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18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docx

安徽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

安徽省201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考试大纲

为方便广大考生复习迎考,根据《安徽省201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制定本大纲。

公共科目

安徽省201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一)作答要求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选择的选项,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二)测查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常见的题型有:

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常见的题型有:

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和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三)题型介绍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涉及多种题目类型。

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1.言语理解与表达

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考生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题1:

在古代,每遇战乱,手艺人都会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这是因为手艺人掌握着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技术,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如今,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了手工技能,成为当今时代最强大的生产力,但传统工艺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而提升,继续服务于大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与现代科技联姻是传统工艺发展的有效途径

B.任何时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社会生产力

C.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传统手工艺产生的深远影响

D.现代科技可以解决制约着生产的传统工艺难题

(答案:

A。

从文中最后一句中,“传统工艺”借助“现代科技”得到“提升”,可以看出,与现代科技联姻可以使传统工艺得到发展。

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例题2:

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

会说话的人,纵然,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

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言善辩讷口少言实现

B.绘声绘色不露声色完成

C.口若悬河片言只语创造

D.侃侃而谈缄口不言获取

(答案:

C。

从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本身的含义,可知选项C更为贴切。

2.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

数字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24816()

A.16B.24C.32D.36

(答案:

C。

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

数学运算。

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

某地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B.10C.12D.15

(答案:

D。

根据题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训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训可坐45人。

由此可计算出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为15次。

3.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

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

B。

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

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第二种题型:

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考生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答案:

C。

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

类比推理。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

螺帽

A.水杯:

暖瓶B.线:

纽扣

C.插座:

插头D.筷:

(答案:

C。

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第四种题型:

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

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

B。

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质疑专家的观点。

4.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表2010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及增长速度(%)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全国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增长速度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增长速度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增长速度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增长

速度

第一产业产值

4.7

3.6

5.0

4.4

6.6

3.3

10.2

4.3

第二产业产值

50.6

13.4

50.4

14.5

43.8

15.2

46.8

12.2

第三产业产值

44.7

10.7

44.6

10.1

49.6

11.4

43.0

9.5

三大经济圈中,2010年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几个?

A.0B.1C.2D.3

(答案:

B。

通过比较表格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珠三角,故正确答案为B。

5.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例题:

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

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明镜高悬——贡院

B.万世师表——关帝庙

C.还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宫

(答案:

D。

关于匾额的具体内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有关历史常识,判断出A、B、C三个选项的对应关系都不准确,只有D选项中的匾额与建筑物能够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

二、申论

(一)作答要求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

作答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用中文作答,在非指定区域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二)测查内容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本次录用公务员笔试申论考试分别设置A、B卷两类试卷。

报考省、市机关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职位的人员考A卷;报考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的人员考B卷。

《申论》A卷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申论》B卷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等。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给定资料中所涉及的理论、政策、观点及事实本质等有明确的认识,并进行准确分析和解读。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准确理解上级要求和工作目标,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落实措施,有效完成任务。

群众工作能力——要求能够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了解群众真实诉求,以有效手段组织动员群众,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化解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能够结合给定资料,根据工作任务,恰当组织语言,准确、得体、有条理地进行书面表达。

专业知识

安徽省201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知识笔试包括计算机、法律、财会、外语、军事知识等,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一、作答要求

专业知识笔试,由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部分试题组成,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

作答时,客观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选择的选项;主观题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非指定区域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军事知识、外语类非英语专业在试卷或答题纸上作答。

二、考试范围

(一)计算机类

第一部分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二、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数制及其转换;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四、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五、软件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

六、大数据技术基础知识

七、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

八、云计算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一、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与技术

二、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结构及分类

三、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四、操作系统安全、网络通信安全

第三章Internet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结构、分类和使用方式

二、Internet的基础知识、网址与域名系统、TCP/IP协议

三、Internet的连接与服务功能

四、WWW概念与浏览器的使用

五、电子邮件的使用和协议

第二部分计算机软件及使用

第一章Windows7操作系统

一、Windows7的特点,Windows7的运行环境及安装方法

二、Windows7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操作

四、控制面板的相关知识及使用方法

五、Windows7多媒体的管理及使用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3

一、Word2013的功能;Word2013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Word2013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文档排版的基本知识与操作;表格的基本操作;图形及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四、页面设置与文档打印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3

一、Excel2013的基本功能;Excel2013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Excel2013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工作表、数据图表的建立、编辑、管理及格式化操作

四、单元格的计算以及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

五、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一般功能和使用方法

六、页面设置与报表打印

第四章C语言程序设计

一、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二、C语言的历史和特点,常见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的使用

三、C语言的基本语法与简单程序设计,包括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程序流程控制语句;函数、编译预处理与存储属性

