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22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乘法

第1课时:

购物

学习内容

购物(第28页)

学习目标

探索并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二、探索新知:

213元42元12元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

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12(3)12

12×4

12

×1248

48

三、拓展应用

1、试一试: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213×2=()(元)

213

×2答:

2、1431123214

×2×3×3×2

3、7×3+48×6+35+2×8

2×6+54×9+6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

一件大衣多少钱?

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辆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大车乘客数

60

小车乘客数

24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

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购物

书柜213元桌子42元椅子12元

(1)12×4=48(元)12

12+12+12+12=48×4

10+10+10+10+2+2+2+2=4848

10×4+2×4=48

第2课时:

去游乐场

教学内容

去游乐场(第30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关键

教材以“买票”的情景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

都喜欢玩什么?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2、23164872

×2×5×2×4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

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中的作业。

板书设计:

去游乐场

 提出问题:

(1)16人坐太空船要多少钱?

(2)16人玩蹦蹦床要多少钱?

(3)做太空船比玩蹦蹦床多用多少钱?

……

第3课时:

乘火车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乘火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探讨自己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关键:

教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为什么“0×5=0”,再此基础上通过“算一算”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教师准备:

25个苹果卡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一说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出示练习题(见右),让学生完成。

(可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4.谈话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续进位的乘法。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上“乘火车”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提问:

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选择问题。

三、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你能根据题意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算是吗?

2.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

请你先独立试一试。

3.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如果不会,可以在组内进行请教。

4.组织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写上答语。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讨论竖式计算时竖式上的“0”能否遗漏,引导学生关注乘积个位的“0”。

5.比较归纳。

引导学生将“16×4”和“72×5”进行比较:

这两道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6.现在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吗?

指名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强调书写格式。

7.引导学生尝试总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8.指导学生看书、质疑,完成前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四、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注意强调计算的顺序。

2.“连一连”第2题。

指名说解题思路,强调书写格式。

3.“连一连”第3题。

课件出示问题,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巡视。

4.“连一连”第4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识图,弄清图意后与同桌交流、合作完成。

集体评价。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掌握了吗?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乘火车

问题:

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

70×5=350(人)2×5=10(人)350+10=360(人)

72×5=360(人)

   72

×15

360

注意:

0不能漏写。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关键:

教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为什么“0×5=0”,再此基础上通过“算一算”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

0加任何数都得几?

任何数减0都得几?

那么你们知道“?

”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

如:

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0”

4、汇报算法:

(1)5个0相加得0。

(2)3×5=15,

2×5=10,

1×5=5,

0×5=0,

5、算一算

0×5=7×0=0×26=

 

6、让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7、试一试:

(1)130×5=

13013×5=65130

×15130×5=650×15

5050

(2)402×3=

①、400×3=1200,②402

2×3=6,×3

1200+6=1206。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40×2302×515×325×4

204×2320×5150×3250×4

2、小狗送信。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3、在○里填上“>”、“<”或“=”.

105×6○600190×5○1000

180×4○800140×7○980

4、100—23×314×6—28

75+25×4(34+56)×7

(20+80)×320+80×3

四、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0×5=?

130×5=650

130

×15

650

第5课时:

买矿泉水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关键

这部分内容是继续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是在学生已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连乘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每箱24瓶

每瓶3元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3=72(元)72×2=144(元)

(2)24×3×2

=×2

=(元)

三、拓展应用

1、15×4×7125×8×6102×4×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

画“√”。

0+1+2+3+4+5+6+7+8+9()

0×1×2×3×4×6×7×8×9()

4、15×6×836÷9×12

32+17×3(15+35)×6

5×18×7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24×3×2

=72×2

=144

第6课时: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教学关键:

组织实践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获得一些经验和推理能力。

教师准备:

一千克黄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

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

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

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

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

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第7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乘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练习五中的习题分类为4个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巩固深化知识。

4、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欣赏数学的形势美。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灵活运用估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有这几个学习环节,你们对哪个环节最感兴趣?

二、摘苹果

1、第1题,全班一起摘苹果。

2、第2题和第10题分男女两队做摘苹果比赛的游戏,看哪一队摘得又快又好。

三、估一估

1、第4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改正错题,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发现问题的。

2、第8题,先让学生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接近圆中的数,然后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3、第11题,学生用估算或计算的方法比较出得数大小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两个因数的和不变,那么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因数的积要大。

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森林医生

创设情境:

数学森林里有几棵树生病了,请同学们做一回森林医生来帮他们诊断病情、治疗疾病。

1、学生分同桌二人医疗小组共同诊断交流病因、制定诊疗方案。

2、全班交流:

说一说病在哪里,应该如何治疗?

五、有趣的算式

1、第5题

(1)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根绝算式的特点学生独立继续往下写3道题。

(3)引导学生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明白像这样有趣的算式组还有很多。

2、第9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结果。

(2)全班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启发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组织学生观察次数的特征,并根据其中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几道算式。

六、总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和估算,还欣赏了两组有趣的算式,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42—43页

教学目标:

1、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

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

(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2)独立完成第

(1)---(4)个问题。

(3)全班订正。

3、第3题。

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

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数学日记”的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

第2题。

板书设计:

整理复习

(一)

一、乘除法。

二、观察物体。

三、千克、克、吨。

四、乘法。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