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23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docx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提高卷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卷)

一、选择题

1.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

“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

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

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这次会议()

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B.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2.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

“(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

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A.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新中国第一部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C.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

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了改变

4.1953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

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应阅看参考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国别

宪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它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5.见右图照片“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而欢呼”。

他们为之欢呼,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

A.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6.民盟主席张澜在某次会议发言中指出:

“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

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文中的“它”是指()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论十大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8.下表中事件和意义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事件

意义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9.194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42倍,人均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前列。

以下关于民族区城自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②《共同纲领》正式确认该制度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城自治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共同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0.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

这一制度是()

A.村民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农村经济的发展B.民主政治的发展C.城市化水平提高D.城乡人口的变化

12.新中国初期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最初得到的一个基本评价是“得人心。

”之所以得人心,主要是因为三大制度()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B.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C.体现“人民性”和“民主性”原则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政治制度

13.“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

建国之初,我国实行“法治”的重大举措是()

A.“五四宪法”的颁布B.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D.“三大改造”的实现

1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下列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权利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分别反应了法国、英国、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B.分别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标志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分别在法、英、中最终确立

15.下面是1954—2008年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示意图。

该图可以说明()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健全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有效实施D.少数民族的代表数逐年上升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

“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社会防反贪腐,并无新招,只是一些常见办法:

政企严格分开,官员在岗期间,只从政不沾钱物,只掌政权而无经济特权。

这就能从土壤和源头上对贪污腐败的滋生进行有效遏制;联邦调查与议会弹劾,两只眼睛死盯官员,分头监督,官员难有贪腐良机;官员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媒体就会蜂踊而至,口诛笔伐,无所不用其极。

更为厉害的是,官员若有不良行为,将官员劣迹录入电脑,随时备查,迫使官员为了未来的生活和前途不得不好自为之;官员们都以洁身自好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

——摘自牛牧《美国社会怎样防贪反贪?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秦朝建立完备监察机构(御史台),官员称“御史大夫”,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

西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

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1951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

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建设》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共监督制度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18.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JamesMadison

(1)结合所学,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

(3分)

材料二:

希腊的民主政治以及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主政治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

(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

请概括指出图1和图3对本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图1雅典的民主政治图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

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

1。

(3)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

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和表格内容可以得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时候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宪法,既有本国的中华民国的宪法,也有外国的宪法;既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也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可以看出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故选B项。

ACD项无法全面涵盖题意。

5.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故答案选B。

A是新中国的成立;C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八字方针;D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6.B

【解析】材料中的“民盟主席张澜”可知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汇总没有体现。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的“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切入,结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进行思考。

7.A

【解析】材料中“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多党合作,排除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排除C。

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地区,排除D。

8.C

【解析】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故答案为C项。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法律性文件并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法制建设方针为平反冤假错案及法制建设提供了基础,排除D项。

9.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④均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描述,②和③自身均是错误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②和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0.B

【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以及是“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可以分析出该制度应为政治协商制度,正确选项为B项;村民自治制度是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一次提到。

因此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确立,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之一,但是它不是精英参政,而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因此D项错误。

11.B

【解析】从1953年每一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到2010年每一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与城市相同,说明民主政治越来越完善,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故A错误,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化水平、城乡人口的变化,排除CD。

12.C

【解析】新中国初期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适应的,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故C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不符合“三大制度”,排除B;D不能说明“得人心”的原因,故排除D。

13.A

【解析】关键信息“建国之初,我国实行‘法治’的重大举措”,A是1954年颁布的宪法,符合题意,故选A;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三大改造”的实现无法体现“建国之初,我国实行‘法治’的重大举措”,排除B、C、D。

14.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帝制而非共和制,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部法律的确分别反映了法国、英国、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三部法律也分别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三部法律也分别体现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5.A

【解析】从材料看出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自1954年—2008年比较稳定,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少数民族民主权利,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C与材料无关;D不符合材料。

16.

(1)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2)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特点: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既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依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应抓住材料“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信息,即可归纳出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依据材料三、四,归纳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即可得解,可归纳出特点具体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具体史实;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17.

(1)特点:

国家制度遏制官员贪腐;监督机制威慑官员贪腐;媒体舆论压力迫使官员不敢轻举妄动;社会风气和官场道德约束。

进步: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狭窄的监督机制;美国近现代监察制度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目的,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和法律意志。

(2)特点:

监督法制化;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加强党的建设,从源头上根治腐败;开展群众运动,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充分利用民主党派进行监督。

作用:

形成了依法反腐的有效机制;为建立(或)巩固政权赢得了保障;涤荡了社会风气,澄清了吏治,树立了廉洁朴素的社会风尚。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

“政企严格分开,官员在岗期间,只从政不沾钱物,只掌政权而无经济特权。

这就能从土壤和源头上对贪污腐败的滋生进行有效遏制”。

概括材料可知从国家制度层面遏制官员贪腐;“联邦调查与议会弹劾,两只眼睛死盯官员,分头监督,官员难有贪腐良机”;从监督机制上威慑官员贪腐;“官员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媒体就会蜂踊而至,口诛笔伐,无所不用其极”。

利用媒体舆论压力迫使官员不敢轻举妄动;“将官员劣迹录入电脑,随时备查,迫使官员为了未来的生活和前途不得不好自为之;官员们都以洁身自好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

从社会风气和官场道德方面进行约束。

分析美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进步性,要结合材料注意政权性质不同和监督渠道的差异。

(2)特点就是自身独有其他人没有的东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

材料体现了监督法制化,依法依规进行监督;“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能够保障人民监督权的发挥。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初期,通过整党建党运动,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政治作风建设,从源头上根治腐败;开展了“三反”运动,通过群众运动,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利用民主党派进行监督。

监督制度的作用要从机制形成、党的建设、巩固政权、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

形成了依法反腐的有效机制;纯洁了党的队伍;为建立、巩固政权赢得了保障;涤荡了社会风气,澄清了吏治,树立了廉洁朴素的社会风尚。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监察制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监察制度的评价。

18.

(1)确立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保留各州一定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2)图1: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最初的了基础.

图2: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3)变化:

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轨迹:

形式日趋完善;以法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回答,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一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最初的了基础;图片二是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结合所学知识此次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材料信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

1”,然后组织语言即可。

结合“选举法”这一信息,可以分析出以法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美国的民主政治·1787年宪法;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政协会议及人民代表的选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