四、指针及其应用

五、高级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包括数组、字符串、结构、联合、位域、枚举和文件,位运算,链表

第三部分计算机理论

第一章关系数据库理论

一、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二、数据模型与数据视图

三、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及关系模型

四、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五、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六、数据库的设计,数据依赖的概念及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

七、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常见数据库系统产品的名称、特点,MicrosoftSQLServer数据库的使用

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应用、拓扑结构及分类;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标准化

二、物理层,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物理传输媒体、编码与传输技术及传输系统

三、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与校正,数据链路层协议

四、局域网,多路访问协议及IEEE802局域网标准族

五、网络层,数据交换方式,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算法,常见高速网络技术网络层协议

六、网络互联的概念,网桥、路由器与路由协议

七、传输层与应用层的功能、服务与协议

八、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常见网络管理协议

九、Internet原理与接入技术,TCP/IP协议族,DNS域名系统,WWW技术;电子商务的概念、体系结构与技术;

十、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本地局域网的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软件生命周期

二、软件开发模型

三、软件度量,软件质量

四、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

五、软件需求分析

六、软件测试与软件维护

(二)法律类

第一部分《法理学》

第一章 法的概念、体系和要素

一、法的定义、特征和本质

二、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三、法律规则

四、法律原则与法律概念

第二章 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和分类

二、法律效力的层次和范围

三、法的效力冲突与解决

第三章 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分类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人权

第四章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

二、归责与免责

三、法律制裁

第五章 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三、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六章法律程序

一、法律程序的概念与分类

二、法律程序的功能

三、正当法律程序

第七章 法的运行

一、法的制定

二、法的实施

三、法律推理、法律解释与法律论证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础与意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四、全面推进公正司法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全民守法水平

第二部分《宪法》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三、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四、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五、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国家的性质与国家形式

一、国家性质

二、政权组织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

第三章国家基本制度

一、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二、政治制度

三、文化制度

四、社会制度

第四章 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本质和类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四、国务院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八、监察委员会

九、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

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四、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六章 宪法实施的监督

一、宪法实施

二、宪法监督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第三部分《行政法》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法的渊源

三、行政法律关系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行政法的主体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

二、公务员与公务员法

三、行政相对人

第三章 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变更与废止

五、几类主要的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应急、行政协议。

第四章 行政程序法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章 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二、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

四、行政复议的程序

五、行政复议的执行

六、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第六章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一、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之异同

二、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与赔偿范围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四、行政赔偿程序、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四部分《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 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性

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和重要作用

三、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的具体受案范围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排除

第三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第四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原告及原告资格的确认

二、被告及被告资格的确认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

第五章 行政诉讼证据

一、行政诉讼的法定证据种类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规则

三、证据的调取、补充和审核认定

第六章 行政诉讼的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

二、一审、二审程序

三、审判监督程序

四、执行程序

第七章 行政诉讼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行政诉讼的判决

二、行政诉讼的裁定

三、行政诉讼的决定

第五部分《民法》

第一章 民法的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

二、法人

三、非法人组织

第三章 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四、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四章物权法

一、物权的一般原理

二、所有权

三、共有

四、用益物权

五、担保物权

六、占有

第五章 债权

一、债的概述

二、债的履行

三、债的保全和担保

四、债的转移和消灭

第六章 合同法

一、合同的特征和分类

二、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五、几种主要合同:

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贷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

第七章 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分类

二、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

三、缔约过失责任

四、民事责任的承担

第六部分《刑法》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 犯罪与犯罪构成

一、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二、犯罪客体

三、犯罪客观方面

四、犯罪主体

五、犯罪主观方面

第三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四章 犯罪停止形态

一、犯罪既遂

二、犯罪预备

三、犯罪未遂

四、犯罪中止

第五章 共同犯罪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形式

二、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第六章 罪数形态

一、罪数判断标准

二、一罪的类型

三、数罪的类型

第七章 刑罚

一、刑罚的目的和刑罚的体系

二、刑罚的种类

三、刑罚裁量情节和刑罚裁量制度

四、刑罚执行

第八章 重点掌握的罪名

背叛国家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洗钱罪,刑讯逼供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诬告陷害罪,抢劫罪,诈骗罪,盗窃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妨害公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伪证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组织考试作弊罪。

第七部分《刑事诉讼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念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管辖

一、立案管辖

二、审判管辖

第三章 刑事诉讼证据

一、证据的特征与种类

二、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证明对象、责任与要求

四、证据的搜集与运用

第四章 强制措施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三、拘留和逮捕

第五章 刑事诉讼阶段

一、立案

二、侦查

三、起诉

四、审判

五、执行

第八部分《经济法》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

二、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三、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章 经济法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一般原理

二、经济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