。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确定词语的活用,一要知道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如​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二要在语境中加以推断。

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种植”、“穿”、“学习”;D项,“序”是“排列座次”之意,此句中用为使动。

故选D。

此题考查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熟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类型,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各种倒装句等,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特殊句式的特点及规律,然后结合语境进行确认。

“申之以孝悌之义”是状语后置句,A、C、D三项也都是状语后置句,与例句相同;B项并不是特殊句式。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3.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与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答案】

(1)七十岁的老人能穿丝棉吃肉食,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些却还不能称王天下,那是不会有的事。

(2)我想奉命奔驰前往,可是祖母刘氏的病情却日渐严重;想暂且顺从私情奉养祖母,而我的请求却不被允许。

(3)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而惟独我是清白的,众人都是沉醉的而惟独我是清醒的,所以我被放逐了。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衣”名词作动词,穿;“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2)“笃”严重;“苟”暂且;“告诉”申诉,请求;“许”被允许。

(3)“举”全,整个;“独”惟独;“见”被。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

子规,传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

(1)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

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写.

(2)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1)春天(“芳草”、“平仲绿”、“子规啼”都点明是春季);视觉,听觉。

(2)“听”的是“子规啼”,子规一遍一遍地催促“不如归去”,诗人却只能“空留听”,依然要“独游千里外”,失意惆帐之情充满内心。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辨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确认诗句的描写对象以及对象的特点,仔细分析诗句中使用的描写技巧以及表达效果。

诗歌颈联是写景的句子,描写对象是“芳草”、“平仲”、“子规”,这些都是春天特有的景物,因此,这些景物都点明诗人夜宿七盘岭是春季。

这一联的上句是作者看到了茂密的芳草、翠绿的银杏树,下句是听到了子规的哀啼,因此,诗人是从视、听两种感官的角度来写景的。

(2)此题考查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空留听”的意思是“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因为颈联写作者听到了子规鸟的哀啼,已经引发了作者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但是作者自己明白,作为“浮客”,杜鹃催归,而自己却不能归去,依然要远游千里,所以,内心更加凄楚惆怅。

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借书满架,              ,           ,万籁有声。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

【答案】

(1)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3)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解析】

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

“偃”“啸”“冥”“僮”“茕”“孑”。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6.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

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文雅一点,可以说“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

【答案】

(1)败北/折戟 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

(2)握手言和/难分伯仲/均无建树/难决雌雄

【解析】

此题考查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语言表达得体就是要求在表达时注意用语文明,还要根据表达的场合、对象的身份、表达内容的需要、表达的目的等恰当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要积累一定的文明用语,掌握词语的表达特色,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此题要求根据不同的表达特色,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场合使用不同的语体色彩的词语。

例如,表达文雅一点,我们就要使用书面语。

另外,还要能够正确使用四字成语或熟语。

17.依据下面的内容,经两岸祭孔大典拟写一个主题,不超过14字。

要求:

简洁明了,主题鲜明,语句对称。

(4分)

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57年,28日上午在山东曲阜和台北台南孔庙,海峡两岸同步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这是两岸首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答案】

同根一脉,两岸同祭/两岸祭孔共起舞,传承国学养今人。

【解析】

此题考查压缩语段、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准确鲜明以及对偶修辞的综合能力。

拟写主题的方法是:

1.题文一致。

2.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

①善于省略,就是省略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②善于概括,经过压缩,标题的内容已经不能再削减了。

本题结合具体内容:

两岸祭孔大典,按照以上步骤拟写一个主题,简洁明了,主题鲜明,语句对称,不超过14字即可。

18.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40个字。

   2月19日,三幅巨型奥运村鸟瞰图在中轴路上一亮相,立即有许多人驻足欣赏。

最大的一幅宣传画宽40米、高10米,围观的人禁不住伸手摸:

“嘿,布的,跟真的一样。

”负责喷绘宣传画的季先生告诉记者,宣传画的确是布的,之所以看起来跟照片一样,是因为用了电脑喷绘技术。

这种“宣传布”织得很密,经过特殊处理,自洁性很好,布沾上灰尘后,下雨一冲刷就可以跟新的一样,基本不褪色。

季先生11年前曾经为亚运会画过宣传画。

那时是几个人拎着油漆桶,爬上脚手架,在铁皮上按照画好的格子刷颜色。

那种广告牌特别怕风吹雨打,很容易失真,而且不能复制。

【答案】

参考答案:

2月19日,用电脑喷绘技术喷绘的三幅巨型奥运村鸟瞰图在中轴路上亮相。

【解析】

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整体阅读语段,了解语段的结构,分清层次,确定语段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准确概括每一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综合概括各层的内容要点,得出答案。

这段话共有三层内容:

2月19日,三幅巨型奥运村鸟瞰图在中轴路上亮相;这些画采用了电脑喷绘技术,看上去非常逼真;以前画宣传画的方法和所画宣传画的缺点。

分析各层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知这三层内容的重点是:

电脑喷绘技术制作的三幅巨型奥运村鸟瞰图在中轴路上亮相。

然后,根据题目的字数要求,用一句话将内容重点概括出来即可,注意时间、地点、事件几个要素。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天意

林斤澜

小说作家坐在小车的副驾驶座位上,斜挎保险带,直闭单眼皮。

任凭车轮腾云驾雾,脑筋反复四句“真言”:

“不懂之懂,不是装懂。

若是真懂,懂者董也。

”蒙董,又有糊涂的意思。

这四句绕嘴,绕得拱嘴。

不但把做小说的噱头拱起来,连做人的大说也拱得痒丝丝了。

此刻,作家的笑容“破脸而入”,眼皮随着睁开。

大地苍茫,暮色四合。

小车右前方,一灯如豆。

照见黑灰刷白:

“大都小吃”,下边是菜单价目,小字横爬,大字醉倒。

作家暗暗叫好,且把附近的灯光斑斓,只看做荧光山火,眼前便是荒村野店。

吩咐停车,趔趄着投身玻璃柴门。

店门口有一中年汉子,正在拉窗帘上门板。

作家嘴里说着“看看,看看”,自问自答:

“你是大都经理,还是小吃老板?

汉子咳了一声,伸手阻拦,却眼睁睁地吃惊住了。

作家看见柜台上昏昏洞洞,角落缩着猪头肉。

呀,好一个猪头肉!

好久不见,一见不禁联想风雪夜归,作家落座。

不由分说,桌上推过来一碟盐水花生米,又一碟卤煮豆腐干,又是大盘的切片的猪耳朵、猪脸、猪拱嘴。

这都是小吃老板又是厨师又是跑堂一人的忙活,又是筷子却两双,又是酒杯也两个,最后上来一壶酒。

诸多超过小说作家的想象。

小吃老板一手举杯、一手抱拳、一声“请”,一饮而尽。

作家纳闷,老板开门见山:

“台上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